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6
第一場 導論課:怎樣學歷史?
 
放棄填鴨式教育吧!
◎小鳥要學會自己在天空飛翔
 
靜云老師:在今天這堂導論課上,我準備向各位同學介紹一下關於湖南上古文化考察計畫的一些想法。作為老師,傳道、授業始終是最重要的一環。因此,我們一直都在探索一種課堂模式,既能使大學生切實地學到知識,又能使研究生學會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讓大家重新瞭解:歷史並不是解剖屍體,也不是簡單地給殘破的古物分類這類無趣且枯燥的學科,而是一種復原古人生活,通達古今精神之變,借助穿越時空的對話,來擴展今人生命的學問。
 
在反覆思考和實踐之下,我們找到了一些新的思路,並嘗試設計一種新型態的課堂模式。今年,在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劉志偉教授以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郭偉民所長的支持下,我們籌劃了此次考察計畫,這也算是新型課堂模式的一次嘗試。
 
大學教育,理應拾回「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而不是做無用的機械式填鴨。我所理解的大學教育,其目的不應該是讓年輕人背誦常識,把標準答案塞入腦中,要求學生盲目跟著大師走,而是讓學生們學會獨立思考,能以自己的能力發現問題、判斷問題,並解決問題。尤其是在人文學科中,我們所學習和探究的終極關懷並沒有可背誦的標準答案。因此,人文學科需要不斷地懷疑、思考、推斷、討論,以求深入地瞭解人生的難題。我最喜歡的是不怕跟我辯論的學生,因為這種學生有自己的思路,所以有時候會讓我發現新的問題。
 
老師也是人,所以也會有誤解。因此,大家不要怕懷疑,也不要把自己的懷疑藏在心裡,直接說出來,我們一起找解決方案。
 
二十世紀美國心理學家和發明家斯金納(B.F. Skinner)曾經說過一句話:「當學過的東西全忘掉了之後,剩下的就是教育的本質。」雖然這句話被廣為引用並成為名言,但卻幾乎沒有落實在現今實際的教育活動中。人若忘記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資訊和公式後,還剩下什麼?我會回答:剩下的是善於觀察的眼睛,時刻保持思考的心,以及不輕信一切的態度,而且能夠發現世間的矛盾與問題。但是,如果大學課堂只能讓學生不停地積累資料、死背所謂的「常識」、囫圇吞棗地學習,卻從未產生一絲懷疑,這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