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堅守與薪傳:抗戰時期的武大教授

堅守與薪傳:抗戰時期的武大教授

  • 作者:張在軍
  • 出版日期:2013/03/13
內容連載 頁數 1/1
作為教授的朱光潛在武大外文系,先後講授「高級英文寫作」、「十九世紀專家研究」、「詩論」等課。朱光潛的講課給很多武大學子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記。

1941年級的外文系學生楊靜遠深情地回憶:「那幾年,外文系是文學院四個系中的大系。學生人數最多,最活躍。教師隊伍人才濟濟,各顯神通。課程百花齊放……而最為膾炙人口的要數教務長、名教授朱光潛先生的『英詩選讀』。」「上課鈴剛響完,瘦小清矍神采奕奕的朱先生面帶微笑,快步走進課堂,用他那安徽口音頗重的深沉有力的顫音,向我們開講英國詩歌。我發現,他既不苛厲,也不嚴峻,而是滿腔熱忱。他的聲調,他的眼神,他整個的人,散發出一股熱流,一種殷切,仿佛迫不及待地要把他的滿腹學識,他對英國詩歌的深刻理解,如氣功師發功一般傳達輸送給下面的學生,帶領他們一同進入那座花木蔥蘢的園地,領略其間的無限風光。我一下就被他的講課深深吸引了。對於一個渴望開擴眼界、獲得美感體驗的青年,這是多大的愉快和滿足啊。

我在當天日記裏寫道:『朱先生的英詩課果然講得好,上他的課,是一種快樂。』」「那時,學生中擁有個人藏書的寥寥無幾。不過上英詩課,我們卻人手一卷《英詩金庫》(Golden Treasury),自然是翻印本。朱先生就用這本詩集作教材,從『金庫』裏挑選出最璀璨的珠寶,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手把手教我們如何去欣賞。你感到,他像個酷愛珍品的收藏家,自己對這些人類心靈的結晶懷著何等深厚的愛心,又多麼希望把這份愛傳授給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每當學生心有靈犀、有所領悟時,他喜形於色,像遇到了知音。對那些程度既差,又不把讀書當回事的學生,他是不留情面的。他曾對一個考了30多分的學生說:『你還是把英詩先放在一邊,把普通文法拿來看看再說吧。你連基本文法都懂得不夠。』」

楊靜遠在1943年7月9日的日記中這樣寫的:「……到文廟看成績,滿以為考得不壞,誰知一看,冷了半截。五門功課除英文80分外,都是七十幾分。我失敗了,被自己的虛榮欺騙了!媽媽安慰說,像×××這樣的先生,你在他手下得100分也不足為榮,得70分也不足為恥,他的評分不能作標準,反而你能得到朱光潛先生的80分是無上的榮耀,因為他是真正的學者,他的標準不輕易定的。」 楊靜遠的媽媽為袁昌英,時任武大外文系教授。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