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6
時代轉折的見證,臺灣文學史的新發現
─傅錫祺家藏櫟社史料的學術價值
 
「臺灣文學研究」成為獨立的學科,時間相當短淺,臺灣文學史料的挖掘、整理與建構,乃是臺灣文學研究朝向深刻學術化不可或缺的奠基工作。近十多年來,在臺灣文學的學術範疇,不論原住民文學、母語文學、民間文學、古典文學、日治時期新文學、當代作家文學等諸多領域,不少學者、作家及其家屬、文史工作者、研究生紛紛投入這股挖掘臺灣文學史料的潮流中,提供不同程度的貢獻,出版各類專書或論文,使臺灣文學的研究不斷有新發現,產生新論述,逐步建構更堅實的研究成果。目前臺灣文學史料的挖掘、整理工作仍如火如荼展開之中,而國立臺灣文學館發行《臺灣文學史料集刊》,提供交流分享的平臺,也可說是以國家資源回應這股新興學術潮流的產物。
  
筆者專業研究以臺灣古典文學為主,從事櫟社研究多年,並關注近百餘年來臺灣新舊世代知識份子的思想傳承、文學活動與創作,社會與政治關懷。2007 年8 月筆者從臺灣師大轉到中興大學臺灣文學所任教,偶然得知興大臺文所在職專班學生羅瑰琳(現任臺中市潭子國小教師)為櫟社社長傅錫祺之外曾孫女,筆者經由她的引介,進而結識其母親傅紅蓮女士,透過傅女士之協助,並取得其家族之信任,陸續將其家中珍藏大批櫟社書信、手稿及其他原始文獻提供筆者參考。其資料之豐富、份量之龐大,令筆者大為驚訝。根據這批資料顯示,傅錫祺雖然在1917 年才接任社長,但其實從1906 年櫟社組織化開始,他便擔任櫟社活動的主要聯絡中心,與資料之保管者,因而可以斷言:櫟社相關資料與原始文獻,絕大部分都保存於傅錫祺家中,若能陸續整理,將可提供不少值得研究的新資料。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