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10
ch1-3 我在哪一站?台北捷運的指標設計問題
 
除了機場,還有個每日服務百萬都會通勤客,更關乎我們每日生活的大眾運輸系統:地鐵、捷運。這些建設在國際各大都會,皆是一城之印象。作為車站內最顯眼的資訊內容,指標設計又反映了運輸系統的整體氣質。車站名、路線圖、導引牌,好像從不休息的服務人員,告訴旅客一切需知。乘車體驗的好壞,很大部分取決於這些「服務員」的態度。
 
雖然它是潮流脈動的表徵、都市文化的縮影,但在光鮮亮麗的表象下,捷運系統可能像都市傳說那樣令人惶恐:萬一搭錯車,被載到沒打算去的地方怎麼辦?深夜時段迷路了要怎麼辦,我會不會被困在不見天日的地下室裡獨自面對各種危險?指標系統很大的責任便是讓獨自行動的、初來乍到的旅客安心。除了指引路徑以外,它要能清楚提示旅客「目前身在系統內」,而不是在其它地方;它要有一致的形象、聲音,與車站內不相干的廣告訊息區分。
 
台北捷運是很新的捷運系統。它發展年代較晚,路線不算多,車站也比較新,不像紐約、巴黎、倫敦這些發展甚早的都會,苦於整合年久失修的、紊亂的龐大系統。這些城市的地鐵指標不統一似乎是常態。例如紐約地鐵,車站內的站牌名稱字體可能就有三種,因為紐約地鐵是整合近百年間發展的三個獨立系統而成。(圖ⓐ—1~2紐約地鐵兩個不同站牌樣式)
 
[小標]一致性:讓系統擁有具體的形象
 
隨著台北捷運擴張、複雜化,指標問題也日益浮上台面。捷運公司開始不顧原本的指標規範,針對剛改造成新蘆縣轉乘站的幾大站:古亭、忠孝新生、民權西路發展新樣式。(圖ⓑ)
 
早已人潮洶湧的淡水新店線、板南線,與新運輸動脈——新莊蘆州線整合,路線複雜化遂帶來更嚴重的轉乘問題。尤其對不常搭捷運的民眾而言,能否找到正確的月台永遠使他們焦慮。對此,捷運公司想到一個看似很聰明的解決方案:把月台牌告上的所有文字都盡可能的放大,這麼一來,大家就會注意到應該注意的資訊了。
 
圖:忠孝新生月台 vs 沒換的站
 
字體變得很大,正好解決了桃園機場新細明體指標的問題。粗而大的字較有「可視性」,特別容易引人注目。
 
但除了比較容易發現以外,這麼一改卻違反了一致性、層級這些重要的設計原則,讓這個新設計不一定比原來理想。
10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