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歲的哲學課

7折$ 224
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16/07/11
曾經叛逆的我,看完此書,心情沉重。
青少年時期的我們,對於自我價值的定位充滿疑惑,是以感到焦慮、無力。
不慎走上錯誤的路,即使順利回歸平凡,卻已付出太多代價。

太多人逃避思考、恐懼哲學,可一旦嘗試或接觸後,不免感到「相見恨晚」。
本書以西洋哲學史的方式,簡要介紹許多哲學概念,如「理型」、「異化」、語言學的「能指」「所指」……。
從中獲得哲學知識外,讀者也在過程中不停反思,並嘗試建構自我定位。
這想必是作者取書名《十六歲的哲學課》,預設讀者以青少年為主的原因。

青少年確立自我定位後,即使遇到挫折,亦能昇華為運動、藝術等非物質的寶藏。
也唯有人人體認自我的獨特性,順應天賦,努力找到自己的寶藏,才能成就郭象所謂「自爾獨化」,「彼我相因而不相待」的理想社會。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