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物,心領神會
以前的年代民風保守,大家都喜歡默默耕耘,認為話少的人個性勤勉,再厲害的溝通技巧,似乎也沒有太大的作用;然而時至今日,因為多媒體的興盛,帶起一股自薦風潮,隱性履歷變得更加重要,如果還是不擅長說話,能爭取的機會,自然比長久累積的人少了許多。良好溝通包含哪些因素?每個人見解不同,但追根究柢,如何聽懂別人的問題,怎樣承接他人的情緒,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這些基本條件不變,將是決定成效的重要關鍵。
之所以會溝通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習慣自我中心,急於分享經驗,缺乏回應對話的技巧,試想若每個人都重複相同邏輯,圓滿這件事不復存在,長期下來造成誤會疏離,會使得人際關係如履薄冰。不如放下『我是來幫助你』的優越感,試著走進他人世界,單純給予傾聽和關懷,你會發現人際關係澄澈如水,彷彿微風輕拂水面,持續帶動善意的漣漪。
對方的焦慮是什麼?對方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希望我們怎麼做?沒有答案的時候,不如直接問出答案,也好過自作主張的沉悶尬聊。溝通是一種態度表現,而這樣的姿態,則是由生命中無數微小的累積而成,每個人都有獨特風格,不需要模仿他人,發揮最好的自我,承接對方的心意,陽光終將穿透陰霾,在內心裡留下一絲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