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節選一】(選自「輯二‧日頭赤豔豔」)
因為「兩包」,所以分享:連得堂餅鋪
.古老一條街
台南,古有八城門,鎮北坊是是十字大街北向的動脈,區內聚落蓬勃,先民活動留下的古蹟如開基玉皇宮、興濟宮、大觀音亭、烏鬼井、元和宮、開基天后宮、縣城隍廟仍屹立迄今。
現今的崇安街狹小曲仄,僅容小型車輛單向前行,兩旁老屋或門扉深鎖,或斑駁古舊,那是一條很安靜的小巷,在城市裡,遠隔繁華的喧鬧。然而,尋圖認路,你會在總爺古街上證明崇安街的身世,它是三百年前,從北門入城的重要街道,挑擔腳夫走過,鑾轎、車輿走過,絡繹不絕的人潮以及喧鬧的腳印曾在裡踏過。
而今,狹小的總爺古街,近幾年較得人喜,時見找路而來的觀光客,他們時常在巷口問:「請問,賣餅的,置叨位?」精明的人都知道,要找餅店,不必以目指證,只要靠近崇安街口,濃濃的餅香就告訴你:「手工煎餅鋪連得堂,到了!」
.四代的經營
連得堂餅鋪沒有華麗的外觀,店鋪幾坪大,大部分面積置放那座四十年的烤爐,店鋪正面一座置物櫃,老舊的格板,零星的油鹽醬醋,看得出當時雜貨店的痕跡。右方才是簡單的販賣櫃臺,櫃臺上一張紙寫著:「每人限購兩包。」那是來這裡購買的默契,每人兩包,不貪多,品嚐即可,兩包的限制讓更多人有分享的機會。所以,來到這裡不僅是享受餅香,更重要是,兩包的節制,是學習「捨得」,進而參與分享。
連得堂第一代是蔡清連、蔡清得兄弟向日本人學習做煎餅,才開始創業,店址在公園國小附近。當時物資缺乏,只有薄片切成塊的味噌及海苔口味,偶爾還是要騎車沿街叫賣。第二代時才增加雞蛋與花生煎餅,店鋪遷移到現址。第三代老闆蔡益勝早期做生意較辛苦,當時物資缺乏,零食很難得,糖柑仔和煎餅是最愛,所以老闆還兼做柑仔店,賣一些雜貨。第四代負責人蔡偉忠,大學畢業後在證券公司服務,前程看好,做得還不錯,孰料父親突然中風,為照顧家計以及父親健康,只好毅然決然回到家鄉,接手這家餅店。
.沒有時間想的事,做就對了
從光鮮時髦的職場,窩回這家百年老店,甭說工作的環境,就看這揮汗如雨的工作性質,就真是判若雲泥的分別了。「你,怎麼適應呢?」我問偉忠和他正在工作的老婆,兩位年輕人笑了笑,同聲道:「哪有時間去想適應的事呢?工作、父親的病、店面的生意,全都到了腳跟前,想都沒想,接下來,做就是了!」
說這話時,偉忠寬闊厚實的臉龐,有一股安然愜意,他笑著說:「那年,我十月月十五日離職,回到老家接手生意,十一月的時候,回去證券公司找老同事,就覺得:哇,你們吹冷氣,好冷喔!」環境的熱,餅乾的燙,讓他有了不同的調適。我特別佩服這對年輕夫妻的生命彈力,古人有言:「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對他們而言,「素生活行乎生活,素本分行乎本分」,那「做就是了」的堅決與認分,才是一家餅店繼承的家業精神!

堅持每人只能購買兩包,是一種調整,
讓我們在取與得的修正中,感知:
小小的獲得便可滿足,更多的滋味可以分享給其他人。
.堅持原味,古法製作
連得堂現已經營至第四代,店裡有一個刻有店章的鐵烙,上有「Leng tih tong」(連得堂)的字樣,偉忠說:「字樣應該是羅馬拼音的店名台語版。」仍然使用它,是為了尊重及傳承。因此,至今連得堂仍然堅持以傳統古法製作煎餅技術,食材是由奶油與麵粉加入糖、雞蛋與牛奶打成麵糊,原料之中不加一滴水,只以雞蛋與牛奶的份量來維持麵糊濃稠度。堅持講求料好實在,百年來始終如一,才得以讓今日的我們吃到這份口感紮實的好味道煎餅。
做煎餅SOP其實不難,動作也很簡單,烤爐加熱後,倒麵糊、翻動烤爐、挑起熱燙起鍋的烤餅,趁鬆軟時,烙印或裁切,然後趁熱以掌呵握,讓它形成微微的彎弧、置涼、收餅。這些動作,必須反覆交叉運作,同時間內,有煎餅正在炙熱,有煎餅正在烙印,有煎餅已風涼定型,每個環節都必須耐燙,烘爐內的溫度大約是一六○度左右,可想而知夏天製作煎餅是多麼痛苦的事情。所以,日積月累的簡單操作中,看出刻苦耐勞的實幹敬業態度,「耐燙,或是被燙傷,是必要的功課。」偉忠如是說。
每當與蔡偉忠聊天時,絡繹不絕的觀光客,蒞店看到古董級的烤爐,總是以相機喀嚓不絕地拍照,然後驚歎道:「好好玩喔!」其實,理性去想,這樣反覆簡單的動作,每天操作千百次,持續操作上百年,卻仍然一代傳承一代,願意繼續守著這鍋麵糊,這座烤爐,實在不得不敬佩老店的堅持精神。
.我要的其實可以不多
想像三百年前鎮北坊這條總爺古街,趕集的人們一一進城而來,肩挑兩擔糧,迤邐晃盪,走過這條總爺街。他們銜力而營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挑得動的,帶走,挑不動的,明日再來打拚,那是一個沒有整併、量販、托拉斯的年代,人心只是老實過生活。偉忠曾說:「在台南買東西,最好要有一份自制,不要把別人想要的,通通取走。」語簡而理誠,那就是分享與成全。
連得堂只做一樣煎餅,卻一心一意把它做好,這一生一作,可以找到令人尊敬的定位。生意,不要做得很大,彈性就會變得很大;人,不要求得很多,就會變得很富足。每回走在崇安街,聞香而來連得堂,握在手中的兩袋煎餅,讓我學習把貪多的心緒放掉,那是美好的節制哲學。因為,我們不求更多,所以,資源可以給予更多人,連得堂讓我們自此有了放空與分享的學習。
【內文節選二】(選自「輯六‧生活ㄟ灶腳」)
迎春迎喜迎東風:東市場
市場,是民生的心臟,由此核心源源不絕輸送的是城市裡家家飯桌食料,餵養的機能,無以倫比,創造的能量,居功厥偉。逛市場,對每個台南的主婦來說,是神聖的事業。
日日拎著菜籃出門,每位主婦逛市場,各有朝聖之處,但不可否認的,東市場,是不可能從市場朝聖的的版圖中剔除,因為它幅員大、歷史久,老店多,而且,在地人覺得逛東市場的「好野人」不在少數。東市場是低調奢華的所在,歷久彌新,永遠時鮮。
位於台南市青年路與民權路段的東菜市,民國前三年就創立,早年在城隍廟及東嶽殿附近,常有許多乞丐聚集,東菜市因此有個特別的名稱「夭鬼埕」。它是全國第一個傳統無菸市場,也是個已經超過一百歲的阿祖級市場,和五條港的水仙宮菜市場,至今仍是府城最重要的兩個市集。早年許多有錢人以開布莊起家,布莊集中在「普羅民遮街」,也就是「台灣第一街」之稱的「民權路」,而民權路往東,就是東菜市,每天有不少穿戴正式、頭毛「ㄙㄟ逗」得像一窩唐代仕女假髻的老阿媽在逛市場。
進市場有兩個入口——民權路以及青年路,老派的人,愛從民權路走入,因那一條路上有東嶽殿,很多人路過拜拜求平安,其旁有許多製香店,振發茶行、左藤紙藝等百年老店亦不少。但現今多數人都喜從青年路走來,可以順便去清祺吃一頓沒有葷腥的早餐,這家素食店的熱炒、糕點,都是一絕。然後,踅到對街,向「甕王雞&鳳凰醉雞」的老闆預約一隻用陶甕炭火悶燒的、雞肉軟嫩多汁的甕王雞,或者,點一隻有紹興酒味的冰鎮醉雞,亦可。說好,逛完市場來拿,老闆很親切地跟你說:「OK!」於是,逛市場的長征,便可開始。
市場入口右方,有一攤賣圓仔、紅豆等八寶冰的小攤位,絕對不容錯過,因為這家的紅豆是少見的極品,老闆阿秀是阿媽級的老手,她的紅豆顆顆圓潤,甜度恰當,小包三十元,大包五十元,買回家後有一種最頂級享受的吃法就是:紅豆加鮮奶,奶香濃、紅豆Q,此?只能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吃?
轉過紅豆攤,便正式進入市場即戰場的世界,除了少數幾家店面之外,大部分是格格分租,每天有不同的攤位來此廝殺,這是市場最有趣的地方,因為,它滿足了長年窩在家的主婦荒野冒險的想像。每天拎著菜籃,思考到底今天會遇到哪些攤位,是很有興味的事,特別是那些攤販叫賣工夫一流,銷售能力無以倫比,如果閒閒沒事,站在那裡的時間多一點,你簡直可以想像,那是莎士比亞戲劇裡的「凱撒大帝」,而安東尼正在廣場上發表驚天動地的演說。
入口五十米處,是成就演講家的殿堂,賣雜貨的商家,口若懸河介紹自家玲瓏百貨,老闆的商品都是家用品的小零件,上百種攤在眼前,號稱大俗賣!三寸不爛之舌讓每項都像馬蓋仙的神奇寶貝一樣,可以兩三下就讓每家的廚房、浴室、碗盆清潔溜溜。我湊前覷去,老闆吆喝著:「來、來、來,小姐,看ㄇㄞˋ,這罐啤酒花ㄌㄨ下去,輕輕搓一下,保證你家鍋子,每個都白拋拋!」然後,他指?我說:「比你的臉還要白涮涮!」這是什麼比喻呢?(拿我的臉和鍋子比?)
但是,我還是乖乖地買了兩罐啤酒花。付錢時,老闆聽出我充滿鼻音的聲音說:「小ㄐㄧㄝˊ,感冒呴?甲水的小ㄐㄧㄝˊ,要好好照顧,來、來、來,這個榨檸檬汁,好用啦!保證檸檬一擠,感冒就好……一個五十元,俗啦!甲你ㄤ說一下,阿娜達擠一下ㄋㄟ!」葷素不忌的說詞,全場都笑了!於是,我又為了我的蜂蜜檸檬汁,買了榨檸檬汁的小工具。完成交易前,他的搭檔,那位小姐說:「小ㄐㄧㄝˊ,我這裡的浴帽一個才三十元,東森電台要一百元溜,你要不要『交觀』一下?天天要用的,買了就對了!」當然,我又買了四個,因為她說,剩四頂而已,幫忙一下,傾銷啦,算一百元。這就是市場,演講雄辯家說客的大本營,書生無用武之地啊,只能掏錢包,投降!但是,小市民的演講,怎麼看都比政客的詭辯還迷人!
越過了大演說區,左邊有一攤「謝偉俗新鮮蔬果專賣店」,這家菜攤的年輕老闆娘圓胖的臉,像彌勒佛,架上的菜,總是整理得乾乾淨淨,三包五十,外加兩根蔥,若是你買了蘿蔔,她會提醒你:「ㄟˊ,沒有香菜,就不夠味喔!這把新鮮香菜送你。」所以無人不愛去哪裡採購。其實,我最喜愛她的原因是她真是會做生意,明明我已年過半百了,每次看到就說:「ㄇㄟˊ ㄇㄟ,今天的菜色不錯,要帶點什麼呢?」無論是否真實,我都每次陶醉,陶醉在凍齡的喜悅裡。
路口轉角有個「阿嘉熟食」,賣的是各種香腸熟肉攤上的美味,香腸熟肉、三色蛋、小卷、粉腸、糯米腸,各種道地的台南口味熟食,歡迎試吃。
進入市場,每個人的章法各有不同,在熟食的岔路由此右轉,就是一條販賣生魚的攤販,台南主婦買魚,很少隨機,個人都有指定,或心中所喜,因此,很少在右邊一條動線看見魂不守舍的猶豫靈魂,多半是用手指彈彈肉身,或是輕挑魚眼一瞧,準確驗明新鮮度,就成交了。
我的路線是「中間偏左」,偏左路線,因為夠激進,每次都有驚爆的收穫。往中間去,大半是為了買肉,市場中有一家吳倉田老闆開設的牛肉鋪,販賣新鮮牛肉,他總能將每一片牛肉切得又細又薄,帶回家川燙做牛肉湯,正好。然後,再走進去一段路,一字排開的肉鋪,我習慣在鄭家肉鋪採購,鄭武雄夫婦的肉鋪除了鮮肉以外,最值得讚美的是每盒經過初步料理的肉類食材,比如豉汁排骨、鹹豬肉、蝦仁肉丸、珍珠丸子、紅麴漬肉、紅糟醬肉等等,料理過的食材,很適合一般職業婦女料理時烹煮,既不費時,又不費工,而且小量分包,十分實惠。每年過年時,家中的烤肉,也可以依照自家的喜愛在此注文,方便極了。老闆娘人好,喜歡閒話家常,家裡的孩子在外地,該寄什麼食材,如何宅配,都料理得清楚順當,因此,也讓離家的孩子解決了不少鄉愁。
若家中無肉食需求,我便捨中間這路,義無反顧地左轉,往裡走,第一個停留是「鄭記黑珍珠玉米」。鄭記以特殊「歪米」品種現採現煮,每天煮玉米的熱氣騰騰,Q而彈牙,鮮甜可口,有「軟Q」、「中Q」、「硬Q」、「超軟」四種口感可以選擇,老闆依顧客喜愛挑選,香甜玉米刷上薄薄的鹽水,好吃!這攤是人氣王,如果想多買些回家,還可以請老闆宅配!
對面是每個人都知道的阿花虱目魚,這家的鮮魚都從安南區自家攤位捕撈,每天現撈現賣,阿花是老闆娘的小名,三、四十年的功力,練就「三刀解法、保證無刺」的殺魚本事,老闆不僅專售虱目魚,還兼教師虱目魚料理訣竅,如果想煮虱目魚粥,隨手帶一斤虱目魚漿是不錯的選擇。
走進市場中央位置之前左邊小岔路,會有一家阿真春捲,販賣的春捲皮有兩色,綠色是菠菜口味,米色是原味,因為使用道地的豆腐乳以及碎蒜為抹底,加上香爆熱炒過的肉燥,吃起來很可口,沒有大招牌,因為熟門熟路的客人都知道,她也不愁沒有生意,常常十一點過後,當天的「叩達」就做完了,她已經站在攤位前和賣魚的阿媽聊天了。
接著,會有一家好吃的「美鳳油飯」,爽口的油飯、米粉和芋頭糕,是傳統美食。旁邊是美鳳的媽媽有名的阿粉姨賣的牛奶紅茶,阿粉姨喜歡頂著著招牌髮型,水水地賣紅茶,而且,如果有時間,不妨多停留,等一杯現榨的蔬果汁。
美鳳油飯的左前方,有一間劉家雞販,這裡賣雞可是企業化的經營,老闆將雞肉分門別類,雞翅、雞腿前段、雞腿後段、雞胸肉、雞腳、熬湯的雞骨頭,一應俱全、各自分堆,甚至,雞腳與雞腿的糾結處,那小一塊,帶著膠質,圓球般的部位,老闆也會分工,順便提醒你,這塊不錯,滷起來,有膠原蛋白。這是微型的企業,一個賣雞的老闆在此控管生產物料,有條不紊,每次去買雞肉,我就覺得,生活在台南好驕傲!
通常走在這一路,買菜的主婦會被琳瑯滿目的臨時攤販殺掉一半以上的時間,東摸摸、西看看,有東坡肉、蘿蔔糕,有鍋碗瓢盆,有現磨的杏仁、五穀粉,有日式精緻的保溫杯,還有季節拍賣的亮麗成衣,和每週兩次的以假亂真的名牌手錶,永遠沒有人可以輕舟已過萬重山,除非,你已六根清靜、絕塵絕念。
好不容易走到路的盡頭,遠遠傳來卡拉OK的歌聲,一聲聲、一句句都悲情且催淚,那是賣銀器飾品以及珠寶的曉萍老闆。每天,她都打扮得時鮮亮麗,一雙眼睛描得特別亮眼照人,開店做生意,誰知顧客何時上門?所以索性自娛娛人,擺了一部卡拉OK,天天唱〈行船人的愛〉,或者〈愛情的恰恰〉,附近的商家若是等生意無聊的空檔,也會一起唱,獨唱,很憂愁,對唱,很纏綿,每天,歌聲不斷,那種投入的聲音感情,簡直可以登台作秀了。所以,如果你找不到雜貨、賣水果、賣仙草,或賣衣服的頭家叨位去了?把他們從音樂的深海中撈出來,就對了!這家店面共分左右兩邊,右邊是銀器飾品,左邊是耿玲月老闆的美容教室,傳統的挽面天天有人預約,還不時有外國人拍照。
到了民權路口,賣關廟鳳梨的水果攤每日供水果盒,或六十元,或七十元不等,保證料好實在。當然,最後的回眸是邱惠美鳳梨酥,純手工製作,餡香甜而不膩,外皮酥綿爽口,最是極品。每日一早若經過店家,會看到老闆打了一大鍋的雞蛋仁在備料,如果很好奇湊近一看,老闆會很得意地說:「每顆都嘜是土雞蛋的!」這家店的蛋糕,每一出爐時,香傳十里,讓人駐足排隊。
百年市場的巡禮,會讓人感受攤販老闆的熱情、真誠,那料真價實的食材,以一代接著一代傳承的老味道,召喚我們記憶已久的味蕾。儘管,每家攤販只是很簡單的一或兩樣食材,但是堅持原汁原味的精神,使得台南舊時的常民氣息和味道一一被記錄。市場多樣,巡逛的路徑各有不同,你來台南,走進其中,久而久之,會喜愛它,會發現她的美感,你也會有自己的一張市場版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