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永樂座與日殖時期臺灣電影的發展
 
李道明
 
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殖時期,1895-1945)臺北市區雖有不少戲院與電影院(時稱「映畫館」或「活動寫真常設館」)放映電影(以日片和西洋片為主),但很少有戲院或電影院照顧到本島人的興趣或娛樂需求。
 
座落在臺北市區以北,以本島人為主要居民(占總居民數的五分之四)的大稻埕地區,「永樂座」是由臺灣人經營的那少數照顧本島觀眾的戲院;更重要的是,在1937年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以前,永樂座常是臺人及居臺日人自製電影的首映地點,許多自上海進口的中國電影也選擇從永樂座開始放映。
 
本文目的即是透過永樂座——自1924年開始營業至1945年日本戰敗前——所放映的臺人及居臺日人的自製電影,以及臺人進口中國電影的經營狀況,來探討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人及居臺日人自製電影及放映電影的發展歷程與興衰原因。
 
永樂座興建的背景與始末
 
在永樂座出現以前,大稻埕地區原本只有「新舞臺」一家戲院。新舞臺是富紳辜顯榮於1916年從日人手中購買「淡水戲館」(建於1909年)後改名的。辜顯榮買下新舞臺,主要是作為自中國引進戲班演出京劇的戲院,但偶而也會放映電影。到1924年永樂座完工啟用時,新舞臺不但已顯得老舊,作為一個京劇演出場所也嫌空間太狹小,無法與永樂座相匹敵。
 
經營戲院或電影院在日殖時期是特許行業,必須獲得官方同意。永樂座之所以會在大稻埕出現,背後必然有許多因素促成。
 
大稻埕仕紳傳聞要建戲院,最早見於1919年,可能受到艋舺下崁庄要建新劇場(即「艋舺戲園」)的消息影響,不想被艋舺人比下去的緣故吧。當時有大茶商陳天來、李延禧、陳天順、郭廷俊、與楊潤波等二十位仕紳擬集資20萬圓成立株式會社(股份有限公司),蓋一棟現代建築來上演中國戲劇、日本劇與電影,並打算如公會堂般在此舉辦各種大型集會。但後來不知何故沒了下文。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