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張忠謀

79折$ 869
台灣積體電路的發展史
劇透警告
在巴菲特與蒙格的股東會,不只一次提到,他們不投資自己不了解的生意、陌生領域的機會,也質疑風插股的投資。然而,如果兩位投資大佬有緣在二十多年前結識 Morris Chang ,能好好暢聊數日,或許就會有不同的格局與期待。

Morris 就是張忠謀,在西元 1987 年創辦台積電,並於 2017 年辭去台積電公司職務,正式退休。若要論財論資產,其淨資產為 33 億美元,甚至排不進富比士台灣 50 大富豪榜前十名。但若以歷史視野來看,他是台灣半導體之父,也引領台灣工業發展走向新一篇章。要議論一個人的價格,用計算『淨資產』是最方便的方式,但真正凸顯一個人的價值,則是他的影響力與對社會的貢獻,而這往往無法算得清楚。

在過年時節把《張忠謀自傳全集》讀完了,心底感慨萬千,上一回讀到這麼好的企業人士自傳,大概是數年前的迪士尼執行長羅伯特.艾格《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不同的是,張忠謀是企業創辦人,而羅伯特.艾格是迪士尼中興之主。

《張忠謀自傳全集》是本真摯的書,絲毫不矯揉造作,大概是作者已知老之將至,故人已辭,再為他人、自己做粉飾,意義也不大,寫來就特別真,語氣雖有保留,點名卻不客氣。正如他在書中所說,憑藉著平實的文字與真摯的情感遂能造就本書。

有個說法是,不需要去讀成功人士的傳記,那多半是倖存者偏差,一如塔雷伯所說,成功人士擁有的特質,往往失敗者也都有,只是失敗者不寫自傳,也不一定能賣得出去。在 1% 的成功證據之下,有 99% 是失敗者的沉默證據。

然而,歷經戰爭的張忠謀卻是少見能吃苦、敢吃苦的人,從踏入德州儀器集團,一路磕磕絆絆成為副總經理,離職後成為通用儀器公司營運長、工研院院長兼任聯華電子董事長,而後創立台積電。他不只善盡管理職責,同時也沒有因升遷而犯了《彼得原理》的錯,與工業發展趨勢同步於第一線,幾乎是把人生都奉獻在工作上,對他來說,不只是求一份生計,而是一份實踐志業的心情。

閱讀《張忠謀自傳全集》的過程中,我不時想起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澀澤榮一著述的《論語與算盤》(日本一萬日圓紙幣上的人物),兩人有著相似的前景與遠見,不僅引領國家經濟的變遷與轉型,同時也秉持著誠信正直、承諾、創新與客戶信任的核心價值,奠定企業的根基與內涵。

我不識台積電,對張忠謀也沒有特別的印象,始終對這本書的期待值偏低,怕是讀到一整個工業術語跟企業內部政爭。閱讀經驗可說是超越了我的期待,記人記情,也記工業轉變發展史,收穫頗豐。可惜的是,某些心路歷程只淺淺帶過沒有寫透,否則在產業格局外的張忠謀,應該會有更繽紛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