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玩味設計包
夏番動畫祭
來逛文具超市
安俞真同款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曬書市集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成為企劃人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785)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0
成為企劃人
中文書
商業理財
李惠貞
木馬文化
|
2024/05/02
$
450
放入購物車
0
/5
0位讀者評分
5
0%
4
0%
3
0%
2
0%
1
0%
立即評分
精選書評
陳子楹|lovelove_reading
Lv.10
5.0
|
2024/06/08
樂讀|成為企劃人
惠貞老師每次新書一出版都會讓我迫不及待想要趕快入手與閱讀,即使當時覺得我的人生似乎與"企劃"沒什麼關係,嗯,果然想得太淺薄了,讀完後我不禁偷偷揶揄自己。
其實,用更廣的視角來看,我們都是自己人生的企劃者。無時無刻都在規劃著接下來的目標,想要獲得什麼東西,想創造有趣的事情,或是回饋社會一些什麼,然而,這些行動,永遠無法單獨一個人完成,我們勢必需要和他人合作,那麼,人與人要進一步推進各種合作的首要要件,就是溝通。也是老師認為的企劃基礎。
談溝通的書籍市面上根本數不清,不過,閱讀老師彙整的要點很像直接吸取精華一樣,隨手一翻,都可以拉出值得學習的觀點。(這本書也不全是在談溝通)
我想,不論是想成為自由人、未來的讀者還是企劃人,我們皆擁有選擇的權利,但僅有這點認知還稍嫌不夠,還必須要有能力,有能力去撐起自己的選擇。
而《成為企劃人》就是能力養成的人生智慧書啊,我是這麼認為的。
>More
Joanne
Lv.4
4.5
|
2024/06/18
不僅是在工作上,在生活上也值得參考的智慧
📖 「企劃是使自己看得清晰,找出事務的脈絡,做出更明智的抉擇」
這本書,不僅僅是工作上的指引,更是你人生的明燈。
作者用清楚的說明,告訴你什麼是企劃,為什麼企劃力很重要。
企劃的方式:
1. 確認目的
2. 定義問題
3. 提出解法
4. 精準執行
在討論如何企劃之前,要先討論溝通。
溝通除了要讓對方感受到真誠,也必須要讓對方知道溝通的目的,因為沒有把目的說清楚,就無法打動人心。
「激勵自己、打動人心的關鍵,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為何而做。」
除此之外,還要有同理心,先了解對方的困難,了解對方想要知道或是吸收的是什麼,而不是一股腦地說自己想要說的。
企劃的第一步,確認目的
目的就是初中,你做這件事情的動機。
使用「為什麼」來暸解接到任務時,要先問為什麼,先把目的搞清楚,不是拿到任務就開始埋頭苦做。這樣很容易在執行的過程中,迷失方向,往不同、錯誤的方向前進。
作者提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當人們是因為獎勵而做這件事,那結果都不會太好。
你需要讓執性者從內心認同與了解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才能產生共鳴與連接。
企劃的第二步,定義問題
確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企劃人就是解決問題的人。
問對的問題,比解決問題重要很多,找到對的問題,我們就只要針對問題去解決,但是連問題都問不出來時,我們無從解決。
作者提到蔦屋書店的例子,增田昭宗問自己,這間書店能夠帶給人們什麼?為什麼人們越裔專程來到書店?
「所謂創造力,最後被創造出來的不是『產品』,而是『價值』」
作者甚至認為,一個案子的成敗,在提出問題的階段就已經確立了。
企劃的第三步,提出解法
已經確定了目的,也提出了精準的問題,接下來就是令人興奮的提出問題的解法。
不要將限制視為障礙,因為有限制,才能看清我們要如何根據這些限制發展出獨一無二的環境。
發想時最重要的事:
1. 找亮點 - 找到事情的獨到之處
2. 創造連結 - 有了連結,就會產生共鳴
3. 先別管技術問題 - 切記不要用技術問題否定一個提案,要先確認是對的是,再一一解決所問的技術問題
4. 保持彈性 - 任何事情都會有變數,需要保持容納變數的彈性
作者在這裡提了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概念:所有的靈感都不是「突然」發生。
是因為日積月累下來,根據你的經驗、邏輯而得出來結果。
因為不斷地吸收、內化,才有機會在關鍵的時刻來一個「天外一筆」。
企劃的第四步,精準執行
不要小看1%的失誤,每個環節失誤1%,對最終的結果就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
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確保所有人的目的還是與當初設立的相同,需要一再確認這件事。
並且使用無數的細膩溝通,確認執行的順暢度。
🔖 這本書看完之後,我覺得不僅僅是企劃人需要閱讀,而是所有在職場上的人都需要擁有一本。
裡面提到的許多觀念,都可以應用在職場上,使用正確的方式處理工作或是人生規劃,我覺得都很適用。
內容也不艱深,都是很明確的道理,很推薦的一本書。
IG: joannereadsbooks40 看更多好書分享
>More
全部書評
|
共9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rein
Lv.8
追蹤書評人
4.5
|
2025/05/12
很簡單易懂的「企劃人」案頭書
由於工作上面臨瓶頸,生涯規劃也需要重新釐清,偶然想起曾經在書展翻過這本書,興匆匆再度拾起閱讀,希望藉由閱讀可以給自己不一樣的啟發。
作者並非以撰寫教科書的刻板模式,按部就班教導讀者何謂正確的企劃方法。反倒像是朋友般領著讀著思考,娓娓道來作者二十幾年的企劃經驗,更是個人對生命及閱讀的體認。
企劃跟會計、財務等專業不同,其實不止是工作上的一門特定的學問,也是一種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好企劃能力,於公、於私,對每個人都有極大的助益。尤其是確認目的、定義問題更是企劃的核心作用。作者另以黃金圈理論提出的Why、How、What作為證明。
就以職場為例,試著以作者的方法表達,企劃的第一步就是「確認目的」,但凡待過公司,必定知道老闆交代任務不一定會告知Why,因此溝通就很重要,作者給了讀者真誠、目的、同理、思考等選項。目的確認了以後,接下來只要定義問題,之後就相對簡單,無論是提出解法、精準執行等步驟,就只是程度上的問題,至少不會發生南轅北轍的情形。
當然作者還提出很多值得參考的意見,例如我們應該不斷質疑,提出多個問題詢問自己,持續辯證後,發現事物的本質。這本書談的東西很簡單易懂,但要落實卻要靠自己的努力,希望大家共勉之。
展開
聽見幸福的聲音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3/23
溫柔的堅持,企劃的智慧
一位年輕的導師夥伴曾語重心長地與我深談,過程中,她的神情透著些許無奈與不安。她用輔導的方式帶班,細心傾聽、耐心陪伴,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與支持。然而,這樣的做法卻引來他們學校部分資深老師的質疑,認為這樣的方式過於柔和,甚至影響了班級的管理效率。同時,與她前一屆的經驗相比,這次的導師時間被大量瓜分,讓她更加困惑:她該如何在學生的需求與外界的期待間取得平衡?
我感謝這位夥伴的信任,也感謝這段對話讓我重新思考:「如何在教育現場,堅持自己的信念,又能有效協調各方需求?」這正是我近期閱讀《成為企劃人》時,不斷思索的課題——如何將「企劃思維」運用在教育現場,幫助我們更有策略地實踐理想?
🌱 從閱讀中獲得的啟發:企劃人的三個核心心法
1️⃣ 「理念 × 可行性」:堅持初衷,但找到可落實的方式
• 企劃人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在理想與現實間找到最佳交會點。這位導師的輔導式帶班方式,正是她的教育理念,但她需要讓外界理解它的價值。也許她可以運用更有系統的方式,如記錄班級變化、學生回饋,甚至透過量化數據來展現這種方式的有效性,讓質疑者看到具體的成果,而不是只是感覺上的「太柔和」。
2️⃣ 「資源 × 分配」: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出最佳選擇?
• 企劃人的思維要求我們面對「資源永遠不夠」的現實,並學會聰明運用時間與精力。當導師時間被瓜分時,或許可以思考:「哪些部分是我非做不可的?哪些可以透過調整流程來提升效率?」她可以評估哪些輔導對話應該深度進行,哪些則可以透過班級活動、分組討論,甚至運用現有輔導資源來達成。
3️⃣ 「溝通 × 說故事」:讓好的想法被聽見、被理解
• 很多時候,一個好的教育理念不是輸在方法,而是輸在「如何傳遞」。資深老師的微詞,可能來自於對這種方式的陌生與擔憂。如果她能夠以「企劃人」的角度來說服他人,例如用過去成功的案例、學生的成長故事,甚至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轉變,這些「故事」可能比任何理論都更具說服力。
💡 行動方案:導師的企劃思維,如何落地?
✅ 記錄輔導成果:建立簡單的成長紀錄,蒐集學生回饋,轉化為可視化的數據或案例,讓外界看見這種方式的價值。
✅ 優化時間管理:分析導師時間的使用方式,看看是否能夠調整時間分配,讓輔導效益最大化。
✅ 與同儕對話,建立支持系統:找尋志同道合的夥伴,分享經驗,彼此支持,甚至可以共同發起「導師輔導策略」的分享會,促進更多理解。
✅ 說好自己的教育故事:用更有溫度、更有影響力的方式,讓外界理解她的選擇,消弭不必要的誤解。
🎯 當導師遇上企劃力,讓理想更有力!
與這位年輕導師的對話,讓我深深感受到「教育」與「企劃」的相通之處。真正的企劃人,並不是放棄初衷去迎合環境,而是透過策略、溝通與智慧,讓理想在現實中找到最適合的落點。這位年輕導師的溫柔,是她最珍貴的特質,而「企劃思維」則能讓這份溫柔變得更有力量!
💛 感謝《成為企劃人》這本書,讓我再次思考,如何讓教育現場變得更好。
#企劃思維 #教育現場的改變 #導師的溫柔與堅持
展開
玖遠閱書|IG:kuon_life23
Lv.6
追蹤書評人
4.5
|
2024/12/06
成為企劃人
/
「『企劃』不是職稱,它是一種思考風格,使我們在世上行走順暢的方式。」
・
・
平時很少接觸關於企劃的書籍,一開始因為書名而猶豫是否要購入,讀過《成為自由人》與《給未來的讀者》,且兩本都成為想多次翻閱的年度好書,思考後便決定將這本書也帶回家。
閱讀後很確定是對的選擇。
作者先以「溝通」是企劃的基礎,來談論溝通的基本條件。書中舉例之一是收到各種邀約,眾多信件中,有些被拒絕的原因並非邀約條件,而是「溝通不良」,再優秀的企劃內容若無法將正確想法與訊息傳達給對方,不精準的溝通反而浪費更多時間在解釋上。
分享以下兩段話:
「企劃就是一對一,一對多的複雜聯集。」
「溝通愈細膩,企劃愈精準。」
/
「我能學到什麼?」好奇心+學習的企圖+應用的能力=企劃意識
・
・
關於「企業意識」,作者認為大部分人並不是沒有企劃能力,而是缺少「我能學到什麼」的企圖,而這句很有力量的問句,它讓挫敗有了積極的意義,對於挫敗的經驗更適合。
閱讀這段時我思考了至今認為挫敗的經驗,會去避開、去掉導致挫敗、不好結論的成因,卻極少去思考這些過程中「我能學到什麼?」,即使是不好的經驗也蘊含其價值。
進行企劃內容時,必須先確定「問題」是什麼,確認目的並定義問題,找到正確方向,才能精準執行;企劃能力不僅用於工作上,也能運用到生活的各個層面,先問「為什麼」這件事很基礎,在做出任何行動與規劃時,卻不是每個人都會如此詢問。
「特別是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愈需要偶爾把鏡頭拉開,鏡頭拉開能幫助我們釐清真正重要的是,哪些部分正在拖累進度、消耗工作者的心神?最重要的環節是否因此打了折扣?」
確認目的,並不時詢問自己、確認每個環節,這個建議很重要,想做的事情很多,哪些是此刻最需要去完成的?方向是否正確?
/
「『成為企劃人』的意思便是:朝著可能性前進。」
・
・
以下列出書中「企劃人十誡」的幾項重點:
1.不要做 100 件事但每件事都不及格,寧可專注在最核心的 10 件事情上,每件事都做到 100 分。
2.不要開啟一個自己都不感到興奮的企劃。
3.不在重要的環節上妥協。
4.勿將手段當成目的。
5.無法回答「為什麼」的時候,請從頭開始。
其他五項內容歡迎翻到結語前閱讀。
/
我閱讀這本書的步調不是一次進行,而是分好幾天去讀、分次思考,有時停下,等完讀後再一次讀過,很喜歡李惠貞老師的文字、對於「企劃」的解讀,也喜歡這本書的大小,13 X 19公分,帶出門很方便!
讀到喜歡的作品後一定會去閱讀作者訪談,搜尋相關資料,在李惠貞老師與《工作排毒》作者——陳夏民老師對談中,說到:『所有東西一定都有限制,不可能完全沒有,可能是在預算上,有可能是在人力上,有可能在時間上,任何可能性都有,但我覺得也是因為限制很具體,你才會知道你的自由有多大。』
這句也很適用於目前想進行的規劃,從沒想過可以用這樣的觀點去思考,找出哪些情況可能是「幫助」,卻看待成了「限制」。
《成為企劃人》是本重點很多,非企劃人也能閱讀的書,推薦給各位。
展開
000|IG@000readsss☕️
Lv.5
追蹤書評人
2.5
|
2024/10/18
劇透警告
企劃入門課
過去看了太多行銷/企劃書籍,所以讀這本時有點麻木了😂(但看到很多人推又忍不住買)
總而言之,想成為一個擁有好點子、實現好企劃的企劃人不外乎要具備兩件事:
1. 保持問題意識,不斷問why,才有機會挖到好點子。想深入了解的可看Simon Sinek的《先問為什麼》,認識一下黃金圈概念,Ted Talk也有他的影片可看。
2. 傳播/溝通/行銷金三角,時時謹記「我是誰、對誰說、說什麼」。不管是在品牌行銷到日常溝通,想要「有效」傳遞訊息時可隨時記得這三點。(目的若為追求美感的話倒不一定)如果是對行銷產業有興趣的人,很推薦阿桂的《品牌的技術與藝術》。
可能也回扣到李惠貞老師想推廣閱讀這件事上,這本書非常淺顯易懂,口吻感性,也搭配了李惠貞老師自身的生活例子在裡頭。如果你還未能掌握行銷企劃的概念,也不習慣閱讀工具書的話,這本應該滿適合作爲企劃入門書。
-
歡迎各方愛書人一起聊書:IG @000readsss
展開
夏離
Lv.5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9/07
人人都該有的企劃腦
大推的書,它不談企劃SOP,談的是心法。
如同書本文案說的,企劃是一種思考。即便不是身處企劃職務,學會「思考」,最直接的受益就是更優質的表達高通,帶動更良善的人際關係。
展開
餵鹿吃書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8/28
題目要有視角
在臉書上被這個活動大大洗板:「如何延長書的生命週期—關於紙本書、電子書、絕版書的討論」
不管是出版界的朋友、各路作者甚至單純喜歡書的讀者,都深感興趣。不由得再次讚嘆李惠貞老師的企劃力!
想到上個月出版的《成為企劃人》一直放在自己背包裡
成為帶去上班,隨手翻閱也安心的護身符。
(當然為了隨時隨地閱讀也收了電子書,哈哈)
看見「如何延長書的生命週期」時,突然有點豁然貫通!
翻開書中畫線又畫線的段落:
剛入雜誌界時,一位前輩提醒我,假設你想談台北,台北是一個範圍——你界定了想談的範圍,但「台北」並不是一個題目。
題目要有視角。《在台北生存的100個理由》是題目,但《台北》並不是。
視角是主軸的立足點。
缺乏主軸的方案很容易過於發散,以至於提案者(傳遞訊息者)自己都無法回答「必須做這件事的理由是什麼」。
啊!原來如此,這場講座正是精彩的範例
紙本書、電子書或許只是討論(或者大家爭論不休)的範圍,但不是題目。
加入了視角,想要傳遞的訊息:延長書的生命,就變成了一個吸引大家都想瞭解,想參加的好題目。
《成為企劃人》實在是現代工作者必備!誠摯推薦~
展開
翔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6/26
一本獨特的企劃書
剛好在實體書店隨意看到這本書。
一開始就被簡明流暢,直指核心、深扣要點的敘事吸引。而這就是好企劃的味道。
平常就有蒐集設計、思考、方法論的工具書。可以很確定這本掌握了設計思考的精華。
很適合放在離讀者最近的書架上,在思緒不清時,拿下來一讀再讀。所有的重點提示都在裡面了。
容易索引的清晰架構,也回應了這個工具書的使用便利性。
另外,閱讀的時候,書中提到蔦屋書店的設計。
而本人正好在蔦屋書店。觀看四周狀況:能夠看到天空、不容易看到建物的廣告牌、令人想要待上一整天。
眼睛所看的完全符合書中所說的。這就是實體可以創造的連結感: 書、人、與環境。
不知道這點是刻意的設計,還是因緣際會的巧合。
總之,好的企劃就是要在最後引發有效的行動、明確精準地扣住你的目標。
於是,作為一個讀者,在書店喝完咖啡,拿起這本書,做出一個"被設計的行動" — 到櫃台結帳。
展開
Joanne
Lv.4
追蹤書評人
4.5
|
2024/06/18
不僅是在工作上,在生活上也值得參考的智慧
📖 「企劃是使自己看得清晰,找出事務的脈絡,做出更明智的抉擇」
這本書,不僅僅是工作上的指引,更是你人生的明燈。
作者用清楚的說明,告訴你什麼是企劃,為什麼企劃力很重要。
企劃的方式:
1. 確認目的
2. 定義問題
3. 提出解法
4. 精準執行
在討論如何企劃之前,要先討論溝通。
溝通除了要讓對方感受到真誠,也必須要讓對方知道溝通的目的,因為沒有把目的說清楚,就無法打動人心。
「激勵自己、打動人心的關鍵,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為何而做。」
除此之外,還要有同理心,先了解對方的困難,了解對方想要知道或是吸收的是什麼,而不是一股腦地說自己想要說的。
企劃的第一步,確認目的
目的就是初中,你做這件事情的動機。
使用「為什麼」來暸解接到任務時,要先問為什麼,先把目的搞清楚,不是拿到任務就開始埋頭苦做。這樣很容易在執行的過程中,迷失方向,往不同、錯誤的方向前進。
作者提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當人們是因為獎勵而做這件事,那結果都不會太好。
你需要讓執性者從內心認同與了解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才能產生共鳴與連接。
企劃的第二步,定義問題
確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企劃人就是解決問題的人。
問對的問題,比解決問題重要很多,找到對的問題,我們就只要針對問題去解決,但是連問題都問不出來時,我們無從解決。
作者提到蔦屋書店的例子,增田昭宗問自己,這間書店能夠帶給人們什麼?為什麼人們越裔專程來到書店?
「所謂創造力,最後被創造出來的不是『產品』,而是『價值』」
作者甚至認為,一個案子的成敗,在提出問題的階段就已經確立了。
企劃的第三步,提出解法
已經確定了目的,也提出了精準的問題,接下來就是令人興奮的提出問題的解法。
不要將限制視為障礙,因為有限制,才能看清我們要如何根據這些限制發展出獨一無二的環境。
發想時最重要的事:
1. 找亮點 - 找到事情的獨到之處
2. 創造連結 - 有了連結,就會產生共鳴
3. 先別管技術問題 - 切記不要用技術問題否定一個提案,要先確認是對的是,再一一解決所問的技術問題
4. 保持彈性 - 任何事情都會有變數,需要保持容納變數的彈性
作者在這裡提了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概念:所有的靈感都不是「突然」發生。
是因為日積月累下來,根據你的經驗、邏輯而得出來結果。
因為不斷地吸收、內化,才有機會在關鍵的時刻來一個「天外一筆」。
企劃的第四步,精準執行
不要小看1%的失誤,每個環節失誤1%,對最終的結果就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
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確保所有人的目的還是與當初設立的相同,需要一再確認這件事。
並且使用無數的細膩溝通,確認執行的順暢度。
🔖 這本書看完之後,我覺得不僅僅是企劃人需要閱讀,而是所有在職場上的人都需要擁有一本。
裡面提到的許多觀念,都可以應用在職場上,使用正確的方式處理工作或是人生規劃,我覺得都很適用。
內容也不艱深,都是很明確的道理,很推薦的一本書。
IG: joannereadsbooks40 看更多好書分享
展開
陳子楹|lovelove_reading
Lv.10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6/08
樂讀|成為企劃人
惠貞老師每次新書一出版都會讓我迫不及待想要趕快入手與閱讀,即使當時覺得我的人生似乎與"企劃"沒什麼關係,嗯,果然想得太淺薄了,讀完後我不禁偷偷揶揄自己。
其實,用更廣的視角來看,我們都是自己人生的企劃者。無時無刻都在規劃著接下來的目標,想要獲得什麼東西,想創造有趣的事情,或是回饋社會一些什麼,然而,這些行動,永遠無法單獨一個人完成,我們勢必需要和他人合作,那麼,人與人要進一步推進各種合作的首要要件,就是溝通。也是老師認為的企劃基礎。
談溝通的書籍市面上根本數不清,不過,閱讀老師彙整的要點很像直接吸取精華一樣,隨手一翻,都可以拉出值得學習的觀點。(這本書也不全是在談溝通)
我想,不論是想成為自由人、未來的讀者還是企劃人,我們皆擁有選擇的權利,但僅有這點認知還稍嫌不夠,還必須要有能力,有能力去撐起自己的選擇。
而《成為企劃人》就是能力養成的人生智慧書啊,我是這麼認為的。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