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籃球運動常見的傷害
 
拜託喔,不過是校慶的班際球賽,你以為是在打NBA喔,拼成這樣,搞得手扭腳傷,只差沒腦震盪,接到學校通知,簡直嚇壞你老媽了!」王媽媽看著被爸爸從醫院接回的高二兒子,氣急敗壞又心疼,忍不住碎碎念起來。
 
在打球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頻繁的肢體接觸或碰撞、體能或肌力不足、不理想的動作姿勢等原因,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即使是接受訓練的專業籃球員,運動傷害發生的比率也很高,甚至因訓練或比賽頻率較高,更容易會有因為過度使用所造成的運動傷害。
 
無論是業餘或專業選手、青少年或成年的運動員、男性或女性,在比賽過程中發生傷害的比率都遠高於在訓練過程中。性別也會影響傷害發生比率與受傷機制,女性球員發生傷害的比率比男性球員高,女性球員較容易因為肌力不足、下肢動作控制不佳而導致受傷;而男性球員則較容易因為碰撞發生急性傷害,或是因為高反覆的跳躍動作而造成肌肉或肌腱過度使用傷害。
 
不同的球員位置也會有不同的受傷風險,得分後衛與小前鋒是主要得分球員,經常需要與對方防守球員進行較量,是比賽中最常發生運動傷害的球員;而中鋒與大前鋒主要會在禁區內防守與搶籃板,因此比起其他位置的球員,發生急性運動傷害比率也很高。反覆的跳躍動作也較容易有下肢過度使用傷害,相對來說,控球後衛是發生傷害比率最低的位置。
 
搶籃板
 
為了能夠較容易搶到籃板球,禁區內的球員會互相卡位,並且在球彈出籃框的瞬間起跳搶籃板。在搶球的過程中,會有很多身體碰撞的情形,容易造成身體各處挫傷、擦傷、腦震盪或上肢韌帶扭傷等傷害;在落地的時候,因為禁區內球員密集度高,也很容易發生腳踝扭傷、前十字韌帶或其他膝蓋韌帶受傷等急性傷害。
 
禁區內的進攻與防守
 
進攻時往內線切入,是籃球進攻時常見的戰術。對於防守方來說,禁區的防守是一大重點,在禁區內近距離攻防之間,球員會有頻繁的身體接觸、推擠和碰撞,非常容易導致各種急性傷害的發生,例如腳踝傷害、十字韌帶傷害、各種扭傷、挫傷、擦傷甚至腦震盪等。雖然近年來外線投籃盛行,禁區內傷害發生率相對較低,但就整趨勢而言,防守時越來越常有一些勾手或用手肘卡位的動作,增加了球員的肢體接觸機會,也增加了傷害的風險。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