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一個人的聖境之旅

一個人的聖境之旅

  • 作者:彭芷雯
  • 出版日期:2012/09/25
內容連載 頁數 1/5
歸零,是為了重新創造

「這是個必須要自己起頭的旅程。
沒有人可以代替你、拖著你、揹著你,只有自己願意,旅程才能啟動。
一開始也許很孤單,因為你走的路和他人不同,你看著自己踽踽獨行,甚至開始信心動搖。
你徬徨、迷惘,最後感到無助。只有無助的時候,神才能乘隙而入。
隨著不斷嘗試、不斷在天秤的兩端擺盪,你終於明瞭,站在中心的支點,才能永遠保持平衡。
不論外在如何變化,在自己的核心裡,一切都能處之泰然。」

我不是有勇氣。
我只是知道自己無法違背內心的呼喚,我「必須」走上這趟回歸源頭的旅程。

於是我走出舒適區、走向未知,雖然走得跌跌撞撞,甚至匍匐停頓,但似乎總有道微光指引著我,時而明亮、時而黯淡,有時甚至微弱到讓我幾乎陷入無盡的黑暗。但這一切的試煉只是為了讓我進入更深的內在,看見自己的核心本質,認出自己是誰。

在這微光的指引下,我去了印度,第一次真正敞開心房接受宇宙的恩典,並在接下來的數年歲月裡持續接受印度古智慧的洗禮。不論是在金錢、工作、親密關係上,生命裡的跌宕起伏成為活生生的教導,讓我漸漸品嘗到真理的甜美,而印度古老的神聖智慧,淨化了我沉痾已久的身心靈。在印度,我經驗到聖者永恆寧靜的臨在,也體驗到人類未來生活的樣貌。透過外在的行腳,我不斷往內深入探索,有如掉入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兔子洞裡。

但旅程並不在此停滯。
在機緣牽引之下,我到了美國西雅圖經驗大腦的無限潛能、學習如何「心誠所願」創建生命的實相,以及與源頭合一時的奇妙感受。生命之流繼續帶領我來到澳洲,在美麗的靈性社區拜倫灣開啟自己從未知曉的天賦,從而開展生命的新方向,並在原住民聖地烏魯魯體驗紅色中心的能量。就在澳洲,我遇到了神聖幾何,帶著我橫越太平洋來到美國能量聖地聖多納,重新憶起從心而不是從腦出發的愛與力量;而霍皮族台地與大峽谷的意外之旅,更讓我連結上北美原住民的古老智慧。隨著微弱的指引之光日趨明亮,我接受內心的指引,踏上墨西哥的馬雅之地,就在馬雅古老金字塔的聖境裡、在與天地四方連結的儀式裡,喚醒自己靈魂的記憶……

外在的足跡遍行各地,我的心也越走越深,彷彿每去到一個地方,人生拼圖就更為完整,「我」這個靈魂的謎團也漸次揭展。

廣告捎來宇宙要給我的訊息

在英國待了三年後,我離開了倫敦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的工作,回到台灣重新開始。

就在這一年,「未來的我」化身為生命中第一記醒鐘,提醒我生命除了金錢工作與男人,還有更重要的意義。

這一年的七月,我從英國回到了台灣,九月就到某知名券商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部門工作。由於從小我的皮膚算是天生麗質,當時在知名保養品牌做品牌經理的大學同學,邀請我替她所負責的保養品做「見證」,也就是在報紙雜誌的廣告上說某產品如何好用之類的。後來這個廣告刊登在數家報紙雜誌上,我只當作是好玩,沒怎麼放在心上。

大概是十月的時候,我在上班時突然接到一位久未聯絡的國中同學的電話。我們在國中時期是很好的朋友,高中、大學也時有聯絡,但大學畢業後各自出國留學,已斷了音訊好多年。因此當我接到她的電話時,真可用驚嚇來形容。

她告訴我已經找我好幾個月了。
她從七月開始就一直夢到我,那時正是我從英國回台灣的時候。當時她已開始走入內在修行之路,她感覺到宇宙似乎有些訊息要傳達給我,但因為我們失聯已久,她找了兩個多月都找不著,原本都要放棄了,卻仍然持續夢到我……

就在某個星期天早晨,她隨意翻開幾乎從來不看的報紙,赫然看到版面正中央竟出現我的照片,原來就是我見證的保養品牌的全版廣告!因為上面有我當時服務的公司名稱,她姑且試著打到總公司,沒想到竟然就和我接上了線。

她帶著我到她平日聚會之處,一位輩分較長的師兄告訴我,老天給了我很好的天賦讓我之前的人生一路順遂,但現在是時候要開始完成此生的使命,不然的話我的生活會「每況愈下」。這個使命必須要自己找,不能由他人告知。也就是說我必須要走上內在的道路,才有可能知道並且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聽到這樣的說法,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恐懼。如果找不到我的人生使命,那我豈不從此陷入悲慘境地?我該怎麼辦?我對於「內在道路」一無所知、甚至毫無興趣,當時我只對如何成功、企業管理、生產效率、投資理財的主題感興趣。內在道路……那是什麼?

當時的我才約略意識到,也許除了工作、愛情與家庭的人間事,我的人生可能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這是第一記要喚醒我的鐘聲,但當時我滿腦子想的就只有如何快速在工作中累積自己,追求安全感所需的金錢名望與親密關係,這個喚醒的鐘聲漸漸褪入背景之中,我只知道我應該要做些什麼,卻不知從何著手。
於是我繼續換工作、換男友、追逐頭銜,但「不快樂」卻一直是我生命的基調。

我曾經在大約一年半裡換了四個男友,工作也幾乎是一年一換,模式幾乎都是相同的……當時的我並沒有覺察到,原來這也是另一種喚醒的方式。我只是怪罪這個人不對,那個公司有問題,老想著「下一個會更好」。事實上,下一個確實在短期內是更好的,但要不了多久,又產生了新的問題讓我心力交瘁。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