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7
導言(摘錄)
 
一、「概念地圖」的轉變
 
當傳統「萬國衣冠拜冕旒」、享盡「天朝榮光」的空間想像破滅,「中國」不動的「定位性」被迫延伸與流動,打破「萬邦為首」的穩固位置。時人紛紛反思傳統「天下」觀,提出新知,如魏源《海國圖志》指出「中國」不代表天下中央,「謂其天時之適中,非謂其地形之正中也」、徐繼畬《瀛寰志略》拋棄棋局的空間觀念,改採「地圓」說。
 
「五大洲說」的傳入,進一步衝擊「中國」以自我為中心的地理想像,激發時人極具形象性的「世界」論述,如魏源指出:「旁咨風俗,廣覽地球,是智者之曠識」、梁啟超指出:「十九世紀世界大風潮之勢力所簸盪、所衝擊、所驅遣,使我不得不為國人焉,浸假使將我不得不為世界人焉。」從「廣覽地球」到「世界人」等證詞,反映「天下觀」到「世界觀」的轉向,已非傳統的「華夷之辨」所能概括的新格局。就張德彝《航海傳奇》、李圭《環遊地球新錄》、郭嵩燾《倫敦與巴黎日記》、薛福成《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黎庶昌《西洋雜誌》、王韜《漫遊隨錄》等日記、文件或遊記,描繪各國新知與國內外局勢,記載博覽會器物、工商製造、上下議院制度等,掀開「世界」的圖景。
 
當既有的「中心─邊緣」框架搖搖欲墜,各種涉及政治、科學、文學、教育、社會的觀念譯介、知識傳遞,逐漸浮現。據熊月之統計,從1843年上海等東南通商口岸開埠開始,西學即在中國蓬勃傳播,1843年至1860 年出版西書有一百零五種,1861年至1900年出版西書有五百五十五種,涵蓋哲學社會科學(內含哲學、歷史、法學、教育等)、自然科學(含算學、重學、電學、化學、光學、 動植物學等)、應用科學(含工藝、礦務、船政等)與其他(包括遊記、雜著、議論等)。
 
若就報刊脈絡而言,自創辦於1815年的第一份中文報刊《察世俗每月統紀傳》以降,諸如《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遐邇貫珍》、《新釋地理備考》、《萬國地理全集》、《地理全志》、《中西聞見錄》、《萬國公報》、《西國近事彙編》、《萬國史記》、《萬國通鑒》、《泰西新史攬要》、《天下五洲各大國志要》等刊物,相繼介紹世界地理景觀。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世變」、「奇變」、「奇局」、「奇境」、「創局」、「大變」、「變局」,牽動中國思想文化與概念知識的轉型。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