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哈瑪星老屋的書房喫茶店|書店喫茶一二三亭

空間本事
店  主|姚銘偉
創立時間|2013年
地址電話|高雄市鼓山區鼓元街4號2樓
營業時間|10:00∼22:00(週一公休)
營業項目|簡餐咖啡、精選新書、文具
特別服務|閱讀空間、不定期講座

 

走出捷運西子灣站,風中飄來鹹鹹的海水味,高雄市文化公車「哈瑪星線」是遊客認識鼓山區百年風華的觀光路線。哈瑪星是日語濱線(Hamasen)的台語音譯,日治時代初期,日本人在古稱「打狗」的高雄建港,為疏濬航道,以淤泥填築海埔新生地,產生了新市街。當時通往商港、漁港的兩條濱海鐵路「哈瑪星」帶來無限商機,遂而成為當地地名的泛稱。

曾經,繁華一時的哈瑪星是高雄近代化的起點,卻隨著市中心的東移逐漸沒落,只剩下分布在巷弄裡的古蹟老屋無言地記錄著歷史的起落。踩踏在日治時代填海造陸的街道上,我來到鼓元街一棟兩層樓老房子前,迎面的日式白色暖簾散發出京都的韻味,右牆上一張中間人物被裁切下來的老照片大圖輸出,更營造出一種詭異的時代感。

那張照片是前年農曆年打狗文史再興會社在當地舉辦居民家族照片展時留下的,提供者是隔壁一戶郭姓人家,但就連他們也不知道中間的人物究竟是誰、為什麼會被割掉。

「我們覺得不知道也好,留給大家遐想的空間。」坐在二樓書店喫茶一二三亭的木製吧檯前,帶著黑框眼鏡、文質彬彬的年輕店主姚銘偉說,當時他們故意將那張照片放大,因為不明原因的殘缺,反而使照片增添了一種悠悠歲月的神祕感。

身為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的監事,姚銘偉表示,當初他來哈瑪星不是為了開店,而是為了搶救老建築。當時政府原本要將這一帶的舊房子拆掉,改建停車場,後來他們阻擋成功,剛好這棟房子的二樓也空了出來,於是他索性承租下來。

「以前為了保護老房子而辦導覽活動時,只能在外觀看,無法讓人實際走進屋內感受,其實內部比外觀更精彩。」姚銘偉說明在老房子開店的原因。這棟房子原為日式木屋,雖然已在戰後改建鋼筋水泥,但屋頂的結構仍是當年的木架,他指著抬頭可見木架的屋頂說:「其實屋頂本來有天花板,但我把它拆掉,一方面是讓大家可以看到日本時代的木架,一方面也可以挑高空間。」

 

以書店為主題的喫茶店


在散發京都韻味的空間裡,閱讀台灣歷史,別有一番滋味。

充滿時代感的戰前日文老歌迴盪在飄著淡雅京都風的書店喫茶一二三亭裡,長長的店名直白地陳述著三個名詞:書店、喫茶店、一二三亭,若從後面拆解到前面,即可了解店主的用意。

時光回溯到大正九年(一九二○年),當時的哈瑪星熙來攘往,華麗的一二三亭是有藝伎表演的高級料亭,隨著藝伎身影的模糊遠去,戰後這裡先後經歷船運公司、旅館、倉庫、茶館等身分,直到姚銘偉承租下來後,才決定沿用一二三亭的店名,讓大家認識這棟老房子的歷史。

料亭的時代已不復返,曾遊學京都的姚銘偉將新的一二三亭變成復古的喫茶店,配合建築物本身營造懷舊的日本氛圍,菜單上的咖哩飯、紅酒燉牛肉飯,都是日本喫茶店必備的簡餐,由學習旅館管理的姚銘偉親自掌廚。

喫茶一二三亭,告訴大家現在的一二三亭是一家喫茶店,但是為什麼店名前面還要冠上「書店」二字呢?瀏覽店內,有一面靠牆的書櫃,架上整潔地陳列著一排排文史哲的舊書。可別誤會,這不是一家二手書店,架上的書僅供顧客在店裡閱讀,只有擺在正中間區塊桌上的幾本新書可供販賣。

「這裡主要是喫茶店,書算是附帶,因為我想提供一個閱讀的空間。」姚銘偉說,就像日本有很多漫畫喫茶店,這是一家以書店為主題的喫茶店。「這裡的舊書大多是自己的收藏或朋友捐贈,只能在店裡看,所以才想選一些比較適合這裡的新書少量販賣。」

姚銘偉不諱言,這裡的新書都是讀書共和國出版,因為剛好認識出版社的人,而且共和國旗下有很多出版社,書種夠多元。「我都是挑自己喜歡的書,以文史哲為主,一批賣完再換一批。」他說。

在喫茶店一隅,從北部搬到高雄的陳怡雯靜靜地坐在窗邊看書,經常光臨的她坦言,並沒有特別注意到店裡有販賣新書,不過倒是很喜歡獨自前來這裡閱讀。

「之前有一部電影《甜蜜殺機》是在這裡拍攝的,我是因為來電影景點朝聖,無意間發現樓上有家咖啡廳。我很喜歡這種老建築的寧靜感。」陳怡雯笑著拿起手邊的《圖解台灣史》說,這是她剛讀完的書,前後分了好幾次閱讀,可能因為這裡本身就是一個歷史的空間,所以來到這裡會想讀歷史書。「我歷史不好,但這本書很有趣,容易閱讀。」

瀏覽書店喫茶一二三亭的書櫃,架上有許多關於台灣歷史的書,六年級的姚明偉表示,自己從小社會科就很好,但是書讀愈多愈震驚,原來真正的歷史並不是學校教的那一回事,看愈多會愈想知道真相。

姚銘偉從書架上抽出一本《被出賣的台灣》說,這是二○○○年他當兵時買的書,這本書讓他第一次真正了解到二二八是怎麼一回事,作者柯喬治(George H. Kerr)是當時美國駐台的外交官,將當時看到的事情寫成英文,後來轉譯成中文。

「在我那個年代,學校完全沒教這段歷史,我讀這本書時有種頭上被捶了一拳、茅塞頓開的感覺。」姚明偉表示,過去我們一直被灌輸那個事件是為了查緝私菸,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在日本戰敗後短短一年就累積了許多民怨,台北的緝菸事件只是引爆點,「被出賣的台灣」是指被美國出賣,因為當時美國姑息國民黨這麼做。「柯喬治以美國人的角度寫這本書,其實也有批判自己國家的意味,這是一本要了解二二八必看的書。」他說。

不過今年的二二八,在書店喫茶一二三亭舉辦的不定期講座不是相關的紀念活動,而是關於在地歷史的「覆鼎金公墓散策」,因為刻著歲月痕跡的老房子本身就是在地歷史的見證,他希望這家店是讓當地居民回顧自己城市歷史的地方。

覆鼎金是高雄最大的公墓,從清代迄今埋葬著曾經在當地留下足跡的各種族群,從他們的故事可以拼湊出台灣歷史進程的縮影,然而一般高雄人對於覆鼎金公墓的印象卻是陰森、雜亂,因此高雄市政府目前正計劃將公墓遷葬,並規劃大型公園,但姚銘偉認為,其實特殊人物的墓碑應該要保留下來。

「我們大部分看歷史都是看活著的人,但我們沒想到累積最多歷史的地方就是墓園,因為那是大家最後都會去的地方,裡面埋藏著許多有趣的人物和故事。」曾旅居京都的姚銘偉以日本為例,說:「誰規定公園裡不能有墓碑?日本就有許多公墓是賞櫻景點。」

姚銘偉指出,覆鼎金公墓裡有一區日本人墓園,安葬著許多日治時期的重要人物,包括當年投資高雄劇場株式會社並帶動高雄娛樂業投資熱潮的大坪與一。日前大坪與一的外曾孫來台尋根,聽說公墓將遷葬改建公園後感傷地表示,大坪與一就是因為很喜歡台灣,才會選擇死後葬在這裡。

姚銘偉表示,日治時代,哈瑪星有許多日本人的商店,所以書店喫茶一二三亭開店半年來,他遇過幾位來尋根的後代子孫,希望能夠找到昔日祖父母的店或住處遺址。「我們幫他們找到以前的照片,告訴他們這些地方如今在哪裡,他們非常高興,我也覺得很有意義。」

因著老房子本身的歷史背景,還有姚銘偉刻意重現的日本氛圍,許多日本人來到這裡倍感親切,甚至有人對他表達謝意,謝謝他將日治時代的建築保存下來,也有旅居高雄的日本人後來成為常客,店內書櫃上有一套司馬遼太郎的書,就是日本常客所贈。「他很喜歡司馬遼太郎的作品,自己已經都看完了,所以想留在這裡與大家分享。」姚銘偉說。

在這個散發著濃濃時代感的日式空間裡,讀起台灣的近代史別有一番風味。從事文史研究活動的姚銘偉表示,哈瑪星的老建築承載著高雄現代化的歷史,文史保存與城市發展並不相斥,應該要找到一個共生並存的出口。

 

 


店主姚銘偉

人物本事|姚銘偉

高雄人,本身學旅館管理,喜歡研究在地歷史,曾遊學京都,為搶救哈瑪星一帶日治時代的老房子,與朋友共組打狗文史再興會社,並在老屋開店,重現哈瑪星風華。

 

茶話本事

Q:鎮店之寶是什麼?
A:幣串。這個東西和此屋的保存運動有很大的關聯,當時我們在屋子的梁上找到這根木頭,上面寫著「大正九年,三月十七日」,雖然現在已經不是很清楚。還有畫線,分別是三條、五條、七條,也就是神道教的吉祥數字。那時並不知道這是什麼,但是找到這根木頭剛好是三月十七日。後來才知道,日本人在蓋木造建築時會有上棟儀式,這根木頭就是在那個時候拜拜、祈福而釘上去當守護神的。後來我去日本買了幣串紙,將它恢復本來的面貌。二○一四年三月十七號,這間房子滿九十四歲,我會將幣串再放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