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星巴克品牌週
職場最新話題
德國木製玩具
3C家電瘋殺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國際書展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大武山下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69)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4.5
大武山下
中文書
文學小說
龍應台
時報出版
|
2022/08/30
75
折$
360
放入購物車
4.5
/5
5位讀者評分
5
60%
4
20%
3
0%
2
20%
1
0%
立即評分
精選書評
喜歡書的女子 (IG:valerie_the_bookworm)
Lv.6
5.0
|
2023/03/03
「孩子,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種存在,人只是萬物中一個物種而已。更不是只有一種看見。有些目盲的看見,使人更偏執,更看不見。當你充滿自己的時候,你就只看見自己,只看見自己,你就是一個沒有窗的房間,一條堵塞的河流。
正念,不是所謂「凡事從正面想」,這個世界並非只有「正面」;正念,是讓自己的心,做一個清風流動的房間,做一條大水浩蕩的河流。」
———————————————
整部小說像依偎著圓潤石頭的小溪涓涓細流,溫柔地呢喃著各種生命的迷茫與苦痛。龍應台說:「每一個人,都有他生命的輕和重、痛和快,情感負荷的低迴和動盪。」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活著的時候、在有光的時候,好好擁抱一切、好好的給予愛。
IG:valerie_the_bookworm
>More
尼卡
Lv.1
5.0
|
2022/10/07
本書為龍應台的首部長篇小說,透過主角女作家在大武山下這座鄉鎮的所見所聞,以及她與14歲小女孩的對話,探討生命的本質以及時間的意義。
最喜歡的一段是,作家在與小女孩爭論時間的概念時,作家以水青岡(山毛櫸)這種植物做為比喻,並且提出了一個關於看待「時間」的嶄新視角,她說:
「談時間,要看樹。」
一株樹的時間看似可用年輪去計算,但是,那陽光、雨水和風的沉默等待,那花開花落的喜悅與遺憾,那成千上萬粒種子在未知土地上的掙扎、殞落、回歸塵土一切重來的輪迴,都無法在年輪裡看見,可都是時間確確實實走過的,都是一棵樹生命中歷經過的一段歲月。
「你要看得見那些種子沸騰卻又無聲無息的渴望,山谷中沒有回音的花的自開自落,泥土下面樹根與樹根派遣真菌的秘密傳輸,樹梢一片葉子被秋天遲遲的太陽烘黃的時間。」
本書整體文筆十分優美,以溫柔的筆觸刻劃了龍應台老師對愛與生命的思辨。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描述許多台灣特有種與原生種的動、植物,字裡行間也充滿著台灣地方風俗民情,讀完可以讓人更認識台灣這片土地,是龍應台最貼近土地的創作。
>More
全部書評
|
共4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喜歡書的女子 (IG:valerie_the_bookworm)
Lv.6
追蹤書評人
5.0
|
2023/03/03
「孩子,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種存在,人只是萬物中一個物種而已。更不是只有一種看見。有些目盲的看見,使人更偏執,更看不見。當你充滿自己的時候,你就只看見自己,只看見自己,你就是一個沒有窗的房間,一條堵塞的河流。
正念,不是所謂「凡事從正面想」,這個世界並非只有「正面」;正念,是讓自己的心,做一個清風流動的房間,做一條大水浩蕩的河流。」
———————————————
整部小說像依偎著圓潤石頭的小溪涓涓細流,溫柔地呢喃著各種生命的迷茫與苦痛。龍應台說:「每一個人,都有他生命的輕和重、痛和快,情感負荷的低迴和動盪。」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活著的時候、在有光的時候,好好擁抱一切、好好的給予愛。
IG:valerie_the_bookworm
展開
尼卡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2/10/07
本書為龍應台的首部長篇小說,透過主角女作家在大武山下這座鄉鎮的所見所聞,以及她與14歲小女孩的對話,探討生命的本質以及時間的意義。
最喜歡的一段是,作家在與小女孩爭論時間的概念時,作家以水青岡(山毛櫸)這種植物做為比喻,並且提出了一個關於看待「時間」的嶄新視角,她說:
「談時間,要看樹。」
一株樹的時間看似可用年輪去計算,但是,那陽光、雨水和風的沉默等待,那花開花落的喜悅與遺憾,那成千上萬粒種子在未知土地上的掙扎、殞落、回歸塵土一切重來的輪迴,都無法在年輪裡看見,可都是時間確確實實走過的,都是一棵樹生命中歷經過的一段歲月。
「你要看得見那些種子沸騰卻又無聲無息的渴望,山谷中沒有回音的花的自開自落,泥土下面樹根與樹根派遣真菌的秘密傳輸,樹梢一片葉子被秋天遲遲的太陽烘黃的時間。」
本書整體文筆十分優美,以溫柔的筆觸刻劃了龍應台老師對愛與生命的思辨。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描述許多台灣特有種與原生種的動、植物,字裡行間也充滿著台灣地方風俗民情,讀完可以讓人更認識台灣這片土地,是龍應台最貼近土地的創作。
展開
Weean悦讀樂讀
Lv.3
追蹤書評人
5.0
|
2022/10/06
劇透警告
「回去鄉村吧。去大武山下蹲個兩年,專心看見,兩年後再來找我。」師父說。
故事主角提起行李、站起身,帶著一腦疑惑回到大武山,一待就是兩年。師傅還附贈一隻貼身褶耳貓,只是,他們並非一同出發。
故事這樣起頭,主角是一名年齡六十,銷量百本還需貼錢出版社的作家,女性,一頭白髮,人們尊稱老師,內心則尊敬大嶼山的師父。這名充滿好奇心又倔強的老師,眼中似乎並未分別好壞,至少第一時間是這樣的。欣然接受眼前景象,抱著對道理的疑惑,也對眼前的不科學疑惑,卻不拒絕所有可能性。
故事始於前往大武山,與街坊鄰居相識互動、認識自然界的新奇。在一堂作文課後,漸漸走向只有她看得見的黑裙白衣、耳上一公分齊髮的少女。為此,主角作家並未感到驚嚇,只是疑惑。這反應很有趣,人面對未知不是驚訝就是疑惑、好奇。這位作家似乎習慣於先有問號,才有機會產生驚嘆號,所以,能看見得,總是比一般人多很多。這算心打開嗎?也許吧。
經過前幾次閱讀經驗,對於龍老師的文字,真心佩服這細膩、幽默和真誠。用字有時會突然爆發,像是不想愧對自己真實感受的直述。當面對階級議題怒回「媽的」,或是內心反嗆「禿頭老闆」,這直率性子總讓我想起佐野洋子,有點野蠻卻不算失禮,就算失禮看起來也挺合理。
主角在與師父對話過程裡,深深感到,即使六十歲了,也還是會煩惱一些我這三十多人的疑問。成熟與幼稚到底該怎麼分?或是幹嘛要分? 其實,對人生提問和年齡本毫無關係。這兩三年才真正感受到,我若是與一名八十歲創作者討論繪畫或是價值觀,心也有機會相近的,吧?
但,師父也是人,難道他沒有解不開的煩惱嗎? 所以,師父才會叫作家前往大武山,原想著,是不是去哪座山都可以? 一定要回家鄉那座大武山嗎? 原因可能是「無論去哪,肯定會得到妳需要的。」,還是說,師父內心其實是「你不要再問我了,施主,讓我靜一靜。」哪個呢? 我想應該是「我已經說完了,但妳仍是不解,那就親自去看看吧。」
作家回到已離開三十多年的家鄉小鎮,遇見的人都很樸實,有點八卦、有點熱情,還有點迷信。起初彼此難以靠近,但幾句對話後又很快地拉近距離。一不小心都把家裡秘密說出口了,這是熱情?還是沒有戒心? 人都喜歡聽故事,所以描述廟裡處理民眾心煩事的作法過程,除了想撇頭這種迷信習俗,耳朵和心卻豎起仔細地繼續聽,到底發生什麼事?
神秘感,真是最美味的空氣。
作家遇見的各位在地人,個性不時透露著微妙的有趣,這種獨立性,我很喜歡。正因如此,作家私取了暱稱,後來跟上故事隊伍的摺耳貓是「流氓」、五樓給租只因相信「文章千鈞重」,想壓壓這間不正之氣的旅館兼咖啡廳的胖肚肚老闆叫「員外」、只有作家看得見的少女叫「小鬼」,家中還有兩隻雞叫「巧克力」和「紅寶石」,就連員外的陸龜寵物居然直稱「醜八怪」,不過請放心,過於直率的暱稱,也只存於作家腦中。
在近期出版的禮盒中,有本《大武山下博物世界》簡介書中提到的各種動植物,即使只是一段話中的形容詞,也會列入這薄薄的小本子,依各章節翻閱,雖然文字不多,像是大武山生物型錄,也挺有趣的。搭配著看,似乎故事場景和情節彷彿就在眼前上演。
故事除了在大武山定居兩年,與居民相處的有趣過程,也發展出一段奇幻的靈異故事。只有作家看得見的少女漸漸拉近兩人距離,甚至偶爾說出兩三百年前的在地故事,百年前歷史場景對少女來說都是現在,作家和少女談「時間」的認知,這段,很有趣。
「你跟我的差別,就是馬諦斯和清明上河圖的差別啦。我是用看的,你是用讀的。」
作家向員外借讀《楞嚴經》裡以挖井為例的「土」和「空」;流氓(那隻摺耳貓)幫她在書堆中找了一頁《霍金大見解》中霍金以土丘為例的「丘」和「洞」,都在說明平衡這件事。作家除了這有趣的巧合,領悟了點什麼時,同時流氓還把手貼在作家胸口,瞬間確定,這流氓看似野獸,其實他懂作家的意思。也順勢驗證了師父 一開始說的「人是自我封閉的,動物會幫你開眼。」
少女與作家相識時間不算短,我看著看著總有點擔心作家的陽氣是否會被吸乾,有夠迷信(笑)。他們對話中完全可見作家早已接受少女就是個鬼魂,於是小心地問上許多問題,可以看見什麼,那邊又是什麼時間,還有少女自己提起的百年前,森林古道上的慘忍殺戮,誰的劍向著人砍、誰的頭滾進草叢裡、誰的身體浮在水面上,有白人、有原住民、有漢人,血血水水,都是百年歷史。對少女來說,並未是昨天,也不會是昨天的昨天,因為她那邊沒有昨天,都是現在,都在同一時間。
我試圖理解少女所說的,這三百年各場景都在同一時間的概念。如果時間像條河流,這條河流沒有盡頭,把人拋到空中,最高點的地方,往下一望,全收進眼底,不需放大說明,就能全部下載。一次觀望全部,所以,都是同一時間,沒有昨天。
故事尾端才漸漸掀開這遮蓋在少女臉上的神秘面紗,凡事仍有因。當事件被一一敲開後,眼淚也跟著流下來,是時代的問題也好,更多是可避免卻無從避免的懊悔。所有命運上的美好大都是靠著機運進行,這點看來,確實呀。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卻又如此偉大,在多年以後還是會睜大已垂老的眼皮,試圖端看著已見不著的世界,含著思念落下一顆顆大的淚珠,人老總會珠黃,但記憶卻宛如少女的世界,一眼望去,都在同一時間。
在閱讀過程中,看見土地、人物和動植物的描述,讓我一直想起毛姆。對於文學,我知道的實在很少,該如何去定義風格這件事,一點頭緒也沒有。仍在文字裡看見作者對於自然生命的喜愛,一花一草彷彿使人置身在森林之中。並且,稱呼動植物不使用「它」或「牠」,似乎強調生命的平等。曾看見一則書評說是擺弄知識。是嗎?一點也不。而是一種愛,在細膩描述中,看見得是欣喜的嘴角,和敬畏的讚嘆,時而反省人類自大狂妄,時而目不轉睛地趴在土地上,只為專心注視嬌小的台灣原生種植物。
真心珍愛植物的人,會明白這種動作,自然且無法偽裝。
書本末端有則員外的小故事,覺得很喜歡。員外的外表讓作家難以與文學領域聯想,卻總是在他身上看見文學,於是一問之下,員外說,有在寫,但我寫信。才知,他寫的信都裝在粉紅色信封裡,十八封給十八位需要精神慰藉之人。作家擔心日後有麻煩,員外卻笑笑的說,沒事,我都有好好考慮過。
只是呀,人生就是如此巧妙,總是世事難料,對吧,蕉妹。(看過書的人才會知道我在說什麼)
掛念和時間是活人的特權,心有所念、所思,於是那些意識就會來到身邊,像是身上纏繞著線,扯也扯不開。此時,我的腦海一直浮現《小氣財神》英諾桑提版本的一幅圖,主角坐在椅上,身上各處拴著鐵鍊,鐵鍊另一端是各種寶藏和靈魂。記得是這樣。
所以,有時甩不開、老是在身邊的,也許並非是他們跟著,而是,你拴住他們,綁著他們。
少女曾向作家說過「是你來找我,不是我去找你。」
故事中說到「52赫茲」的深海鯨魚和「左螺旋」的蝸牛,皆屬罕見,一生追尋著同類,卻一生孤寂。只有幸運地對上了,才能擁有夥伴。我想著,這少女和作家會對上,是否正因為兩者都是孤寂的人?
「孤寂,是存在的本質。任何一個人的『心』,都是52赫茲的深海鯨魚。九十四歲的老人跟十四歲的少女,孤寂感是一樣的,就好像只要是皮膚,割一刀就會流血。」
正打上這篇心得時,回顧這句師父的回應,才驚覺,句中的孤寂兩者,正是少女和另一位掛心的老人。而「十四」與「九十四」,不斷出現在故事中,與少女和掛心老人相關,我猜想也與作者和作者母親相關,算一算,也與大嶼山的師父相關。所有創作皆有自己的影子,有時會投射。這兩個數字,把裡裡外外的故事,都串連起來了吧? 可能是吧。
這是什麼樣的書呢? 乘坐在一片動植物堆疊而成的魔毯,飛向一段悲傷且奇幻的旅程。過程有笑有淚,有八卦有溫情,大量植物資訊更是令人興奮。
關於以大自然為背景的故事,故事中沒有毛蟲類的生物,我真心由衷且強烈地表示深深感謝!(敬禮)
故事沒提的自然生物《大武山下博物世界》就不會有畫面。但是,有小強。害怕的人,自己處理一下。
今年10月8、9日在屏東演藝廳舉辦音樂影像劇場《緣這麼淺,愛這麼深》,有興趣者,也可以參考一下。
更完整心得在IG:weean_reading
展開
有時眠
Lv.2
追蹤書評人
1.5
|
2022/09/20
老實講她根本不會寫小說,情節、敘事都沒有顧到,有好幾段讀起來就像是小說家為了炫耀自己的知識,落落長一大段一古腦兒的丟出來,有興趣看作家炫知識的,可以看第九章。而且這一段好突兀,與前面的敘述風格斷裂,沒想到經驗老道的寫作者還犯這種低級錯誤。總之非常不推。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