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獨味誌

獨味誌

  • 作者:馮傑
  • 出版日期:2017/03/20
內容連載 頁數 1/5
鵪鶉記
 

 
如單說世間好吃的標準,你不要參照《聖經》和《金剛經》,上帝和佛祖都不胡亂來吃,尤其不吃豫菜。你要參考我姥爺常說的一句美食格言:「論吃飛禽,鵓鴿鵪鶉。論吃走獸,豬肉狗肉。」
 
此言一出,就徹底框定了味蕾愉悅的範圍。
 
對於村裡多數戶家來說,豬肉是熬一年到春節才能輪到大吃一次,我們恭稱「大肉」(我奇怪,北中原語系裡咋就有小肉一說?)。對於我,裡面四種之一的鵪鶉卻可以實現。鵪鶉在二十四節氣裡時常飛來飛去。
 
我姥爺另外還有一格言,曰:「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不過此時不能跑題說驢,必須來說鵪鶉。
 

 
話說鵪鶉予人以智慧。我二大爺當年在傅作義手下當排長,兼炊事,兼背黑鍋。他也說過:
 
「吃鵪鶉可以使人聰明。」
 
我在鄉村上小學,成績不佳,我就想聰明,我想討好老師。一放假就想慫恿我姥姥到離我村五裡開外的張堤村去走親戚,要找我姑老爺,他有一張鵪鶉網,他會玩鵪鶉。
 
我姥爺概括這世間人類的癖好,是「好者好,惡者惡,玩鵪鶉的不打兔。」講職業分明。
 
一年四季,張堤村的我一位姑老爺就腰挎鵪鶉布袋,每次鬥鵪鶉必出場,他說鵪鶉按年齡與身上羽毛成色分為處子,早秋,探花,白堂四個級別。他是方圓十里一雅士。雅士說:鵪鶉以清燉最好。
 
譬如,鵪鶉可以和枸杞,和人參,和冬瓜,和栗子,和山藥,和蘿蔔等等元素結合。總之,一隻鵪鶉除了不能燉網它和啥都能同燉。
 
我家那時囿於物質條件,只能白水清燉鵪鶉。這是一道葷菜素製。
 
曹雪芹寫到賈母,「從鵪鶉上撕一絲肉」。單位為絲,真是小中之小。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