兒童自然生態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歡喜感恩,走自己想走的人生路(節錄) ◎阿基師

當廚子,不當書呆子


我是個早熟的孩子,初中畢業那一年,即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廚師。

我自認不是讀書的料,雖然我讀書很有技巧,懂得做筆記、找重點,憑著囫圇吞棗、死背硬記,小學、初中成績也都名列前矛。儘管如此,我對讀書始終提不起熱情,也無法體會學習的樂趣,心裡十分明白:我不喜歡讀書。

不讀書要做什麼?要如何向父母交代?年幼的我經常思索著。

因為從小味覺就特別敏銳,加上父親是福州菜師傅、舅舅是台菜師傅的家學淵源,使我對廚房工作特別感興趣,因此在一番深思熟慮後,決定放棄升學,立志走上廚師之路。

其實母親早就看出我喜歡下廚,也有做菜的天賦。小學老師來做家庭訪問時,她會當著老師的面說:「阿基仔,弄些東西讓老師吃飽了帶回去吧。」我當時的個頭都還搆不著爐灶,立刻就搬張凳子墊腳,煞有其事地炒起青菜、煮番茄豆腐湯。母親若不是肯定我的廚藝,怎麼會讓我請老師吃飯?因此,當我決定要當廚師時,她不但不反對,還是最鼓勵我、支持我的人。

父親的反應則完全相反。福建省藉的父親將光宗耀祖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我這個長子身上,期許我能好好讀書,將來出人頭地。在那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家中培養出一個大學生是要放鞭炮、大肆宣揚的喜事,做廚子則是連老婆都討不到的社會底層工作,通常不會讀書又沒有其他一技之長的人,才會走進廚房。所以當父親聽到我的決定時,氣得臉色發青,頻頻質問:「又不是不能讀,為什麼不念?」腰際皮帶抽起來就是一頓毒打。

父親以一貫威權的態度、打罵的方式,企圖逼我繼續升學。沒有想到,某部分的我承襲了他的頑固,不但沒有被鞭子擊退,甚至不惜離家出走以示抗議,鐵了心要走上這一途。但是,我很清楚:我只是不喜歡讀書,不是壞小孩,更不是為叛逆而叛逆,父親愈是覺得我做廚師沒出息,我愈想要做給他看。

遺憾的是,雖然在母親極力遊說之後,父親的態度軟化,同意我放棄升學,並介紹我到朋友的餐廳當學徒,卻沒有說過半句正面、鼓勵的話。我的決定始終沒有得到父親的祝福。

十六歲那一年,我拜師學藝,跟的是廣東籍老師傅,廚房裡所有的工作人員也都是「廣東幫」,對我這麼一個只會講國語、閩南話的小毛頭,不屑一顧。我在充滿排外的氣氛中展開學習,一般人學做菜是三年六個月出師,我則花了八年多的時間,其中第一年都在學廣東話。直到我能說出一口流利的粵語,加上勤快的手腳、積極誠懇的態度,才慢慢得到師傅的青睞。

蓄積實力,沉潛以待

在廚房當學徒的苦,是苦進心裡、苦進肝裡。除了身上大大小小的燙傷、刀傷,還得忍受看著同期的人升上二廚、三廚,自己仍是小小學徒的孤獨感。可是我沒有把時間浪費在抱怨上,師傅本來就沒有理由栽培一個外省籍的小孩。我覺得委屈,但是不敢氣、不敢計較,師傅肯收留我已經很不錯了,我就本著學多少算多少的精神,不把目標放在升等,而是專心地觀察、專注地學——師傅不願意教的,我偷偷學;師傅不會教的,看書自己學。而在土法煉鋼學廚藝的過程中,年輕的我難免會耍點小聰明,想要走捷徑,這也是後來會出書教授「偷呷步」的由來。例如煮一鍋蘿蔔湯要熬好幾個鐘頭蘿蔔才會熟爛,我就想到把蘿蔔切薄片泡水拿去冷凍,讓纖維散掉,復熱後一下子就煮爛了,而且甜度不會流失。

做菜可以偷呷步,但做人可不行,一步一步都要腳踏實地,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鶩遠。尤其,環境愈是艱苦,人就愈要堅韌,更重要的是,要能沉得住氣。有些事情不需要爭,別人不看好我沒關係,我就蓄積實力,沉潛以待,把自己準備好了,機會自然就會來。我當了學徒近九年,一出師就擔任「副領班」,兩年後就接手餐廳的主廚,因為我準備好了,不僅會做菜,也會開菜單,還懂得成本控管,這些都不是師傅教我的,是我跟在旁邊一邊觀察一邊學,自己再偷偷練習、累積無數次失敗經驗後得到的。

要在人前露臉,就要在背後受罪,現在的我不敢說「功成名就」,總算是沒有讓妻女失望,沒有讓在天之靈的父母失望。儘管如此,我仍然戰戰兢兢,每日工作時間超過十六個小時,隨時都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自我鞭策:我沒有讀書,不好好做廚師的話,還能做什麼?我要怎麼做才能更好?就像我經常勸學生,師傅有很多種,在高級餐廳煮給大人物吃的是師傅,煮給碼頭苦力吃的也是師傅;煮一桌菜幾萬元的是師傅,做便當、自助餐的也是師傅。你把自己定位在哪裡,就要下多少工——任何行業在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是汗水、淚水交織的辛酸。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