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創作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1
大篆/古風渾樸,圓轉多變

由象形甲骨文、石鼓文、鐘鼎文等演變之文字,泛稱「古篆」,而大篆即涵蓋於廣義的古篆中,保有古樸風格及部分的象形字義。《心經》以大篆體作書少見,本書作品經參考清代各大名家之書體彙整寫就,亦頗有可觀。
 
小篆/線條秀麗,對稱挺拔

秦朝李斯等人整理統一文字,將辨識困難、面貌多變的古篆,趨於勻稱、簡化而成小篆。本體字形嚴謹、線條流暢,清代名家鄧石如、吳昌碩等,著有小篆體心經碑帖,可供賞閱。

本書試以清秀、活潑的結構,處理秀麗的線條,使之更為統一和諧。
 
隸書/由水平波磔,帶來飛簷般的喜悅感

秦朝為加快書寫速度,簡化文字,已現「古隸」,化曲為直。到了漢隸,更成為當朝主要書體。

隸書結構平正,用筆簡單,以水平移動波磔為視覺焦點,初學書者容易入門。惟觀歷代心經作品,卻少見隸書。本書以隸書表現,期現心經簡潔端雅之態。
 
行書/即興流暢,雍容自在的散步

行書自楷書自然發展而來,如人起而行步,因書寫流暢便利,社會文書應用普遍。自魏晉盛行流傳至今。
若以楷書寫心經,不免有束縛之感,試以行書,走筆自在,既不失端雅,亦能顯現莊重,再添幾分心經的親和力。
 
楷書/以規矩方圓,表述生命的莊嚴

晉代文士以楷書為正體,唐朝盛世書風鼎盛,楷書臻於巔峰。書聖王羲之、亞聖顏真卿等名家輩出,歐(陽詢)體、顏體、柳(公權)體、虞(世南)體、褚(遂良)體,各具代表性。以楷書寫心經,自古以來皆是學書者神聖而莊嚴的目標。
 
草書/快意墨舞,心緒酣暢的律動

草書本因書寫者求其方便性而來,極具個人情性,唐有張旭狂草,繼有懷素顛狂著稱;孫過庭之《書譜》影響書壇甚巨,宋、元、明、清各代,草書盛行不衰。

以草書寫心經,或有被評為不敬的風險,但只要以審慎、至誠之心走筆,書寫得宜,其氣韻飛揚、律動酣暢的美感,其他書體難以匹敵。
 
標準草書/向近代偉大書家創舉致敬

草書有「章草」、「狂草」、「今草」各種形式,面貌眾多。民國以來,于右任先生既享譽政壇,亦盛名於書界。他將草書以易識、易寫、準確、美觀的原則標準化,字與字之間不連筆,定名為「標準草書」。雖未能完全取代歷代草書,但仍為今世一大創舉。故本書臨寫于老心經乙篇,向書家致敬。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