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旭烈三察三為套書:《致富覺察》+《人生成為》

75折$ 637
5 /5
17位讀者評分
5
82%
4
12%
3
0%
2
6%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1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2.0
|
2025/02/08
|
電子書
書裡大部分都引用其他名著的用詞,.標題寫是致富,但內容都比較普遍的常識,作者的經驗有部分可以參考,但並沒有寫的太深動
展開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禁深受啟發,書中不僅探討了「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的哲理,更指出我們如何在現實生活中一步步實踐自己內心的信念,來讓自己避免掉不斷地「精神內耗」。曾經作為一名私人教練的經驗,讓我更能體會書中「認為」、「作為」與「成為」三個層次的意義,因為每一個階段都呼應了我在指導學員時所面臨的挑戰與成就。


認為:心裡所想


書中提到「認為」是人生三為的第一步,也是我們內心的力量泉源。「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這句話在我的工作中反覆出現。很多新加入健身計畫的學員常常對自己充滿懷疑,他們會告訴我:「我沒辦法做到深蹲」、「我體脂這麼高,根本不可能達到目標。」每當我聽到這樣的話,我會鼓勵他們去思考:「如果你開始認為自己可以呢?」

這讓我想起一位學員,她一開始並不相信自己能夠達到設定的體能目標。她覺得運動對她而言太困難,甚至懷疑是否能夠完成我所安排的訓練計畫。但在我不斷鼓勵下,她逐漸改變了想法,開始「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到,不再將自己困於過去的失敗經驗中。這種心態上的轉變讓她開始在訓練中更加投入,並且逐漸突破自己的極限。

正如書中所說,最大的力量來自於我們怎麼看待自己,並不是別人怎麼評價我們。當她開始「認為」自己有能力,便為接下來的「作為」奠定了基礎。這一點也提醒我,作為教練,我需要幫助學員找到他們的內在動力,幫助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挑戰更高的目標。


作為:身體所做

在「作為」這一部分,書中引用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概念,強調「知道」和「做到」的區別。這一段對我來說特別有共鳴,因為在健身和健康管理中,僅僅「知道」重要性是不夠的,唯有「作為」,即身體力行,才能真正讓自己獲得改變。

作為私人教練,我時常見到很多人有著改變的想法,但卻停留在「知道」的階段,無法邁出行動的第一步。他們可能會了解健康飲食的重要性、知道應該多運動,但卻在實際落實上遇到困難。正如書中所說,「想,都是問題;做,都是答案」。如果學員只是空想,那麼一切都不會改變,唯有行動才能真正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有一位學員在訓練的初期經常感到挫敗,他對於自我要求極高,但在某些動作上卻始終無法達到理想的水準。每當他在訓練中遇到瓶頸時,我會提醒他,這些挫折是成長的一部分,唯有堅持「做」,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想」的階段,才能突破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慢慢接受了這個過程,並從每一次的「作為」中找到了自信。這讓我更加體會到,作為教練,我需要引導學員在實踐中找到力量,而非僅僅停留於理論層面。


成為:成就自己

「成為」是最後的結果,是透過前面「認為」和「作為」的累積所得到的成果。書中說道,這並非一夜之間可以達成,而是需要日復一日的努力與堅持。這讓我想到許多學員在訓練後期所展現的自信和改變,他們不僅僅是體態的變化,更是整體生活方式的升華。

有一位學員在長期鍛鍊下,不僅瘦身成功,身材更加健美,心態也變得更加積極樂觀。他曾經是一個因為壓力而暴飲暴食的人,體重也因此暴增。然而,透過訓練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他漸漸變得更有自律性,不再受制於壓力和情緒,最終「成為」了一個熱愛運動並擁有健康生活的人。這種轉變不僅讓他更有自信,也讓他在生活中找到了新的目標和意義。

書中指出,「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需要持續的努力和自我突破。每一位學員在改變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但只要他們持續努力,最終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作為教練的我,能夠見證這些蛻變,也感到無比欣慰。


從「認為」到「成為」:雕塑自我

這本書讓我深刻反思到,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認為」、「作為」和「成為」來逐步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對於我來說,私人教練這份工作不僅是幫助學員達成體態的改變,更是幫助他們在身心上取得平衡。每當我看到學員從一開始的懷疑自己,到願意採取行動,並最終成為更健康、更自信的自己,我便感受到身為教練的使命感。

書中那句「運動,是把雕刻刀」讓我特別有共鳴。運動就如同雕刻自己,不僅改變了外在的體態,更雕塑了內心的堅韌。透過不斷的努力與突破,我們能夠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找到真實的自我。

總結來說,這本書帶給我深刻的啟發,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職業理念。從「認為」到「作為」再到「成為」,每一步都是自我成長的重要過程。就如書中所言,「自己手裡拿著的是一把什麼刀」完全取決於我們的選擇,而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則需要一步步去實現。對我而言,這就是私人教練這份工作的意義,不僅是引導他人達成目標,更是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成為那把協助雕刻自我的利器。


想觀看實際訓練影片嗎?歡迎點擊留言處第一個連結喔!


如果您覺得本次分享內容對您有幫助的話,就幫我按個讚喔!還有轉貼分享!


=============

陳映竹! (Chen, Ying-Chu),Ph.D. candidate, M.S., M.A., CSCS*D, ACSM-CEP

=============


陳映竹同時擁有臺師大國際漢學研究所文學碩士,以及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理學碩士。目前為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博士候選人。並且擁有美國運動醫學會臨床運動生理師以及私人教練認證!希冀透過平台持續推廣運動與健康科學相關知識,以及肌力與體能相關訓練理論及實務,並提供個人跨領域與教練自我成長歷程,讓有志從事教練產業以及斜槓工作者有所依循。
展開
user-img
4.5
|
2024/10/29
|
電子書
內容接地氣,金句滿滿,不覺得高不可攀或做不到。
作者文筆流暢,讀起來不費力,午休或下班後隨時翻閱也會可以快速進入狀況。
生活化的筆觸,比起坊間很多理財書,更能貼近生活。
能讓讀者好好覺察,審視自己的心及行為,也可以好好調適。
展開
user-img
3.5
|
2024/09/22
作者文筆非常好, 整本書閱讀起來很舒服,適合想輕鬆學財商的讀者。

書中架構從基本財富觀念、到工作賺錢、以及投資觀念,到提升家人財商,全家配合,最後回歸財富的最終目標自由。

每個主題裡,有多個單元,每單元帶入一個敘述性故事(主要是作者的經驗),再做小結論。
展開
本書重點就在「三杯茶」—覺察、觀察、洞察,書中講述很基本又很重要的財富觀念、致富心態與投資的心法,全書滿滿金句,且讀起來相當淺顯易懂。
不過對於平時有在閱讀較進階投資理財書籍的讀者,這本可能就會覺得比較簡單,但若是從來沒讀過這方面書籍的讀者,絕對可以藉由本書打好財富觀念的基礎,得到不少收穫!

IG: readingbusiness 閱讀商業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8/28
當然!《致富覺察》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由作者郝旭烈以三杯「察」的方式呈現,讓我們覺察培養點石成金的財富思維。這本書不僅深入淺出,還充滿了精彩的小故事和金句,讓人印象深刻。如果你想喝下這三杯好茶,換上富人的腦袋,邁向致富的人生,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展開
人生之所以有意義,
不是做了多少事情,
而是主動做了多少事情。
週五與之前同辦公室的同事碰面,地點就在她自己開設的波奇店裡,聽著她細細地講述到自己開店的歷程,我總以為她是因打工機會接觸到的餐飲業,後來才決定從學校離職去創業,結果她比我想像的更有目標性,而且是「以終為始」的那種!
發覺在沒有家裡第二代的傳承經驗中,自己捨去下班後的耍廢時間,利用正職下班後的時間從事餐飲業的兼職工作,主動去尋找機會與創造經驗,在一年的經驗累積下,完成自己的創業夢想開設了一家店。
這點讓我非常的佩服,因她就是以終為始的主動實踐者,不活在父母期待的穩定收入裡。
聽著同事分享的經驗中,我也想起自己主動創造的人生故事,就讓我也來與你分享我的故事吧~
#興趣結婚
在工作幾年後,除了與姊妹淘到處去旅遊之外,也過膩了每天日復一日的生活,於是開始想培養自己的興趣,記得當時很流行的活動,包含騎公路車、登山等等,再評估之後選擇的登山這個興趣,在自己主動在參與幾個山友的活動後,也因FB的串聯而結識了一群喜歡爬山的夥伴。
而就在一次很「南湖」端午節的登山活動裡,因登山路途太過難湖的考驗中,間接地認識到後來結婚的先生。
我們的認識到後來結婚,起因也是我自己主動地去要照片與找機會聊天(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學習夥伴
開啟自己主動學習的起因源自與孩子的衝突開始,在想調整與改變的心念下,主動地報名參加家庭溝通的活動,沒想在名為親子溝通的工作坊竟是認識自己的開始,後來結識到樂於分享的書綺、彥甫,在一連串的學習與人際串連後加入 創意閒聊好朋友社群,結識到各行各業、熱愛學習與分享的夥伴們。
記得第一次創意閒聊好朋友的實體碰面,是在愛大台中益品書局的發表會,那時和校長阿綸與玉如老師首次碰面,真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碰面機會,之後逐步地開啟各地的交流聚會,很開心地結識到這麼多熱愛學習的夥伴們,在每一次的交流中都有不同的火花與看見。
非常感謝願意主動走出去學習與交流的自己,及願意與我交流的夥伴們…
#故事志工
在一次的生命故事分享中,我因夥伴的分享要讓孩子踏入小說的世界,在家營造閱讀環境外,更考量到同儕的影響力,媽媽自掏腰包買書直接入班導讀小說去!
這身教對喜歡閱讀的我來說太感動,也讓身為職場媽媽的我,主動詢問孩子班級的老師,誤打誤撞在老師的建議下,加入晨間故事媽媽團隊,開啟了第一次入班講故事、母親節話劇演出、有夥伴一起共讀備課與付費學習說故事技巧等,漸漸地發覺這是我想持續精進與推廣的事,也期待在未來的五年、十年能持續在這個領域中努力學習,讓自己成為一道光。
如同愛大的內在原力中引述印度詩人泰戈爾 《用生命影響生命》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在閱讀《致富覺察》的前言中,還沒端起 郝旭烈 Caesar 郝哥給的三杯好茶,就有好多「主動」的看見與覺察,果真是一本郝書…
期待在細細閱讀中能再有更多「覺察」、「觀察」與「洞察」…待我品嘗後繼續分享唷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8/06
《致富覺察》教的不是炒股的方法,而是讓自己富足的概念和想法,不僅是理財,更是理好自己的人生。作者郝旭烈用輕鬆的文字,真誠的態度,邀請讀者細品三杯「好茶」,一杯「覺察」、一杯「觀察」、一杯「洞察」」,一起回味和品味。

我們對金錢的價值觀和認知,大多來自從小耳濡目染,不僅融入潛意識,也改變了我們的行為,如果總是將有錢跟銅臭味綁在一起,就會排斥,也不想跟理財接近。
所以建立自己的財商認知,量入為出、被動收入、投資自己的聰明花錢,也能夠將錢的價值透過分享傳遞,才能透過開源和節流增值財富。

所有的「察」都從覺察開始,過去做的事、具有的認知,需要改變或修正,加入新的思維,主動積極才讓自己有 #選擇權,不會陷入沒辦法、沒選擇。
覺察自己獨特價值,不隨波逐流,才能活出生命中想要的那股激流。

沒有「觀世界」,就沒有世界觀。多了解他人的工作價值,如何找到並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也能夠透過轉換找到工作的熱情,並遠離誘惑,還要考慮投入的代價及沈沒成本⋯⋯,這些,都是經驗值的累積。

看看有哪些不一樣的方式,才可以擴充自己的知識邊界,透過觀察,能聚焦於致富之路,每一個人生階段對金錢和財富的看法都不一樣,但都需要覺察,也是一種「病識感」。

理財的思維有獲利選擇、能力擴張、知識傳遞、學習增值和關注金流⋯⋯,這些都需要洞察的能力,沒有絕對的好與壞。進一步的說法就是「不只是看見想要的表面,更要理解過程中的後面」不只看別人的結果,而是看什麼樣的原因得到了這個結果,不只是看現在,而是看什麼樣的過去走到了現在。

從生活中去覺察、觀察和洞察,一起「覺察」內心真正的渴望,「觀察」適合自己的致富之道,並「洞察」富足背後的本質。走向自己的富足人生。

臉書:愛自己,不阿雜
Instagram:chinchintseng
方格子:愛自己理好生活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8/01
與其說這是理財書,不如說這是可以審視內心並且做出調整的書籍。

看這本書的過程,我不斷地與自己對話,並思考從小到大原生長家庭的理財觀念對我的影響。簡而言之,這是本充滿理財智慧的書籍,非常值得推薦。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6/04
書中金句連連,讚嘆不已!
郝哥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三察與自我人生探索的關係.
讓人能夠輕鬆明白,如何透過三察,慢慢走向致富之道.

書中很多金句我都抄錄下來!
反覆咀嚼,細細品味!
展開
《#致富覺察》 ▍ #郝旭烈 
我是理財小白,又有「窮爸爸」、「窮老公」,還好有還算穩定的收入,幸福的家庭,但是不想孩子走太多寃枉路,所以我只好找好的「富老師」,教出富小孩。
一直在文學中載浮載沉,年過不惑,為了不想當「窮媽媽」。才開始想聽理財的podcast,然後命中註定似的遇見「#郝聲音」介紹各式各樣的人事物,以理情帶領我們觀世界,開拓我的世界觀;接續再聽《#好懂秒懂的財務課》啟動理財的動力,Turn on財務自由。
郝旭烈 Caesar郝哥學富五車,在我心中是台灣版的樊登,財經界的文豪。閱讀廣泛多元、縱橫捭闔、信手拈來就是一本好書金句。
從《#富小孩與窮小孩》開始閱讀,郝哥以經濟白話文與生活化的舉例,由簡入繁、深入淺出,逐步建構財務思維、財商金腦、並且明確剖析致富思維。
因為 #贏在邏輯思考力 的理性思辨力,才能在多如繁星的理財工具與爆量的投資訊息中找出屬於自己的財務藍海。
《#致富覺察》則更多的故事與內在的連結,不斷扣問「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品茶會從作者的故事開始,
#少年得志大不幸
#千金難買少年貧
提到財商認知、資產、金流、投資、工作、複利效應再到家庭財商、親子理財。每一章節的後面都有工作單,讓讀者刻意練習,提早成功,把錯誤降到最低。
與作者共飲這三杯茶是:
「覺察」植入財富思維
「觀察」找出致富之道
「洞察」創造財富流量
核心是看見真的的價值和意義,財富固然重要,但讓自己自由的能力與觀念,以及助人為樂的厚度,才能真正的幸福。
理財就像一碗茶,剛開始時乾燥苦澀,經過沸水沏泡後飽滿清香,歷經時間變化起伏蘊釀,終究是平順回甘。
推薦大家一起共讀做功課
感謝郝旭烈Caesar寫好書
感謝幸福文化出版好書
#樂讀2024-6 大獨裁者小日記
❝我不是在閱讀的書頁裡;就是在寫作的筆尖❝

#不仇富,要識富
#堅持看書買書、支持出版,少喝珍奶、少吃雞排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5/29
理財每個人都需要,但並非大家都能做到,原因就在於,它的好處需要很長的時間醞釀,但習慣養成非常辛苦,即便愛因斯坦曾大聲疾呼,複利是世上最偉大的力量,人們卻習於日常,努力追逐人力槓桿的收入,無視能以錢賺錢的資產,直到年華不再,青春嘆息,才驚覺時間所剩無幾,退休生活經常性地陷入憂鬱。


世上任何一家投資公司,都會不斷調整持有部位,好達成風險控管的目的,這過程就叫做『Rebalance』。經常將財富控制權委外的人,不是淪為保守就是過於積極;因為需求是自己的,即便他人如何盡心盡力,仍難以避免認知偏誤或武斷獨行。想達成財富自由的夢想,必須對自己的狀況瞭若指掌。


致富之道其實不難,只需要做到簡單幾個字。首先利用『覺察』幫助我們開源節流,透過『觀察』找出最適合的工具,最終靠著『洞察』掌握先機;世界局勢時刻都在變化,明天或意外不知哪個先來,要感謝我們還有理財這個工具,它不只能改善生活品質,也能讓智慧剔透磨光,成就更圓滿的自己。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