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移居者:一段在衝突中探求接納,在絕望中發現希望的異鄉生活告白

9折$ 378
4.5 /5
3位讀者評分
5
67%
4
0%
3
33%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3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0
|
2019/06/08
劇透警告
這本書我覺得是本不錯的書。說到耶路撒冷,通常便會聯想到中東這樣那樣的故事。但其實這本書可說是一個女人自述她的家庭狀況,她與丈夫之間的衝突,她與密友之間的爭吵等等。這些問題和天下所有人會遇到的問題沒有兩樣。比方說,對於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支點在哪裡?這個問題作者與丈夫兩人存在一些根本的歧見。

而本書比較不同的是,她的這些家庭問題的原因是和以色列的內部問題分不開來的,她的猶太人丈夫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就是解決以色列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衝突,他有理念,並提出解決方案,在各個官方非官方的組織之間活耀。而他為這個夢想,付出他大半的心力,也因為實踐夢想的路上遭遇太多現實的問題,而感到挫敗與沮喪。

由於書中的家庭問題是人人都遇到的,因此心有戚戚焉,因此接下來去理解之所以造成作者家庭造成這些問題的外部衝突時,便有了較為深刻的感知,從生活的角度切入去看以巴衝突,讓人有較為同理的感受。

但當我看完全書,翻回最前面看「作者的話」時,以上對這本書的正評馬上消失。( 我習慣把整本書看完後再回頭看最前面的序言、導讀,因為這些畢竟都容易讓讀者有先入為主的印象)作者自述:「本書是我的中東生活回憶錄,書中描述我生活中所見所聞。為了顧及文字流暢度與閱讀效果,又或者為了讓故事架構更完整、行文更精簡,書中某些段落純屬虛構,或根據事實加以美化。……」所以這是免責聲明嗎?我不知道哪部分是虛構那部分是真實,但這樣的東西算是回憶錄嗎?我想下次我應該先檢查看看這本書是講真的還是講假的。我認為,所謂回憶錄的書,可容得下作者所理解的真實,卻容不下作者刻意的虛構。作者是記者,不可能不知道關於紀實的原則,因此,這個作者的話讓我看到一種明知故犯然後用遁辭卸責的取巧。一本作者如果存在這樣的心態,那這本書的誠意就令人懷疑,僅僅為了文字流暢度與閱讀效果,不能成為存心虛構的理由,因為這會破壞了讀者對作者的信任。甚至更有消費耶路撒冷以巴衝突這個議題的嫌疑。
展開
user-img
5.0
|
2015/07/01
這是一本詳實記錄耶路撒冷當地生活的第一手報導
不僅寫出以巴衝突,當地不同族群的無奈,衝突與對於和平的期待(或者不懷期待)
作者還更將私人生活大膽呈現在所有人面前
從一開始懷抱著美夢與憧憬跟著丈夫來到耶路撒冷,
以為愛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然而夫妻之間終究慢慢演變成爭吵與互相怨懟,
關係之間的衝突與角力絲毫不遜於外在環境的混亂......
在臺灣很少看到關於中東地區比較具有親和力說服力且令人感到有趣的書籍
這本很值得推薦大家閱讀!
展開
user-img
5.0
|
2015/05/14
本書讓人透視耶路撒冷一地,書中含納猶太與阿拉伯等諸多文化內涵。隨著作者的家庭故事,一步步帶領讀者深入當地,體認當地的衝突與誤解。書中一段作者的猶太親戚阿默思與作者的阿拉伯友人無意間講了通電話,阿默思表示這是他第一次與阿拉伯人以家常的對話,而非如同過往在檢查哨那般對立緊張的關係,並感到這樣也挺不錯的;簡單的一段插曲卻道出刻板印象、族群對立等問題,這些不只正於耶路撒冷上演,此書相當引人省思(儘管立場不盡相同),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