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裡的老人

9折$ 234
4.5 /5
3位讀者評分
5
33%
4
67%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3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16/04/23
《推理小說史上「安樂椅神探」的第一人》
很愛因為標語而買書,內容也不負期望,真棒。

看了實際內容,卻發現老人其實並非只是由報章雜誌中去破案。
他也曾到過現場、去參加聽證會,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
依老人的推理都有理有據,具備一定的合理性。
記者卻不曾將老人提供的思路寫出一個另類報導,身為記者的她十分失敗。

從結局看來,似乎以前的案件都有老人的身影,意味著老人是犯罪顧問?!
我會比較相信有些真正的兇手(EX:幫丈夫殺人、竄改遺囑)都被老人殺了。
展開
user-img
5.0
|
2011/11/24
這本書會覺得比過去還更適合這個年代討論!更讓人思考,這老人表現的無情、冷靜、非關正義,是不是太像後現代主義的內容?將所有是非道德都崩解後才覺得老人如此做很合理?
最後一案裡,老人對女記者的對話來看,最終事件裡他似乎就是兇手,也說明他過去有空閒在那解謎,是來自於他的「姑姑」給錢之類--老人是否兇手倒不是重點,個人在想的是,如同老人之前一直分析各式各樣的案子,但自己不去破(或檢舉、建議)案子(參考對岸書評中也有不錯的分析老人可能的心理狀態),最後習慣聽他聊天評論的女記者,也沒有去將她「破解」的案子反應給警方。感覺上,她也從原先建議老人要給警方建議的身份,變成了像老人一樣不想「多事」的身份。
當然,也許\是因為「沒證據」這最大的因素。
「證據」這東西不足時,往往可能讓某些人蒙受不白之冤,而有十幾二十年造成當事人及其家人的痛苦;但反過來說,也可能因為有證據不足,而讓兇手一直逍遙法外、一錯再錯。
這年頭沒有包公,也沒有他身邊一堆俠士用陰陽界交雜的方式解謎斷案,而有能力判案或查案的人也未必能實際實行正義--或者正義根本沒有「證據」使其執行。
這會讓人深切地去反思,究竟「良心」的存在、「證據」的相關、「事實」的真相、「道德」的標準,有沒有能統整的一天。
展開
user-img
4.0
|
2011/11/24
這本書會覺得比過去還更適合這個年代討論!更讓人思考,這老人表現的無情、冷靜、非關正義,是不是太像後現代主義的內容?將所有是非道德都崩解後才覺得老人如此做很合理?
最後一案裡,老人對女記者的對話來看,最終事件裡他似乎就是兇手,也說明他過去有空閒在那解謎,是來自於他的「姑姑」給錢之類--老人是否兇手倒不是重點,個人在想的是,如同老人之前一直分析各式各樣的案子,但自己不去破(或檢舉、建議)案子(參考對岸書評中也有不錯的分析老人可能的心理狀態 ),最後習慣聽他聊天評論的女記者,也沒有去將她「破解」的案子反應給警方。感覺上,她也從原先建議老人要給警方建議的身份,變成了像老人一樣不想「多事」的身份。
當然,也許\是因為「沒證據」這最大的因素。
「證據」這東西不足時,往往可能讓某些人蒙受不白之冤,而有十幾二十年造成當事人及其家人的痛苦;但反過來說,也可能因為有證據不足,而讓兇手一直逍遙法外、一錯再錯。
這年頭沒有包公,也沒有他身邊一堆俠士用陰陽界交雜的方式解謎斷案,而有能力判案或查案的人也未必能實際實行正義--或者正義根本沒有「證據」使其執行。
這會讓人深切地去反思,究竟「良心」的存在、「證據」的相關、「事實」的真相、「道德」的標準,有沒有能統整的一天。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