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迷你小廢包
熟齡生活展
零食柑仔店
迷你小廢包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曬書市集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伊登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27)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Lv.3
依據書評貢獻度、參與度
伊登
16
則書評
16
本書評分
0
位追蹤者
1
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16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
(可複選)
全部
中文書(16)
文學小說(15)
心理勵志(1)
展開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評鑑發表
全部
有評鑑內容
只評星等、無評鑑內容
前往
第 1 頁
3.5
密室狂亂時代的殺人 絕海孤島與七個詭計
讀者評分
3.0
|
2025/06/04
劇透警告
密室狂亂時代的殺人:絕海孤島與七個詭計
這本的開頭基本上幾乎是照搬前作的日常套路。就連進入孤島的節奏、套路都跟上一本差不多,也太隨便了吧。
然後夜月這個角色,看了兩本還是不知道她的存在意義除了來增加輕小說氣息跟耍笨之外是什麼。裡面角色們面對連續殺人事件的反應也都很隨便,跟npc一樣。算是非常強烈的感覺到作者滿心只有他的密室詭計了。
看到有人說,「幾乎只想到如何破解密室,其餘的完全沒有考慮。」,非常中肯,但說實在話解密室謎的方法也很隨便。
像第一個詭計用到遙控汽車,想到密室是先上鎖後來沒上鎖取出機關很合理,但推理的人,怎麼會突然想到遙控汽車這個元素?
還有三個詭計都是在大半夜駕駛很醒目的大車、用很盛大的方式製造密室機關:用吊車傾斜房屋讓鎖滑進去、用破城錘車撞擊牆壁讓內凹的天花板往下將躺著的人斬首、把整個小屋用吊車吊起來移動到塔樓旁開鎖
太扯了吧不是......動靜都超大,雖然是在半夜進行,但不怕聲音太大吵醒誰嗎?而且事實上主角在其中一天的半夜也是醒著的,都不怕有人沒注意到任何事情嗎?
話說那個直接吊起小屋去開鎖的那個我其實有猜到一半。因為不管怎樣想,放在小房間裡的鑰匙都不可能拿出來,那或許不是直覺上的「鑰匙過去」而是「讓鎖靠過來」呢?但因為真的太扯我想到一半就放棄了,結果是我低估作者了:)
另外有個詭計又是用到液化氮,這個前作也出現過好幾次欸。
最後的敘述性詭計也很扯。這個主角又不會意識到有讀者這件事,全書也都是什麼不重要的無聊東西都會寫出來,結果卻沒有吐槽隔著鐵網在不同島上遞東西過來這件事???到最後才突然開始跟讀者說話然後一副騙到你了得意洋洋的樣子???
看這兩本時最好都把常識丟掉比較好。
展開
4
密室黃金時代的殺人 雪之館與六個詭計
讀者評分
3.5
|
2025/06/03
《密室黃金時代的殺人:雪之館與六個詭計》/鴨崎暖爐
行文淺白易懂,角色的行為、個性甚至名字都帶點輕小說式的輕鬆與詼諧感。這方面,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
故事設定在一個虛構的日本,因為過去發生過一起無法破解的密室殺人案,最終兇手因「無法證明犯案」而被判無罪,從此密室殺人成為一種流行的犯罪形式。
我覺得「密室的無解證明與不在場證明具有同等價值」這個設定?判決?非常有趣。巧妙解決了現實中其實製造密室沒什麼意義又麻煩的問題,成功將密室從單純「推理小說的樂趣」轉化為故事中合理的動機來源。
所以在本書中,會接二連三地出現那種一看就像魔法一樣不可思議的密室詭計。雖然揭曉後常讓人覺得「??最好是現實中做得到也太麻煩了」,但每個詭計都很有創意,讀起來還是很有趣。
不過,我會說,整體來說,這本書比較沒有那種會令人起雞皮疙瘩的伏筆回收、震撼反轉或令人讚嘆的謎底設計。
我算是什麼類型的推理小說都能看得開心的人,這本我也覺得是好看的,只是讀完後不太會有那種「想翻回去重看、重新拼湊細節」的衝動。
但我還是很喜歡一些地方。
比如說像是密室謎題的描述非常詳細,雖然密室機關常讓人難以想像,但都寫得讓人看得懂。
還有中間列出密室類型並一一排除的部分,也算是學到了原來密室還可以這樣分類、有這麼多種模式。
另外還有與諾克斯十誡對照的比擬殺人等設定。
不只聚焦在密室,也融合了許多推理迷會喜歡的專有名詞與經典手法,這種稍微有點小刻意地埋下推理彩蛋的地方,也是它的一個樂趣。
展開
4
為了N
讀者評分
4.0
|
2025/05/22
劇透警告
以不同形式扭曲的「愛」
為愛犧牲,為愛算計,甚至為愛殺人。這一切,全都只為了心中那個「 N」。
作中每個角色的名字裡都帶有N這個字母,也埋下懸念,他們是為了誰,為了什麼而行動的?
杉下希美、西崎真人、成瀨慎司、安藤望,這四人都與一樁十年前的命案有所牽連。野口夫妻命喪家中,丈夫頭部遭花瓶重擊,妻子則被刀刺死。犯罪現場毫無懸念,兇手明確、案件單純。但真相,真有這麼簡單嗎?
本作的敘事方式極具特色,從警方筆錄與判決結果切入,再分別帶入各個角色的第一視角。當讀者以為已經掌握命案全貌時,卻漸漸揭露出那些被隱藏的動機與情感的伏流,當讀者一步步深入每個角色的背景與過去。
也逐漸明白,為什麼他們會做出這樣的選擇?為什麼他們的「愛」會呈現出這種扭曲的形式?
正是這些出發點看似單純的感情,在時間與誤解的層層交錯下,讓整起事件不可逆地走向了悲劇。
幾人看似只是命運中的偶然交錯,實則早被一條條情感的絲線緊緊纏繞。
從青景島的童年回憶、野原莊的鄰里關係、職場上的上下關係,每段關係都蘊藏著不同形式的「愛」,十年前的「證詞」,既是真相,也是謊言。
這部作品最迷人之處,正是對「愛」的多樣描寫。
是共犯般的陪伴?是自私的佔有?是默默的成全?
角色們出於愛而行動,卻在價值觀的偏差與誤解中,一再錯過彼此。
明明互為救贖,卻因為自以為心照不宣而走散的成瀨與杉下;安藤那種想攜手走向世界盡頭的愛,與杉下選擇放手成全的愛;西崎拯救的渴望,卻碰上對方不願被拯救的執着。
每個角色都像是在學習「如何去愛」,卻也因為不懂愛而一次次受傷、傷人。本該是彼此救贖的存在,卻最終導致了悲劇。
「我為你做盡了一切,你並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為了你,即使會墜入深淵,我也心甘情願……」
看似簡單的一樁命案,其背後卻糾纏著好幾段段不同面貌的愛與遺憾。
不是所有的默默付出都會被理解,不是所有的善意都能成為對方想要的幸福。
那份自以為不需言語的默契,最終卻成了誤解的根源。
展開
3.5
囚犯:《家弒服務》芙麗達.麥法登心理驚悚全新大作!全球最大閱讀網站Goodreads 破22萬讀者★★★★★超狂熱評!
讀者評分
1.0
|
2025/05/19
披著懸疑小說外衣的戀愛腦災難
這本小說的反轉確實「意外」,但整體閱讀下來卻令人感到失望。主因不在於情節不夠曲折,而是幾乎所有轉折都建立在女主角卜珂那過度戀愛腦的行為與判斷上,令人煩躁又無法共鳴。
作者過往作品家弒系列中的女主角也是這樣。差不多真的要看膩了。
這本的分類是懸疑小說吧?我不是來看戀愛情節的,況且這戀愛情節,還蠢的要死。
宣稱作者擅長使用女性第一人稱視角撰寫帶有浪漫愛情元素的驚悚懸疑小說,有別一般推理小說,結合愛情與懸疑推理的作品。結果兩者都沒寫好。
愛情劇情薄弱又充滿違和感,沒見過那麼難看的戀愛劇情(誇飾,但真的難看)
哇咧有書的人,請翻一下看124、125頁那邊,我真的頭超痛。超絕戀愛腦。
還有差點被男友勒死,作證讓男友被判刑,然後發現懷了他的孩子,也能滿心想著一定要生下來一定要保住這個小孩;剛遇見十年沒見,上次見還是想殺了她的男的,她還是表面上(還有心裡表面上)一副我放下了的樣子,但很明顯就是還有情愫。
讓這男的說服她一下感覺她就能接受「他要殺我肯定是因為有他自己的理由」。
懸疑部分更沒有推理解謎的快感完全依賴敘述者的主觀認知,別說讓讀者參與推理了,根本沒有推理。
轉折也缺乏應有的鋪墊。剛才也說過,劇情反轉幾乎都取決於卜珂的主觀認識,完全依賴她的好惡。
甚至面對執法人員與司法判決,仍能一再懷疑當初的事實與證詞。是作中執法人員都當白痴嗎,懷疑自己是不是誣陷了對方、懷疑當初想勒死自己的人是不是其它人。
所以上法庭要被判無期徒刑是只需要你一個證詞不用其它物證是不是?
這個作者總是很愛讓主角被很明顯不可信的人影響說服洗腦,該相信的人卻又偏偏不相信,以此來製造反轉。
頻繁描寫主角自我說服、合理化行為等等反覆拉扯,根本無助於角色塑造,還很令人煩躁。
認識十幾年的青梅竹馬說有暴力行為經驗的現男友不可信:「可是他對我很好啊,他已經改邪歸正了啦,你現在對他那麼有敵意只是你跟他不熟還有奇怪的對坑意識而已」
不相信青梅竹馬結果出事後在監獄裡那個男的說青梅不可信:「確實欸仔細一想他好可疑」
?????
就算是為了製造懸念,為什麼這個作者都非得把作中女主角刻劃的那麼白痴。
家弒系列也是類似路線。所以我真的不懂怎麼這幾本都這麼紅。
確實劇情是峰迴路轉,最後結局反轉也很意外吧。但意外到很突然啊。
優秀的反轉前面劇情是要有鋪墊、伏筆的好嗎?只要看反轉為什麼不直接翻到最後一頁看就好了?
優點,大概只剩「好讀」兩字。節奏順、文字不艱澀,容易入手。好吧難怪這本跟家弒系列會紅(?)
但若你是推理迷,習慣推理小說邏輯嚴謹與伏筆精巧,或看習慣懸疑小說。
建議還是別浪費時間和金錢在這種憑感情走劇情的小說上了。
展開
4
喜鵲謀殺案
讀者評分
3.0
|
2025/05/17
書中書的驚奇撐不起推理的無聊
這本很有名,但看完的感覺是,沒有這個名聲帶來的預期一樣好看。
事前資訊0的狀況下讀的,所以看到是書中書形式,把兩本推理小說完美融匯成一本,情節並行,書中的世界與書外的世界互相呼應,著實令人意外且新奇。
主角作為推理小說編輯,時不時對於推理小說、書市、出版的感想相當有趣。(這反而是最有趣的地方了)
另外,這本小說中也埋藏了大量文字遊戲與字謎,不過翻譯過來後當然就沒有這層趣味了。這邊就感覺到出版社跟譯者實在不是很用心啊?
以後翻譯有這類機關的譯者,最好都去學學去年(2024)的《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的用心度。
而且在基本翻譯上也有出錯,前面還是「白羅」跟「瑪波小姐」,怎麼過幾頁就變成「波洛」和「馬普爾小姐」了?
統一名字翻譯不是最基本的嗎?
而且台灣到底哪個譯本有叫過他們兩個「波洛」和「馬普爾小姐」了啊?
要不是出版時還沒有ChatGPT,我真的會以為這是丟給它翻譯的。
在劇情部分其實除了書中書之外就沒什麼特別的了,甚至書中和書外兩個並行的事件也很無聊。
又是前部分鋪陳冗長無聊,揭露真相沒辦法讓人信服,又發現大部分的鋪陳只是混淆視聽。
讀一下體驗新奇的形式是可以,但作為推理小說實在不推薦。挺失望的。
展開
5
我家都是殺人犯:席捲全球書市,引爆熱烈話題的當紅澳洲推理小說!英、美、澳驚悚小說名家齊讚:一部既富有新意,又可望成為經典之作!
讀者評分
5.0
|
2025/05/17
公平又惡趣味的敘述詭計,光明正大爆雷給你看
「我家每個人都殺過人。當中的佼佼者還殺了不只一人。」
↑看到這句話立刻就被吸引來看了
-
看這本的過程真的很有趣,本身是黃金時代推理小說,又帶有種後設小說的感覺。
作者在開篇便點明諾克斯的「推理小說十誡」(當然刪除了第五條),並在故事中多次與讀者搭話,甚至親切標示出命案會發生的章節、在過程中幫忙整理目前的已知事實、提前「爆雷」這個角色會死。
讀者也可以享受一起推理,可以說是非常「公平」的推理小說,在維持公平性上還是能做到敘述性詭計的使用,完全誠實沒有隱瞞但又能讓人陷入思考盲點。
劇情上環環相扣,最後推理用到的線索全部隱藏在前面,讓你以為那只是一個插曲、塑造角色的日常或是推理小說常有的作者惡意繞彎。絕對是會讓人看完後想再翻回第一頁看一次。
再加上作者的筆法完全展現出了他作為單口喜劇演員的幽默,沉浸故事的同時也會被他幽默到不小心笑出來。
這點很厲害,把各種小細節埋在相對於刺激找線索來說較為貧乏的角色互動中,但透過作者/主述者(黑色)幽默的筆調以及時不時跳脫當下時間線給你爆個小雷讓讀者產生好奇心。
展開
4.5
十誡(繼續橫掃日本推理文壇,《方舟》作家最新作品,變態凶手讓全員變共犯!)
讀者評分
4.5
|
2025/05/17
劇透警告
不能找出兇手的推理遊戲
九名各方人士來到小島做開發案勘查,卻發現大量炸彈,隔天發現了同行者一人變成了屍體,同時犯人的「十誡」出現了。若不遵守規則並試圖找出犯人,犯人將會把整座小島炸得灰飛煙滅......
從書名就能看出與《方舟》的關係,只是遲鈍如我還是得看到解說才知道關聯在哪。
主題同樣是暴風雨山莊(或稱孤島)模式。
這種模式在兇手身份上的寫法差不多已經沒什麼新奇的了,基本上最後揭露兇手是誰,讀者都不會太意外。因此現在大部分作者都會在犯案手法、動機和敘述性詭計上動手腳。
夕木春央在這兩本,都使用了特殊狀態。本作的特殊,就在於它的封閉性並非如其他作品是物理性上的:電話、網路可通,船隻隨時可來。而是兇手以炸藥和規約形成的一種心理上的封閉性。(相同狀態可參考今村昌宏《凶人邸殺人事件》)
「不能找兇手」這個設定很有趣,但也會讓故事過程感覺進度很慢。幸好作者沒有把這個部分拖太長。進入最終推理的節奏也很乾脆。
而在解謎邏輯這點上,《十誡》比前作《方舟》更有條理。
在反轉部分不如前作震撼,一部分是因為讀者都有某種會反轉的心理準備了,兇手真實身分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但真正令人吃驚的反而是其它的地方,而這可能得是也看過前作的讀者才能感受到的。
同時我也覺得,啊果然整本書都得看完啊,不能想說我故事已經看完了沒有什麼不懂啊,就跳過最後的解說。
雖然解說寫說寫出來可能有些多餘,但我真的要是沒看到解說完全沒發現○○就是那個人。
非常期待若有系列續集,作者打算用哪個聖經概念當主題,又打算如何置入那個角色並隱藏其身份。
展開
4.5
家弒對決【盯好你的鄰居!《家弒服務》系列驚奇逆轉】
讀者評分
2.0
|
2025/05/17
so so
這一系列屬於看完沒什麼記憶點,也沒有多特別(美國特有的怪鄰居型懸疑小說)。途中描寫女主對鄰居吃醋,老公疑似出軌等等經典劇情也是,難評。
但確實都有看的當下能感受到樂趣的意外反轉。
屬於是好看但好像沒有收藏的必要。
個人覺得這是三部內唯一一個書名能感覺到不只是玩諧音跟系列感而已的。
展開
5
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本屋大賞第1名、直木賞入圍作】
讀者評分
4.5
|
2025/05/17
劇透警告
200/100的作品
這就是本屋大賞第一名嗎 看哭了
雖然描寫戰爭,但描寫重點不在於戰略兵法,也並非爛大街的催淚的告別,反而故事相當聚焦在主角小隊的成長、各自理念。
面對的每個敵兵,遇過的每個我軍與平民,一次次影響著主角的心境。
戰場上只有殺與被殺,戰爭會讓人變成惡魔。
面對戰爭,主角謝拉菲瑪堅持信念,思考著為何而戰。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戰爭」,怎麼樣自己的戰爭才是結束?戰後又該何去何從?
佩服身為生活在和平年代和平國家的男性作者能如實地描寫戰爭。
二戰德蘇交戰之下女性狙擊兵的眼中看到的景象、戰爭中女性壓倒性的困境、女性同胞間的情誼、
戰事最前線士兵的掙扎矛盾、戰場上的憤慨與仇恨、異化敵人以讓精神過得去的心理、
儘管在戰爭中依然堅持的理想的人、以及因戰爭激發出陰暗人性背離了自己的人,等等。
故事建立在真實歷史下,女性狙擊兵也是二戰時期蘇聯確實有的兵種。翻到後面看到參考文獻,哇塞超長一串,能感覺到作者相當用心。
且,身為女性、台灣人,看這本真的是心有戚戚焉。
故事非常非常優秀,情感與心理描寫真實,且隨著故事進展將和主角謝拉菲瑪一起思考各種問題。伏筆展開與收束也很完美。我不知道怎麼講下去了總之是100分的話我會打120分的作品。
另外,就是,讓我嗑一口謝拉菲馬跟伊麗娜,不是性緣腦就是嗑點cb以上cp未滿(
展開
4
韋斯特威夫人之死
讀者評分
3.0
|
2025/05/17
劇透警告
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確實張力很強也讓人猜不透啦,但怎麼說,為了意外不會去多描寫主角以外其它人的心境是正常的啦,可是真的有種突然到「蛤?是他?喔」的感覺。
因為太突然,前面又寫了那麼多故作玄虛卻不是伏筆的東西,也不會想讓人再翻回去前頁細看,不知道埋下那些爆點幹嘛?除了身份互換那有一點點點意外,其它部分挺有為轉而轉的味道。
包庇兇手的那個人的轉變也是有種,But WHY?的感覺。
不過孤零零的主角到一個被遺囑聚集在一起的大家庭中,但沒有人陰陽怪氣,沒有那些爭遺產的醜事,甚至還都挺溫柔的,令人感覺暖暖的。
展開
4.5
Medium 靈媒探偵城塚翡翠【推理小說5冠王!令和怪物之稱本格推理,全書皆是伏筆!】影視書腰版
讀者評分
4.5
|
2025/05/17
「雙重推理」×「克莉絲蒂經典作品之一的詭計」
因為被書籍封面的插畫(跟Another封面插畫同一位畫師)吸引,沒有獲得任何事前資訊,包括任何推薦,就來看了。
結果而言,這促成了最佳的閱讀體驗。
要說這部最吸引我的點,感覺多說半句感覺都會爆雷。
模糊的說,「雙重推理」×「克莉絲蒂經典作品之一的詭計」
《靈媒偵探城塚翡翠》
簡單介紹,就是推理小說家香月史郎,與擁有靈媒能力的城塚翡翠一起破案的故事。作品穿插過去香月與城塚相遇並漸漸熟稔,成為搭檔的幾個案件。
同時,這幾樁殺人事件被偵破的同時,仍有一位連續殺人犯持續在殺害年輕少女。案件的幕間插入的連續殺人犯的視角,以及靈媒少女對自己安危做出的預言,也讓人為她捏一把冷汗。
靈媒少女城塚透過靈視能力能夠直接看到被害者死前看到的東西,或是直接看到兇手,甚至能在被害者死亡地點讓死者附身獲得關鍵線索。
但超能力不被常人信任,當然也不能當作線索呈堂證供。於是推理作家香月史郎,便為了城塚翡翠,將她的靈能線索,結合邏輯推理找出兇手和物證。某方面跟城平京的《虛構推理》很像。
剩下的我不說了,但它絕不只如此。正如其書腰上宣傳語所寫的,「全書皆是伏筆」。
展開
4.5
invert城塚翡翠倒敘集【推理小說5冠王作者之全新倒敘傑作!反轉再反轉!】
讀者評分
4.5
|
2025/05/17
個人較偏好前作
推理小說最簡單分類方法,可以分為兩種類別:
一種是讀者不知道兇手是誰,跟著扮演偵探或助手役的主人公一步步解開謎團。
另一種則是讀者擁有全知的視角,開頭或中途就由作者明確點出兇手、作案動機、殺人手法或不在場證明。此類別的樂趣變成從旁直接觀察兇手與偵探的物證、心理博弈。兇手要如何堅守自己的敘述不產生矛盾,偵探要如何抽絲剝繭找出關鍵物證將兇手定罪。
本作即屬於後者的模式。
本作延續前作「利用冷讀術推理的神棍靈媒城塚翡翠」的偵探設定,由三個獨立的短篇組成。
這是個人稍微扣了點分的地方。相較於短篇,個人比較喜歡前作「幾個案件穿插幕間埋下串聯整部的伏筆」的形式。
且前作到本作連續三篇,看到女主為了破案各種演戲、裝傻、製造巧合和外表優勢去接近這些嫌疑者的一樣的套路,作為女性讀者有點五味雜陳,也挺膩的。
看完前作想更了解女主謎樣性格的讀者可能會很滿足吧。本作在塑造女主城塚翡翠的性格上著墨頗多,甚至到了不重要的細節多到有點煩的地步。
本作裡的被害者們也有點讓人難以同情。看到一半會想為兇手加油。
不過相反,先知道兇手後用推理破案的故事結構,讓讀者體驗感滿滿,推薦給喜歡本格派推理的人。
作者也在書中藉女主之口多次挑戰(挑釁)讀者,讓人一不小心就被激怒「哈?我才沒有這樣,少瞧不起人了,推理就推理啊(`⌒´メ)」,(然後還是想不到放棄
展開
5
尋找你的牛:從心出發,發現幸福的10張人生圖
讀者評分
4.0
|
2025/05/17
尋找你的牛
基本上我不怎麼看這種個人成長、心理勵志的書,也不怎麼感興趣。
這次之所以會看這本,只是因為之前讀過京極夏彥的《鐵鼠之檻》。看那部小說時,第一次聽說「十牛圖」。意外看到這本書,正好想看看各種不同類型的書。
十牛圖是禪宗中透過描述童子尋牛的過程,畫出一個人生命中啟蒙、開悟的十個階段。
本書是以有主題的對談形式,內容有超過九成是兩人對話構,但並非單方面提問單方面解惑,而是兩人經由共同的主題去聊天,透過各自的人生經驗帶入「十牛圖」來了解、學習其中的道理。
本身喜歡看個人成長、心理勵志、禪宗佛學相關書籍的人,或是演員松重豐的粉絲,可以看看。
展開
5
香君.下:漫漫長路(完)
讀者評分
4.5
|
2025/05/17
劇透警告
以氣味為筆,繪出政治與信仰交錯的生態世界
一句話,超好看。
雖然跟氣味、植物有關,但因為是架空世界,沒有對現實真的存在的植物共生相剋的描寫。
不過正因為如此,隨著故事抽絲剝繭了解這些不存在的植物、昆蟲之間的關係才有趣。
現實中的生物關係肯定也是這樣吧,並不是能夠簡單總結成因為這樣於是會這樣的單純關係,而是維持著一個奇妙的平衡,讀完本書後被生態系的複雜樣貌給深深吸引了。
看到下冊中間,揭露初代香君為何制定下這樣的規定,從上冊開始一環接著一環的決定開始收束,情節複雜又緊湊。
全篇幾乎沒有任何戰爭、打鬥,或軍事制衡,僅透過一個農作物就能建構出這麼立體的世界觀。
一直很很佩服寫得出這種「不管選擇哪邊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局面的作者。
前篇說角色塑造少,但看完後我的確喜歡上了書中的角色。
特別是前香君歐莉耶。是活神,卻沒有神力,但也失去了當人的權利。她的無奈相當吸引我。
作為沒有神力的活神,實際上就是帝國操控臣民的傀儡。宛如被困在鳥籠中的她,雖然沒有主角愛夏一樣真香君的力量,卻依舊在極少的選項中走出她自己的道路,製造最後破局的契機。
故事中她給人一直是種溫柔的姐姐的感覺,但她扛起香君責任的堅定決心又很帥氣。
女主角愛夏也是很有魅力。
她善良,也不笨,會去動腦思考。
她擁有特殊力量,因此可以感受到常人接觸不到的世界,卻也因此一直很孤獨;好像擁有神力,但也只是知曉自然萬物如何運行作用,並不是人們盼望的守護人類、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神明。
初、中期,她對於政局平衡考量尚不成熟,也沒辦法鼓起勇氣站出來。後來她毅然決然背負起「香君」這個沉重的名號。並著手改變,希望讓國民對香君的認知不再是過去神明的形象。
然而書末的她似乎還是很孤獨。「充斥著天地的龐大生命,各自綻放氣味,回應彼此。唯獨自己的呼聲,沒有人來回應。」
希望未來有誰可以像歐莉耶對於馬修、馬修對於歐莉耶一樣,也有誰來回應她的呼聲吧。不然至少希望未來像兄姐一般的馬修和歐莉耶也會陪伴著她。
展開
5
香君.上:來自西方的少女
讀者評分
4.5
|
2025/05/17
氣味引路,權謀交織的奇幻政局
架空世界,帶有微奇幻色彩。女主擁有極為靈敏的嗅覺,還能「聽到」大自然中花香、植物的心聲。
實際上是鉅細靡遺地描寫了帝國王位的爭奪、藩國間的權力鬥爭、神話傳說演變以及政治權利和宗教結合利用的,帶有懸疑色彩的政治小說。
藥屋少女、沙丘這類架空世界政治戲。是我特別喜歡的一種類別。
看完上集,正好斷在一個令人心癢的地方,等不及看下集了。
還沒看完所以就目前的觀感來講,
・人名跟專有名詞一開始會很難記,但比起盯著卷頭的地圖跟人物列表,還是直接讀故事慢慢理解比較快。
・人物塑造似乎比較少一點。但因為情節很緊湊吸引人,也不會太在意。
展開
5
奇岩館殺人案
讀者評分
4.0
|
2025/05/17
新奇的設定
有趣的點:
1、兩個視角相互切換
在本書可憐路人「佐藤」視角裡,作為被捲入的參加者,每個人的行為都有股不自然的味道。
在運營方「小園間」視角裡,作為打工人,夾在上司和客戶之間,得面對各種突發事件還得盡力完成客戶的要求。
得知真相後就更同情他了,這什麼被甲方折磨的苦逼設計師感。
一下子擔心佐藤遇害,一下子又看到計劃被攪亂的小圓間氣急敗壞的樣子,雖然緊張但整個場面頗有種鬧劇感,莫名搞笑。
2、後設寫作手法
故事進行和最後一道推理、對峙,皆有種「後設寫作手法」的味道,將推理作品中經典的元素(如孤島殺人、模仿殺人、密室等)進行解構。
正以為要讓讀者跟著推理第一起命案,突然就直接透過運營方得知了兇手跟殺人手法了。
既然都已經知道過程那又有何樂趣呢?偏偏這時後台卻發生意外,不該死的人死了,不得不臨時改變角色跟劇本!
喔難不成真正要挑戰讀者的謎題,是這個意外的兇殺案嗎!
這本書的趣味性,就在於它從頭到尾不斷打破我的預想。
且因為突發事件,劇本變得離譜又破綻百出,別說讀者了連佐藤都看不下去了。
而在最後的最後一次揭露真相時,明明是在講真實發生的命案,卻像對著推理小說劇情吐槽一樣來找到真相。
讀這本的感覺讓我想到東野圭吾的《名偵探的守則》、深水黎一郎《推理競技場》、電影《楚門的世界》
3、對經典的致敬
直接寫在內容簡介裡了這應該不算爆雷,看完仔細想想,直接把這個寫出來根本是一開始就顯示出作者的惡趣味了吧。
同樣推理小說經典的對讀者下戰帖本作也有:你能在第幾頁時找到兇手?
這個也是,看完後才發現這也是作者刻意引導出的假議題。
4、反轉
讀完後可以發現《奇岩館》可分成三層結構:佐藤參加的遊戲劇本、對應運營方動機的尋找偵探,以及最關鍵的「真相」。透過這三層結構,劇情不斷反轉。
不過其中最突兀?令人意外?的莫過於主角個性的反轉吧。
前後割裂感有點重,但非典型的主角個性也挺令人感到新奇的啦。
看完意猶未盡,似乎有出續篇,期待中譯,「作者」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劇本。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