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蔣介石
對於蔣介石的認識,除了幼時上學必然會見到的銅像、歷史課本中的描述,剩下的就是當代轉型正義對他的譴責。
本書作者潘佐夫教授在今年的書展談話中提到,對於毛澤東、鄧小平、蔣介石等過去的獨裁者,他沒有喜歡他們,但也不討厭。一個人的存在之於另一個人,是可以具備多種面向的,例如他的祖父曾因史達林而死,但當史達林死去時,他的母親仍然為這位領導者的離世而哭泣。他寫作的目的是透過忠實還原這些人物的當代背景、家庭的影響、與朋友敵人的互動等歷史局勢,讓讀者可以形成自己的解讀。
這本書幫我上了一堂遺失的歷史課,無論是蔣介石與社會主義的淵源、西安事變的起因、歷史叛徒張學良與汪精衛的現實,以及蔣介石個人於二戰期間,如何在大國之間周旋,極力爭取中華民國在國際間的政治地位等,讓我多了一副不同的濾鏡看待這位領導者。
一個人不會是完美的,但可以是完整的。蔣介石確實犯下許多錯誤,大量人民也因為他的錯誤付出生命代價。但逝者已矣,我們除了可以大力譴責他,也可以選擇試著多認識他一些。
潘佐夫教授:「需要真理的是我們,而不是那些早已辭世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