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World: The Six Raw Materials That Shape Modern Civilization

73折$ 970
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07/07
雖說愛因斯坦發現質能其實是一體兩面,但當代的物質世界卻是完全由能源投入多寡所構成的;從看似簡單的玻璃/電線,到水泥/手機內部的晶片/電動車賴以為生的鋰電池,肩負人類文明發展的能源歸類於六種核心物質-沙子,鹽,鐵,銅,石油和鋰。

之所以探究它們歷史與現今的意義,在於人類透過長期的技術試誤過程中,逐步學會了把各種複雜的化合物變成己用。而在工業革命後,能源的大量開發人類學習曲線和快速進化確實令人驚嘆:透過分工與經驗累積以及能源投入,不斷降低單位成本價格,提升生產效率(舉例說明,100年前生產1噸銅要10天/230小時,但現在只要18小時)。

但同時,對於仍在第0.7級文明的地球而言,能源依然是昂貴稀缺的經濟資源,背後依然是人類文明與永續話題的悖論,近代西方化生活方式消耗的能源呈幾何式增長,尤其是石化燃料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威脅到未來;可是不使用能源,現階段的經濟繁榮,甚至於最基礎的生存能力都難以維繫。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