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2
user-img
琲珈小姐

4則書評

4本書評分

0位追蹤者

1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4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40歲起的人生課: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
讀者評分
4.5
|
2024/12/26
這是一本鼓勵40歲的人,還是要努力追求夢想的書,因為40歲連人生的一半都還不到!

書中提到一個「人生時鐘」的觀念:
如果畫出100歲的人生週期,20歲前是幼年期;20歲到49歲是追逐夢想的第一人生;50到79歲是追逐夢想的第二人生;80歲到100歲,才是所謂的老年期。

在20歲到49歲的第一人生中,我們經歷畢業、進入社會、工作、找伴侶、結婚生子等階段,生活會不斷地逼著我們成長。然而,進入50到79歲的第二人生,通常是為了養老父母、撫養孩子而忙於賺錢,待孩子成家立業後,我們可能會誤以為自己的人生差不多完成,於是停止追求自我成長。
40歲之前的人生,每一天的變化都很大。但40之後,變化會日漸減少。如果不特別努力,生活就會停下腳步。

在還有穩定收入的40歲,就是最好的機會可以開始味第二人生做準備。不要只看眼前、光顧著投資小孩,認真投資最有成長潛力的自己吧!在40歲時開始投資自己,才能在第二人生中保持尊嚴。當孩子獨立後,不該是所謂的空巢期,而是再次追尋夢想的第二人生。

我佩服作者自己即使到了60歲,也還是勇於訂下目標繼續追求。
這本書推薦給40歲上下還想靠自己成就些什麼的人,看看別人的故事,自己也會更有力量。
展開
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不流失專注力的減法原則(暢銷改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12/26
在另一本書中有提到這本書,就找時間把它看完了。
書中提出了一些觀點我覺得很不錯:

⛤不是每件事都同樣重要,找出最重要的那一件
我喜歡作者用俄羅斯娃娃來比喻目標訂定這件事,娃娃的最外層,是我們所設定的未來目標,一層一層打開,最裡面的那個,就是現在要做的最重要的那「一件事」。

⛤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假象
書中提到五顆球的故事,只有工作這顆球是橡皮球,丟下了還會彈回來;但其他的四顆球是玻璃做的,如家庭、健康、心靈,一但掉了就破了,再也無法復原。

「我們無法管理時間,成功的關鍵不在於我們做過的每一件事,而是我們做得不錯的少數事情。」
這本書推薦給心中有目標,但事情太多不知道該怎麼取捨的人。
展開
持續買進:資料科學家的投資終極解答,存錢及致富的實證方法
讀者評分
5.0
|
2024/12/26
會看這本書,是因為想知道作者所說的持續買進,實際該如何進行。
閱讀後發現作者將書中的架構分成儲蓄和投資兩個部分來討論,並且強調儲蓄與投資同樣重要。

⛦關於儲蓄
在剛開始工作的時期,薪水較低且沒有存款可以購買生財資產,這時候會以儲蓄為主。
隨著年資增長漸漸加薪,這時候可能會因為薪水成長,覺得可以犒賞辛苦工作的自己,而在花費上有增加的情況。
然而儲蓄最快速的時期,卻正是在收入越來越好、跟支出相比已經非常足夠應付生活開銷時。
所以更應該在這種時候加速存錢的步調,控制花費膨脹。

⛦關於投資
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存錢後,持續買,儘早買,報酬會好得多。
當儲蓄到一個階段,也備有足夠的緊急備用金,開始有一筆閒錢該如何投入。
作者用三種方法搭配美國股市回測,做出的結論是,現在就買策略會比平均成本策略來得好,而平均成本策略又比逢低買進策略要好。
雖然現在就買策略風險會比平均成本策略來得高,但善用資產配置,例如股債搭配,可以降低風險。
長期投資時免不了遇到熊市,如果遇到時還年輕,時間會是最好的解藥;但若在剛退休時遇到長期的熊市,為了避免手邊現金不夠而需要賣出資產的狀況,可以配置風險較低且能提供現金流的資產如債券,也可以在這段蕭條時期降低提領率,甚至去做一些兼職工作來度過低迷時期。


這本書我會推薦給剛出社會,拿到了第一份工資卻不知道該怎麼分配使用的人;也推薦給已經有儲蓄,卻不知道該如何進入市場的人。無論你處於哪個階段,這本書都能幫助你建立理財的基本觀念,並引導你做出更好的財務規劃。
展開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讀者評分
5.0
|
2024/12/26
我對教養書並不是很有興趣,但想知道跟孩子是否有更好的相處方式,所以我看了這本書。
書中有幾個我覺得不錯的部分:

⛤把孩子當成一個「人」來和他培養關係
不是只是把孩子養長大而已,而是以和一個人建立終生良好關係的態度去與孩子互動,讓孩子即使長大了也還願意和你分享生活、溝通閒聊。

⛤在孩子生氣時,幫孩子把情緒講出來
幫孩子說出情緒,在很多教養書都有提到,但我一直無法體會他的真意。直到在書中看到了姊姊因為弟弟出生行為退化及爭寵的小故事,而他的媽媽只是幫姊姊說出了情緒並陪伴,姊姊就像瞬間長大了一樣,行為奇蹟似的改善了。我才終於知道該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幫孩子說出情緒,而這真的改善了我與孩子間的關係。

⛤比起睡眠訓練,有一個更好的方式「睡眠推進法」
這個方法看起來很像睡眠訓練,但他是以孩子感到舒適和安心為前提進行的。如果你想要和孩子嘗試分床睡、分房睡,這個方法可以讓孩子覺得安心的情況下逐步達成。

書中還有一些篇幅針對備孕懷孕的準備、如何與孩子劃定界線,甚至到孩子說謊了父母該用什麼態度去處理。
我覺得這是一本實用的書,對我有幫助,也推薦準父母們閱讀。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