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春節過年各項服務詳情

雪卡毒

9折$ 324
4.5 /5
14位讀者評分
5
72%
4
21%
3
0%
2
7%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14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2.0
|
2024/04/26
偽魚販指南是同一作者,而且我反覆看了很多次,非常喜歡,因此雪卡毒一出,就立刻買了,裡面很多作品都是有得獎或上報的,但我完全看不懂,不知道為什麼感覺不自然。讀不完。
展開
user-img
4.0
|
2023/12/17
《雪卡毒》
作者:林楷倫
類型:短篇小說
出版:寶瓶文化
喜愛程度:4/5

當面對種種困境與無奈,要如何才能繼續生活?

簡介———
本書收錄八則短篇故事,其中六篇曾獲文學獎項,呈現出多樣的人生百態,即使角色們的心中充滿無奈,但他們卻無處可逃,只能嘗試應對,繼續面對生活。

心得———
這本書是繼《偽魚販指南》後,作者推出新的小說集。故事中的角色是台灣的市井小民,包括捕魚者、賣魚者以及在遊樂場玩釣魚機的人。故事背景跟人物都設定在我們在熟悉的環境中,因此容易代入情境。此外,作者巧妙地使用魚的元素來比喻這些角色的情感和處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遭遇一些讓人感到無奈的情況,或許在某個瞬間,我們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情感體驗。或許,情況並不會如此糟糕。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2/08
去年憑藉著《偽魚販指南》囊括各大獎項的新銳作家林楷倫於這本新作《雪卡毒》中收錄了六篇文學獎得獎作品及兩篇相關連但不同視角的家庭故事,有別於散文《偽魚販指南》中以犀利筆觸描繪人與人之間的深刻情感,短篇小說中所描繪的魚兒不全然悠游自得,更不若逆流而上般勵志,有些像是在漁網中試圖找尋縫隙苟活,有些則是安然地待在固有的安全地帶覓食,閱讀的氛圍中除了一如既往的魚腥味瀰漫,竟在腦海中不知不覺浮現了視覺畫面,時而是特寫鏡頭,時而是八個分割畫面,每篇故事雖各自獨立,但也拼湊出相似的生命輪廓。

林楷倫筆下的小人物無所謂政治正不正確,也無意去探討道德高不高尚,反而真實呈現了身為一個「人」在身體或心理上的慾望,這些人都想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尋屬於自己的一個位置,於是需要去追求甚或逃脫,謊言與真實的揉合形塑了每一個人的生命樣貌,作者不在小說中做任何批判,而是留給讀者自行去想像與體會,世俗的功成名就無法輕易定義任何人的價值,就如同消極淪落也不容他人所置喙。

看似緩慢陰鬱的小說情節中,我感受到每個人物似乎除了有著性格中的慣性,也有很強大的內在需求與力量不斷驅使他們往前,而那個未來忽明忽滅,仿若徒然卻又是必然,不帶埋怨地近似於隨波逐流般接受命運帶給他們的考驗,也似是在告訴讀者們當我們用錯了方法或走錯了路都不要緊,那終將會成為生命的養分,無論是否能開花結果,一切都是經過蜿蜒崎嶇的生命旅途中才能獲得的一絲勇氣與盼望。

在獲得《雪卡毒》試讀消息的當下,我開心地傳了訊息給楷倫,他跟我說:「希望能娛樂你唷!」當時有些疑惑,畢竟看書名不似是暖陽般的溫馨作品,而實際進入小說的文字中也忍不住感到悲苦與人生際遇的喟嘆,待整本書閱畢又過了一兩天,在回想這部小說的過程中竟意外地產生了餘韻,突然感受到小說人物其實呈現了某種非典型的樂觀與勵志,如同盧廣仲在專輯《勵志論》所傳遞的想法:「勵志是一種生命態度的選項,做自己意志的選項,不勵志也不會怎樣。」
《雪卡毒》裡的這八篇短篇小說,不僅是作者林楷倫把自己切碎拼湊的過程,也以非典型的勵志口吻撫慰了所有在生活掙扎或逃避的人們,如同林楷倫昨天在台北國際書展中的講座所說的:「雖然閱讀的過程會讓人有些不舒服,但仍然會讓人想不斷看下去。」

我終於懂了,原來這就是林楷倫希望這部作品能娛樂我的理由。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2/08
過年前我注意到《雪卡毒》這本書,讀到作者林楷倫資料前一本散文集《偽魚販指南》得獎紀錄時、我回想起上次區圖書館新進了一批書不就有這本嗎?果然《偽魚販指南》還擺在新圖書架上,我就一併將紙本書借回家趁春節連假兩本一起讀完。於是我年節明明沒去到海邊卻總覺得有股魚腥味,呵呵。

《偽魚販指南》裡的林楷倫,因為父親沈迷賭博的關係從國中開始幫助家裡賣魚、一路半工半讀最終還是放棄讀研究所成為專職魚販好支撐住「家」;書中以散文的方式記述他睡早起早努力成為稱職魚販、以及對於家庭責任一路來的心理歷程。多年之間的回憶與現實成為他的珍貴創作題材,寫出不向命運認輸的魚販生活日常。

在專業魚販每日與時間賽跑的緊湊日常之外,作者還能找出時間與心思創作、先後獲得 2020、2021 與 2022 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及多個文學獎項,是不是好棒棒!

過年前我拿到金石堂非讀BOOK《雪卡毒》的試讀而認真注意起這本書,讀到作者林楷倫資料包括前一本散文集《偽魚販指南》得獎紀錄時、我回想起上次區圖書館新進了一批書不就有這本嗎?果然《偽魚販指南》還擺在新圖書架上,我就一併將紙本書借回家趁春節連假兩本一起讀完。於是我年節明明沒去到海邊卻總覺得有股魚腥味,呵呵。

《偽魚販指南》裡的林楷倫,因為父親沈迷賭博的關係從國中開始幫助家裡賣魚、一路半工半讀最終還是放棄讀研究所成為專職魚販好支撐住「家」;書中以散文的方式記述他睡早起早努力成為稱職魚販、以及對於家庭責任一路來的心理歷程。多年之間的回憶與現實成為他的珍貴創作題材,寫出不向命運認輸的魚販生活日常。

在專業魚販每日與時間賽跑的緊湊日常之外,作者還能找出時間與心思創作、先後獲得 2020、2021 與 2022 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及多個文學獎項,是不是好棒棒!

新書《雪卡毒》集結了林楷倫歷年得獎的精采小說作品,包括:〈溪底無光〉、〈雪卡毒〉、〈返山〉、〈讓鱉鬆口的雷聲,是悶是響?我好想知道〉、〈北疆沒有大紅色的魚〉與〈外埔的海〉,讀起來相較於前作《偽魚販指南》無疑情節更豐富、文筆也越加洗鍊。

​​ 〈溪底無光〉(第十七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三獎) 

泰雅女婿沈迷於簽賭、賭到負債累累婚也離了,為了躲避鉅額賭債的催討坐在高麗菜車後斗跑到離婚妻子的部落部落躲藏在山裡。

儘管欠了一屁股債男子仍然戒不掉賭癮、都逃到山裡避債了仍唸唸不忘簽賭,偷電魚看到被電暈的魚扭曲成一個個圖案:是 7、6、2……等數字,無疑是山神藉溪魚給出的指示啊,是神旨!於是把所有一切再押下去賭一把,這次肯定可以就此翻身回本……

​​ 〈雪卡毒〉(第十六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首獎) 

海裡有種叫做「雙鞭毛藻」的微生物,含有雪卡毒素(Ciguatoxins)被草食性小魚吃入體內、再隨食物鍊累積毒素,對魚體無害卻會在人食用後造成食物中毒!

男子國中時故鄉裡的老人包括阿公因為吃魚中雪卡毒集體死亡,幾個月後他國中畢業就離開故鄉;故鄉是海邊小城鎮發展不起來也賺不到錢,這次回鄉是盤算著賣掉土地給開發商、還做中介讓村中的老人賣地,希望從此可以過上好日子的美麗憧憬……

​​ 〈返山〉(第十八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三獎)

環保與保護家鄉的意識抬頭,礦業公司的礦區隨環保團體抗爭與工人保護工作權紛爭迭起,真要是停工部落的人喊說還我勞動權、不給勞動權就要給土地津貼……等糾紛。

漢人礦工的女兒流著泰雅族與漢族的血、說漢語也從課堂學習了族語,而成為礦業工司與族人間的溝通橋樑;其實媽媽早就與爸形同離異且有男友了、但還是需要媽媽的名字與土地爭取津貼,至於接下來是要繼續炸山挖礦,還是要挺環保捍衛家鄉?混血該怎麼做人……

……等等等,每篇都精采有味到值得一讀與反思。

讀魚販作者林楷倫的小說集《雪卡毒》時,會讓我回想起讀亞榮隆.撒可努《山豬.飛鼠.撒可努》時感受到的純樸力量,以及同樣對時局改變、世道不公的憂慮;我們面對變動如此快速巨大的新世界,是該如何安身立命呢?很值得用上春假期間待在沙發上用心思索對不對。 ​​
展開
user-img
4.5
|
2023/02/08
雪卡毒,聽起來有點美麗的名字,卻是存在於某些魚類體內,可能導致食用者死亡的神經毒素,正如【雪卡毒】裡收錄的八個短篇故事,篇篇讀來都夾雜著難以下嚥的苦,卻又篇篇道盡身在其中的人掙扎卻難以逃脫,不在其中的人則看不到也想不到的生活真實樣貌。

八個短篇故事的主角,生命中都承載了各自己的無奈和悲涼,未來對他們來說好像只是無止盡的無奈和絕望的延伸,總想著再賭一把博翻身的賭徒、對自己間接造成家鄉父老因雪卡毒死亡無法釋懷的漁港年輕人、是漢人還是原住民還是兩者皆非的身份認同…每一篇故事每一個角色,都自帶絕望的氣場,生活和著生命中過往的傷痛,緊緊交纏著,緩慢而蹣跚的前進,活著只是因為呼吸還在。

讀者會想著,是不是這份悲涼到最後,會有個轉機,然而一直到故事結束,幸福美滿的未來,仍然沒有出現,故事裡的主角,仍然向著無望的未來前進著。
其實人生中,happy ending本來就不是大多數,多半的人都跟書裡的角色一樣,各有自己的生命難題,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抱傷痛、自我和解,然後朝氣蓬勃的邁向未來;也因此,雖然讀來帶著濃濃的悲慘氛圍,一點也不正面積極,卻特別能同理和感受書中角色對過去對未來的處理和生活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短篇故事,看似一個個小人物的故事,其實每個故事都有其探討的核心議題,沒落鄉鎮的發展、經濟開發的取捨、身份血統的兩難…每一篇帶來的都是關於台灣人和台灣在面臨的各種模糊不清卻令人深思的狀況。
展開
user-img
4.0
|
2023/02/08
作者前一本作品《偽魚販指南》出版後討論度就很高,原以為在讀《雪卡毒》前後能順道讀完前作,可惜計畫趕不上變化,現在依舊未開書閱讀。因為前作所以大略知道作者的背景,《雪卡毒》為短篇小說集,故事中也融入作者的經驗,篇章中常出現魚、海、溪流或是漁產販賣,有真實經歷加持,讀起來更真切。



故事的主角們生活都不優渥,最多也只是擁有穩定工作,尚能溫飽。每個人都是很真實的底層人物,類似的人可能就在現實中你我的周遭。因欠債而暫時與妻子離婚的泰雅女婿,躲回前妻老家山上。即使負債累累,仍舊堅信有天會翻身,最初是小錢,越滾越多變成一大筆,但一時輸不表示永遠都贏不了,躲到山上了仍舊不放起簽牌的機會,利用電魚時觀察魚扭曲的形狀猜測數字,輸了怪罪自己沒有參透神明的意思。每次都說最後一次,真正的最後卻一直沒有來。漢人礦工與原住民之女,擁有兩種身分,卻像蝙蝠一樣兩邊不討好。儘管口中說我們,大家的「我們」卻永遠不會包括她,走到哪裡都像外人。回到山上被嘲笑是漢人身分並且拿了礦業公司好處,站在族人身邊對抗公司疾呼環保,哪裡都不是歸屬。住在馬祖北疆的人,幾乎同齡的朋友都離開島上,他跟著朋友到了台中,本島跟北疆終究不同,最後他留在了北疆。



主角們許多時候看起來對未來都沒有規劃,今天得多少就用多少。或是在推幣機花上許多時間,得了長長一串彩券,變賣得來的獎品,又是一天。沒人知道未來有多遠,只能把握每個當下。看起來難免給人得過且過的消極感,但也許對他們而言,掌握每個當下已是積極。儘管是如此,也是竭盡全力過好他們的每一天了。大海遼闊,船隻可依靠港邊燈光判斷靠岸方向,然而他們前方即使有光也未必指向更好的未來,一切茫茫渺渺,不知何去何從,卻還是摸索前進了。讀來沉重,但很真實。
展開
林楷倫的小說充斥著在底層生活的人們
並藉由魚述說他們的故事
讓讀者看見生命的奮力掙扎
卻也同時看見被網獲的無力
故事裡的釣客、異鄉人、賭徒、混血原住民等人的故事給人的真實感甚至可說有些許淒厲
彷彿在夜晚吹著海風
一股冰涼透心
更像是已被釣補上岸、命運等待他人擺佈只剩死亡一途的魚
寧靜無聲卻迴響著強烈吶喊
我想起曾看過一篇研究
研究報告顯示其實魚的痛覺是很敏感的
而人類讓無數的魚活生生窒息死亡
自以為牠們無痛無感
不曾去想或刻意迴避去想這樣對待牠們是否仁慈
而相對的
雪卡毒魚類中毒正是由進食含雪卡毒素的珊瑚魚所導致的
居於珊瑚礁的食草魚類首先吃下有毒的海洋浮游生物
然後體型較大的食肉魚類再吃下這些含有毒素的魚類
毒素於是在食物鏈中不斷累積
最終讓食下含有劇毒的魚的人身亡
林楷倫的小說呼應著這些無數生命的掙扎
讓人對現實的殘酷無限唏噓
反思起處在食物鏈當中的自己
是否正在剝削著誰
又即將被誰給剝削呢?
展開
user-img
4.5
|
2023/02/07
|
電子書
許久未接觸台灣本土作家的短篇小說作品,因此《雪卡毒》讀來特別感到新鮮,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環境,儘管是虛構的,卻又讓人不免懷疑故事原型的人物,此刻正生活在台灣一隅。

《雪卡毒》是魚販作家—林楷倫首部短篇小說集,他既是魚販,也是作家。因此在本書裡,個人覺得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將其二十多年的魚販生活中的經驗,將早期在市場工作的所見所聞,融入在這8篇作品裡。信手拈來便是某種魚類的科普小知識、習性,出海海釣、漁村生活的場景處處可見。

《雪卡毒》每則小說的最後,作者並未給讀者任何明確的答案,但在他淒涼且悲觀的基調下,結局無疑是不可期的,但至少不是全然的一種絕望,依然可以照見底層生活裡的一絲絲微光。故事裡面的每個角色,無論男女,都有著各自的困境和煩惱,就像註定被釣起、在漁網中掙扎、被吃進人類肚子的魚一樣,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只能隨波逐流般苟活下去……。

人生的快樂就是當你不再覺得生命中缺少什麼。但似乎《雪卡毒》各篇故事裡的主人翁,都缺少了某些東西,也在追尋那缺失的一部分。〈返山〉缺少母愛和族人的認同,〈溪底無光〉裡缺錢卻沉迷簽賭而無法自拔,〈讓鱉鬆口的雷聲,是悶是響?我好想知道〉裡周遊在遊戲場與海釣場,沒有正職的年輕人,〈北疆沒有大紅色的魚〉看著同學都到台灣發展,卻依然守在馬祖……。現實生活中,誰沒有各自的難關與問題,憂傷與傷痛,無助和無奈,卻又不得不咬牙撐下去,處處充斥著無力改變的無力感。《雪卡毒》是如此沉重而寫實,栩栩如生的人物,強烈而細膩的場景刻畫,讓讀者帶入情感而身陷其中,然而那並不是愉悅的閱讀經驗,但仍不失為一本精彩的作品,推薦給各位喜愛台灣本土文學作品的讀者。
展開
user-img
3.5
|
2023/02/07
這是一部由八則故事匯集而成的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作者林楷倫在各大文學獎得獎的作品,包含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台中文學獎等,文學創作通常與一個人的人生歷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本書作者林楷倫就是最好的代表寫照,販魚為業、家庭過往都成了難人尋味的寫作素材,林楷倫藉由本身的經歷將部分生命融入小說創作中,在眾多華文作品中展現出獨樹一幟的個人特色。

貫穿八則篇章文字,一致性也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魚,從捕撈的手法-釣魚、叉魚、電魚等,到魚類的名稱、外觀、特性,還有瀰漫在空氣中黏膩潮濕的魚腥臭味,魚販作家的身分充分發揮在文字使用、感知經驗等各層面,帶出有別於其他創作者的風格感受,魚作爲日常餐桌上最常見的一道美食,在不同的情節之中也被各自賦予了特殊的、私密的象徵意涵,直指每個人內心深處,觀看那些故事,彷彿被翻出內裡更深黑的部分,總隱伏著陰鬱愁苦。

從南投野溪、東北角漁港、屏東山區、苗栗外埔到馬祖東引等,小說的故事舞台遍布台灣各個角落地方,那裡可能是你我都不會特別留意到場域,但總有這麼一群人,在黯淡無光的盡頭奮力掙扎著,《雪卡毒》透過一個個底層人物的刻畫道出這些哀傷,奇怪的是雖然如此,他們依舊活著堅持、活著自我。

如果人生終究不如我們想的那個樣子,我們只能從中看見自己,理解並接納生命的疼痛,如同食進含有雪卡毒素的魚後,大部分人會痊癒,不會有後遺症,惟攝取過多毒素可能影響循環及神經系統,如同生命難以承受的重,總以千萬種的形式存在,久了,其實也麻痺了。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2/03
總結來說,這八篇短篇小說與漁業、魚貨、魚和海洋、港口有密切關聯,這對我來說是很陌生的生活圈,小說中有開泡棉船與浮潛的男人、釣客、居住在最北端媽祖的魚販商……形形色色的人與海邊可聞到的黏膩潮濕鹹味混雜在一起,成為獨特的《雪卡毒》。
展開
user-img
4.5
|
2023/02/02
書名《雪卡毒》,乍聽令人困惑又好奇,比河豚毒素強100倍的「雪卡毒」,究竟會是寫什麼啊?不過,比起《雪卡毒》(應是扛招牌的吧),反而比較喜歡其他的故事(雖然也是沉重),但因《雪卡毒》過於寫實(且太多情色文字了),讓人內心覺得悲悽沉重,難以消化啊。
這是一本每一個主角都背負著沉重的人生故事跟傷痕的短篇小說,都有自身的人生難題要面對,讀著他們的故事,彷彿看到許多生活底層人們的無力模樣。本書收錄八則短篇故事,由許多元素組合,特別的是作者以自身經驗寫電魚、賭徒、釣客、異鄉人的故事,帶進看似粗鄙卻傷痛的生活經驗,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卻也心酸。負能量纏身的中年男人們,渴望從黑白人生中獲得救贖,卻有種「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的無奈,作者將中年男的壓抑與猶豫不安精彩演繹,探討了很多人性,情愛(情色)之外,書中的親情關係也是亮點。至於這是一部什麼樣的小說,覺得書腰文案上寫的很好:「小說才是赤裸的我,我把自己切碎在小說裡。」,猜想作者試著藉由這些故事反覆檢視生活及愛戀的痕跡,並向讀者傳達了最真誠的自己。
《返山》講的是對立,故事中原住民與漢人彼此互不認同的歧視感,而礦業公司與原住民礦工對立卻又相依的矛盾關係,令人覺得無奈,同時流著漢人和泰雅族血的漢人礦工女兒,原該是最有資格說些什麼的,但命運給的各種意外,讓她不得不放下執著,卻反而兩邊不討好,長成拼裝歪扭的模樣,是個被虧待的孩子;而《溪底無光》中的漢人賭徒,電魚與賭癮,將賭徒心態描述的生動,畫面鮮活,就算明知道會輸也不能輕言放棄,只能義無反顧地玩下去(被生活追趕得喘不過氣,也要有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無論對錯,讀著讀著,不時浮上一種悲悽感,充滿了寂寞、害怕、悲傷。兩篇都談到了所謂的保育與環境破壞的衝突,何謂「無辜」、「正義」及「霸凌」,各自心中都存有一把尺,沒有標準答案,許多的矛盾存在彼此之間,一觸即發,土地一直在這裡,人不斷流動替換,有些人留下,有些人離開,破壞、傷害、壓迫、合作、相愛,美好與醜惡並存,受了傷的土地和人們,如同趨光的魚卡在漁網,等待時機,等待改變,渴望社會來認可他們,因被群化了而感到安全。「離部落愈遠的人愈有成就」這句話,聽著心酸。
本書收錄的八篇故事,每個人表面看起來都好似無事,但內心早已千瘡百孔,劇情意外地寫實,不管是母(父)親跟兒子(女兒)之間的遺憾,或是夫妻間的心結,還是朋友之間積怨的緣由,好像讀著讀著,心裡會有「世界上有這樣的事發生,你願意試著理解一下嗎?」的聲音出現。
展開
user-img
4.5
|
2023/01/29
如果曾經注意各大文學獎得獎名單,林楷倫這名字無疑是這兩三年最受矚目的,他幾乎囊括多個文學獎首獎.2022年,
出版第一本非虛構作品《偽魚販指南》,銷售破萬本,並獲得各界熱烈討論。
在「文化台中」雙月刊雜誌讀過林楷倫的專訪,因為父親沉迷賭博,欠下驚人賭債,還了再賭,惡性循環,林楷倫放棄研究所學業,接手魚販工作,幫忙還債。
在忙碌的市場工作之餘,開始嘗試寫小說,過著一邊寫作、一邊賣魚的雙棲生活,早上向合作漁船批貨、賣給餐廳,
下午四點接小孩放學、踢足球,晚上孩子睡著後,開啟作家模式,每天挪1至2小時寫作。
他最新的短篇小說集《雪卡毒》,八篇小說,就有六部得獎作品。
故事裡的主角都是為生活奔波,追著金錢跑的小人物,大環境不好,夢想一夜致富,沉迷簽賭,賭到離婚,躲在山中逃避債主,仍忘不了簽賭。
違法電魚販賣,遭電擊皮開肉綻的翻肚魚,那是7、6、2,在他眼中都是等待識得天機人破解的數字。
厚臉皮打電話向前妻借錢,繼續下單賭數字。
不是已經立誓不再賭了嗎?前妻問,借他藏身處的前小舅子這麼問。
永遠的這是最後一次,不管簽中與否。要賭徒戒賭何其艱難。
古早人說,嗜賭的人,永遠戒不了賭,真正戒賭日,就是四支鐵釘釘下木板時。
財團收購沒落漁村土地,透過小學同學仲介加入遊說不願賣掉祖產的老人,建商描繪未來美景是掛在牆壁的美圖,
對從事撈捕魚獲的人來說,有如海市蜃樓,還不如給他個女朋友更為真實。
因為作者職業的關係,這些故事主人翁工作都跟捕魚釣魚賣魚有關,生活煩惱也像困在魚網的魚兒,
逃不開,彈跳再高還是在網內,苦苦掙扎求生,想逃亡,又走投無路,只能認命和眾多魚類等待被宰殺。
繁華大都市,霓虹燈閃爍迷惑小島青年的眼睛,一樣都是賣魚,在都市獲得的利潤更高,昏暗燈光,哀怨歌聲,
濃妝遮掩年華已老的異國姊姊勸酒,色誘的夜生活是那麼迷人,拋棄離島靜謐無聊釣魚賣魚日子,飛進六都最宜居城市開始新生活,
與想像光明、美好竟是兩回事,剝削、瞞騙無處不在,心裡苦,說不出。
八篇故事,如同縮小版社會新聞眾生相,小老百姓期盼明天會更好,可是遮蔽天空的烏雲散不去,
渴望點亮周遭的燈光仍在遠方,遲遲不靠近,如同魚群般受困水槽中,日復一日原地打轉。
魯迅說過:「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如果能多點溫暖,或許社會就能多點光明,在無望底層掙扎的眾生,也會少一點吧。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1/27
劇透警告
雪卡毒,是一本生活氣息很濃厚的小說合集。裡面一篇篇的文章雖然短,但卻道出了人生百態、市井小民最真實的一面。



讀完,心情十分的沉重和壓抑,因為裡面的結局說不上好,是本帶有深藍色色彩(海洋和憂愁)的小說。



書中寫道:「每則故事都有人在掙扎求生,一個個無名氏都像是待捕待宰的魚,在層層剝削的食物鏈裡掙扎求生,預謀著逃亡,卻又欲走無路。」



說的真好,裡面的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憂愁和煩惱,而且感覺生活很無望。我是皺著眉將這本小說看完,我為書裡的角色共情而感傷。這8則故事裡,最讓我感到心疼是〈返山〉這篇的主角。女主是漢人礦工之女,也是原住民,若人生幸運可以是獲得雙重寵愛的小孩,但她卻是: 「 像個漢人,很難,像個泰雅族人,很難。」的兩難之人。



她的境地很淒慘,似乎沒有哪個群體認同、承認她。族人因為礦區停工,但只有女主與爸還活在礦業公司的庇蔭下而被全族人唾棄;而在城裡「身分受到排擠、嘲弄、被忽略,考上第一志願,還得聽幾句酸言。」



好慘、好悲哀。我不曉得我該如何評價,甚至安慰他們的話我也不知該從何說起。我想我能給予的只有一個大大擁抱,擁抱這些負重前行的主角們,希望讓他們能獲取一些些渺小的溫暖。



生活黯淡無光,倒底怎樣活才會有光?
展開
user-img
4.5
|
2023/01/18
娓娓道來八個與魚販或漁夫相關的故事,販魚捕魚是背景,更深刻的是描寫人生的難,與在患難中如何以自己專有的方式想辦法克服或說服自己,人生只能繼續這樣下去,沒有別的更好出路,相較之下,現在的能平安度日已經難得的冀望了。不能再多奢求,不能太貪圖更多。

於是我相信對於某些喜歡閱讀到最後是光明面的讀者,在閱讀《雪卡毒》時會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惶恐感,為什麼書中人物不能更積極一些,為什麼書中人物甘於過著某種無欲無求的黯淡生活,在社會的低層憂傷過著人生,不允許自己有更進一步的夢想或行動,只是宿命地接受這個世界給他們什麼。

無望也帶著惆悵的人生,在作家林楷倫寫來,立體得令人憂傷和無助。人是那樣只能站在無望無光的地方過日子,雖無恐懼,卻想來更令人畏懼的人生。林楷倫的《雪卡毒》帶讀者思量再三,人,要過著怎樣的日子才是真正「過日子」呢?無光人生有權利朝著有光的地方望去嗎?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