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2
user-img
Nini

4則書評

4本書評分

0位追蹤者

46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4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超預期壽命Ⅰ+Ⅱ:如何有效預防、延緩、逆轉慢性病及衰老,長壽的科學與藝術,重塑你的每一天(兩冊不分售)
讀者評分
5.0
|
2024/10/02
《超預期壽命》書中的一句話:「讓我們的餘生變成一段享受的時光,而不是恐懼的時光。」
中年以後,同學朋友的聚會,談論的話題往往都是健檢的紅字或是懷疑會有甚麼症狀。
大家從擔憂到好像也沒有甚麼解方,隨著工作生活的忙碌就遺忘,等待下一次的健檢。
但這本書說:慢性病不是從中年開始,而是早在20多歲、30多歲,甚至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了。當別人加速老化,你卻可以愈活愈年輕!
告訴我們,你可以比別人提早知道及預防的健康秘訣。

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上個月新聞更出現:全台7縣市提前進入超高齡社會。
當平均年齡已經接近80歲的現在,活得久好像不是問題,但要如何活得久,也要活得健康、活得好。
作者長壽醫學專家阿提亞認為,想要活得健康又長壽,關鍵就在生命的最後10年,並總結出幾個可以努力的方向。
這本書以科學數據為基礎,並將現實生活條件納入考量,有最全面的健康指南。
這套新方法不只是「預防式」醫學,更是「主動式」醫學。這些內容也幫助我們學會如何思考做這些事情。

書中作者提問:你在人生的最後幾十年想要做什麼?你對自己的餘生有什麼計畫?
真正理想的人生軌跡是:我們的整體健康壽命不會在中年開始慢慢衰退,而是維持不變,甚至到 50 多歲之後還有改善。
在 55 歲甚至65 歲時,會比 45 歲時更健康,一直到 70 歲、80 歲(甚至更老)都還能保持身體健康、認知敏銳。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嚮往的生命藍圖!

我們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如何在延長壽命的同時,延長健康壽命?如何避免殺手級疾病帶來的死亡,同時減緩甚至逆轉身體、認知、情緒的衰退?
人生最不可少的投資,就是我們的健康計畫,這本書幫助自己對於健康長壽有全面的新思考,以及日常自我保健的指南。
展開
潛質:力挺自己的內在力量,在深度壓力中,不受負面影響,超越後天技能,突破侷限
讀者評分
5.0
|
2024/05/28
從小到大,偶爾會聽到人說,可惜某某小孩的才華與聰明才智,就是做事情虎頭蛇尾。
有些平常表現的還不錯同事,為了年度會議簡報做足準備,但臨上台前,頭痛拉肚子。
莫怪如喜劇演員傑瑞•史菲德開玩笑說,百分之七十三的人害怕上台演說更勝於害怕死亡。
上台發表、跟玩高空彈對很多人來說實在太可怕,逃反而比較容易!

書中提到,想要有最佳表現,這些表現背後,都是天生的潛質發揮作用。
作者舉他在海豹部隊海浪酷刑,在冰冷的海浪中,很多人選擇放棄了。
對他來說,躺在海浪中時,當冰冷的海水沖刷著身體,依賴的主要潛質之一就是毅力。
毅力這個潛質,就是無論遭遇多少困難或挫折,仍然堅持不懈。

最佳表現就是無論那個時刻,在當下,盡力拿出最好的表現。
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能夠去思考並能找到自己的版本。
每一種潛質你擁有多少?你擁有哪些潛質卻不自知?你想要開發自己的哪些潛質?
書中列出的二十五種潛質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礎,不同的職業需要不同的潛質組合。
透過書中的介紹,大家就能找到自己的潛質清單,將有助於自己看清自己內在的長處與弱點,並能找出在任何情況下提高表現的解答。

非常喜歡書中的這句話:潛質就像一個獨一無二的調色盤,是為每一個人量身訂做的。有些人的鎘紅或鈷藍比較多,有些人的赭色比較少。
但我們用這些顏料創造出傳世名作還是地鐵塗鴉,則取決於自己。
展開
稻盛和夫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新裝紀念版):優秀經營者不可或缺的特質,領導團隊、整合資源、超越困難
讀者評分
5.0
|
2024/05/03
在工作與生活中,我有沒有"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呢! 讀稻盛和夫的經典,重新檢視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都想擁有,但不想付出,忙忙碌碌,卻浪費很多時間,並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學習及目標上。

稻盛和夫告訴我們要:描繪巨大的夢想,當人一旦認為沒有指望時,就真的會落敗。這種時候,唯有做到描繪巨大的夢想,完全扭轉組織的心理素質,才是真正的領導者。
如果公司領導者抱著"業績目標兩倍根本不可能呀",員工也一樣帶著一樣的心情去拜訪客戶,業績根本不可能提升。
人一怯懦就不會懷抱大的希望,就算業績成長,幅度也有限。
因此,就需要徹底地改變心理素質,像"之前或許如此,但如今我有一百個人的力量在身"一般。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是稻盛和夫分享其創業過程,摘選自歷年演講中的精華,書中對話的形式,猶如面對面地與稻盛和夫進行人生智慧的交流。

無論世界如何改變,如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一生堅信的最重要的一條:"每一天都竭盡全力、拼命工作",是企業經營中最重要的事情。同時也是讓人生幸福美滿,先決條件。
遇到挫折時,每一次讀稻盛和夫的金句,都會讓自己滿血復活,重新上路!
展開
正確犯錯:哈佛學者揭開成長心態的關鍵,分辨失敗類型與應對方式,駕馭不確定的未來
讀者評分
5.0
|
2024/03/28
我們常常不敢嘗試,跨出舒適圈,是因對失敗的混淆,導致負面的想法及做法。
這本書讓自己對於失敗有重新的認識,就像作者說的把失敗當作禮物。

首先就像生病看診問診一樣,能從區分這些失敗類型開始,讓自己重新用理性看待。在未來遇到類似的狀況時,制定策略及作法。
「基本型失敗」能透過日常的清單工具來避免,「複雜型失敗」經常發生在相當熟悉的環境中,作者說這才是在我們的工作、生活、組織和社會中愈來愈突顯的真正怪物。所以我們要在小問題失控導致更嚴重的複雜型失敗之前,要能及時發現,也是一項重要能力。

其中,自己最想學會的就是「智慧型失敗」,愛迪生的名言「我沒有失敗,只不過是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式。」真的想像科學家一樣,把實驗當遊戲,能在新領域中尋找機會,做足功課外,學習不斷嘗試和失敗的精神。

偶有完美主義的自己,書中提及「患有完美主義的人很難嘗試新事物,因為他們無法容忍自己可能會失敗。」作者舉例,他在採訪製藥巨頭武田藥品時任副總裁兼全球學習解決方案負責人布里登後,寫道在他工作過的公司中,大多數專案,尤其是那些失敗的專案,都導致了更多的專案。「我們總是在調整,」他解釋道。這使得慶祝調整比慶祝失敗更容易。慶祝轉折點的意義就是關注下一步,關注向目標邁進的機會。慶祝轉折點是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這樣就不會遺憾,而且充滿可能性。
這樣的心態,也幫助自己用新的眼光重新面對工作上的專案及工作。

雖然這是一本關於談失敗的書。卻是幫助自己掌握從失敗中學習的科學:讓自己能面對、接受各種失敗,能從中學習突破,更能激勵自己勇於嘗試。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