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5
user-img
Kleinman

84則書評

84本書評分

0位追蹤者

4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84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經濟學的終極基礎:經濟學方法論(3版)
讀者評分
5.0
|
2025/04/16
作者指出,科學找不到任何促成事件的目的因,而人的任何行為總是想要達成一定的目的。經濟學研究的正是人的行為。我想到的例子是物理的牛頓運動定律並不是有什麼目的。人有思考、有意識,做事有目的。例如肚子餓想吃東西解除飢餓感。
展開
綠角的基金8堂課(2016補課增修版)
讀者評分
5.0
|
2025/04/16
綠角是台灣推廣指數投資和資產配置的先驅。這本書收錄他的部落格早期的文章,按照主題編排。這本書以台灣投資人的角度出發,適合當作學習指數投資和資產配置的入門書。
展開
零基礎也不怕,史丹佛給你最好懂的經濟學:個體經濟篇+總體經濟篇套書
讀者評分
5.0
|
2025/04/15
作者在這套書用簡單明瞭的方式介紹個體經濟學和總體經濟學的概念。每一章都短短的,很容易閱讀。讀者可以很快掌握經濟學的一些基礎概念。大推。
展開
美麗與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戰個人史
讀者評分
5.0
|
2025/04/14
作者在書中以時間順序講20位不同國籍的人的故事,其中一位是捷克作家卡夫卡,呈現每位當事人在一戰的個人經歷。這是一種特殊的呈現方式。之前看的一戰和二戰的書都是從國家的角度出發。在1918年夏天的故事陸續出現後來稱為西班牙流感的疫情。作者在「結語」說明這20人後來的情形。1人在加里波利戰死、1人在回到英國後死亡、1人疑似戰死。作者在「尾聲」引用希特勒在《我的奮鬥》描寫1918年11月11號的心情:我體認到我自己的使命就是...我決定成為政治人物。
展開
鄂圖曼帝國的殞落: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中東
讀者評分
5.0
|
2025/04/13
劇透警告

從中東看一戰

這本書有13章和最後的結論。作者從1908年革命、義土戰爭和兩次巴爾幹戰爭開始。在結論概略介紹戰後中東領土分配和後續造成的影響。作者在結論有一段提到:「整場世界大戰從頭到尾,協約個之間一直就戰後如何瓜分鄂圖曼帝國進行緊張的談判。事後看來,每一次瓜分協議都只有在暫時的背景中才有理可循。...我們不禁要想,如果歐洲強權國家關注的是如何建立穩定的中東局勢,他們擬定中東國界的方式必定截然不同。」一般談一戰的書都是著重在歐洲,很少把重點放在中東。看完有開拓眼界的感覺。
展開
哈布斯堡的滅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奧匈帝國的解體
讀者評分
4.0
|
2025/04/13
劇透警告

奧匈帝國和一戰

正文十四章只寫到1915年的喀爾巴阡山攻勢。後面的結語很快帶過最後3年。我看完的感覺是作者認為奧匈要為一戰開打負很大的責任。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正文沒有講後續的戰事,因為沒什麼好提的,反正就是一直靠德國救援。開打沒多久就在塞爾維亞和加利西亞接連被打爆,敗相已露。之後實質上成為德國的附庸。整體來說這本書提供從東線和巴爾幹的角度來看一戰,不同於之前我大多從西線看一戰的觀點。
展開
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邁向戰爭之路(上下卷)
讀者評分
5.0
|
2025/04/13
這本書很清楚地、生動地介紹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前歐洲主要國家的外交互動。透過這本書,讀者可以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有一些了解。
展開
經濟大師的迴響:【哈佛最受歡迎教授的13堂經濟入門課】搞懂經濟大師的缺陷與洞見,以及他們塑造的世界
讀者評分
5.0
|
2025/04/12
《經濟大師的迴響》在第一章的緒論後,從Adam Smith到Milton Friedman介紹9位經濟學家的主要思想和形成他們想法的時代背景。接著介紹公共選擇學派、理性預測學派和行為經濟學。作者在各章行文過程也提出自己的評論。最後一章可以說是對這250年的經濟思想史的反思。如果想了解經濟學的演變過程,這是一本好書。大推。
展開
經濟大師不死:【美國經濟學會經典書單】從故事看時勢,最世俗天才們的跨時空對話
讀者評分
5.0
|
2025/04/12
在第一章的緒論後,從Adam Smith到Milton Friedman介紹9位經濟學家的主要思想和形成他們想法的時代背景。接著介紹公共選擇學派、理性預測學派和行為經濟學。作者在各章行文過程也提出自己的評論。最後一章可以說是對這250年的經濟思想史的反思。如果想了解經濟學的演變過程,這是一本好書。大推。
展開
長線獲利之道:散戶投資正典 (原著第五版)
讀者評分
5.0
|
2025/04/12
劇透警告

長線投資

《長線獲利之道:散戶投資正典》不只資訊量非常龐大,用現在的流行用語來說含金量非常高。有些內容,例如會計和估值,比較不是那麼平易近人。跟《非典型成功》相比,難度稍為高一點。作者在快要結尾的地方提到基本面加權。我的疑問或是疑慮是基本面加權真的可以長期勝過市值加權嗎?雖然有這個疑慮,我對這本書的評價還是大推。
展開
跟錢好好相處(修訂版):幸福的關鍵,是找到金錢與人生的平衡點
讀者評分
5.0
|
2025/04/12
劇透警告

衡量金錢

作者對錢的觀點是用生命活力換來的。書裡也提到工作收入不是真正的收入,要加上例如通勤的時間和扣掉相關的花費,還有其它項目。最後算出來才是實際上的時薪,也就是一個小時的生命相當於多少錢。這本書可以讓讀者認真思考自己和金錢之間的關係。
展開
慢慢致富:告別金錢焦慮,77天思考練習不再害怕負債、低薪、沒工作,打造財務幸福循環
讀者評分
5.0
|
2025/04/10
《慢慢致富》確實是一本好書。作者Jonathan Clements在行進過程中引導讀者回答一些問題,進而讓讀者認識自己。書的內容淺顯易懂。大推。
展開
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21招理財建議教你過上一個不缺錢的人生
讀者評分
5.0
|
2025/04/10
《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的主題和《慢慢致富》高度重疊(畢竟是同一作者的書),但是說明得比較仔細。作者Jonathan Clements強調存錢的重要性,愈早開始效果愈好。書的內容淺顯易懂。兩本書都大推。
展開
當代財經大師的守錢致富課:22堂課教你戰勝市場、騙子和你自己
讀者評分
5.0
|
2025/04/10
《當代財經大師的守錢致富課》從投資三戒延伸:不要去冒不必要的風險;如果不能確定會有收穫,就不要去冒險;如果發現自己可能輸不起,就不要冒險做任何投資。從這三點可以看到作者Jason Zweig非常重視安全,這也是英文書名叫The Little Book of Safe Money的原因。我很喜歡書上的一句話:投資的目的是不要變窮。大推。
展開
金錢超思考:《華爾街日報》最受歡迎財經作家,25道創造財富的關鍵思考,教你晉升有錢人!
讀者評分
5.0
|
2025/04/10
劇透警告

金錢的意義

如同《慢慢致富》和《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作者Jonathan Clements用簡單易懂的筆調讓讀者思考金錢的意義。我非常喜歡書上的22項錯誤思維和最後的12點建議。大推。

有一點要批評。寫推薦序的其中一位是許凱迪(阿格力)。他在推薦序寫他平常幫他的讀者挑選個股。他還說唯有財務自由,才更能擁有快樂。他有沒有看書?Clements在書上有推薦讀者買個股?如果只是追求數字,不知道什麼是夠了,永遠沒有財富自由的一天。
展開
故事經濟學:比數字更有感染力,驅動和改寫經濟事件的耳語、瘋傳、腦補、恐懼
讀者評分
5.0
|
2025/04/09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作者Robert Shiller寫這本書的起源是大學時讀到一本關於1930年代大蕭條的書。那個時期密集和感染力極強的敘事讓Shiller非常震驚。Shiller後來認為大蕭條的發展和當時的眾多敘事有關。而傳統經濟學假設人會根據得到的資訊做出理性的判斷,也就是說經濟模型不會考慮敘事感染。用現代的講法就是有些想法會像病毒一樣傳播。這也開啟Shiller後來對故事經濟學的研究。

在書上引用大量學術研究、Google Ngrams、ProQuest搜尋的資料。會發現敘事會呈現駝峰狀,先上升,之後再下降。這種變化也可以和疾病傳播連結。作者從比特幣的流行開始討論。在書的第二部分,作者提出一些建議引導讀者對經濟敘事的思考。書的第三部分討論9種能影響經濟決策的長青敘事。第四部分展望未來,作者在這裡提到需要至少花幾十年建立資料庫。最後在附錄討論流行病傳播模型在經濟敘事的應用。
展開
柏格效應:指數型基金教父約翰.柏格和他的先鋒集團如何改變華爾街的遊戲規則。
讀者評分
5.0
|
2025/04/08
作者大量引用柏格的書和很多人的訪談來看柏格。因為柏格的堅持不懈、不怕困難和傳教士般的個性,讓他可以推動他的理念。但是也因為這樣的個性,他會覺得是被迫離開先鋒的董事會。畢竟柏格還是人,不是聖人或是神。這本書和《指數帝國揭密》的內容有很多重疊的議題。兩本書很適合搭配著看。因為之前在柏格的書和其他介紹指數投資的書,已經對柏格和先鋒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這兩本書很快就看完了。
展開
形塑市場的巨人:鬼才、巨擘、投機客,看肯恩.費雪剖析金融史上百大神人(二版)
讀者評分
5.0
|
2025/04/07
這本書透過一篇又一篇的故事介紹100位在Ken Fisher寫作時已經不在人世的金融市場人物。在很多篇的結語裡Fisher都提醒讀者高度槓桿操作在市況不好的時候非常危險。透過這些故事,讀者可以了解過去金融市場的發展和軼事。很多故事圍繞著鐵路、鋼鐵和公用事業。反應當時的熱潮。這些都是當年的高科技。
展開
歐文.費雪的繁榮與蕭條(筆記版):九大因素引爆全球金融災難,從過度負債到經濟大蕭條的循環解密
讀者評分
4.0
|
2025/04/06
劇透警告

費雪看大蕭條

這本書的起源是Irving Fisher在1932年1月1號受邀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針對1929到1932年大蕭條的演講。Fisher指出債務、貨幣數量和物價水準這三大因素緊密相連,構成了導致經濟蕭條的核心。書中探討商業週期的循環。也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討論金本位的可能替代方案。

這個版本是筆記版,也就是後來重新編輯,不是原著直接翻譯。書上很多段落在不久之後的篇幅重複出現。不確定是原著的問題,還是中文版編輯的問題。

Irving Fisher是20世紀著名經濟學家和貨幣理論學者。但是很多投資人會知道他是因為他在1929年前股市崩盤前的名言:股市現在是永遠的高原XD
展開
熊彼得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筆記版):創造性破壞與全球經濟秩序,剖析體系與制度的未來發展
讀者評分
4.0
|
2025/04/06
這本書寫在1930年代大蕭條接近結束的時候,可以說是熊彼得對社會主義近40年的思考。他在書的第一部分對馬克思的理論的批判。書上提到資本主義秩序傾向於毀滅自己,而中央極權的社會主義是一個很可能的繼承人。當然,後來的發展不是這樣。

在他的分析裡,現代社會有三個階段:進取的資本主義、有組織的或官僚結構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他的社會主義定義只是一種經濟制度:一種由中央當局控制生產方式和生產本身的。他在書上也討論社會主義在不同國家的發展。這個版本是重新編輯過,不是原著直接翻譯。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不是互斥。以台灣的例子來看,健保是道道地地的社會主義。健保署規定全國統一的各種疾病和醫療行為的點數。而各醫療院所(集團)也有各種方法擴大經營:某某科的某某名醫、各種自費項目等等。這又是資本主義。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