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7歲就要死了,但很平靜滿足:一個癌末男子如何知足、樂觀面對生命的結束

66折$ 250
4.5 /5
3位讀者評分
5
67%
4
33%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5/03/23
|
電子書
這本小書篇幅不長,卻很有啟發。作者由於長年在戰亂或赤貧的國家作援助工作,親眼目睹太多的死亡,也時常思惟死亡之必然,他對死亡早有深刻體悟。

書中他說道:我覺得思考來日無多這件事,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能正確看待事情。能認清人生當中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每個人到了生命的盡頭,都有這種能力。
最重要的東西,都是金錢買不到的,例如:幸福家庭、愛、意義感、成就感、參與感。不重要的小事如:金錢、地位、肯定,這些不必太煩惱或佔去太多的時間。

這讓我想起海德格那句話:「人是向死而生。」正因為意識到生命的有限,我們才更努力尋找一種真正值得的活法。作者也說:「我發現談論死亡、準備死亡、接受死亡,反而讓我更懂得享受生命。」

自己這些年來學佛、讀斯多葛哲學,就是希望有一天面對生命最後階段時,能做到「生死自在」。不過最近在「植牙期中考」表現可說是慘不忍睹,想要在「人生期末考」順利過關,還需要多努力。
展開
user-img
4.0
|
2025/01/07
【 賽門.博阿斯《我47歲就要死了,但很平靜滿足》:當死亡逼近,才終於能認真凝視生命。】

這本書是一本癌末病患臨終前的寫實告白,讓我想起前一陣子讀的《我可能錯了》這本書。

之前很困惑,為什麼總是在死亡面前保持平靜的人才有辦法出書?又為什麼,平靜的面對死亡是我們都必須要學習的事?

後來我自己整理出一個合理的答案,因為這樣的書不是拿來讓我們學會如何面對死亡,而是讓我們知道怎麼好好的活下去。
-

儘管目視過多少生命逝去,若不是我們親身走過,能夠感同身受的程度都只有萬分之一。想起幾天前的濟州航空空難事件,罹難者們在短短幾分鐘內面臨死亡的恐懼,劇烈到讓人難以想像。

生命終將逝去的設定,讓我們更能完整的描繪出專屬於自己的故事。

想像那些一直無法完結篇的長壽劇,既冗長也不令人期待,若要我選,還是有個終點更能讓人期待一些。
-

新的一年即將展開,試著做些改變,讓生命流動起來!

想起前陣子去泰國旅遊,沈靜的夜晚,藉著酒精微醺,隱身在人群中跟著音樂輕輕搖擺,當下突然覺得,

生命真的值得我們為它喝采。

陪你讀書Ig:humble.read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