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基列系列第二部,歐普拉讀書俱樂部推薦必讀 (電子書)

336
4.5 /5
10位讀者評分
5
60%
4
30%
3
1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0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2/11/25
劇透警告
寧靜中的滄桑──基列系列《家園》

甫從第一頁起,你便可以將書裡這些文字一一拈起,它們如在地面散落開來的拼圖塊,而每一片的圖樣都鮮明地呈現出某個家庭的某個角落,甚至是全貌。你很快地湊起這個家的景況──日漸衰老的獨居父親,一心盼望著二十年來不知所蹤的兒子回家;婚姻破裂而回到故居的女兒,已屆中年,正在重新摸索如何串起過往與未來,卻也在「當下」踽踽難行;從小就無法融入兄弟姊妹的哥哥,在離開家鄉二十年後,突然隨著一封家書兀自出現在大家面前……而橫亙在他們之間的,是廣袤的田野、是壯碩生長的橡樹、是潔白的窗簾、天竺葵、是剛煎好正等待刀鋒劃開的肥嫩牛排、是無法言說的愛、是假象、是若無其事、是生活、是一切可能還來得及。

它是如此寧遠而不堪觸碰,好比拼圖,看似完整的畫面之下是縱橫扭曲梭巡而過的裂痕。然而也正如那句老話──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光之所及,是我們都曾經懷想過的,屬於「家」的模樣。
展開
user-img
5.0
|
2022/11/13
劇透警告
「回家」對我而言竟陌生卻又顯得很遙遠,或許就像葛洛莉一樣,近鄉情怯。當父親說:「這一次回來住久一點!」彷彿母親曾經在我耳邊說過這句話,但,這句總是讓我有著千絲萬縷的心情,五味雜陳。

葛洛莉的父親是教會的牧師,信仰可以凝聚一家人的力量,但有時家裡總會有一個孩子特別與眾不同時,你永遠沒辦法讓他乖乖聽話,遵從社會規範的教導。傑克就是讓他們一家人感到頭疼的對象,即使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

葛洛莉開始回想,究竟是怎樣的環境下培養出特立獨行的傑克呢?她不斷地追溯童年時期與哥哥傑克相處的時光,突然發現年幼的葛洛莉像是被遺忘的小孩,父母親的專注力永遠都是最年長的,因為年長的哥姊可以帶著弟弟妹妹們。年長的是榜樣,是學習的對象,可傑克並非是其中一個。

從書中讀出葛洛莉的父親對於孩子們的教養,除典型的教會家庭的模式外,更多時候家中出現不受控的人,顯得束手無措。責打未在此次故事呈現出來,只曉得以葛洛莉的視角去理解她對於傑克並沒有產生好感,生澀拘謹的相處日常。

我常想著這故事裡,多多少少有自己原生家庭的縮影,大孩子渴望關注的時候會以優秀的特質去贏得掌聲,小小孩若其中一位覺得反其道而行,說不定也能盼得關心與愛。總是要到成年以後,我們才知道回憶過去所能理解的互動其實隱含著很多我們想要珍惜對方的那一面。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是想引起最親的人給予最暖的擁抱。
展開
user-img
4.5
|
2022/11/10
劇透警告
曾經浪蕩不羈,事事讓父親牽掛的傑克,在分離20年後,終於要回到家園了!作者剛開始對家園的陳設與時空背景,讓讀者在腦中勾勒出一幅幅家園的情景。
故事藉由傑克的一封信,讓讀者一窺父親對傑克的期盼、無奈及疼愛,妹妹葛洛莉對於身處其中,卻無力改變的情況,由丟卻無法丟掉的食物可見一斑。
隨著傑克的歸來,妹妹印象中的哥哥是自我且自在,跟眼前這男人拘謹的行為,小心翼翼的說話,截然不同,妹妹在找尋過去的哥哥身影時,父親卻完全接納了眼前的傑克,不多過問、小心翼翼,言談間充滿回憶,是怕傑克又突然消失?這複雜的情緒,對一個父親而言,極其煎熬。
書中描寫的雖然是家人間相處的日常,卻可以感受到主角們彼此情感牽制,深怕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是場景,都會觸動眼前的人,親情是如此不可分割,卻又深沉遙遠,不可觸及,有點無奈,卻又吸引人想繼續看下去~

這本書很適合深夜,啜著一杯熱茶,讀著、感受著…
展開
user-img
3.5
|
2022/11/09
家是溫暖的避風港。家的每個角落充滿了甜美的回憶:庭院裡的橡樹、橡樹枝掛了四個鞦韆、鞦韆上當然有快樂嘻笑的孩子。然而隨著歲月累積的不只是回憶,還有傷痕。當家變成彷彿帶著裂痕的玻璃容器,它是否還能包容受傷的心靈?鮑頓家的傑克不是一個傳統期望中的「好孩子」。從小就麻煩不斷的他還一度差點進監獄,是老父親心中永遠的牽掛。離家二十年後返家的傑克、因婚事告吹而返家的小女兒葛洛莉以及老父親三人,該如何重建家庭關係?作為大家眼中的怪咖、浪子與麻煩製造者,傑克內心在想什麼?透過葛洛莉的視角,讀者不禁被吸引著一頁頁往下讀。家庭關係自古以來便是個難題,人們也可能傷害自己最親近的家人,但家似乎總能修復在愛裡或在衝突中受傷的心。作者淡淡的筆觸直搗角色最核心的幽微心情,輕巧而溫柔地碰觸難解的命題:回家能否得到救贖,還是會再度離開?
展開
user-img
4.5
|
2022/11/07
劇透警告
家園這本書是基列系列的第二部,從引言的這句「他們全都稱這裡為家,但他們從來不留下。」,就可以感覺到一股沈重和哀傷。
家,本該是最溫暖、最寬容、最安全的地方。那是我們的生命源頭、使我們孕育成長的地方。而我們卻總會在某個人生階段,選擇逃離這個地方。書裡面描寫了一個對於宗教信仰、純真、道德極度重視的家庭,並藉此突顯了叛逆、惹盡麻煩的兒子傑克在這個家庭中的格格不入。他的父親是如此的溫和有禮,即便面對鄰居羞辱他「你活該有這樣的兒子。」,他也溫柔的回應「她很好心,我該謝謝她。我希望我的確該有你這樣的兒子。」。這看似溫和的回應,卻也讓我感受到了一股不舒服的壓抑,並且心疼傑克面對父親這份溫柔時的安靜。書中還描述到,雖然有些事情的作法不盡理想,但他們的父母比起衝突,寧可選擇更為世人所接受的仁慈表達。而他們就是這樣的家庭,需要的事由哥哥轉告弟弟,姐姐轉告妹妹,一直以來,他們都仰賴孩子們互相傳遞消息。這些種種看似美好家庭的敘述,都讓我感受到一種孤獨、距離,還有壓抑,也可以深深同理傑克為何選擇離家流浪。試讀到一個段落後,很好奇後續的故事發展,期待看見傑克回到家園,與自己和家人和解。
展開
user-img
3.5
|
2022/11/07
試讀心得分享《家園》基列系列第二部

早些年不成熟的自己曾說過,如果家有温暖,誰還會想在外逗留晚晚還不想回家。時至今日或許只增添些許成熟,現在會說曾經家對我來說是一種,即使再外逗留再久,也是終將回歸的地方。

剛巧看到木馬文化的《家園》試讀活動,其中對於摘要及描述《家園》書中,離家多年後,也許有那麼一天,我們渴望回到那個「從前的家」。如果你曾因家庭而傷,如果你曾被家庭所救,那麼,你將在《家園》裡的父子(鮑頓牧師與傑克)與兄妹(傑克與葛洛莉)的故事裡看到自己,之前也曾離家多年,幾年前因母親獨居而再回家,也好奇能在書裡看到怎樣的自己,很高興能順利入選試讀。

在這短篇的47頁試讀中,看到了老父親殷殷期盼著子女回家,開頭女兒葛洛莉回家時,老父親忘卻自己拄著柺杖虛弱的身體,歡欣的要幫女兒提行李並叮囑著這次回來住久一點,但女兒看著虛弱父親的表現腦袋只想著父親為何要麼拚命展現紳士風度,我想到幾年前已故的父親在世時也總是用他嘮叨式的提醒來展現關心,或用粗糙手藝在家中敲敲打打,在他離世這些年,回想起來才體會那就是他表現愛的方式。

喜歡作者對場景細膩的描述,讀著書中場景亦在腦中逐漸清晰,彷彿身歷其境,隨著一段一段文字,家人離家的謎團也像一團雲霧般逐漸散開,還不知道故事後續但也令人期待。
展開
user-img
4.5
|
2022/11/06
劇透警告
故事一開始,就有一種讓人感傷的畫面呈現在我的腦海裡。父親渴望女兒回家時說出了「這一次回來住久一點!」的這一番話,就像現在許多父母的渺小願望一樣。一旦離開家的子女們,就像從鳥籠放走的鳥兒一樣,出去闖蕩之後就會忘了回家的路,甚至連一通報平安的電話都沒有。然而作者的寫作手法我非常喜歡,從不同角度來描述自己父親的樣子,像是「父親怎麼如此虛弱?又為何拼命想要展現紳士風度,竟把拐杖掛在樓梯扶手上,好幫她把行李提到房間去?」,就算不用言語來表示,父親的行動讓我們知道他對子女的愛有多深。從書中我們也了解到女子的家庭與父女間的情感,甚至是女子與自己兄長的感情層面,作者也花了幾段的經過來描述。整體而言,雖然還不知道結局作者會如何的去鋪陳,但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一看的小說。
展開
這故事中有苦苦等待兒女回家的父親
也有各自深懷苦衷而返家的浪子
本該是避風港的家
當年為何大家都選擇不留下?
而如今卻又懷抱著怎樣的心情與理由歸返?
隨著作者侃侃而談
讀者將會發現這一場孤寂之旅
隱隱有一層希望與愛在外壟罩、保護

而在這些角色細膩的思緒轉折中
讀者也彷彿能看到自己生命中某些片段
映照起對原生家庭某些既親密又抗拒的矛盾思緒
以及自我成長過程中的失落與掙扎
作者的筆觸輕柔細膩
用緩緩的步調在不知不覺中接觸到內心最柔軟深處
共鳴讀者最脆弱的靈魂
我們在與最親密的家人間
總是有著最強烈的衝撞
卻同時也有著最緊密、無法分割的情感
於是終其一生
我們雖歷經崎嶇波折
也曾幾乎被洪流淹沒
但無論是曾經波濤洶湧
抑或對抗長年不間斷的浮沈拉扯
最後總是會尋得那條名為愛的絲線
受牽引上岸
與之和解
展開
user-img
5.0
|
2022/11/02
試讀的篇章很短,卻已經覺得喜歡。
羅賓遜的文字,信手拈來便是濃濃的聖經意象,卻將那些古老的故事再現得生動又有趣味,譬如書中提到當年海水為以色列人分開,像牆壁一樣站立,葛洛莉想,把手指戳進停住的水牆,「那大概就像肉凍一樣。」
「浪子回頭」亦是聖經中頗為人知的比喻,甚至有些陳腔濫調,而羅賓遜並未將重逢場景寫得濫情,卻描寫故事的背面,像是父親為不知是否真會返家的兒子準備的盛筵,早已放到不再新鮮,只能餵狗。

作者對家庭成員之間的動態描寫細膩,像是,家裡有頭令父親憂傷的黑羊,其他子女遂格外快活、乖巧得簡直偽善,好作補償;又如「需要知道的事」就和做禮拜的好衣服一樣,由較大的孩子傳給較小的孩子,「起初太大,後來又太小,但從來都不舒適。」
閱讀短短幾頁,已經好幾次覺得作者洞察力過人,淡淡幾筆便刻劃出小鎮的今與昔,人性互動的幽微。
期待將整本書讀完。
展開
user-img
3.0
|
2022/11/01
作者的筆觸非常柔和,試圖由一位女子告訴我們一些事情,我特別著迷於作者對於景物的描繪,由景帶入情感,不會認為是衝突,就是一幅優美的水彩畫。對於女子的家庭,父女間的情感,或者是女子與兄長的感情,作者花了幾段的用餐經過來鋪敘,我感覺得到我好像置身於書裡的世界,毛細孔微微張開,但是內心對於女子是感到憐愛的,只知道她是為了照顧父親所以才回到故土,然而這應該只是一個原因而已,需要探求的是為什麼,作者沒有讓我們有喘息的空間,因為緊接著要處理的就是女主角與兄長之間分離很久,但是重逢之後該如何適應彼此的存在。
情誼已經不是理所當然存在,即使是父女之間的感情,也會因為距離遙遠,分離時間久而淡薄,但是作者是用一種比較追悼的方式來處理這種情境,然而身為閱讀者就是會被勾起陣陣疑問,為什麼現在是這樣的景況,讓父女之間身近,而情遠地維繫這段父女之情,更讓人疑惑的是女子的兄長為什麼離開家,而離開家很久一段時間,又是為什麼突然決定要回到故鄉探視父親。身為閱讀者很久沒有閱讀到如此溫柔,但是卻又如此悲傷的作品,因為是試讀,所以還不知道結局會是甚麼,但是我會興致盎然讀到最後一段,只為了多看看這女子的面容。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