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內容連載 頁數 4/8

導師謊稱李建霖今天沒來學校,宋父一行人不相信,要去教室逮人,我說要打電話報警也攔不住他們,正在劍拔弩張之際,宋父的手機響起,他在電話裡「嗯」了很久,大多只有聽對方說話的份,最後他說了一句:「好啦好啦,給你面子。」才掛上電話。隨後,他跟兩位同行友人竊竊私語,又罵了幾句髒話,便表示有事要先離開,接下來交給我處理。
 
「沒問題。」我說。
 
三位凶神惡煞離開後,我和導師討論後續事宜,詢問李建霖的家庭狀況,導師說他家住六龜,家長表示沒空過來處理,口氣也很冷淡,僅表明學校要怎麼處罰都沒關係,反正已經放棄他了。我搖搖頭沒說什麼,這也許就是李建霖行為乖張的原因:家長把管教責任全推給學校。
 
在暢銷小說《事發的十九分鐘》中,長期在校飽受欺凌的高中生彼得,選擇在二○○七年三月六日這一天拿著槍枝進入校園,用十九分鐘的時間射殺了他眼睛所見的每一個老師跟同學,造成十死十九傷的慘劇。彼得上托兒所的第一天就被人欺負,便當盒被丟至校車窗外、人被塞進置物箱、被抓起以頭掄牆,就連他的親哥哥都會帶頭欺負、嘲笑他……彼得的母親尋求老師意見,老師卻覺得校方的介入只會造成反效果,彼得如果想要結束這一切,就得「自行解決」。於是,他以這樣毀滅性的方式來做出回應。
 
若是家長能積極帶著彼得去諮詢輔導,而不是以為隨著年齡增長,霸凌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也許就不會讓這起悲劇發生。另一方面,學生在校園被欺負或霸凌,通常家長都是最後才知道;而此案例,若不是學弟忍無可忍而出手摔學長,也不會曝光。其實,學生在校被霸凌,不是要嚴重的肢體衝突才算數,師長、教官若能提早覺察並介入處理,或可避免衝突擴大。
 
張瀞文小姐在《親子天下》雜誌第十期的文章中寫得真好:「大人要常常提醒自己,當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最需要愛的時候,霸凌的發生只是求助的一種方式。如果我們習慣在事發後揪出罪魁禍首處罰,以為這就是處理,其實反而加劇了校園中的不平等,孩子學會的不是尊重,而是以暴制暴。」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