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一章第二篇

〈四十後的你跟第三人生的關係〉


第三人生的意思,指從成年滑進人生總結前的25年,
現在不是問:退休後你要做什麼?
而是問:你的餘生要怎樣活?
這包括做什麼事、以什麼身分、成為怎樣的人。
打算退而不休的人,明白第三人生的要素,
而40歲還感到茫然的人,就真的令人捏把冷汗了。

(內文)

「你能不能告訴三十歲的人,到底要怎樣活,好預備迎接四十歲?你知道嗎,我今年竟然要滿四十歲了,然後我好慌,我不知道我到底在幹什麼,怎麼就這樣子來到四十,我還在找未來方向,可是,都已經四十了啊!」這句話出於相當親近的朋友珍珍口中。

當下,我一時無法回神,畢竟四十出頭歲,已經離我有點遙遠。那時我在幹嘛?就是一路很認真地工作和做社會服務,然後就到這裡了。但是我細數身邊的四十代,這些曾經在太雅工作過的年輕人,後來離開的,以及小我十歲以上,多年一起聚會的教友。我才發現,我身邊四十代的,跟五十代的人口一樣多。然後,我不禁有點憂心,是的,四十代的人像珍珍這樣,還在找方向的居多,已經安穩下來,或說知道未來二十年要做什麼的人,扣除掉老師、公務員、保險業務、醫療專業之外,好多人是茫然的。

接著我要介紹這個滿新的字眼:Third Act 第三人生。推動第三人生的愛爾蘭成人教育學家愛德華‧凱利(Edward Kelly)並沒有絕對說幾歲開始是第三人生,他用一種很豐富的意涵說明她。  

過去一百年間,人類的壽命延長了三十年,意思是我們的先祖在五十歲之後會面臨死亡,但是今日活到八十歲是很平常的事情。一百年前的人,人生演到第二幕就結束—— 出生到成年,成年到成家、養育孩子直到他們獨立。現在呢?我們演完第二幕,還有第三幕,過去先祖沒有好好示範這段人生,而我們祖父、父親可能壽命延長了,但是他們的老人生活已不適用於未來,所以我們就得自己設計了!

愛德華教授用幼年期、成年期到總結期,來定義這三段人生,而非用年齡數字來界定。但是從愛德華‧凱利說這句:「當我還有二十五年可以活,我要做什麼?」以各國相去不遠的平均餘命推算,他指的是五十五歲附近。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