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炎上

79折$ 339
5 /5
38位讀者評分
5
89%
4
8%
3
3%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36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08/07
科技發達讓社會上充斥著假新聞,大家未經求證已經瘋狂轉發並且個個變成肉搜,揭露個人私隱,令到原先是受害人的泰介變成一個殺人兇手。
但事情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最後結局反轉的過程也十分精彩。

不過令人聯想到就是這種正義魔人,令了無辜者在日本也生活得很艱難,明明什麼事也沒有做,也很容易被人肉搜出來。
展開
自從讀完《六個說謊的大學生》之後,我就對作者浅倉秋成很感興趣,前幾天默默讀完了這本,果然如書腰上提到的,比《六個說謊的大學生》還要燒腦!我好需要開一個炎上會議,來探討這整個故事的細節!(告訴我,這不是科幻故事吧?)
 
撇開燒腦的部分,我覺得作者在描述「炎上」的這個行為真的非常到位,在台灣也很常見,每當有什麼事情受到矚目,開始就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轉推,然後,有些時候資訊卻會偏離真實。
 
被炎上已經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了,然而,當你的身分在網路上被冒用時,又很倒楣地牽扯到命案的話,那已經不是可以用「痛苦」來形容了。這本書就是在講述這樣的故事。
 
先不談找尋真兇、推理事件經過這些精采部分,我覺得很適合透過小說來探討的議題還有「轉推」這件事,有時候一個不經意的分享,可能就會掀起一陣波瀾,如同蝴蝶效應一樣,這也提醒我們,很多第一手的消息不見得能夠讓我們看見事件的全貌,因此,不要急著下定論、不要急著發表自己的意見。
 
這個部分有點難,因為我們總是急於去反應,但是還是試著學習「讓子彈先飛一下」吧!雖然...有時候我還是會不小心衝太快而吃到苦頭。(捏自己大腿)
展開
◆ 提要

一張驚悚的照片被上傳到X:一位腹部中傷的年輕女子躺在黑暗的公園裡。

經由眾多X使用者的轉發,這張由「TAISUKE」發布的照片在短時間內成為熱門貼文。有熱心的民眾選擇通報警察,也有網民細心找出蛛絲馬跡,推理出此帳號擁有者,並肉搜出他的上班地點及居住地址。

事業有成的山縣泰介就此被民眾判定有罪。他原本樂觀地認為,自己既然是清白的,只要耐心等待,警察很快就能讓他擺脫這些莫名其妙的指控。但他卻在此時收到了叫他「不能相信任何人」的字條,加上身邊親友的不信任、逐漸接近自己的私刑正義,只能選擇逃命。

◆ 心得

與作者的上一本「不見血」的懸疑推理小說《六個說謊的大學生》不同,《奪命炎上》是一本「有見血」的懸疑驚悚小說,不僅描述了現實生活中一直都存在的假面與歧視,網路的力量更是此書想要表達,也是比較特別的。

普遍來說,無論是對課業、工作或交友,網路和社群一直都是很棒的工具。但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為這要取決於使用者的心態。如果你利用網路抄襲而非蒐集,或利用社群詐騙、散播假消息而非單純獲得娛樂或資訊,那只能說,網路也是個很好的「犯罪」工具。

🖋️

《奪命炎上》一書描述的網路世界非常真實,我們自己也是,幾乎逛到哪都能看到有人在截圖、公審、炎上他人。先不說發佈者是否為當事人、他的主觀感受為何,更不說被指控的人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犯錯者、犯罪者,只要網友交流、推論出來的結果,他們所說的,都是真理。

書中也有一段是讓我覺得雞皮疙瘩的,但因為我看得太順沒有停下來貼標籤,那句話大概是說這些散播消息、炎上他人的人即使被指責,最後還是會說自己沒有做錯事。

人總是習慣去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一旦推論出一個結果,就會開始找其他的蛛絲馬跡證明自己是對的,這是身而為人無可避免的「認知偏誤」。所以我很喜歡陳浩基的《網內人》中提到,我們更應該去證明自己是錯的。

🖋️

雖然這本書見血又有很殘酷的橋段,但如果不看網路那些動動手指ㄕㄚ人卻不負責人的正義魔人的話,結局走向算是滿溫馨的。

故事也是流暢好讀的,尤其是將網友的「轉推」以框內文字呈現的部分,真的有讓人覺得在看網路文的感覺。

只是我認為犯罪動機讓我覺得有點可惜,或是說為了支持犯罪動機,或許可以再增加一至兩個篇幅,向讀者提到更多關於兇手的過去,例如童年經歷之類的。

推薦給喜歡日本懸疑推理小說、作者書迷,以及所有有興趣的讀者。
展開
真正的兇手是江波亘(江波戶塚哉),也就是山縣夏實小學時期的玩伴!夏實的篇章就是過去,與住吉初羽馬行動的「櫻」就是現在的夏實,基本上敘事方式刻意用了過去與現在的交錯混淆讀者閱讀體驗。
然後兇手殺人的目的只是因為自己老爸過世的早,沒辦法如願考上大學當建築師,被迫要高中畢業就出來工作,因此對社會懷抱不滿,加上不滿夏實的爸爸,也就是主角山縣泰介生活優渥、曾經嚴厲懲罰過夏實而已
坦白說,淺倉秋成的作品一直有「雷聲大,雨點小」的問題,每每到了揭開真相時都是一些讓人無法有「天啊,竟然是這樣!」的感覺,反倒是給人「蛤?就這樣?是不是我漏看什麼啊?太無聊了吧!?」這種滿滿的失望

建議采實文化不要用「拿試閱領取換五星好評」這種跟「Google五星評價換小菜」一樣的廉價手法,長久下來只會讓讀者對於你們書籍的五星評論產生懷疑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4/29
《奪命炎上》第一章以大學生住吉初羽馬的視角象徵你我可能在現實中扮演的角色——有意見證事態燃起的旁觀者——緩緩帶領讀者走入此次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章尾聲,疑似「taisuke0701」的帳號使用者「山縣泰介」浮出水面,正當讀者與書中網友一同猜測他究竟是怎麼樣可怖的人物時,第二章的泰介卻以一個對待工作兢兢業業的嚴謹形象出現。雖然不能完全否定他是真凶,但這確實與一般人心目中殺人犯的形象大相逕庭。
  在第二章進入泰介視角後,從上司的指責,到同事的有意疏遠,再到好事者的圍堵行為,有著「上帝視角」的讀者不免在心中吶喊:「不是他做的!」、「他甚至不會用x」、「網路暴力好可怕……」。然而,在現實世界同樣身為網路使用者的我們,卻又並非無法理解群眾對於泰介的懷疑以及各種猜測。且本書完美還原x推文「頭像、網名@帳號名稱」的形式穿插書中網友對於此事件的想法,又使我不自覺地在心中驚呼,這根本就是現實的網路世界啊!
  隨著劇情的進展,我們可以知道泰介似乎真的是被冤枉的,但苦心經營十年的帳號以及非常符合泰介個人特徵的自我介紹與推文,種種跡象卻又表明這是一場有意為之的陷害。真凶企圖將泰介推向風口浪尖,讓他嚐到網路暴力的滋味。針對泰介的緣由究竟為何?是出於嫉妒、有趣,還是挾怨報復?瀨崎晴哉以及信上詭異的數字代表什麼?推文中「からにえなくさ」究竟有何涵義?一切都讓讀者感到疑惑與不解,進而激發與泰介一同探查真相的憤慨情緒。
  《奪命炎上》縱觀現今的網路發展,除了透過不同人物的視角推進劇情,亦穿插其心境描寫,使讀者不會因為知道泰介並非真凶而感到乏味,反而更能體會其求助無門的困境。與其說《奪命炎上》是一本小說,不如說它是網路世代的濃縮,以虛構的故事象徵現實可能遭遇的反噬,是生存在科技發達時代的我們不得不讀的一本書!劇情高潮迭起,讀者也將跟隨泰介自證清白的腳步對各種可疑的線索抽絲剝繭,期待與所有讀者一同見證故事的發展!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4/29
推特上面一按下轉推,一秒就完成的事,FB跟IG分享推播也是一鍵發送,分享的資訊即無遠弗屆,我們的生活裡因為資訊龐雜而處處充滿各式各樣的話題,網路世界的想像力和真實之間界線模糊不清,於是自由的任意對話以及隨處隨時表達想法,改變了群眾的思考方式。
網路世界一點一點累積的文字被匯流成了線索,再透過想像力的創造,將其實現在某人身上,就等於擅自將本來沒有的東西變成真的!
大眾聚焦在某件事並產生情緒性言論,網路炎上事件就是如此操弄群眾,也增強了受到傷害的發生機率,我們現在總是容易跟著帶起的風向思考,不需要真憑實據就算只是空穴來風,都能刺激大家不斷地關注與討論,但當時間過去之後,那些人造浪早已忘了當初看似無心之過其實都是意有所指的惡言,在持續往前的日常生活裡,過去種種早已無足輕重,卻還是曾經硬生生的摧毀了事件主角的生活。

主角山縣泰介沒做的事別人早已幫你建立了起來,有人為他開了推特帳號經營了10年,將他的帳號人設以殺人為樂趣,不尋常的事件容易引起大眾好奇,而固定使用家裡wifi發布推特看似尋常實際上才是需要觀察的異常卻被忽略!!

部分試讀讓我好想知道兇手到底是誰啊?? 主角突然的亡命天涯,與太太之間相處似乎有些不如實際幸福的曖昧之處,而周圍的人們,是否還有更多秘密或是不同以往的另一面。
新舊世代對於網路使用的認知不同,所以泰介沒有想到他的人生會因為一則社群的推文起了如此大、如此快的變化 ; 現在人們利用社群虛構自己的形象,真實的自己在生活中又能保有多少現實感??

如果推特讓你發布一句沒頭沒腦的話,是否就像你允許自己放棄深度的思考方式,只需要繼續看著一直看不完的訊息,繼續一直參與下一件、或下一位能夠引起話題的事件!!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4/29
有了網路,世界猶如被收於網中,本來十萬八千里外的人事物,都變得近在咫尺,可以隨時關注和參與。然而當任何一件事變得過於容易,做起來就會相對不經大腦,像是湊熱鬧、出名、賺流量,都只要動動手指就行,那麼誰還管自己轉發或刊登的東西是不是真的?先撈到好處再說吧。

本書主角山縣泰介就是網路時代的一大苦主,明明不知道X是什麼,更遑論去使用,居然被冒名發出炫耀殺人的推文而成為嫌犯。更可怕的是,冒名者處心積慮經營假帳號十年,經由各種照片透露與泰介真實生活相符的細節,連IP位址都是泰介自家的WIFI,顯然做好有一天要誣陷泰介,並為警方和社會大眾建構一個完美證據網的準備。有了這篇推文,他會被炎上逼得東奔西逃也就不意外了。網路風潮來得快、去得也快,麻煩在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網友總是有一分證據說三分話,在種種跡象都顯示泰介是凶手的情況下,炎上之火轟然而起,吃瓜群眾和正義魔人紛紛出動,連應該保持公正的警方也對泰介有罪推定,逼得「無辜」的泰介不得不逃,好不荒唐。

當然,泰介是否真的無辜,光憑目前的情節也無法下定論,畢竟片段資訊就像那些冒名推文,看起來再真實也可能是假的。目前,泰介的行為和江波旦撿到的紙條顯示真凶應該另有其人,但也僅止於此。不過話說回來,平順的仕途、好房加上豪車,確實很可能招同事或朋友嫉妒;泰介和家人的關係似乎也有些疏離,尤其是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太太,對他平時做些什麼一問三不知,總感覺有點可疑。案情真真假假,撲朔迷離,但待後續分曉。

試讀時,由於情節相當真實且精采,我總覺得自己也彷彿身在其中的網友,光顧著看熱鬧,幾乎要忘記被發推的事件存在被害者,是必須逮捕凶手、伸張正義的凶案,著實有點慚愧。事實上,不管網路消息再怎麼靈通,都無法提供全面的資訊和證據,因此大眾的臆測無助於辦案,正義魔人的胡亂出手就更不用說了。不論最後真凶是誰,我想這都是《奪命炎上》帶給我們的忠告,值得警惕。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4/29
被精細設計的命案,以網路為起點,發酵成對整個社會的試煉。

  一篇疑似命案的貼文在簡單的「轉發」按鍵下,轉變成實打實全國震驚的兇殺案。
  不論是看好戲一般的好奇心或是惡意或是對血腥暴力的深惡痛絕,對山縣泰介一無所知的網民將他的個人資料公諸於世,不斷在網路上發言要給予裁決。誤把自己當作法官的網民,敲擊鍵盤如同敲下法槌,高舉著正義的旗幟追殺所謂的兇手。
  是不是只要對方有了瑕疵,所以怎麼敲打都是理所當然呢?

  與尋常推理小說將讀者的視角置於追緝凶手的正義一方──偵探、警察或是受害者──不同;《奪命炎上》的讀者更多是在與這件命案都看似無關的人身上,所有人都有著自己的原因在探詢這份真相。我們不明真理、沒有線索,被社會裡所有人認定的逃犯在讀者眼裡也是無辜的受害者。那兇手到底是誰呢?
  閱讀的每一刻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兇手是轉發的住吉?讓住吉看到命案貼文的同學?家庭關係有所分裂的山縣家人會知道什麼線索嗎?找上夏實的同學怎麼那麼剛好握有誰也不懂的暗號線索?寄信給山縣泰介的瀨崎晴哉又是誰?……當我把他人貼上可疑的標籤時,我發現我與那些穿插於故事裡的推文網友沒什麼區別。
  這些文字只是自我的想法,但在毫無邊際相隔於「0、1」所組成的世界裡卻成為可以將人淹沒的大海,或是索命的繩索。
  《奪命炎上》裡的命案不只是找不到兇手的雙屍命案,還有由網路匯集而成、正在不斷朝山縣泰介撲來的私刑正義。
  山縣泰介的奔跑沒有目的地,但他現在也只有逃亡下去的選項。
  
  劇情的發展其實非常快速,大量的事件發生但時間也不過幾日;但更有種身歷其中的感受,試讀的小說片段令我欲罷不能。故事背景如此貼近現今時代的問題,又細膩的揭露每個看似旁觀的「參與者」心中所想。
  網線裡追查無邊無際,現實裡的包圍圈也在朝山縣泰介靠近。奔跑的終點在哪裡?一切的開始是網路世界,那又該怎麼透過這些看不見的線抓住真相?
  切換的視角其實會有種資訊量許多的感覺,但在閱讀時不會讓人無法接收,作者對節奏的控制非常舒適,也讓人更加好奇最後的結局到底是什麼呢?真的會出現真凶嗎?
  結合了現今社會現象的詰問,利用案件揭開旁觀者的人性,實在讓人期待後續的發展!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4/29
常常會覺得網路上擅於蒐集資料的人很厲害,也許只有一張照片,或知道名字、一些背景資料就可以搜出很多訊息。正是現在這樣網路與社群平台發達的時代,全民肉搜成為可能。做過的事情沒得隱藏,說過的話無法消音。若出於正義的意圖,大快人心,人人都可以是正義使者。可是,若萬一成為肉搜對象的人其實無辜呢?小說主角泰介就面臨這樣的窘境。自己很久以前註冊的社交帳號上被放了疑似殺人的照片,而被恰巧看到的初羽馬轉貼擴散了出去。透過幾項特徵,泰介被推定為兇手,被炎上,開始躲藏,試圖找出真兇洗清嫌疑。

這本《奪命炎上》像提醒著網路無遠弗屆,鍵盤可救人也可殺人,真的不得不慎。而傳遞訊息者的用意與目的是什麼,是我們在接收資訊時需要先稍微思考一下的問題。若全盤無條件或選擇性的接收資訊,是不是無意間落入了某種陷阱或共犯結構呢?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4/29
篇幅不多的試讀中,劇情從一篇人數不多的推文開始慢慢發酵,沒過多久事件就跟大火一樣,越燒越旺,每看一段劇情就不斷翻轉,事態完全無法預測,讓人忍不住接續讀下去,而試讀劇情就剛好停在吊人胃口的段落。

多線劇情進行讓讀者跟著緊湊的劇情讀下去,以為掌握了事態發展的樣貌,卻又在下一頁給予驚喜,特別喜歡描寫逃亡者山縣泰界的視角,忽然就被炎上肉搜通緝的上班族,無人可以依靠誰都不能相信只能逃,身為不太會使用網路,平常只用網路訂票的中年世代,這樣的對比安排也讓人驚喜又新鮮。

原生的網路世代辨別文章訊息真假的能力
文章開頭就用大學生住吉初羽馬的視角來呈現這邊殺人炫耀文,照理來說大學生年紀的初羽馬正式網路原生世代,這群年輕人自然而然習得網路使用方法、辨識新聞標題真假的能力,不需學習他們與生俱來就有辨識的視聽能力,但真的是這樣嗎?是不是正因為如此,犯人才能以假亂真抓住盲點讓所有人信以為真呢?

按讚、訂閱、分享,這些已經習以為常刻入生活中的行為,在看到文章訊息查證之前先按個讚、先轉發,也許也是與生俱來的行為之一,是不是也助長了炎上的發展速度。

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就用劇情拋出了許多新世代網路問題、網路酸民自詡的正義、為了流量失控的網路創作者、網路言論影響警察執行辦案的難處......

我是個爛偵探,猜不到幕後真兇是誰🤔
看來只好直接買書才能知道正確答案了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4/29
《奪命炎上》從書名就挺有意思的。究竟是因為奪人命,才被炎上,還是因為炎上,因此被奪了命?
  一開始是以住吉初羽馬的視角開篇,他是眾多網友的其中一位,而他也沒想到自己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轉推,會使整件事在網路上延燒起來。隨著網路的發達,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在生活周遭。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故事裡的山縣泰介,在某個平凡的日子中,因為網路上的一人一句,生活整個天翻地覆。
故事是以好幾位角色的視角敘事,有種羅生門的感覺。淺倉秋成細膩地描述了每個角色的心理活動,讓讀者很輕易走進角色內心,了解他們。但同時又會猜想兇手是誰?會不會有人在說謊?可以這麼容易相信他嗎?這種矛盾糾結,也是看推理小說的一大樂趣吧。
  每個角色的視角結束,都會有搜尋推文數量,以及網路上網友評論的畫面。覺得這樣設計非常有趣也很棒,每位網友的回應,都能在現實網路上看到相似的。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同時思考自己是否也曾經在網路上留過類似的言論,這樣做原來會影響一個人這麼大。
  從目前已知的線索,兇手是很熟悉山縣泰介的人。可能是工作上的熟人,抑或是家人。當然也不排除是山縣泰介本人,基於某些原因,而做出這些事。很期待後面的發展,會有什麼樣的反轉和驚喜。除了猜兇手及真相外,《奪命炎上》還能讓人有深刻的反思和體會。讓人意識到語言的力量,不只網路上打字,還有說話時的用語,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更要擁有評斷是非的能力,保持理性冷靜,不輕易被資訊和評論帶著走。
  在《奪命炎上》中,淺倉秋成沒有帶有任何批判或說教。只是將一件殘酷的事擺在讀者面前,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和審視。試讀完後有些複雜情緒,覺得遺憾無力,但同時又有些希望和期待。期待這個世界人人都能為自己說出的話、做出的舉動深思及負責,這樣便能多些溫暖,遺憾的事也能少一些。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4/29
身處當今便捷的科技世代,網路是否也逐漸成為任意審判與定罪的工具?
進入社群媒體、指尖輕快飛舞、完成後按下傳送,不用幾分鐘便簡簡單單產出任何評論,有些平台甚至更以匿名留言的方式著稱,讓敲鍵盤這件事變得更加無所顧忌(或也可說是肆無忌憚)
而淺倉秋成在《奪命炎上》中,以他一如既往的細膩筆法,靜靜揭開了籠蓋在現今社會上的薄紗,直搗其鮮少被重視的——網路暴力下的無辜受害者。

《奪命炎上》清晰描繪了在網路遭「炎上」時的連鎖影響,自身、家人、公司......無一能夠倖免,僅在須臾之間,就可能因虛擬世界的一切資訊顛倒了現實。以一般民眾的角度,當我們在關注類似事件時,即便不做評述,絕大多數人們也都會跟隨主流民意,一概咬定這便是事實真相。但,這真的足以稱作所謂的「正義」嗎?


——搧風點火的網路撻伐,是否也算是一種無形的「殺戮」?
自資訊時代發達以來,網路霸凌事件便從未有過減緩的趨向。不少網友時常秉持強烈的正義感,並貢獻一己之力,在網路上針對各種作惡多端之行瘋狂出征,盼能以此帶來一定程度的譴責與制裁。在常人眼裡,這似乎極為大快人心。
然而,在真正查明事實前,這些電子產品是否也可能成為「殺人利器」?正如《奪命炎上》所構建的情景,我亦經常在思考,無辜的人一旦陷入網上的風波,又何以在流通過快的複雜網絡中,證實自身的清白?
而其中最令人唏噓的,則莫過於「走上絕路」了,無論是想以此作為最終的辯駁,抑或是終究承受不住輿論的輾壓,皆令人傷感萬分。
倘若在這種情況下,網友們的那雙「道義之手」,又該如何解讀呢?

在我想來,《奪命炎上》帶給讀者的不僅是各種省思,更是一雙清澈瀲灩的眼瞳,引領我們運用更清晰的視野,去體察網路社會上的黑與白。也期盼在綿延的未來,伸張正義與網路暴力的界線能更加分明,讓你我都能棲息在更為柔軟的境域✿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4/29
|
電子書
我要看到血流成河!

在網路上當有人疑是犯錯,馬上就有人搖曳正義的旗幟,撻伐著錯誤的一方,實際只是想在無趣的生活裡找點事做的吃瓜群眾。

奪命炎上的起點就是網路,一則貼文的轉發成為線上網民的關注,而在網路上辨別真相的方式不知何時傾向只要越多人轉發事件越是為真。


而故事內的各種線索,似乎都指向帳號擁有者是一位年過半百的上班族,山縣泰介。
校準了靶心,網民們紛紛把箭朝他射去,即便還沒確認真實性。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一面,但人們似乎對不可告人的一面特別感興趣,尤其是生活過得比自己好的人,會希望他們的不好是真的,更想看到他們跌落神壇被毀滅的樣子。而在小說裡山縣泰介的設定就是乍看下的人生勝利組。


因為是從網路開始的事件,所以在警察辦案時也隨著群眾的風向壓力,讓事件的核心被各種原因各種聲音模糊了,從釐清事實找到真兇,變成通緝山縣泰介,不知不覺被網路影響的每個人都成為真兇盤裡的一隻棋。


而真兇的動機為何又會以什麼方式曝光,被恣意操弄的人心又會造成什麼錯誤的問題,我們拭目以待!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4/29
參與網路討論有時很像是玩接水挑戰:幾個人輪流拿杯子去接水,當水流出水杯就輸了。一開始接水的人總是信手拈來,越接近滿水位大家總是越發謹慎。每一滴因為表面張力倖存的水都使加水的人對自己控制能力產生盲目的信心,深信自己是有控制力的。「認知偏誤」即當我們對一些事情已有定見,我們傾向蒐集一些與自己見解相符的資訊而忽視與之相反的情報。於是當我們愈投入愈盲目,愈思考愈偏離事實,直至水潰堤那刻之前我們都以自己為先知而洋洋得意。

在資訊大爆炸時代生長的我們都對自己的判讀能力深信不疑。殊不知先人早有警告: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先入為主使查證產生偏差,身處同溫層中更令我們只看見自己想看見的,是故,每一滴水的推波助瀾都令浪潮湧向不可控、不可知的方向。故事從兩條路線推展開:一邊是網民的「比起美好的正義感更是一種期待見證歷史的虛榮心」,一邊是被炎上主角一步步失去對公部門的信賴,一面亡命天涯一面試圖自證清白;穿插公部門、主角家人的心境描寫,繪聲繪影地呈現了當我們敲打鍵盤寫下留言時虛擬世界之外的縮影。對照現在紛擾的網路世界,讓身為讀者的我更加戒慎自己寫下的留言──我們都以為自己只是扔下一粒小石子,卻不知道所有石子匯聚起來會產生怎樣巨大的石塊,網路暴力的可怕之處便在於群情激憤下我們對自己所造成的傷害程度一無所知。

過去社會之所以由人治轉為法治,發展出法律、傳統媒體、公部門,就是為了盡可能在接近真相時保持理性與客觀。人腦有天然的過濾機制,情緒激動時篩選起來更是偏激,可網路打破了過去傳統媒體的限制,書中即使是警察也免不了被牽著鼻子走。並非網路不好,而是現在缺乏一股制衡的力量。有越來越多作品、人們在呼籲大家正視網路暴力、思考如何防止網路暴力。也許現在依然法不責眾,但是投石起漪,當有越來越多聲音在討論,還有這部精彩的作品出現,最終一定可以擴散到遠方使更多人評論時更小心,發展出更美好的網路世界。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4/29
「奪命炎上」在心中默念這句書名,彷彿已經猜出這是什麼樣的故事,當我們以一份自以為是的「正義感」敲擊著鍵盤,宣洩對這個人或這件事的質疑、憤恨與困惑之時,卻沒想過自身行為可能帶來的巨大影響。

故事起始於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早晨,大學生初羽馬用手指隨意滑過的一則貼文,因為似真似假的屍體照片還有引人遐想的文案,讓從來不輕信傳言的他也按下了分享鍵,此舉擴散到周圍的社區以及全國各地,網友們也宛如一位位打擊犯罪的警察,搜索相關的人事物,發誓要將犯人逮捕歸案,否則絕不罷休,但是真的是他們認為的那般模樣嗎……

一向工作認真負責任,擁有一個平凡家庭的業務部長山縣泰介,無端被捲入這場風暴,原本溫暖的家歸不得,日常也沒辦法重新調回到正常的節奏,正值青春期的女兒在學校還遭受到同儕的排擠,這一切就只是因為未經核實的消息所導致的結果。

就像幕後的黑衣人刻意定下的故事劇本,所有線索都指向山縣泰介,他只能過著逃亡的日子,然而,一封神秘信函卻成為他的一線曙光,到底要如何用它來逃脫困境,查明真相以後,社會大眾又該怎麼面對自己的過錯呢?

別窺探事物的一角就驕傲的認為已知它的全貌,尤其我們生活在網路資訊量爆炸的時代中,很多事實會經過層層的濾網才攤露在眼前,過往的堅定不移也能變成現在的可笑至極。

本書透過多重視角來探究這起命案,讀者可以跳離一人觀點,冷靜客觀的分析整體的脈絡,不會過於執拗,也不會過於鑽研心中那個高高在上的「信仰」

這是一本推理小說,也是一則驚悚的寓言,讓我們都能浮出虛擬的海面,朝那塊真實的陸地走去。

願,世界能變得更和諧……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4/29
因為看到同樣喜愛閱讀的朋友在限動上分享的消息,儘管活動期間剛好在日本進行旅遊,基於對曾經讀過的作者作品《六個說謊的大學生》讀後感實在太好,思考之後還是決定報名參加這次的《奪命炎上》試讀活動!
輪流透過眾人的觀點敘述故事進度,除了可以了解同一個事件中不同立場的人們看法之外,感覺也使內容更加緊湊且增添層次。以目前的試讀內容看來即使猜到兇手也是矇出來的,所以試讀目前內容我個人並沒有這部分的臆測,但到底是什麼樣的仇恨可以讓人策劃這樣一個構陷他人的布局長達十年之久?對於兇手的動機著實令我好奇不以!

這次最讓我想要參加試讀活動的原因,還是因為近來社會上不斷引發的「網路炎上」社會現象。『炎上』這個詞的本意原是指火焰熾熱向上燃燒,卻被日本引用為「在網路上有許多人對某事件有所觸動,因而引發集體批判攻擊,造成事態越發混亂,如同火勢急速蔓延般不可控制的現象」。(參考網路《「炎上」是什麼?近期流行語引議 網路專家洪正一:我們不是審判官》部分內容)
我個人認為「炎上」並非絕對惡事。在訊息萬變的生活之中,若是在網路世界中發現了某些讓人不愉快甚至飄散著犯罪氣息的網路訊息,逐漸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然後在網路上引發聲量,甚至因此變成了一則新聞發表。像這樣引發人們關注、討論、思考、反省,也是類似台灣「網路公審」的現象。
然而這股眾人在網路上興起的熱度,也很有可能造成如同書中一般尚未確認真兇,只因為網路帳號發言關係就遭到網友不理性的偷拍、攻擊,甚至出現偏激的傷害行為,這絕對不是所謂「正義」,不過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惡劣行為。畢竟人要為了自己的言語行為負責,即使在網路上,也該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起責任。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的力量是一種雙面刃,可以將好事散播千里讓需要的人得到幫助,但也有可能像這樣因為某些人偏激的搧風點火或是以偏概全,造成無辜者巨大的傷害。而我們在其中必須學習的,是在這些炎上的事件中建立屬於自己的見解與看法,不需要放上網路去讓人點讚才能證明自己是正確的,畢竟就算真的成為網路炎上的參與發言者之一,或者是像書中的大學生一樣加入評論累積瀏覽次數,也不會因此在人生分數或社會價值上加分。
說穿了,不過就是一種轉眼便過的虛榮心罷了。虛榮之後,留下的只是更巨大的空洞與寂寞。若真想成為引領眾人讓人憧憬的somebody,不如先學習冷靜地就事論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記錄對於事件的看法,或是與身邊的人進行意見交流,逐漸建立看待事物的價值觀,對於漫長的人生或許更有幫助。

人們總是將他人之事當成娛樂八卦,只有等到某天自己變成了局中人才會了解那種痛苦。或許在現在這個社會上,管好自己不生事,便是做了最大的好事吧。
非常期待後續能趕快讀完《奪命炎上》!!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4/29
網際網路的便利縮短世界距離的同時也默默竊走一個人的身分,我們得以利用虛假的經歷、他人的圖片,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樣貌,搭配精心設計的軟體和程式,誰都能搖身一變、千變萬化,然而匿名的方便性難道也默許不用替自己言行負責的容許嗎?身處在科技發達的世代,來自人性的議題始終沒有個確切的方針。
或許在探討之前,不如先思考媒介方面,沒有經過查證的消息如同野火般燎原時,是否在更強大的公權力介入之前,擁有影響力的分享者是否應當查證才是。缺口的杯子從另一角度依舊是完整的,每件事的一體兩面似乎因為螢幕侷限的視角被遺忘,大肆的評論、公審以及肉搜成為默許的常態,看似正確的侵擾與迫害是如此真實、驚悚。
虛構的故事卻能細膩地流露人性的惡意,因為不具名得以放大平時被道德、規矩和社會壓抑的暴力,然而眾口鑠金的典故卻不再被人重視,但虛偽戰勝了所謂的事實,人們又該怎麼決定眼前的是非對錯。
因為網友們無能為力的被告者,因為謠言而失去聲音的受害者,他們的公平正義在公開的剎那便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縱使之後撥亂反正,又有多少人會記得當時言論造成的迫害和恐懼,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只不過是無心的一句留言罷了。
當然有時被世俗規範淹沒的正義得以伸張,這點是不可置否。然而良窳只在一線之隔的前提下,人們必須保持著開放的心態,接受所有的資訊,謹慎地思索鍵盤輸入的文句才對,利用虛擬世界延伸至真實生活的追殺、攻擊和抹黑,活生生的體現網爆的波及有多麼遼闊、龐大且駭人。
言論自由不該變成他人能夠揮霍的武器,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為自己說的話、留的言負責,作者利用淺顯易懂的核心帶來一場所有人都該細思極恐的懸疑佳作。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4/29
社會派推理小說的撰寫頗有難度,作者除了要能敏銳地洞察時事,更要能精準的將懸疑的氛圍融入普通平淡的日常之中,而《奪命炎上》就是兼具兩者,並碰撞出緊張刺激的火花、令人冷汗直冒的一部作品。

故事從網路社群的一則推文開始。隨著這則疑似凶案現場的推文在網路上迅速發酵擴散,毫不知情的主角在發現之時,竟已一夕成為鄉民口中言之鑿鑿的殺人兇手,百口莫辯無奈驚懼的他於是被迫踏上了逃亡追兇的旅程。

《奪命炎上》開篇即以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搗故事核心,作者淺倉秋成行文毫不拖泥帶水,以淺白的敘述營造主角如你我般再普通不過的日常生活,再以緊湊的情節與精湛的佈局,讓人既驚且怒又覺荒誕,卻仍是只能一步步隨著主角深陷泥沼。其實蒙冤逃亡、企圖捉拿真兇洗清罪嫌的設定並不算新穎,但是作者以網路世界逐漸入侵現實生活,進而毀滅一個人最樸實的日常為故事主軸,多少帶了點警世的意味,多視角切換的手法亦讓整起事件有了各式各樣的解讀、影響與感觸,讓讀者有更宏觀的反思空間,令人在替蒙受不白之冤的主角叫屈受怕的同時,不禁自問所謂的正義,究竟是由誰來定義、又能由誰來履行。

虛擬(網路)世界訊息傳遞如此之迅速,如星火燎原般一發不可收拾,人們更在無形中希冀社會集體的制約能夠藉此展現最強大的力量,卻忽略了輿論炎上私刑制裁的暴力復仇,與公理正義法治蒐證的抗暴制衡,實際上是完全地背道而馳。

除了以網路議題發酵為主線,故事的行進亦參雜了新舊世代差異的描繪。老一輩的人們實際與人面對面的親身交往,互動應對之間保有了更多溫暖的人情味,比之躲藏在螢幕後方毫不留情的批判苛責,宛如置身於兩個世界。不得不佩服作者極其自然的代入與細膩的描寫,沒有任何理論及觀念的闡述,僅以情節的敘事帶出事態發展中的雙重面向,讓人在如此極端的對比中,尋思虛擬世代人們所將面臨的新危機。

既是推理小說,最讓人亟欲知曉的自然還是主角要如何破解謎團、扭轉局勢,非常期待故事接下來會有怎樣驚人的展開!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4/29
本書以現今網路社群平台「炎上」現象做為推理小說題材,讓內容充滿既視感,我們都曾在社群平台上看到過尖酸刻薄的留言,可能也當過不明究理、僅透過片面資訊就任意臆測的「鍵盤柯南」,這是一個很貼近大眾生活的題材。小說中透過不同人的視角鋪敘整個故事,帶有芥川龍之介〈竹藪中〉的風格,如此的陳述方式除了增加懸疑感,也讓我們一窺其他角色受到「炎上」後的影響,讓讀者可藉此省思,我們若僅憑藉網路上的片面資訊就留下的隻言片語,或許送出文字的當下覺得無足輕重,但在網路的另一端會對其他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是我們難以預料與想像的。

小說中由於透過網路資訊傳播便捷,讓許多人在社群媒體上更新、分享與事件及涉案人相關的資訊,但真假難辨的資訊參雜其中,增加了真相追查的困難度。此外我覺得與一般推理小說不同的情節是,一般推理小說會有主要的探案者,但淺倉秋成在《奪命炎上》中安排了眾多試圖追尋「真相」的人,卻有各自的動機:涉案的山縣泰介(想洗清嫌疑證明自己的清白)、警方(職責所在以及迫於輿論壓力)、山縣夏實與同學(想證明父親清白)、受害人的好友(想動用私刑替好友報仇)、Youtuber(好事者想增加網路聲量),他們的動機之複雜,也讓我在其中感受到人性多元自私的一面。作者安排各方人馬對涉案人山縣泰介的追捕為此篇小說增添緊張刺激的成分,而他們從不同的方向收攏事件,讓謎團逐漸分明。

平時比較少讀翻譯類作品,以往對於翻譯作品的印象總覺得有些生硬、隔了一層,而閱讀此書時不會有這樣的問題,文字十分流暢,甚至文中用非常口語、火星文等網路用語呈現網友發文與留言的部分,十足還原現實網路現況。很順利快速地試讀至第11章,目前真相還未明朗,應該還有重要的角色尚未出現,非常期待能夠繼續閱讀後續情節,了解那唯一的真相以及事件的來龍去脈。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4/29
#采實文化 #奪命炎上 #試讀心得
奪命炎上,奪命指的是在眾人面前被揭露死亡的事件被害者,還是淪陷在巨浪中、被世人視為殺人兇手、受到口誅筆伐甚至危及人身安全的主角?

事件的導火索由一名大學生住吉初羽馬點燃。在X(Twitter)上擁有上千追蹤數的他轉發並評論了一張網路上的事件照片,過於真實的血腥一下將事件的熱度燒到了高點。網友們對此事的關注度居高不下,很快就有人找到了照片裡的案發地點、甚至將原推主的身分都肉搜了出來。書中的事件大炎上,眾多網民對此議論紛紛,而書外跟著住吉初羽馬視角的讀者們也不由生出了對兇手的憤懣:殘忍、惡質,殺害了無辜女子還要將惡行放上社群平台的心理異常。當「山縣泰介」的名字被昭告天下時,相信有許多人是對他相當痛恨的。
當然,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知道真相並不是像最初在住吉初羽馬視角時所看到的那麼簡單。浮在檯面上的兇殺案、藏在陰影下的陰謀,身不由己的主角一步步走入不見盡頭的漩渦,讀者的情緒也隨之起伏,每當以為接近真相時,措不及防殺出的轉折又讓人不禁心頭一緊。究竟主角要如何找到真兇、究竟對方是誰而又是為了什麼、究竟這些角色裡誰帶著善意而誰又包藏禍心?劇情的編排讓讀者的心始終懸在半空,好不容易放了下來,又隨即被更大的發現而吊起胃口。

冷靜地運用自己的能力跟智慧,幾次驚險的死裡逃生,向著真相艱難前行的主角,再綜合到其他人物線所帶出的蛛絲馬跡,埋下的眾多疑點跟伏筆最終會如何匯聚到一線?故事的結局跟真相會有多麼出人意料?翻開書就無法停下,直到塵埃落定的那刻才終於能鬆口氣,這正是懸疑小說的魅力所在!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