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台灣在地食材
療癒小說展
送愛到偏鄉
項鍊買一送一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國際書展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隱性潛能: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教授,突破天賦極限的實證科學【博客來獨家版.附人生領航指南書】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4143)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5
隱性潛能: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教授,突破天賦極限的實證科學【博客來獨家版.附人生領航指南書】
中文書
商業理財
亞當.格蘭特
平安文化
|
2024/07/29
79
折$
379
放入購物車
5
/5
64位讀者評分
5
84%
4
8%
3
5%
2
3%
1
0%
立即評分
精選書評
小鯨魚
Lv.5
5.0
|
2024/07/19
善用自己的潛能
📖試讀心得📖
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天賦,只是沒有人刺激或是發掘的話,潛能就不會被激發出來,個人的潛能會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展現出來。不要去羨慕別人好像天生就是天才兒童或是什麼都會,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呢?
🤯才華是與生俱來的嗎?後天不可能培養嗎?其實這兩個都沒有太正確得答案,不過其實很多例子都是後天培養出自己的才華,當然主要就是看怎麼去發掘出自己的潛能,「只要提供適合的學習環境,世上任何人能學習的東西,幾乎所有人都能學會。」
🤯”潛能”不是在起跑點就決定好的東西,而是你在人生的道路跟過程中,你從中得到了哪些的經驗跟道理,不管你路途走了多遠,這些都將會成為你日後的寶藏,努力了多少就會累積了多少,相對的也會跟著成長了不少。
🤯一個人如果看不見前方的道路,就會失去勇敢冒險的衝勁,頓時會迷失了自己不知道未來的去向,所以如果其中有人可以指引我們正確的道路,激發出一個人的鬥志,有些人內心就是存在著好勝心,所以如果他知道有目標可以達成,那就會勇往直前。
🤯書中說到: 「到了三十歲,品格就像石膏一樣固定,再也不會軟化了。」所以比較可以雕塑的部分是在孩童的年齡,那時候的心靈跟白紙一樣的純淨,所以可以創造的空間也比較大;成年人就沒辦法雕塑多少,畢竟已經有既有的觀念跟行動能力了。
🤯然而成人比較重視的部分就是品格跟個性上,這兩個也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在逆境中你會如何去展向你的品格,這將會讓別人認識到你是如何的個性。因為情勢對你越是不利的時候,越能展現出一個人的智慧跟處辯能力。
🤯「尷尬與犯錯都是學習的象徵。」畢竟我們可以從中的得到新的經驗,下次遇到相同的問題可以更有效率的解決。有人可以把犯錯視為有趣,接受其中的錯誤,不要去聽取別人的取笑批評,自己認真去改變比較重要。
🤯適應力很重要,可以生存下來的人都是適應力比較強的人,並不是頭腦聰明或是力氣強大的人。關鍵不在努力了多少,而是你吸收了多少,就是所謂的學習成效,就如同一塊海綿吸飽滿了水一樣,這些水分的擁有者只會是你。
🤯一個人如果抱持著完美主義的話,很多時候做起事來其實都會很痛苦的。所以反而這樣的事情不是優勢而是劣勢,猶豫不前也會讓自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使自己停留在原地激發不出潛能。
🤯替別人打分數也是不要打到滿級分,你要讓人留有可以前進的動力,如果一開始就得到了滿分(10分)的話就不想再繼續努力下去,因為目標的達成是那麼的簡單,得到9分也是不錯的動力,8分可以讓自己知道進步了多少,就算「幸得到 10 分,那不是因為完美,而是因為卓越。」
🤯記得以前有學到鷹架理論-暫時可調整的支架,幼小的孩子必須由大人幫他搭建起這樣的支架,可是如果長大後遇不到他人為我們搭建鷹架的時候,我們可能就必須自組鷹架,自己為自己鋪設好道路;善於利用你身邊的資源,進而幫自己脫離困境。
🤯其實從小去幫助孩子發現潛能很重要,因為迷惘也不認識自己的能力,所以都會隱藏住這樣的能力,「每個學生的內心都藏著一個聰明的孩子。」沒有人會是天生笨或是什麼都不會,一定會有自己拿手的東西,因材施教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雖然只有試讀的部分,但是腦中卻湧現出源源不絕的想法,隱性的潛能要發掘其實身邊跟你最親近的人最容易指引出來,因為他會最清楚你適合什麼,試讀活動也是激發我們潛能的一種方式,很高興每次都能閱讀到這麼棒的書籍。
>More
wagelovebou126
Lv.1
5.0
|
2024/08/04
隱形潛能的重大啟發
🍎分享試讀《隱性潛能》一書的心得體會🍎
感謝皇冠文化出版社的邀請,讓我有這個機會寫下推薦文:
我們活在一個特別重視天賦的世界裡,歌頌天賦異稟的學生、頂尖運動員或是音樂神童等。當然,很多在各項領域呈現「早慧」的天才兒童,他們佔有先天的優勢,但在後期的發展上,這些早慧者並不一定會比中途跨入領域精進的人還來得突出。我們無法從起點來判斷一個人的終點,只要有適合的學習環境、學習機會與心理動力,任何人都可以培養技能,創造出一番成就。潛能與你的起點無關,而是端看你在過程中走了多遠!比起認知潛能,「品格技能」不僅可以預測未來的成就,也可促進人生的成就。這些技能不是憑空出現的,都是需要機會與動力去培養。
以往教育界傳統的教學觀念都是倡導因材施教,教學方法必須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風格。但《隱形潛能》這本書告訴我們,「追求不適感」並且試著去習慣學習歷程中的「不適感」才能讓我們走遠。鼓起勇氣面對不適感是一種品格技能,需要三種勇氣:放棄熟悉的方法、在感覺充分準備前就勇於參與,以及犯下的錯誤比別人嘗試的次數還要多。加速成長的最好方法,是欣然接受、追求以及放大這種不適感。尤其在精煉很多才能技藝的過程中,唯有產生這種不適感,才能促使我們在擠壓的狀態中去累積錯誤並且獲得夠多練習的機會,從中不斷脫胎換骨,突破而上。
我想,《隱形潛能》這本書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每個教育者必須提供學生以及孩子適當的學習環境,在潛能的可塑性基礎上,創造不適感以及歷練失敗的機會。
#隱性潛能
#亞當格蘭特
>More
全部書評
|
共49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哈斯|Hearth1236
Lv.10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3/12
品格>天賦!發揮你的隱藏潛力
■ 「天賦只是起點,決定你能走多遠的是努力與堅持。」
—— Angela Duckworth《恆毅力》
🌟導讀:
《隱性潛能: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教授,突破天賦極限的實證科學》由知名心理學家 Adam Grant 撰寫,探討如何透過後天努力,突破天賦的限制,發揮最大潛能。本書基於實證研究,分析影響個人成長的關鍵因素,並提供具體策略,適用於學習、職場發展與孩子教養。
📌 品格比天賦更重要——影響成功的核心特質是後天養成,而非天生才能。
📌 擁抱不舒適感——接受試錯與挑戰,才能持續成長。
📌 主動學習、刻意遊戲——讓學習過程變得高效又有趣。
📌 團隊學習 vs. 單打獨鬥——找到適合的夥伴,共同成長。
🌟心得:
●|品格比天賦更重要:成功的真正關鍵|✏️
哈佛教授 Raj Chetty 研究發現,孩子的未來成就與天賦的關聯度遠低於預期,反而與幼兒園老師所培養的品格息息相關。他歸納出四大核心特質:
主動性:積極發問、自主學習
利社會性(prosocial):與人合作、良好溝通
紀律:集中注意力並控制衝動
決心:面對困難能否堅持到底
📌 關鍵啟示:品格是一種「可習得的能力」,可以透過後天養成。Grant 形容它為鷹架(Scaffolding),只要在初期提供指導,孩子便會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成長。
●|接納不適感|✏️
在現代社會,我們經常過度追求「完美」,卻忽略了「適應與調整」的重要性。這與心理學家 Thomas Curran 在《不完美主義》中的核心論點相呼應:
真正的成就來自於接受不完美,並願意嘗試與調整。
語言學習專家 Benny Lewis 曾經認為自己「沒有語言天賦」,但後來透過 每天犯 200 個錯誤的方式,快速掌握多國語言。他發現,錯誤越多,進步越快。
📌 關鍵啟示:「你能充分準備好的事,與成長中間的相交極為稀少。因此,你必須接受不完美和反覆嘗試。」
●|主動學習、刻意遊戲|✏️
知識的獲取方式決定了我們的成長速度:
✔ 被動學習者 → 像橡膠一樣,僅接受餵養資訊,沒有思考與篩選能力。
✔ 主動學習者 → 像「海綿」,積極尋找新知識並內化應用。
標槍選手 Julius Yego 在 沒有教練指導 的情況下,透過 YouTube 自學技術,最終成為世界冠軍。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許多亞洲學生在大學後學習成效下降——過去習慣了填鴨式學習,但沒有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學習的關鍵不僅是「刻意練習」,還要讓練習變得好玩。
NBA 球星 Stephen Curry 利用 刻意遊戲 訓練投籃,如 21 點練習法,透過結構化挑戰,讓高強度訓練變得像遊戲一樣有趣。
📌 關鍵啟示:「刻意遊戲 ≠ 遊戲化學習」,學習本身應該是有趣的,而非單純依賴外在獎勵。
●|團隊作戰|✏️
許多人誤以為專家一定擅長教學,但實際上,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並不完全相關。
作者認為有兩個原因:
✔ 他們已離初學者太遠,早就忘記初學者所處的狀態。
✔ 其次許多專業知識是隱性的,這是一種自動駕駛狀態。
你越精通,對於基本原理的意識越少,這是一種直覺式的理解,難以把整個過程逐步拆解,且分享的知識可能會讓人摸不著頭腦。
因此除了自我鞭策和自製個人化指南,Grant 認為尋找同儕互相學習很重要。在海軍測驗也有十三金漢藉此方式來通過測驗。
這包含兩部分,當擅長該領域的同學傳授知識時,屬於輔導效應(coaching),主要在於培養信心和幫忙找到自我動力;而教學相長(Teaching)則是實力相近,透過再消化知識與團隊感幫助他人挺過困境。
🌟總結:
真正的成功來自於持續學習,而非一開始就完美。
✔ 品格比天賦更重要——成功來自後天養成的習慣與態度,而非先天才能。
✔ 擁抱不舒適感——願意犯錯、不怕挫折,才能真正學習與成長。
✔ 學習是一個長期過程——過度強調早期表現,反而會抑制長遠的潛能發展。
✔ 團隊學習與教學相長——透過與同儕合作,加速學習成效。
《隱性潛能》的核心觀點與《不完美主義》、《小狗錢錢 2》不謀而合:真正的成功,不在於一開始就擁有天賦,而是願意在失敗與試錯中持續進步。
引用語錄的《恆毅力》,在先前我也有介紹過,連結放在後面了。
我是哈斯,每周與你分享一本書。喜歡這樣的專題介紹,還請關注與紅心支持,當然如果想要看更多我現在在看什麼書,歡迎追蹤 IG 掌握即時動態。
展開
紅髮安妮
Lv.5
追蹤書評人
4.0
|
2025/03/10
即便天生不如人,也不妨礙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非常同意Youtuber張修修說的,Adam Grant擁有一種把「老生常談」談出新高度的能力。比方前作《給予》談施比受有福,這本《隱性潛能》談通往成就的路上,品格比天賦更重要。
為何同樣一個道理,別人說起來像「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Adam Grant就能談出霸榜的份量?我認為有三個獨到之處。
一是逆反的思維,Adam Grant善於在想當然耳的慣性思考中看見逆反的價值。比如「盡量不要犯錯不是比較好嗎?」「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不是更好嗎?」「辯才無礙且具備個人魅力就是所謂的領袖特質?」作者總是在提出見解之前,先拋出問題,挑戰大家慣常的想法,讓看似普通的道理在正反辯證之下,顯得更為引人入勝。作者提出這些平常沒想過的問題,藉以引發好奇,讓人想知道,真的是你說的這樣嗎?
接下來就是Adam Grant的拿手好戲,在你對主張半信半疑時提出大量的實證科學,證明主張的可信度。但真正讓整本書好看的主因,除了理性的實驗數據,更多的是動人的故事。比如書中提及的:不被看好的西洋棋隊伍、創造生涯奇蹟的棒球明星、聽不見聲音的打擊樂藝術家.......這些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真實生命歷程,讓我們最後不只被作者說服了,也被他筆下的人物感動了。 我還發現,作者將多線敘事的手法融入寫作之中,比起故事的道理,他更在意情節的轉折,讓你像追劇一樣帶著好奇一頁一頁翻下去。
這本書的暢銷,或許在這個凡事比拳頭,在高度競爭引發無力感,在相對剝奪感重的當代局勢裡,折射了現代人的一種底層渴望:即便天生不如人,也不妨礙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展開
小隻女的脱軌生活
Lv.5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2/24
劇透警告
將平凡化為非凡…
亞當·格蘭特在《隱性潛能》中提出品格技能的養成,是開發隱性潛能的重要助力。在閱讀此書後,我察覺到許多與以往不同的認知,與大家分享~
#擁抱不適感
過往的學習理論常鼓勵我們根據個人學習風格(視覺型、聽覺型、讀寫型或動態型)來學習,以提高效率。我們也被教導學習的目的是獲取知識、糾正和防止錯誤。然而,格蘭特卻發現真正的學習最終是為了與人溝通。
更令人驚訝的是,作者指出,在這些「舒適」的學習方式中,我們反而可能錯失了改進弱項的寶貴機會。他強調,真正有效的學習既不是安逸舒適,也不是刻意吃苦,而是「刻意追求不適感」。
初次接觸這個理論時,我不禁感到困惑和抗拒。畢竟,誰會願意主動尋求不適呢?這個觀點確實顛覆了我們的常識,但細想之下,人們往往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學習得最快。在主動追求不適感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更多尷尬時刻,犯更多錯誤,但這反而能讓我們變得更聰明和勇敢。
回顧自己的寫作學習歷程,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每次接受新的寫作挑戰,比如嘗試不熟悉的類型或主題,雖然過程充滿不確定和焦慮,但往往能激發出意想不到的創意,讓我的寫作日趨進步。
#別追求完美
回首過往,我深刻體會到完美主義帶來的困擾。長期以來,我一直有「冒牌者症候群」,總認為自己準備不足,還不夠完美,因此遲遲無法踏出關鍵的一步,這種心態導致我錯過了諸多機會。
一個具體的例子是我與閱讀前哨站徵文的經歷。兩年前開始寫作時,我就注意到了這個平台的徵文機制。然而,我一直覺得自己資格不夠,認為文筆不好,觀點膚淺。就這樣,我蹉跎了整整兩年,直到最近才終於鼓起勇氣投稿。
回顧這段時光,我不禁思考:若能早些卸下完美主義的重擔,我的寫作之路是否已經走得更遠?
而現在,我培養了一個新習慣:每次參與活動或嘗試新事物後,我會仔細記錄並進行覆盤。在深入分析和反思的過程中,努力減少自我批評,轉而專注於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為未來的自己提供寶貴的指導。
正如作者格蘭特在書中提出的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檢討錯誤不是為了羞辱過去的自己,而是為了教育未來的自己。」這種看待錯誤的嶄新方式,使我重新審視了對失敗的態度。我學會將每次失誤視為成長的契機,而非自我否定的理由。
隨著自我批評和否定的聲音逐漸減弱,我開始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個過程雖然緩慢,卻帶來了深刻的改變。現在我開始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這不僅讓我能夠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路程,也讓我逐漸找到了在挑戰中的樂趣。
#刻意學玩樂
從小到大,我的學習狀態一直處於嚴肅、自律和艱辛之中。然而,作者在書中提出了一個新穎的觀點:真正持久的學習動力並非來自嚴苛的自律,而是源於內在的熱情之火,而這種熱情需要「玩樂」的鷹架來持續燃燒。
而這個概念又讓我困惑了,因為它與我的學習成長經驗迥然不同。雖然我也意識到過度強調自律往往會讓學習變得枯燥乏味,但直到深入思考,我才逐漸理解了這種思維方式的深意,反而覺察到我們常常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元素—玩樂。
沒錯,每當我強迫自己長時間認真、嚴肅地寫作,往往會感到疲憊不堪,創意也隨之枯竭。這讓我想起與孩子一起玩詞語接龍的經驗,讓原本枯燥的生字學習和造句練習,因加入了遊戲元素,變得充滿樂趣,大大提升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這個概念甚至可以延伸到寫作文上,從詞語接龍到故事接龍,讓寫作成為一種樂趣。
格蘭特在書中還提到了一個重要的區別:遊戲化與刻意玩樂是不同的。遊戲化只是試圖在乏味的任務中添加一些花俏的元素,目的是提供短暫的多巴胺刺激,避免感到無聊。而刻意玩樂則是從根本上重新設計任務,使其兼具激勵性和發展性。
這種「刻意玩樂」的學習方式,雖然初期可能會讓人感到不習慣,但長期來看,卻能讓我們在追求進步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它教會我們如何在學習和娛樂之間找到平衡,在「快樂中成長」。這種思維方式不僅適用於寫作,也可以擴展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幫助我們更好地發掘自己的潛能,實現持續的進步。
相信當我們接觸到這些新思維時,不僅能重新審視自己,更能在人生旅途中激勵自己不斷成長、突破自我,這本書推薦給想學習卻還找不到方式的人們…
展開
rein
Lv.7
追蹤書評人
4.5
|
2025/02/24
這不是一本勵志書,而是教人如何成長的指南
這應該是個人的第三本亞當格蘭特,作者的切入點、案例說明及推論過程,向來都能吸引我的注意,帶著我思考,為我帶來啟發。
作者先經過前提闡述,並將人的能力區分為技能及品格,強調品格雖然是軟實力,但品格是人類在AI世代的獨特之處。所謂的品格是主動積極、決心與紀律,而且不管人類處於什麼年齡,都可以習得。人類不能讓自己始終身處於舒適圈,學習過程毋需逃開錯誤,更要讓自己置身於艱苦,追求不適感,試著離他人析出真實的反饋;不堅持完美主義,而是堅持重要之處的卓越,藉此擴大舒適圈。
如果被作者說服,那接下來動力架構章節,就是說明如何搭建克服困難的鷹架,亦或獲得指引方向的指南針。作者再度舉出大量的例子說明,包含知名打擊樂手、三分球王柯瑞、蝴蝶球投手R. A. Dickey等,點出這些成功者的成功之道。例如為練習注入樂趣、登上別人搭建的鷹架、如何透過互補提升學習效果。
最後一部分,則是闡述機會系統,說明如何打開門窗,讓機會擴散。同樣以案例帶出內在動機、群體智慧、考慮難度、衡量進度幅度等重要性。這三章雖然相對較弱,卻也值得一讀。
雖然,努力不一定成功,贏在起跑點也不一定可以笑到最後,某些人往往過於簡化努力與成功的必然性。重點在於,我們走了多遠,獲得多少成長,即使成功得來不易,走在正確的道路,像海綿般不斷吸收,總有一天會水到渠成的。這不是一本勵志書,而是教人如何成長的指南。忘了在那本書看到,書中提到生命跟時間都有限,就不要浪費了,躺平雖然舒服,但久了不但無趣,還會長褥瘡,不如想辦法增進自己的隱性潛能吧!
展開
H2
Lv.4
追蹤書評人
3.5
|
2025/02/10
隱性潛能
1.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努力,而是你成長了多少
2.大家往往把學習視為「認知、糾正、防止犯錯」的過程,但不該以減少犯錯為目標,你應該努力增加犯錯
3.進步不見得一定是指前進,有時是指捲土重來、東山再起
展開
愛自己不阿雜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2/03
重新學習善待自己
《逆思維》作者 亞當.格蘭特 已廣為讀者所知,在這本新書更結合實務的證據、精闢的見解、生動的故事,帶我們從教室到會議室,從操場到奧運會場,從地底到外太空,探索每個人的隱性潛能。原來進步不取決於付出多少心血,而在於學習方式;成長不依賴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與品格密切相關。
只要培養「品格技能」,將得以釋放潛能,為自己創造更好的機會?!這點太吸引我了,社會上總推崇那些成就最高的人,讓一般人覺得望塵莫及、自我懷疑,卻忽視了從起點走來進步最多的自己。書中揭開任何人都可以自我突破的心法,讓我往後的每一次行動,都能更有信心踏出腳步。
閱讀本書,會感受到「內在革命」的啟發。它挑戰了傳統對成功的定義,並且讓人反思,我們真正應該重視的是的內在力量。書中提到的「延遲滿足」和「成長型思維」特別打動我,讓我思考過去的挫折是否正是因為缺乏這些關鍵品質。
作者用許多實際的例子和研究支撐他的論點,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場理論的說教,而是充滿了可操作的建議。書中的人物故事——無論是運動員、企業家還是學者——都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看似平凡的日常行為,原來那些小小的選擇與習慣可能是開啟潛能的鑰匙。
臉書:愛自己,不阿雜
Instagram:chinchintseng
方格子:愛自己理好生活
展開
趴趴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2/19
劇透警告
成長性思維,打破天賦迷思
成長性思維,打破天賦迷思。
因為進步不取決於你付出多少心血,而在於你的學習方式。
成長不依賴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與品格密切相關。
只要培養「品格技能」,你將得以釋放潛能,為自己創造機會。
展開
YLC
Lv.5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2/03
完整心得:公務員女子的閱讀筆記
🤔【推薦你讀這本書,如果你總覺得...】
1️⃣犯錯好丟臉,沒有必要的話我想盡量避免嘗試新東西。
2️⃣這個專案做了好久都沒辦法突破,看來我得投入更多心力在裡面。
3️⃣家中財力狀況、居住的區域、讀哪所學校…似乎都會影響一個人未來的成就,其中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我學到的3件事】
1️⃣表現不好,真的有你想像中這麼糟糕嗎?
完美主義者常擔心,只要有一次的失敗,就會被認定為失敗者,這就是心理學說的「過度暗示效應」(overblown implications effect)。但事實證明,人們並不會根據單次表現來評判一個人的能力:你把一道菜搞砸了,很少人會因此覺得你是糟糕的廚師;你不小心把手指放在相機鏡頭上,別人也不會覺得你是糟糕的攝影師,他們知道那只是好幾次中的一次罷了。
別人評估你的能力時,比較會看重你的「巔峰」,而不是「低谷」。假設費德勒碰巧連續2次發球失誤,你也不會因此否定他的出色球技;賈伯斯推出的蘋果Lisa電腦失敗了,但Mac的成功依然讓大家覺得他充滿遠見;莎士比亞的劇作並非全都像《哈姆雷特》那樣暢銷,他也有不少遭人遺忘的作品(如《雅典的泰門》、《溫莎的風流婦人》)。
知道人們是根據「最佳表現」來判斷你的潛能,而不是根據「最糟表現」之後,你是否對自己更有包容心了?
2️⃣「繞道而行」是在浪費時間嗎?
你或許很常聽到,成功的關鍵是「極度專注」:專心致志地投入、加倍努力、排除任何可能消耗你精力或讓你分心的事情,例如想在工作中脫穎而出,就要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早出晚歸只是剛好,嗜好什麼的得先擱置一旁…且絕對別想兼差或搞副業,因為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
但證據顯示,實際情況正好相反。分心不見得會偏離正軌,它甚至可以是能量的來源。
研究發現,人們在晚上忙於副業時,隔天在正職中表現更好,他們在夜裡獲得的進展,使隔天早上的腳步更加輕快,「激勵」的效益超過了「分散注意力」的成本。
「嗜好」也有類似的效果,人在家裡有認真投入的嗜好時,工作上的信心也會提升(前提是嗜好種類與工作領域不同)。刺激日常動力的最強大力量是「進步感」,努力投入同一專案並不會提升成就感,有時,你需要繞道到新的目的地以累積動力。
「繞道」是指離開主幹道去加油,並不是在休息,也不是坐在那無所事事,你仍在移動,只是暫時偏離路徑,朝不同的目標前進。心理學家發現,獲得進步感不需要很大的收穫,小小的成果就能提醒自己「前進」的可能性,你也能因此得到勇氣與信心,不再畏懼前方的漫漫長路。
🤯延伸思考—
撇除公務員兼職的法規限制,站在老闆立場思考,不希望員工兼職的原因不外乎是:影響工作專注度、忠誠度、可能涉及利益衝突、可能跟別家公司跑了等,而站在員工(也是我個人)立場,現在社會上需要的人才,需要有自主學習能力和跨域多元經驗。
當老闆擔心員工「不務正業」時,其實也應該反思,員工的投入與努力,是否與他們從你這裡獲得的回報(無論是薪資、能力提升還是人脈資源)相衡?
3️⃣為什麼「話多」的人往往能成為領導者?
領導者在「建立團體凝聚力」上扮演著關鍵角色,可以把一群獨立的個體,轉變為互相依賴的團隊。可惜每次在決定誰來擔任領導者時,我們往往不是選領導力最強的人,而是選「話最多」的人,這種現象稱為「胡扯效應」(babble effect)。
研究顯示,那些常發表意見的人最常被拔擢,人們把「自信」誤認為「能力」,把「有把握」誤認為「可信度」,把「數量」誤認為「品質」,導致自負自戀的人晉升為領導者,他們自私、鼓吹零和賽局、助長挑釁行為、破壞合作精神,使團體付出慘痛的代價。
其實,值得追隨的領導者,應該是「利社會」(prosocial)技能佳的人,是提升討論效率的人,而不是主導討論的人。這類人自己本身的能力可能不是最強,但是卻最「合群」,這裡指的合群並不是沒有主見、避免衝突、遵照別人的想法做事,而是把使命擺在自我之上,把團隊凝聚力擺到個人榮譽之上,目標不是讓自己成為團隊裡最聰明的人,而是讓整個團隊變得更聰明。
🤗【關於本書我還想告訴你】
1️⃣作者有夠厲害,出的每一本書都很暢銷,例如今年去日本和紐西蘭旅行時,機場書店都可看到這本書被展示在第一排😆
2️⃣隨書附贈6張小卡,正面將書中概念以圖像化方式呈現,背面則是用一句重點說明並標出此概念在書中的頁數,很適合拿來當書籤或放在桌邊當療癒小物。
展開
閱讀遇金箱(IG: readtulip)
Lv.3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1/10
讓我讀時欲罷不能、讀後自信心大躍進的年度好書
你也是「冒牌者症候群」的重症患者嗎?你是否也正身陷在「冒牌者症候群」的嚴重症狀中?
但其實,冒牌者症候群是一種矛盾:
● 其它人相信你
● 你不相信自己
● 然而,你相信自己的看法,不是他們
《隱性潛能》作者亞當.格蘭特 (Adam Grant) 認為:「冒牌者症候群是隱性潛能的徵兆。」因為他們看到了你還看不到的隱性潛能。
當我得知這個顛覆我既定想法的觀點後,除了雀躍之外,更大的幫助是信心與勇氣大增— 獲得更多自信與動力去追尋心目中的理想目標。
(🌷更多閱讀心得請搜尋「閱讀遇金箱」)
展開
ting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1/04
|
電子書
案例和論述很有說服力
台灣流行過各種暢銷勵志書,為自己出征、被討厭的勇氣、原子習慣之類的,喜歡的人很喜歡,無感的人很無感,這本書估計也是。如果你會讀心理勵志類的書,這本書你會喜歡的機率很高,能夠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狀況,馬上激起行動的動力,書中的案例和論述,對於9成以上的讀者應該已經有足夠說服力,但如果你是那種頂流知識分子,想滿足自己對於知識論述的渴望,那這本以故事案例為主的書可能不是這麼適合你。
我跟大部分人一樣都是前者,看完之後發現這本書很適合推薦給朋友。整體而言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買之前也可以先在網路上看介紹,網路上關於這本書的說書不少,看過之後再讀會更進入狀況。
展開
summer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1/04
味道相當不錯的科學化雞湯
很長一段時間,朋友圈一直有人在推薦這本書, 買來看看。
整體概念乍看之下很雞湯,但作者用大量的案例故事佐證,讓整本書具備比一般同類書更強的說服力,不難想像這本書暢銷的原因,還有什麼比以為自己已經定型,卻有人告訴你「還沒有,你還有無限可能」,更令人安慰的嗎?
整體而言,如果是不常看歐美心理書的讀者,滿推薦從這本入手,比起大部分同類的大部頭書都容易閱讀,不知不覺就看完了。
展開
Cloud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1/02
有機會改變你一生的一本書
網球名將小威廉斯在這本書的推薦語寫:「我真希望把這本書送給年輕的自己。」
亞當·格蘭特在書中說:「你在等待的伯樂,可能就是轉念後的自己。」
這兩段話,揭示了本書的核心概念,這是一本讓你找到自己潛力的書。這本書最特別的,是「品格技能」這個概念,雖然我們成長過程中學校看似很重視品格教育,但事實上華人社會重視考試、短視近利、迷戀天資(資優)等價值觀深深烙印在我們的文化中,這也造成我們有許多優秀的國內高階人才,但卻少有世界一流的頂尖人才,而「品格」正是我們欠缺的關鍵。
天賦決定你的起點,而品格則是決定你能走到多遠,這本書會讓你擺脫下限的束縛,將眼光投入更遠的上限。這與你的年紀、經歷、智商無關,品格技能出眾的人,自然能在鼠目寸光的人群中脫穎而出。
這是一本激勵人心的好書,儘管已步入中年,依舊讓我感到熱血沸騰!
展開
偶爾當個愛書人
Lv.3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1/02
|
電子書
很喜歡的一本書
如果喜歡作者前作《逆思維》,推薦入手。
這本書不輸給《逆思維》,寫法上仍舊是大量案例故事+理論,但卻很容易啃,可以說是作者目前作品中最平易近人的一本。
很適合讀書會討論,或是送人的書。
展開
hae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1/01
第一次看這種類型的書看到哭出來
這本書對某部分讀者來說非常受用,學生、教育工作者、業務銷售,或是各種需要「信心」來支撐自己的工作,都很適合讀這本書,讀完會很感動。 網路上最近流行一張勵志圖,一個人好像在繞圈圈,但其實持續有往上走,那個圖就是出自這本書,而這本書將「品格」這個概念拉出來,將之定義為「決定你能夠走多遠的能力」,對於被現實摧殘、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成年人來說,相當有激勵效果,讀這本書時我工作上正經歷了一個低潮,也或許是如此,這本書的指引很多都寫到我心裡,讓我很有共鳴。 強力推薦這本書,封面看起來像是硬核商業書,但文字上非常平易近人,國高中生都可以輕鬆讀完沒什麼負擔,銀色封面版附的贈品小冊子可以手寫,但寫過就沒了,建議可以列印下來寫,不怕寫錯或是修改。
展開
Mika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1/01
人生必讀中的人生必讀?好書無誤
之前看過作者的另一本暢銷書《逆思維》那時還滿喜歡的,但推薦給周圍朋友時卻有些人覺得書讀起來太難,最近看到新書出版後,有YouTuber盛讚這本書是「人生必讀中的人生必讀」就馬上購入,發現跟《逆思維》有些像又有些不同。 像的是,兩本書都具有大量的故事案例,這些故事都滿引人入勝的,看的時候不會覺得像是商業書,較一般大學教授寫的書門檻低很多,但《隱性潛能》的門檻又更低一點,雖然都有觸及組織心理學,但這本書比起心理書,更接近勵志書,看完之後會有一種充滿動力,想要來做點什麼的感覺。 若要說缺點,就是相比起《逆思維》集中聚焦在「重新思考」這個主題上,《隱性潛能》的概念不是這麼容易傳播,基於大量的案例來引證,可能也會讓有些讀者覺得不耐煩,但我自己是可以接受,畢竟要提出一個新的概念,提供足夠的證據來印證,會比只是一家之言更有說服力,而我看完這本書,確實是有被書中的概念說服。 整體而言是一本很好讀,也很好看的書,值得一讀。
展開
YC from Taipei
Lv.6
追蹤書評人
1.5
|
2024/11/01
一本充滿軼聞跟故事填充物,但缺乏結構性的書
因為他已成全球著名作家,所出的書都有繁簡體版,所以都有機會翻閱,但原文書的寫作品質上應該是每下愈況;基本上,閱讀這本書並不能讓我學到什麼,(我閱讀非虛構類作品的最終目的)也無法將其應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由於全書幾乎主要是作者分享的簡短想法,然後是一個關於支持作者思想的個人或團隊的短篇故事,因此我無法從中獲得任何可操作的東西。(除非自己本身是教育從業者?)
各個迷你小故事的描述算是精彩,但情節跟主題非常混亂,彼此間也沒有連貫,更為重要的事,缺乏論述主軸貫穿何謂Hidden Potential?。前幾個提到的故事(例如Maurice Ashley指導一支高中生組成的國際象棋隊)還算有點新知,但書中散佈著太多的軼事故事,有時很難理解它們出現在書中某處的意義。在某些情況下,一個故事只有一頁的內容,其中許多在書的結尾開始感覺像是填充物!
簡而言之,如果您希望更好地了解作為個人如何透過可行的步驟釋放自己的潛力(我強力推薦看「跨能致勝」),那麼這本書可能不適合您。總的來說,這本書不能算上一本好書(但或許能成為朋友間的談資,就是對岸常開玩笑地講:「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但我建議您只閱讀前兩部份!
另外,也可能是江郎才盡才剛寫轉折點的復仇”the revenge of the tipping point”(繁體版大概率仍是時報出版)的Malcolm Gladwell: this is definitely not Grant’s finest work.
展開
Rick Chuang
Lv.3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0/20
劇透警告
非常發人深省的一本書,一起讓我們探詢隱性潛能的開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性潛能】,但該如何發掘並努力地讓它實現?
在Adam Grant的新作【隱性潛能】中,你會找到你要的答案。
該如何讓自己成長並有長足的進步,首先要勇於追求對自己有益的「不適感」。
若生活地太過安逸,你怎麼會想進步呢?
Adam Grant舉了一個很鮮明的例子,為何我們在長大之後(18歲),學習語言的速度會下降。
其實並不是你生理特徵的改變 ,而是本質上教育的缺陷!
為何小時候不識字,你可以快速學好語言?
長大之後,反而變慢,甚至毫無成長!?
我們總有太多的藉口或理由,告訴自己可以偷懶一下。
「今天不做,明天再做」的心理,永遠為自己找一個內心舒服的感覺,自然而然,成長就非常緩慢。
個性是你日常生活的表現,所以表現出你的行事風格。
品格就是你在逆境中的表現,創造不適感,讓自己勇於挑戰,方能發揮自己的潛能。
Adam Grant提到,堅信品格比天賦更重要!
難道我們天生都不如別人嗎?
其實不是!
除了極少數的超級天才外,大家的天賦與智商相去不會太遠。
成就取自於你「品格」的養成。
但當我們面對不適感時,就常出現「拖延症」跟「害羞」。
剛已經提到了拖延症的心理,那「害羞」則是我們擔心在社交場合遭到負評的反應。
我們擔心犯錯,擔心被恥笑,於是停滯不前!
在別人眼中,成了一種害羞內向的表現。
怎麼改善呢?
我們要經常檢討錯誤,隨時複盤!
檢討錯誤並不是為了羞辱以前的自己,而是教育未來的自己。
甚至要避免「完美主義」,要相信「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最近中國一款很火的3A遊戲「黑神話:悟空」其創辦人馮驥就說過這句話。
過度追求完美,可能會使你成長遲緩甚至退步。
先完成一個原型,讓大家來評分。
透過與群眾的討論與評分,才能推出一個更好的產品!
注意!
這邊強調的是「更好」,而不是「完美」。
Adam Grant也針對「刻意練習」與「刻意玩樂」,這是很令我驚豔的解答!
我們總是強調刻意練習的重要性,根據明確的目標與立即的意見反饋。
有條理地重複一項任務,用以提高績效!
我們總是相信「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認為這樣子的重複練習,可以讓我們更穩定。
但刻意玩樂呢?
是藉由提升「和諧式熱情」,來防止過勞與悶暴!
如果一件事對你並沒有吸引力,甚至做起來毫無成就感,你會覺得很悶!
甚至過度練習造成自己的過勞心態,產生厭倦感。
但如果在練習中導入新奇性與多樣性,避免單調的穩定性,你會發現你會成長地更快。
避免「過度練習」,要「定時休息」。
每個限制既是開始,也是結束!
我們都喜歡看棒球比賽,有時常會困惑,明明表現很好的球員,為何會被總教練換下場?
但Adam Grant則認為,有時讓球星連續幾場不出賽,可能更有助益!
藉由這樣的調配,是整個球隊重新開始的機會,過度依賴某些球星,有時反而會陷入卡關的窘境。
但神來一棒的代打,卻常有意想不到的逆轉勝。
Adam Grant希望閱讀完這本書的讀者或團隊,都能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塊海綿,努力去學習,中間的不適感肯定是有的。
也用一句話來結束這篇心得分享,
「天賦決定了底線,品格決定了上限」。
期待我們都能透過品格能力,努力提升自己的隱性潛能。
展開
BK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0/16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性潛能,隨著作者的脚步去開啓吧
別怕犯錯,蹲下可能是爲了之後跳更高更遠
看似沒有相關聯的點,透過閲讀,沉澱,思考,可能可以將其串起成爲條新的潛能
往往這些你覺得不可能或不會是的,就是你的隱性潛能
展開
David2001226
Lv.3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0/11
隱性潛能首重品行
黃仁勳是當今世上最有智慧的領導者之一。他的觀察與我在《隱性潛能》書中提出的一個觀點相符:「我們應該設定高遠的志向,但保持適度的期望。」研究顯示,高期望會滋生一種理所當然和自滿的心態。最有效的進步之路並不是假設成功是必然的,而是要在追求偉大目標的同時,不失去對挑戰和挫折的覺察。你成長的潛力在於你從挫折中反彈並向前邁進的能力。
展開
洛洛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0/11
收穫滿滿的好書
之前讀了《逆思維》,獲得很多收穫,新書《隱性潛能》一樣精彩,條理清晰,讓人重新思考自己的可能性,很激勵人心,不可多得的好書!
展開
共
3
頁
下一頁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