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2
user-img
嗜讀沉影bookmovie.addict

5則書評

5本書評分

0位追蹤者

0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5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靠太近會受傷,離太遠會寂寞的刺蝟:24個治癒人我關係的「界線人際學」!
讀者評分
4.5
|
2024/08/23
心理學中有個用語是「刺蝟困境」。
意思是在寒冷的冬日,刺蝟們為了取暖而聚在一起,但隨著距離越靠越近,牠們又會因為身上的刺傷到彼此而分開,離太遠的話會冷,靠太近的話又會讓彼此受傷,刺蝟們最終找到了合適的距離,那就是依偎著彼此都沒有尖刺的頭部互相取暖。

試讀時翻看目錄頁次上的各章節標題文字時--「到處都有令人不自在的人」、「因為朋友而感到自卑的時候」、「如何擺脫情緒垃圾桶」、「這世界充斥著話太多的人」、「一個人會孤獨,一起會尷尬」,應該就足以吸引大部分的人的共鳴

*每個人都需要的邊界感

“保持距離”不單是只存在於物理空間,人的心也是需要保持距離的;這也就是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用詞--「邊界感/界線感」;
指的是一個人能夠清楚、健康的理解和維持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界線、界限,
以及在這些界限內如何保護自己的需求、情感和價值觀。
這種能力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確保個人的需求得到尊重,同時也能夠尊重他人的需求。

*”媽朋兒”—別人好像永遠比較好?

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似乎就是不停的比較。
學生時期是「分數」,出社會後則是「工作能力」和「成果」。
「我」這個人的價值,真的只能被這些東西定義嗎?
近幾年還有”社群媒體症候群”的狀況產生,看到別人正在出國旅行的照片,或是在昂貴的餐廳吃大餐,那些看起來超幸福的照片,都會令人產生”為什麼別人看起來都很幸福,只有自己的人生那麼無趣/辛苦?”的錯覺。
但取消關注社交媒體,就能不再有與人比較的心理嗎?

所謂「比較」,始於尋找「我沒有但別人有的東西」。
舉凡名聲、學歷、人脈甚至身材,只要你不是個離群索居的人,生活中就會充斥處處可比較的人事物。

選擇一個自己非常想實現的「目標」,不需要很遠大或很重要;每天讀一頁書、每天有三十分鐘不使用手機、每天在家附近散步三十分鐘等等,就算是微小又瑣碎的事情也無妨,隨著目標一個一個實現,既能感受到成就感,也能提升自信心,如此一來就能逐漸減少比較的心態了。
------------------------

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各種問題,所有一切的解方就是”尊重”;尊重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也尊重每個人喜歡的邊界感。
或許有點困難,但一定可以經過溝通和學習去改善和調整—只要你願意。
展開
那本書是【博客來獨家吊飾版】:芥川賞得主×人氣繪本作家,獻給愛書人的究極之書(附首刷限定燙金藏書票)
讀者評分
5.0
|
2024/06/21
一開始讀起來,覺得很像吉竹另一本作品《什麼都有書店》的延展,但調性稍微真實甚至尖銳一點,例如那本「全國人民都有一本,嬰兒出生時就會得到的那本書」。

★一個很一千零一夜的夢幻開頭

從前從前,有兩個男人,奉愛書的國王之命,踏上找尋「那本書」的旅程…
一年後,當他們完成旅程回到王國覆命時,國王比他們出發時更老了,只能躺在床上聽他們每天晚上輪流講從世界各地蒐集到的,關於書的故事。


★細思極恐的—「封面是我的大頭照的那本書」

「我用顫抖的手翻閱那本書,,發現上面有我的住家地址,還有電話號碼,社群網站的帳號和密碼,也都寫得一清二楚。
初戀情人的名字、至今為止,從來不曾告訴任何人的秘密,全都寫在書上。」
讓人忍不住細細反思自己究竟留下多少暴露自己隱私、身分的網路足跡。
這篇的最後幾句話更有像優秀極短篇一樣的反轉及後座力:最恐怖的事情是,那本書出版了三個月,我的生活完全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在我心上用力地開一槍—「純白色的書」

看完這個篇章真的淚流不止。
我的媽媽也曾經做過如此浪漫的事,甚至還從我出生那一天開始,動筆用我的視角、我的口吻寫日記,直到我上小學,開始自己寫日記為止。
雖然她口口聲聲說那時候的她還太年輕,覺得小孩很麻煩,不覺得自己愛小孩;但透過那些剪成各種形狀的照片及手寫旁白、十幾本泛黃日記本上的字跡筆觸,我清楚感受到了「愛」的重量與份量。

*在此之前我沒看過又吉直樹的作品,感覺是個表面上歡樂,私底下卻會透過許多思考自我溝通的人,這樣的反差,更讓我期待這本《那本書是》的完整內容,以及與吉竹碰撞出來的火花。
展開
主管使用說明書:詳解7大類主管,讓你對症下藥,再難纏都能搞定!
讀者評分
4.0
|
2024/05/27
簡單來說,這是一本在講「向上管理」的書。
內容不複雜,尤其如果你本身是已經在職場打滾過幾年的非菜鳥,可能書中很多道理你早就了然於心。
可即便「知道」,再次被提醒或用於實戰經驗上,感覺還是非常不同的。

*世界上或許有很多千里馬,卻未必有同樣多的伯樂
有些上司或老闆根本可以說是心盲眼瞎的極致代表,不管是管理無能、或是管理方法不對,不只讓屬下的能力無法發揮,最糟糕的還心灰意冷到一心求去。
明明手上有那麼好的牌,卻打得一塌糊塗。

*主管的四個象限
從「放心」和「放手」這兩個維度,主管可粗略分成四種,也有不同的對應方式及他們最在乎的事項:
1.放心又放手(信任又授權)
2.不放心又不放手(不信任也不授權)
3.放手但不放心(授權但不信任)
4.放心但不放手(信任但不授權)

*對應任何類型主管都有效
1.觀察你的主管
2.保持工作狀態透明
3.良好且主動的溝通
展開
賓客名單
讀者評分
4.5
|
2024/05/27
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推理懸疑小說,開頭就非常有阿嘉莎.克莉絲蒂《一個都不留》的氛圍。
詭譎荒島v.s星光熠熠的新人與賓客,這個佈局,很有看頭。

每個章節的敘事者會不停切換(第一人稱視角),慢慢暴露出那些被隱藏的過往和幾個主要角色心中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另外穿插不同時空發生的整體事件現場(第三人稱視角),有點像透過好幾個監視器讓讀者慢慢拼湊出故事全貌(或掉進另一個作者的陷阱裡),我滿喜歡這本書的寫作手法。

*過去的黑暗,總有一天會反噬
每個人總有秘密,也都會試圖隱藏。
有些秘密無傷大雅,有些秘密則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
做過的事情不可能消失,即便是年少輕狂不經思考或衝動行事而造成的悲劇,若不即時彌補,心裡的鬼將永遠跟隨。

*為了被肯定的人格悲劇
表面風光看起來強悍的主角,卻都有著弱小且急需被他人肯定才能定義自己的內在。
他們都為了填補別人挖的洞而扭曲了自己的人格與價值觀。

*最後30頁才解開所有謎團
沒想到吧!
這本小說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在大概最後30頁才確定死者是誰和兇手是誰。
沒錯,如同封底所寫的—不只要猜兇手還要猜死者。
因為我腦裡的死者候選名單大概有三位,確定得獎者後我就安心了(?
至於兇手,則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反轉,這也是我喜歡這本作品很大的一個原因,行兇動機和邏輯都很縝密。

真的很推薦還沒看過這本作品,同時也是懸疑推理愛好者的書友們!
展開
怦然心動的巧克力專賣店【限量親簽版】
讀者評分
4.5
|
2024/01/22
劇透警告

當巧克力專賣店身兼愛情諮商室?

書封甜蜜療癒的氛圍很吸引人,每種巧克力各自有不同的意義和象徵。

🍫

每個人對初戀的定義不同;可能是「第一個喜歡(暗戀)的那個人」,也可能是「第一個交往的那個人」。

白巧克力似乎真的很適合定義上述第一種類型的初戀;它很甜,甜到你心裡發軟,不管時隔多久都會記得的甜,還有一種獨特的香氣。
然而,有些人並不認為這種不含一丁點可可脂的巧克力是巧克力,有些國家還會用「砂糖餅乾」稱呼它(額外獲得的知識!),如同有些人並不認同沒有交往的人可以被稱為初戀。

在閱讀白巧克力篇章時,一直聯想到褚威格的《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開設巧克力愛情諮商室的主理人「韓珠浩」這天遇到的客人,是她曾暗戀多年的學長「宣敏雄」,在敏雄踏入店裡的那刻,珠浩就認出他了,心也亂到差點失去分寸和專業,但敏雄不記得(甚至可以說完全不知道)在自己的世界有這麼一個一直注視、仰望著他的存在。
是的,對珠浩來說,敏雄就是如白巧克力般的那種初戀。

她是這麼形容的--時隔多年跟初戀對象重逢、對視,心中的依戀與思念並存,當下的心情就像在抽屜深處發現一個遺忘多年,還用舊報紙捆得嚴嚴實實那種,卻依然還有說話功能且可愛的熊熊娃娃。
具體且有畫面感的寫出許多人的感受。

🍫

白巧克力絕對不是我最喜歡吃的那種巧克力,但我喜歡這個篇章的未完待續感(不管到底還有沒有然後),以及裡頭作者描寫的那種關於未能開始也沒有所謂結束,淡淡哀傷且手足無措的情感描寫。

意難平,最難忘。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