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 sale sale
becoming
becoming

關於本書

我希望自己的旅程能激發讀者找到勇氣,成為他們渴望成為的人。迫不及待想與各位分享我的故事。
─ 蜜雪兒‧歐巴馬

她的家族,記錄時代變遷,見證社會進步,是美國黑人族群自奴隸制度以來,漫長艱辛奮鬥史的縮影

  蜜雪兒‧歐巴馬以一個平凡黑人勞工階級家庭小女兒的身分,秉承「真實就是力量」,透過日常生活的細微書寫,傳遞一部歷史。不僅勾勒出非裔美國人在困境中依然努力不輟、向上流動翻身的奮鬥史,也記錄了在種族歧視盛行之下,黑人民權運動如何萌芽、受挫、開展,乃至美國建國以來終有首個非裔第一家庭入主白宮,同時述說了許多人在絕望中仍抱持希望,不論出身、階級、膚色,寫下的各種動人故事。

她的故事,證明底層也能翻身向上,擁有無限可能

  蜜雪兒的父母選擇不在困境中向下沉淪,而是以身作則努力工作持家,帶領子女愛上「閱讀」,堅持子女講黑人口中白人才說的「正統英文」、咬牙供子女上頂尖大學……這樣的家庭教育,讓蜜雪兒知道如何在有限資源甘之如飴、找到突破口,打破層層玻璃天花板,一路向上發展。自丈夫歐巴馬從政到成為美國總統,她也學會如何面對外界高標準的檢視與批判,堅持原則,在公私領域取得平衡。

  本書涵蓋她的人生三部曲:「我的故事」、「我們的故事」與「我們國家更宏大的故事」。蜜雪兒相信,「我的故事代表我的一切,永遠代表著我這個人」,即便故事有時並不美好、有時超乎想像的真實殘酷,也值得擁有、述說並傳承下去。

成為(Becoming)之路沒有終點,是不斷前進、進化、蛻變的過程,時間到了,即褪去舊的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且看蜜雪兒如何在多重身分轉換之中,堅持「做自己」並「成為理想的自己」。也看她在面對人生每一次「轉變」之間,如何展現溫柔、堅定而優雅的態度與氣度,且成果非凡:

好評推薦

  • 何飛鵬more +
    學習,改變一個人最大的力量
    何飛鵬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很多人談到蜜雪兒‧歐巴馬,會想到她那當過八年美國總統的夫婿、黑人女性、出身勞工階級家庭等,大多會從「不公平」的角度切入,試圖剖析她為何能掙脫多重弱勢的身分,不論於私為人妻母,於公身為組織領導人與第一夫人,都能如此不凡與出色。但其實,我在她的新書《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之中,看到的是一個在家庭、學校、職場等各種場域,都熱愛學習、勤於學習,無所不學、無處不學的人。我也相信,正是「學習」讓蜜雪兒‧歐巴馬得以成為如今璀璨發光的模樣。
      我曾說過:「學習,能改變命運,改變人生。」即使天資與家庭背景,可能造成每個人有些許的不一樣,但「學習力」卻能帶你走上不一樣的道路,擁有不一樣的地位、頭銜與生活。蜜雪兒除了擁有高度「學習力」,同時也有可怕的「實踐力」,她清楚自己每一階段的目標,知道不懂就要學,而且要找「對的人」學。因此,她在普林斯頓大學跟著打工主管學會「做」比「會」更重要。擔任律師或創立公眾組織時,她不會什麼、缺什麼,就摸索、學習,懂得尋找、培養與善用可造之才(其中一位就是其夫歐巴馬),遇到問題就靈活應變,不拘泥舊有經驗,敢於創新;遇到挑戰則有勇氣與擔當承擔下來。討厭政治的她,卻因夫婿從政而開始跟著形象顧問與幕僚學會怎樣磨光內在與外表,成為最佳助選人,甚至成為支持率一度超越總統的第一夫人。
      蜜雪兒也談到她人生中兩次「輸」的經驗:一是剛上小學一年級,拼不出white這個單字,而被老師歸類為「不用功壞學生」;二是第一次考律師慘遭滑鐵盧。從小天資聰穎、自信滿滿的她始終無往不利,這兩次經驗讓她認識了何謂「輸」,體會到「輸」帶來的痛苦、挫折,但她「知輸」卻「不認輸」,為了由輸轉贏,努力找出自己的問題並解決它。譬如小一那次,她找出原因出於答題時太過緊張,因此回家不斷練習、充分準備後,第二天上學不羞於向老師要求補考,結果第二次滿分通過!
      儘管所處世界多麼艱難、儘管環境無法改變,但若能像蜜雪兒一樣,透過無時無刻的「學」與「用」,就能改變自己,進而成就理想的自我。
    close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 幸佳慧

    作家、兒童工作者

  • 胡培菱

    美國文學文化評論人

  • 許皓宜more +
    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
      每個人都有夢想,而所謂的人生,就是朝向夢想的過程中,必有阻礙。有些人選擇放棄,把夢想遺落在回憶的孤島;有些人卻將挫折視為挑戰,將夢想放置心中成為照耀自我的燈塔。那些不放棄自我信念的人,始終閃閃發亮。但旁人總難以體會,這結果是歷經多少磨難才得來的? 蜜雪兒就是這樣的女子。她在這本書裡頭,不只是曾經的美國第一夫人,她是她自己。告訴我們如何成為有能力愛孩子的父母,以及如何活出更貼近自我的人生。
    close

    諮商心理師

  • 張淑芬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 張瀞仁more +
    坦率而溫暖,與眾不同的真強者
    張瀞仁 Give2Asia亞太經理
      說起來或許很丟臉,但我看完新書資料卡(只有作者、書籍類型、簡短書摘)時,就熱淚盈眶了。
      當時我剛結束一次漫長的越洋線上會議,通話的對象是一位美國慈善家,她跟我想像中、時常穿梭在觥籌交錯的慈善晚宴的那種慈善家不一樣。雖然捐款金額非常龐大,但她出入簡樸,而且親力親為去關切最底層的需求。她可以在越南爬三小時山,只為了看自己贊助的農民今年收成怎麼樣;也可以深入柬埔寨鄉下的簡陋學校,蹲在地上跟老師一起討論養雞賺錢的方法。
      越洋會議中,她提到剛造訪某個接近赤貧的國家,當地有很多大型非營利組織長期進駐,帶來的卻不一定是好事。工作人員開著漂亮的SUV休旅車、吃精緻的料理、每到週末徹夜狂歡。在當地物價長期被哄抬下,導致「從機場到市區二十分鐘路程,計程車費要三百美元」「餐廳裡的食物、飲料,全都是舊金山的價位」。她痛心地說:「當地人怎麼可能付得起,政府無力多管、官員從中得到好處,就這樣,這些勢力龐大的組織把一個國家,劃成了兩個世界。」
      這時我深切體會到,非營利組織的權力可以做到超越政府。
      結束通話,我看到躺在郵件裡的書稿。
      我的老師馬歇爾‧甘茲(Marshall Ganz)是歐巴馬的選戰顧問,我到現在都還奉行他教我的說好故事三要素:story of me、story of us、story of now。當看到蜜雪兒也用一樣的架構寫傳記,不禁覺得,「她應該是一個只做符合自身信仰價值的人吧。」隨著故事一章章展開,我看到的是一個強大又柔軟的人,那種真誠、抱著同理而非憐憫、打從心底想為許多人創造更多可能性的堅強。她坦率地寫出自己遭遇過的挑戰、挫折,還有如何憑藉這樣的背景試圖帶來改變。
      在我心中激起最多漣漪的,反而是書中一個篇幅不大、但後勁十足的故事。蜜雪兒和許多忙碌的上班族一樣,用冷凍食品草草解決自己和女兒的三餐,直到廚師山姆‧卡斯用新鮮食材為他們一家準備營養均衡的餐點。大部分的人在享受美食和得知健康飲食知識後應該不會多做什麼,但蜜雪兒不一樣,她想的是:「這麼重要的議題和知識,我要如何讓大家也都注意到,並開始學習。」她跨越重重阻礙、挑戰食品業龍頭,在白宮理當完美的草坪上挖出一塊園圃。這樣以同理心和其他人的需求出發,配合冷靜的策略思考與執行計畫,不就是非營利組織理想的樣子?
      這是第一次,我看到政府可以做得像非營利組織。
      方才提到的慈善家,最後語重心長地跟我說:「我看太多了,現在我只相信對的人;沒有對的人,說再多某某專案效益多好多大、有多少社會影響力,我都不相信。」
      我想,蜜雪兒‧歐巴馬就是這樣的人。更有甚者,她將透過這本書啟發更多人。我讀著原稿心中漸漸充滿一股溫暖的力量,希望你也一樣。
    close

    Give2Asia亞太經理

  • 黃益中more +
    黃益中 高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猶想起歐巴馬總統就職晚會那一天,她身穿台灣設計師吳季剛的白色單肩連身禮服與歐巴馬翩翩起舞,完全展現新時代女性的自信多元風貌,關注少數族群,打破刻板印象,讓教育翻轉成為可能。她不僅是歐巴馬夫人,她是歐巴馬總統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們可以參考仿效的對象。
    close

    高中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 溫美玉more +
    溫美玉全台最大教師專業教學社群創辦人
      身為教師,覺得整本書最具衝擊、也最想引導孩子思考的是:蜜雪兒.歐巴馬如何運用第一夫人的影響力,提倡公民自覺與實踐公民參與?她也不斷提及:「希望的力量,在質疑、分裂、恐懼、憤怒的時刻讓人保持安定。」她在哪些方面實踐?我們在教育中該如何推動?
    close

    全台最大教師專業教學社群創辦人

  • 劉安婷more +
    勇於真實,成為自己
    口述 / 劉安婷 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執行長
    整理 / 林昀彤
      歐巴馬總統伉儷從當選到連任成功,與我負笈美國就讀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直到創立Teach for Taiwan至今的十年間,剛好有不少重疊,某種程度而言,我是看著蜜雪兒‧歐巴馬、以她為榜樣而成長的。
      二○○八年,我剛成為普林斯頓大一新生,正值歐巴馬當選總統,我在懵懂間亂槍打鳥寄出email給民意代表,說明我想參加觀禮。沒想到,兩三個月後收到了一個金色信封,裡頭有歐巴馬與拜登正副總統的親筆簽名照,以及一張金色門票,我幸運中選了!得就職典禮當時是很冷的一月天,外頭有許多群眾圍觀,我隻身一人通過安檢,進入白宮、坐在草坪上,聆聽歐巴馬就職演說,明明我不是美國人,不知為何感動卻流下了眼淚。當時的我,還沒聽過蜜雪兒‧歐巴馬說話,只知道她是我學姐。不過也因為這次契機,我對歐巴馬一家產生很大的好奇。
      四年後的二○一二年,我大學畢業、也是創立TFT的前一年,歐巴馬競選總統連任,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上,我看到蜜雪兒一襲粉紅色洋裝上台演講,我哭得比四年前歐巴馬的就職演說更嚴重。蜜雪兒那次演說與本書有許多不謀而合、感動人心的地方,或許恰恰顯示蜜雪兒不論在言說、行文、處世,都「真實一致」。
      蜜雪兒來自沒什麼錢、沒有背景與人脈的中產階級家庭,但她總是說家庭給了她兩樣東西:無條件的愛和好的教育。這也是我認為大人所能給予孩子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孩子最需要的是無條件愛他們的大人,願意相信、接納、包容他們。蜜雪兒的父母就是這樣的角色,恰好呼應了「教育的核心是愛與榜樣」。不管科技怎麼進步、時代怎麼改變,都無法取代愛與榜樣的重要。
      書中有個畫面是我印象深刻的。蜜雪兒提到因為她所在社區的沒落,教育資源開始不斷減少。她在小二時遇到了認為學生都是「壞孩子」、授課亂七八糟的老師,蜜雪兒母親去學校遊說,在有限資源之下,想方設法讓女兒得以通過考試、跳級轉到用心稱職好老師的班級。蜜雪兒認為母親此舉是改變她一生的決定。她長大後也思忖:「當時那群沒有機會、無法轉班的孩子,後來怎麼了!」
      那是一個很真實的教育不平等畫面。
      不像許多名人的書談的都是成功學,蜜雪兒最打動我的是,她的書和演說並不是在告訴大家如何成功、怎樣變偉大,而是從書名《成為這樣的我:蜜雪兒‧歐巴馬》(Becoming)就開始宣告:「我如何成為我自己」。
      蜜雪兒談成長歷程的好與不好,談及別人對她的眼光,也告訴我們她怎麼長出一個對自己的眼光,而這些都是大人也需要深思的終生課題。譬如說,蜜雪兒想申請普林斯頓大學,但輔導老師打擊她:「妳不是讀普林斯頓的料。」暗指:「妳不夠好。」但蜜雪兒不願活在那種眼光下,在達成目標的路途上,她學會如何與「反對」的雜音共存。
      一個人的啟發性,時常不是他做或講了什麼,而是他自己生命的歷程,這就是甘地所說的:「My life is my message」吾生即吾義。這也是我喜歡本書的原因。蜜雪兒分享的都是她的故事,沒花太多篇幅談政策分析或成就,而是在講一個人的生命如何破繭而出的故事、用心活出來的「自己的故事」,問心無愧,真實不虛假。
      呼應蜜雪兒談及的Becoming(成為自己),即使處於不喜歡的環境,荊棘滿布,也要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尤其白宮肯定超乎想像的複雜難解,這種環境大可扭曲我們,讓我們怨天尤人,但就如她在二○一二年演講所說:「成為總統不會改變你是誰,而是會顯明你內在真正是誰。」(Being a president doesn’t change who you are - it reveals who you are.)我覺得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真實顯露蜜雪兒曾被哪些荊棘卡住、經過哪些掙扎、得到哪些幫助,最後如何超越荊棘,成為最真實的樣子,以及想成為的樣子。
      我更喜歡她所說:「我的故事不只是我的故事,而是在更大故事裡的一個故事。」一個人的故事能真正產生滿足與意義,要先意識到我們處於一個更大的故事裡面,意識到自己多麼幸運,何其榮幸能成為一部分,有一份角色,有機會參與其中,成為彼此的貴人。就像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每一個老師都在成為彼此生命中的貴人
      我很謝謝她的真實,我們不需要知道怎麼成功,而是要知道怎樣真實的成為自己,而且找到自己想參與的一個更大的故事。
    close

    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執行長

  • 賴芳玉more +
    賴芳玉 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這本書很迷人,即便我已是執業二十多年的律師及非營利組織工作者,讀完後,仍如同年少時,身上每個毛細孔會張開,每個細胞、來自內心深處的靈魂,都會對著你的大腦叫囂著:「是了,人生的價值,就是如此!」
      於是迫不急待地加入蜜雪兒‧歐巴馬「成為」(Becoming)向前行的運動,靠著自己的努力,感受到完整自我的路途前進,永不放棄自己有成長可能的信念。耳邊彷彿響起尼采所說:「一個人知道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close

    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 各縣市高中校長 — 感動推薦
    北一女中 楊世瑞校長
    中山女中 吳麗卿校長
    建國中學 徐建國校長
    師大附中 王淑麗校長
    成功高中 游經祥校長
    桃園高中 游文聰校長
    基隆女中 莊越丞校長
    基隆高中 張智惟校長
    新竹高中 李明昭校長
    台中女中 呂培川校長
    台中一中 陳木柱校長
    曉明女中 劉瑞瓊校長
    嘉義高中 劉永堂校長
    台南一中 張添唐校長
    光華高中 張淑霞校長
    高雄女中 林香吟校長
    屏東女中 林勳棟校長
    蘭陽女中 曾璧光校長
    花蓮女中 程 膺校長
    台東女中 曹學仁校長

書籍導讀

誰是蜜雪兒.歐巴馬?
商業周刊出版部
  蜜雪兒.歐巴馬新書《成為這樣的我》(Becoming)出版了,全球共有二十四個語言版本同步上市。如影隨形深陷藍綠糾纏幾至天荒地老的台灣讀者,還記得誰是蜜雪兒.歐巴馬?她寫了什麼足以有二十四個國家買單?她和丈夫的人生故事,由出版社預付空前的6,300萬美金版稅搶下,是名滿全球的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夫婦的三倍以上。
  蜜雪兒.歐巴馬到底憑什麼?她來自膚色分裂更複雜、兩黨爭鬥更典型之地,我們很想這樣告訴讀者,你一定要來讀讀以下這個非比尋常的人生:
  在《成為巴菲特》(Becoming Warren Buffett)紀錄片中,年高八十八歲的股神巴菲特評論自我成就,他說在一九三○年出生於美國,是占了全世界最大的子宮紅利,光這樣就打敗全球四分之三人口,再加上白人、男性的生理特性,他啥事沒幹,已保證占盡全美的便宜。
  身在共和黨家族,父親還是兩屆共和黨眾議員,巴菲特認為湯瑪斯.傑佛遜簽下美國憲法時,深信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但美國歷史證明,「好像美國黑人只有一半的人權,這個事實使我抓狂。」
  同樣在紀錄片中,巴菲特已故妻子蘇珊說,巴菲特曾跟她討論:「我們就等著女人某天會發現,其實她們才真的是人類世界的奴隸」。蘇珊多年後說:「現在我們發現了,又如何呢?」
  蜜雪兒.歐巴馬出身只有一半人權的黑人奴隸後代,同時,也是巴菲特眼中的世界奴隸:女性。別相信網路謠言,即使看來比總統丈夫高大,她是貨真價實的女人。
  生於芝加哥南部貧民區,父親罹患多發性硬化症殘疾,在多產的黑人社區,蜜雪兒只有一個哥哥,兄妹倆大學皆就讀常春藤盟校的普林斯頓大學,蜜雪兒二十三歲還從哈佛研究所畢業,曾是律師事務所破天荒的黑人女主管、非營利組織創辦人,也擔任過醫院董事。
  在黑人社區中,蜜雪兒不見得受歡迎,表姊妹斥她「How come you talk like a white girl?」只因她講一口被母親抱在膝上讀字典訓練的白人正音;她競爭意識強烈、做好做滿力爭上游,全靠聰明才智與文憑競爭,主流認為黑人擅長的唱歌、演戲、運動專才,並非她的強項,這是現年五十四歲的蜜雪兒腹背受敵的黑白前半場人生。
  她迎來光名字就叫人頭痛的丈夫巴拉克.海珊.歐巴馬,黑白混血,也就是不黑不白,在夏威夷出生(!),無緣與肯亞籍生父生活,還好一樣從哈佛法學院畢業,兩個女兒都出生後,夫妻倆仍抓襟見肘還學貸。
  介紹到這裡,必須說明讀者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的背景:歐巴馬先生天生理想主義者,在特殊家境造就下,他一心往學問、社區營造和政治路上走,財務上得過且過;蜜雪兒家訓嚴謹看重經濟,兼差多職養家不遺餘力。當歐巴馬先生決定參選而影響家計時,他的解決之道是寫一本自認會暢銷的書,結果書還沒寫成,他那原本銷售平平的《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之名》就在出版九年後,打破政治人物書籍的銷售紀錄、橫掃各大排行榜...
  順帶一提,蜜雪兒兩個女兒都是確診不孕症後生下的。是的,不孕症。蜜雪兒支持丈夫從政,她轉換跑道以律師半薪從事非營利組織工作,並在老公總是不在家時,獨自壯膽持續注射催卵針,蜜雪兒描述擋不住的為母天性、男女天生不同的自然機制和孤單的懷孕過程,是所有經歷過不孕症的讀者絕對可以感同身受的。
  歐巴馬當選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美國史上空前不知會否絕後的非裔黑人總統,無父無母,撫養他長大的祖母剛過世。似乎因夫成就的蜜雪兒有了八年不可思議的白宮生活,身為有智識的職業女性、母親、非典型政治人物妻子,被視為全美最無種族界線、也最受歡迎的第一夫人,蜜雪兒寫下政壇少見坦誠的過去與未來,她說,身為少數族裔、身為女性,她永遠要比別人加倍勤奮,才能有一半的成就。
  踏著血汗鋪就的民選之路,蜜雪兒終而成就祖輩無能想像的人生,生而為人,所思、所想、所差無幾,成功男性背後總有無怨無悔的女性,但無怨無悔的女性不一定有位總統丈夫。透過本書〈成為自己〉、〈成為我們〉、〈成為無限可能的自己〉(Becoming Me, Becoming Us, Becoming More)的故事推演,她與讀者分享人性悲觀但也最樂觀的希望動能。
  巴菲特後來對女性評價如何呢?他說,從整體來看,我們還是樂觀看待未來發展潛力,因為這個世界只用了一半的人才!還有一半人才尚未發揮能耐呢!
  歡迎大家不分男女,一起前行!

內文試閱

第4章
  母親維持一種我現在看來非常明智、而且幾乎不可能超越的家長心態─從容淡定、帶有禪味的中立態度。我有朋友的媽媽陪著他們一起哭、一起笑,彷彿親身經歷那些起起落落;我還有些同學的父母被自己的煩心事壓得喘不過氣,幾乎完全缺席孩子的生命。家母則絕對沉著穩定,不會驟下判斷,也不會橫加干涉。相反的,她會觀察我們的情緒,善意地見證我們一天下來的努力與成就。遇到不如意之事時,她只給予一點點同情。當我們完成了不起的事,也只會適度讚美來表達她的高興,但絕不會大肆稱讚,免得我們把讚美當成努力的目標。
  她如果提出建議,往往是不帶感情、實事求是的忠告。「妳不必喜歡妳的老師,」有一天我回家大吐苦水後,母親這麼對我說:「但那女人腦子裡有料,妳得把她教的數學知識放進妳的腦子。專心做好這一點,其餘的事情都可以忽略。」
  她始終如一地愛著我和克雷格,但從不過度管教。她的目標是推著我們走進世界。「我不養媽寶,」她告訴我們兄妹,「我要培養出成熟的人。」她和爸爸為我們提供指引,而不是教條。所以青春期的時候,我和哥哥從來沒有宵禁。爸媽反而會問:「你們覺得合理的回家時間是幾點?」然後相信我們會說到做到。
  克雷格有個故事,關於他八年級喜歡的一個女孩。有一天,那女孩對他發出一種別有用心的邀請,請他到她家玩,挑明了表示她的父母不在家,沒有人會管他們。
  我哥哥心裡非常掙扎,不知道到底該不該赴約─為了這次機會心癢難耐,但也知道這個約會鬼鬼祟祟、見不得人,是我父母絕不會寬恕的行為。不過,這並未阻止他只約略對媽媽說出半真半假的事實。他讓媽媽知道有這個女孩存在,只說他們要在公園...
閱讀更多 +
第4章
  母親維持一種我現在看來非常明智、而且幾乎不可能超越的家長心態─從容淡定、帶有禪味的中立態度。我有朋友的媽媽陪著他們一起哭、一起笑,彷彿親身經歷那些起起落落;我還有些同學的父母被自己的煩心事壓得喘不過氣,幾乎完全缺席孩子的生命。家母則絕對沉著穩定,不會驟下判斷,也不會橫加干涉。相反的,她會觀察我們的情緒,善意地見證我們一天下來的努力與成就。遇到不如意之事時,她只給予一點點同情。當我們完成了不起的事,也只會適度讚美來表達她的高興,但絕不會大肆稱讚,免得我們把讚美當成努力的目標。
  她如果提出建議,往往是不帶感情、實事求是的忠告。「妳不必喜歡妳的老師,」有一天我回家大吐苦水後,母親這麼對我說:「但那女人腦子裡有料,妳得把她教的數學知識放進妳的腦子。專心做好這一點,其餘的事情都可以忽略。」
  她始終如一地愛著我和克雷格,但從不過度管教。她的目標是推著我們走進世界。「我不養媽寶,」她告訴我們兄妹,「我要培養出成熟的人。」她和爸爸為我們提供指引,而不是教條。所以青春期的時候,我和哥哥從來沒有宵禁。爸媽反而會問:「你們覺得合理的回家時間是幾點?」然後相信我們會說到做到。
  克雷格有個故事,關於他八年級喜歡的一個女孩。有一天,那女孩對他發出一種別有用心的邀請,請他到她家玩,挑明了表示她的父母不在家,沒有人會管他們。
  我哥哥心裡非常掙扎,不知道到底該不該赴約─為了這次機會心癢難耐,但也知道這個約會鬼鬼祟祟、見不得人,是我父母絕不會寬恕的行為。不過,這並未阻止他只約略對媽媽說出半真半假的事實。他讓媽媽知道有這個女孩存在,只說他們要在公園約會。
  然而,克雷格什麼壞事都還沒做,就被良心折磨得坐立難安,光想起這件事就內疚不已。最後,他終於跟爸媽坦承這個家裡沒大人的約會計畫,等著(或可說希望)媽媽大發雷霆,不准他去。
  但我媽沒有。她不會那麼做。那不是她的作風。
  她聆聽著,但沒有讓克雷格逃脫自己做出抉擇的責任。相反的,她只是隨意聳聳肩,讓他面對自己的苦惱。「用你的最佳判斷處理這件事情。」她說,然後轉身繼續洗碗或摺衣服。
  這又是一個把我們推出去面對世界的小動作。我很確定媽媽早在心裡知道他會做出正確選擇。我現在明白,她默默相信自己已把我們培養為成熟的人,她的每一個行動,背後都有這個信念作為支撐。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那是我們的生活,不是她的,永遠都是如此。


第18章
  就在晚上十點整,網路上開始出現我老公面帶微笑的照片,宣布巴拉克.海珊.歐巴馬將成為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我們都跳了起來,出於本能地激動大叫。競選團隊幕僚和拜登夫婦湧入了房間,每個人都互相擁抱。感覺好像在做夢,我覺得自己好像脫離了身體,看著自己做出反應。
  他做到了。我們都做到了。這似乎不太可能,但我們贏得有道理。
  現在,我們在警方車隊護送下,沿著湖濱大道(Lake Shore Drive)往南駛向格蘭特公園。從小到大,我已經走過這條路好幾百次。從惠特尼楊高中搭公車回家會經過這條路,一大早開車去健身房也會經過這條路。這是我從小到大居住的城市,對我來說,這裡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地方。然而那天晚上的感覺卻不一樣,這裡變得出奇安靜。好像我們被暫停在時空中,有點像是在夢裡。
  瑪莉亞坐在廂型車裡,一直專心往窗外看。
  「爸爸,」她說,聲音滿是歉意,「路上沒有人。我覺得沒有人會參加你的慶祝晚會。」
  巴拉克和我互看一眼後,開始大笑。就在那時,我們發現路上只有我們這輛車和護送車隊。巴拉克當選總統了,特勤人員已經徹底清空湖濱大道整個區域,封鎖沿路上的每個十字路口。我們很快就知道,這是護送總統的標準防護措施。但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體驗。
  一切都好新奇。
  我摟著瑪莉亞說:「親愛的,人已經在那裡了。別擔心,他們等著我們。」
  人們確實在那裡。超過二十萬人擠進格蘭特公園。我們下車時,聽到人群發出一陣期待的聲響,我們被引進一個白色帳篷。這些帳篷架設在公園前面,形成一條通往舞台的通道。一群朋友和家人聚集在那裡迎接我們,只是現在由於特勤局的規定,他們被擋在繩子後面。巴拉克摟著我,好像是要確保我在他身邊。
  幾分鐘後我們四人走上舞台,我握著瑪莉亞的手,巴拉克握著莎夏的手。許多景象立刻映入眼簾。我看到舞台周圍豎起一道厚厚的防彈玻璃牆。現場人山人海,其中許多人揮舞著美國國旗。我的大腦無法處理這些景象,這一切都大到讓我無法招架。
  那天晚上,巴拉克講了什麼,我根本記不起來。莎夏、瑪莉亞和我在舞台旁邊看著他演講,周圍是玻璃盾牌和我們的城市,以及超過六千九百萬張選票的慰藉。現在回想起來,我記得那種慰藉感,還有十一月在芝加哥湖邊異常溫暖的夜晚。經歷這麼多個月充滿激情吶喊的競選集會後,格蘭特公園的氣氛截然不同。我們站在一大群興高采烈的美國人面前,他們顯然也正在沉思。我彷彿聽到了寂靜之聲。好像我幾乎可以看見人群中的每一張臉,許多人的眼裡都淚光閃閃。
  也許,這種平靜只是我的想像,或者對我們所有人來說,因為時間已晚,大家都累了。畢竟快要午夜十二點了。每個人一直等著。這一刻,我們已經等了很久、很久。


第21章
  巴拉克競選期間,許多人開始注意我的穿著,或應該說主要是媒體關注,導致時尚部落客也關注,掀起網路上各式各樣的評論。我不知道確切原因,也許是因為我長得高,而且不怕大膽圖案,而且情況看來就是如此。
  當我腳踩平底鞋而非高跟鞋,就會有新聞報導;我的珍珠項鍊、腰帶、開襟毛衣、J. Crew店內現成的洋裝、為就職典禮勇於挑選的白禮服等,似乎都會引發一連串評論和立即回饋。巴拉克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說時,我穿著無袖的茄色禮服,而拍攝正式白宮照片時,我身上是無袖的合身短洋裝;忽然間,我的手臂就成了各家新聞的頭條。二○○九年夏末,我們到大峽谷家族旅行,就被抨擊不成體統,因為媒體拍到我走下空軍一號時下半身穿著短褲(當時可是超過攝氏四十一度)。
  對外界來說,我的穿著好像比我說的話更加重要。那次在倫敦,我在伊莉莎白蓋瑞特安德森學校演說時感動落淚,後來走下台時,才知道報導活動的記者向幕僚提的第一個問題是「她的衣服是誰設計的呀?」
  這些事都很令人沮喪,但我努力把它們解讀為學習的契機,在別無選擇下,充分運用找得到的著力點。假如民眾翻閱雜誌主要想看我的穿著,我希望他們也會看到站在我身旁的軍眷,或讀到我對兒童健康的看法。巴拉克當選後不久,Vogue雜誌請我當下期封面人物,我的團隊內部展開辯論,思考當前國家經濟不振,這樣是否讓我顯得輕浮又有菁英色彩,但最後我們還是接受了邀約。凡是有非白人女性登上雜誌封面,都是值得關注的事。另外,我也堅持親挑自己的拍照服裝,穿了吳季剛和天才拉丁設計師納西索.羅德里格斯(Narciso Rodriguez)設計的禮服。
  我對時尚雖略有瞭解,但知識十分粗淺。以往身為職業婦女,我真的忙到沒空花心思在穿著上。大選期間,我多半在芝加哥一間精品服飾店治裝,也有幸在那裡認識一位年輕的銷售專員,名叫梅瑞迪絲.庫普(Meredith Koop)。她從小在聖路易市長大,不但精明能幹,又熟悉不同設計師的風格,懂得把色彩和衣料玩出不同搭配。巴拉克當選總統後,我說服她搬到華盛頓當我的貼身助理暨服裝造型師。沒多久,她也成了我信賴的好姊妹。
  每個月兩次,梅瑞迪絲會把好幾大架的衣服送進官邸更衣間,然後我們兩人會花上一兩個小時試穿,替未來幾週的行程挑選行頭。我的個人衣物和配件都要自己買單,但正式場合的高級訂製禮服則不必,這些都是設計師出借給我,事後會收藏至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方符合白宮倫理守則。至於每次的穿著選擇,我盡量出其不意,避免有人把穿著跟特定意涵畫上等號。只是很難拿捏這個平衡:既要與眾不同,又不致蓋過他人,既要設法融入,又不可就此淡出。身為黑人女性,我知道自己穿得絢麗高貴會招致批評,穿得隨性自如也會引人非議。因此,我都走混搭路線,可能下身穿著麥可.寇斯(Michael Kors)的高級裙,上身搭配Gap買的T恤,或是前一天是塔吉特(Target)百貨的行頭,隔一天就換成黛安·馮芙絲汀寶(Dianevon Furstenberg)的時裝。我希望大家多多關注、肯定美國設計師,尤其是剛嶄露頭角的新人,儘管有時這會惹到老牌設計師,像是奧斯卡.德拉倫塔(Oscar de la Renta),據說就因為我沒穿他設計的衣服而不太開心。對我來說,這些選擇只是運用大眾放在我身上的目光,增加不同新銳設計師的能見度。
  在政治圈中,外界的觀感幾乎主導了一切,因此我所有打扮都會把觀感納入考量。這需要時間、心思和財力—遠超出我以前買衣服的錢。
close

影音推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