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一章
從職業傷病問題到職業安全健康保護制度

擁有三千員工的飛歌電子公司,一年之中先後有七個女工染患「怪病」,其中並有三人死亡……。女工家長根據醫生診斷,認為是鉛中毒。……美國飛歌公司醫務處長諾羅浦指此種病症與鉛中毒無關,(認為)可能是一種爆發性的急性肝炎。……(他說),染病女工到廠工作時間僅一個月,不致引起中毒。(聯合報第3 版,1972 年10 月21 日)

自從「怪病」發生後,至昨天為止,已有一百四十七名女工正式辭職,另有二百多名女工已不來上班,該廠的正常生產,已受到影響……。(聯合報第3 版,1972 年10 月25 日)

飛歌電子公司產業工會對該公司各生產部門因化學藥物發出之廢氣瀰漫全廠,致經常有員工因受空氣污染而暈倒情事,曾再三建議公司設法改善,而公司均拒予採納,不無漠視人命及勞工法令規定之處,建議政府應切實追究責任……。(經濟日報第2 版,1972 年10 月27 日)

林部長在答覆工會代表時表示,飛歌公司及工廠服務員工,不以待遇菲薄而克盡職責,不但勞動精神可貴,而且品格高尚。有關建議事項,飛歌公司將來自會辦理及改善。關於基本工資過低之事,政府在適當時將予以改善,希望工會成員要兼顧生產事業,識大體,為了國家的經濟建設,與業主多多合作……。(經濟日報第2 版,1972 年11 月04 日)

……無論那個工業國家,只有資方和勞方打成一片,其經濟前途才有希望……。台灣經濟的確遭到幾十年來最艱苦的一個局面……,假如驟然實施勞動基準法,政府應有一連串的準備才行,……,尤其在此投資意願相當低落、對海外投資更得積極爭取之時……。(經濟部長趙耀東發言紀錄,1982年05月15日)

一、前言

1959年(民國48年),九歲的陳芬蘭以童稚嗓音演唱的〈孤女的願望〉,成為家喻戶曉的流行曲,打動著無數從貧窮農村遷移到都市外圍工廠討生活的勞動者。當時,也是政府全力推動經濟發展、積極鼓勵外商來台投資設廠的時期。

1960年,政府頒布《獎勵投資條例》。在台灣廉價的勞動力、低度的勞動與環保規範,加上政府提供優惠條件的吸引下,日商、美商紛紛來台設廠。1972年,省主席謝東閔倡導「客廳即工廠」政策,鼓勵家庭代工以擴大外銷。自此,台灣大大小小的工廠林立,高工時、高污染、忽視環境與健康風險、全力拼經濟,成為台灣勞動階層的生活寫照。

短短十幾年間,台灣創造了亮眼的經濟奇蹟,但奇蹟的背後,卻是飽受污染的土地與層出不窮的職業傷病問題。根據勞保資料,台灣「職業災害」給付件數在1964年之後快速攀升。早期的「職業災害」大都屬礦場災變、鍋爐爆炸、被夾、被捲等災害事故,一直到1972年「飛歌事件」爆發後,化學品造成的健康危害才開始受到關注。

長久以來,職業傷病的發生,時常被歸咎於工作者自己的疏忽或體質脆弱。當雇主急於撇清責任、試圖儘速了斷勞雇關係之時,來自純樸農村且大多缺乏充分知識與權益意識的工作者,也往往將自身的不幸歸因於鬼神或命運,或只能無可奈何地接受。壓抑勞動權益的國家,以及普遍的「黑手變頭家」的小雇主心態,更助長了勞雇關係的不平等,讓職業傷病背後的社會權力結構變得隱晦不明。

勞動政策的發展,深受政治、經濟與社會力量的形塑;職業安全健康制度的建立,也深受社會脈絡的影響。本章中,我們扼要回顧工業先進國家勞動保護與職業安全健康制度的發展歷程,並指出當前全球化趨勢對職業傷病問題的衝擊;接著,我們回顧台灣職業傷病問題,以及職業安全健康制度的發展歷程。歷史的回顧,應有助於我們理解此制度的定位與意義,從而對制度改革方向提供思考的線索。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