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夏季防曬展
曬書滿萬送千
台酒吃貨月
MUJI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曬書市集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梅子老師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273)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Lv.3
依據書評貢獻度、參與度
梅子老師
11
則書評
11
本書評分
1
位追蹤者
19
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11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
(可複選)
全部
中文書(11)
文學小說(5)
商業理財(2)
童書/青少年文學(2)
心理勵志(1)
親子教養(1)
展開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評鑑發表
全部
有評鑑內容
只評星等、無評鑑內容
前往
第 1 頁
4.5
送書人
讀者評分
4.5
|
2022/12/11
劇透警告
★你曾經送書給別人嗎?
很想知道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送書人」卡爾老先生的存在?是否有一間書店專門提供送書給不方便出門的顧客,當門鈴響起時,顧客看見送書人會像看到老朋友般那麼開心,甚至會邀請送書人進屋來喝杯茶?
♪「送書人」卡爾老先生是誰呢?
♪這些顧客是怎麼訂購書籍的?
♪一位稱職的送書人需要先閱讀這些書嗎?
♪當你的職業是送書人時,你急著像胖達外送員送了書就走?還是接受顧客留你下來討論這本書?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選擇書本作為禮物送給別人,是一項特別有意義的事。送書人期待收書人能花時間打開書本閱讀,從書中得到知識、快樂或是智慧,我曾經在升國中的那年暑假,收到一套三本的詩詞讀本,由於是姊姊的朋友送給我的禮物,我對它們愛不釋手,在閱讀時,總把自己當成一隻啃書蟲,恨不得讀下的每一個字、每一首詩詞都能長成我身上的肉、成為我心靈的養分。也記得在國小、國中、高中的畢業典禮時,字典常常會成為某個獎項的禮物,送字典的知名人士或是單位,大概是懷著希望學生手邊有工具書的心意吧!
你也想起了自己選擇書本作為禮物的心意是什麼了嗎?
我們閱讀《送書人》這本書來體會「送書人」卡爾老先生的心意吧!
在「城門書店」服務的卡爾,已經七十二歲了,他是書店老老闆顧斯塔為師父,學習如何為讀者選擇一本適合的書,或是如何讓一位不閱讀的讀者啟動閱讀的心意,幾乎是完美複製了顧斯塔的心意。
很多進到書店的讀者,都習慣地問:「能推薦我什麼書嗎?」
就連現在,也有一些圖書館館員或是書店門市服務人員能對讀者進行閱讀建議呢!成為作文老師之後,也有很多家長開始詢問是否有推薦書單,但我實在沒有把握做好推薦書籍的責任,頂多是把我閱讀過的書寫出心得,讓家長或是感興趣的人參考,說是「推薦」壓力沉重,但我會以讀書會、作文課的形式來「推廣」閱讀,這樣一想,肩上的擔子立刻減輕不少。
回到卡爾老先生身上,他有幾位死忠的讀者等著他送書過去,而他們都會依賴卡爾推薦的書來做為買書依據。卡爾幾乎每天都讀書到十點,然後把這些讀過的書放在心上,作為推薦給顧客的書單依據。
也就是你要推薦什麼給別人,就得自己先讀過,這是一個相對誠意的問題,也是我無法推薦書單給學生家長的問題,因為我平時的閱讀量不大,如果要真心讀懂一本書,我必須讀過兩三次,我才願意說:「我好像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了。」
從故事中知道卡爾是怎麼謹慎的老先生,就令人覺得他推薦的書確實讓人安心了。
★推薦他人閱讀的書要符合讀者誤以為的「需求」,或是送書人觀察到的讀者未發現的需求?
因為信任某個領域的專業,所以讓我們對他說的話深信不疑,總是他推薦的,你就會自動買單。在這樣的前提下,看起來賺錢很容易吧!因為他有專業,所以他以為的就是對你好的,這是你信任他的緣故。
但專業有時會成了習慣,有時會成為一種「為你好」的鄉愿,沒錯,就是「媽媽說的都是對的!」這套說法。
故事中有個可愛的九歲小女孩夏莎,近乎超齡的觀察到卡爾的顧客們「心底的需求」,並採取行動讓顧客們收到「非卡爾推薦的書」,這種契機,也讓卡爾親眼看到這些顧客的生活產生了什麼變化。
在一來一往的對應關係中,不時地去修正應對策略,是一種生活中的覺察,這一點老卡爾忽略了,小夏莎卻看見了。
我們在生活中,會不會也常誤以為對方需要什麼,而一昧地給予你認為的,卻忽視他舉手投足之間展現的隱形需求呢?
《送書人》這本書有圓滿的和遺憾的結局,讓我對作者做了這樣的選擇產生了敬佩之心。若非看懂人生陰晴圓缺,怎麼會放棄刻意和解的機會呢?人生中留有部分遺憾,有時也不是太傷心的事情了。
展開
5
閱讀教學實戰策略(二版)
讀者評分
5.0
|
2021/05/31
《閱讀教學實戰策略》
對教學有那麼一點擔心時,閱讀相關領域的書總是能幫助我們更多。在閱讀中知道自己哪裡做了,哪裡沒做。
了解蘿拉·羅伯指導閱讀課的過程令人上癮,同是教學者,你會很想知道每一個執行的環節,達到她所訂的兩個目標:讓學生的閱讀進步、讓學生更加融入書籍。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之前讀完這本書總是抓不到教學的架構,這次再讀,一堂課的教學架構、一學年的教學進度該做些什麼,已經在腦海中浮現想像的畫面了!
對我來說,這是一本超級有吸引力的書,我想要弄懂每一分鐘,也幻想自己能如何帶領學生閱讀。
閱讀與寫作似乎是獨立兩堂課,有老師專門指導閱讀,有老師專門指導寫作;以作者的觀點來說,閱讀與寫作必須是同一位老師指導,因為從閱讀中學習寫作,而學生的寫作也需要交由專業的老師閱讀後給予回饋。
這本書很厚,要做到真正的內化,刻印在我腦海中的橡皮上,一定還得花費很多時間!
展開
4.5
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日本個性派俳優,是枝裕和電影靈魂演員,樹木希林120則人生語錄
讀者評分
4.5
|
2021/05/29
《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讀後
一個盡興生活又厭惡造作的女人——樹木希林。
我們從門外踮腳窺視他人的一生,是便利的事,卻因為腳有時太痠太累而平放在地,小歇一會兒。偏偏這時,我們失去高度未能看清門內的細節,重新再看時,「他人」竟以令人匪夷所思的姿勢死去了。
樹木希林的一生,給門外的人一種偷窺的樂趣。
我在兩部電影中欣賞過她的演出。飾演茶道先生的她自然流露一股沉穩的氣質,在等待茶如出浴美人的時刻裡,時間也靜下來了。而在一個組合式家庭的奶奶角色中,她成為零件依附的搖晃支架,因為她活著,所以成員們各自安好呢!在現實人生中,樹木希林的家完整許多,雖然沒有丈夫日日相伴,身側的女兒長成知性的力量,一起用智慧的目光看待旁人無法理解的婚姻狀態,面對「為什麼受了家暴、丈夫偷腥卻堅持不離婚?」的質疑聲浪,她說「他的一切,我都喜歡」。當事人並不以此為苦,堅持地愛了下來。仔細想想,所謂的愛情就是他和他而已。
我不想抽絲剝繭她的過往,來塑造她一生傳奇的註解。有些事就像雨突然下在你身旁,你得不停思考對策,是避雨,或是對雨視若無睹。而樹木希林留下的人生語錄,之所以吸引大眾獲得同感的原因,不就是面對雨所做出的回應嗎?
展開
5
流浪者之歌〔首度德文直譯本〕
讀者評分
5.0
|
2021/05/29
活在人世間最有趣的是,明知七情六慾是假,明知權力財富是假,卻把自己活得像隻螞蟻,遠在好幾千里外嗅到一點糖的味道,繞過歪歪斜斜的路、大的小的深的淺的水窪,去了。
我時常說不出原因,在苦難中不覺得苦,在快樂中也不以為樂,當這些豎起汗毛令我冷縮一陣的時刻,立刻冒出一個念頭,苦樂都好,欣賞即可。我經常揶揄自己經歷的苦事,把一切看做遊戲,一關接著一關打敗魔王便能勝利。既然是遊戲,當下受的心傷與肉傷自然會激出幾滴淚水,看作是自己投入某個時刻的真心,時間一過,傷痛一過,我又能回歸一種淡然。而我也習慣把自己演得像真的過生活的人,去牴觸去破壞去迎合周遭人們的期待,試圖從人我應對之中找到被我在腦海中預演過的戲,然後說,人生果然如此。
我已經很習慣把戲演得像真實生活一樣。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自己老了很多年。希望你我從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經歷中,終有一日會發出這樣的感悟,「我的受業已滿,我終於又自由了。」
展開
4.5
讀懂一本書:3300萬會員、22億次收聽「樊登讀書」創始人知識變能力的祕密完整公開
讀者評分
4.5
|
2021/05/29
《讀懂一本書》樊登 三采文化出版
能講出來,就代表你真的讀懂了。
指導教授說每週的Meeting,會希望我先說給他聽,因為只要說得出來,就代表你真的讀懂了。
看完《讀懂一本書》之後,更能理解教授所說的話。
樊登說的講書也是這個意思,倒不一定要像他一樣開個課程,但透過講書給周圍的人聽,就能提升自己讀書的實力,並且從講書這種強沉浸式學習,理解每本書的作者意識。很多教人閱讀的作者都會提出相同看法,帶著問題來讀書,樊登也是。他提到為求專心讀書,刻意把手機放在其他樓層減少想拿的慾望,在書房閱讀的自己,是這麼想的(p.42):
■架構是什麼?
■開篇先說什麼?
■書裡最動人的故事是哪個?
■最有價值的點在哪兒?
一般人閱讀講求畫重點,看到名言佳句必然畫線,這歸功於學校長久的訓練,但樊登不是這樣。他閱讀時會專心閱讀不做任何畫線,盡力去讀懂作者要傳達的意義。當他要重新整理某本書的心智圖時,他會直接在A4白紙上畫讀書心智圖,標上頁數、關鍵句,心智圖的架構可依循書上原有架構,或是自己整理之後發展的。我通常在讀知識類書籍,必須要強記的讀本時,會在一旁放本筆記,紀錄某個人物、某件事情,去寫下我自己理解的方式。如果是要找特別的好句子,我會在紙上記錄頁數和抄寫這個句子,加深印象。與樊登為講書的目的不同,講書必須對一本書通盤理解,因此最後的心智圖是必然的整理動作,如此才能從一張紙上一覽無遺自己所認為的重點,我認為這個方法應該也有其他人做過。而我提到的筆記方式較著重於紀錄書中精采的部分,以摘要方式呈現,為了後續對照,頁數與抄寫正確的句子就顯得重要了。
大量閱讀在臺灣教育曾經很轟動,或許現在還是,但是這個方法卻不落實,學生們為了填寫閱讀手冊,把曾經看過的書名全都寫上,累積成一冊就去領獎。又或者真的把書都讀了,卻是做做眼球運動,眼在心不在,當你認真地問他問題,他卻傻呼呼地看著你,這代表他沒讀懂。樊登給自己的挑戰一週一本,以講書來賺錢,是個很了不起的事情。他之所以能讀懂一本書,我認為一開始是壓力,從這個壓力中去思考該怎麼快速地、有效地理解一本書,時間一久,當習慣成自然,這就內化成他的實力了。也因此,他提出了所謂的閱讀理解力的池子(p.137),與他博覽群書有大大的關係。這池子包含的閱讀領域有七部分,分別是經濟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國學知識、管理學知識、邏輯學知識、哲學知識和人生經驗。我想每個人的知識樹不同,如果你是醫生,你自然能補充醫學部分,這點可自行加入,但我想樊登指的是當你閱讀的面向寬了,你就能看懂更多的書籍,你對各領域的某些方面都能略知一二,自然就能更快理解、更快吸收。
以上這兩個部分,是我認為對我來說較有價值的地方,容易直接內化成心裡養分的地方;其餘有一些技術相關的心智圖繪製等,我認為這須視每個人不同的需求而定,如果你習慣畫插圖,不妨用獨特的海報法,也可以順著書籍順序摘錄頁碼提出重點。撰寫屬於你個人的閱讀筆記,或是講書前的重點摘要,我想先從你習慣的方式來著手,或許會創造出不同的風景。
另外一個思考點是,當我們告訴學生要大量閱讀時,是不是能帶著他畫下心智圖,或是一本書一頁摘要,真正地去落實閱讀與閱讀後思考反芻的連結,而不是只有登記書名這樣的動作。
展開
3.5
正常人
讀者評分
5.0
|
2021/05/29
《正常人》 莎莉•魯尼/著 時報出版
第一眼掃過書名,沒特別想法。在網路書店翻翻找找,發現與書同名的影集頗受好評。書籍封底,《時代雜誌》評選,十年來最好的小說。螢光綠的封面,罐頭裡的一對情侶依偎在裏頭;似乎怎麼也低調不起來。
書一到,我用最大的好奇先翻完一次,閱讀後會不斷地思考書名要傳達的意義,與作者藉由校園情愛故事展開的戀愛故事,希望傳遞什麼。
閱讀第一頁後,心情有點怪怪的,不知道是不是太常閱讀寫作手法很厲害的小說,竟然對許多的「他說」、「她說」起了不耐煩,心怕這是不是一本買錯的小說。接著讀下去,這樣的心態還是沒有消失,原因在於書裡面有許多男孩女孩情不自禁的描寫,自己又會想著,我現在到底是在看什麼類型的書,畢竟我抱著青春戀愛的少女小說已是二十年以前的事了。因此,我讀它時,是不是有點故作青春的味道,讓我不禁跟書中男主角康諾一樣,產生奇異的噁心感。
閱讀越多之後,會開始顛覆上述這些印象,覺得書變得好看了。從書中的各式線索去思考「正常人」是誰;究竟康諾和梅黎安之間,誰才是正常人?希望你閱讀時,能捕捉這條思緒,紀錄自己對於這個問題如何變化心中的答案。
這原來是一本可以純愛到底的初戀小說,畢竟梅黎安那麼地死心塌地,但故事總有衝突,才能引發讀者去思考,去找到自己與作者對話的一角。我認為這本書充滿許多有趣的議題,比如站在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兩位主角,你會有什麼收穫?什麼是大家對「正常人的定義」、關於愛情的說與不說,會被哪些因素困擾?看似愛情故事,其實是分析各自的原生家庭對於兩位主角成長經驗的影響,可討論家庭影響主角哪些地方,甚至是讀者本身,家庭影響了你什麼?你怎麼看這兩個家庭產生的問題,你認為作者對於主角的原生家庭所做的描寫是某已經夠詳細,能夠讓你去判斷他們反映出來的行為?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並沒有為誰感到傷心,反而開始思考他們兩個人這一路走來,究竟有哪些環節錯過了,而讀者身為讀者的挑戰是,遇到關鍵詞「正常」,是否能敏銳地閃一下,仔細想想這是誰的立場,比較前後是否一致,或因為什麼事情而改變了。
如果你也有興趣閱讀《正常人》,希望以上的寫法沒有提示你太多,讓你在閱讀時依然保有新鮮。
處在正常的世界裡做正常的事,當正常的人,是最安全不過的事情了,這樣的想法會讓我們對某些似乎是對的事情裹足不前,要是冒出尖頭可就不好,成為萬眾矚目的對象,沒有自由,沒有停下來的空間。然而,那些正常的人又是怎麼定義他們的正常,站在齊頭的線上,如果有人跑先,便慢慢地後退一點,不著痕跡讓出開路前鋒的位置,如同足球場上的後衛們故意設下的越位陷阱,當邊審舉旗表示越位,這場比賽就得重新出發,自以為拿到好處的人,又被拎回再來一次的位置。
你和我是正常人嗎?「會有這樣的疑問,很正常啊!」當我看完書後,發出對你我的質疑聲後,我又再度這樣回答自己。
展開
5
青春散文選
讀者評分
5.0
|
2021/05/29
本書是寫給高中生看的,也適用於想入門散文欣賞的人,同時,適合閒來無事想閱讀好文章的人。
一般而言,學生不愛寫作文或是散文主要的原因是自我揭露。散文與小說最的差別是,散文寫的是作者自己經歷的事,而小說是杜撰人事物,寫出自己想表達的事;散文是作者站在門口歡迎你,而小說是藏在門後,等你閱讀後再悄然出現。
《青春散文選》選文多樣,不只有情感文章,亦有理性文章。帶領學子從生活各種面向趣看人生,如能有所頓悟,是個人收穫,亦是散文閱讀後能感受的些微趣味。
幾乎每一篇選文都能為讀者帶來某種獨特的觀點,而非只是讀過而已,從作者寫文的態度來看,可以知道這樣的風格決不是學生們養成的美文姿態,是就事論事的、是寫出實際情況的,而不僅有推砌美麗文句與修辭功夫,如此。所以如果在閱讀時,能逐篇寫下感悟的事情,透過收集自己與作者文字產生互動後產生的心境,亦能提供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當然,閱讀時也會有較力不從心之處,例如:這些選文篇幅較長,許多高中生可能捺不住性子,躁了。其中有幾篇篇幅較短,寫來也十分精采,像是王盛弘的〈青蛙跳進豌豆湯〉、柯裕棻的’〈空地〉、吳睿哲的〈龍蝨的眼睛〉。之所提特別提起短篇幅的散文,是因為學生在創作時需要模仿作家作品,當他一下子無法嘗試三千字以上的文章時,若能先創作一千字左右的散文,對他來說是比較容易的一件事。
而這也是散文選,能直接給予學生們最直接的創作啟蒙。
展開
5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讀者評分
5.0
|
2021/05/29
劇透警告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
作者/廖瞇
遠流出版
2020/8/30
知道廖瞇,不是因為這本書,而是因為她教作文,她紀錄自己與學生上課互動的經過,不那麼商業,是站在孩子的心去寫的,例如:「真的寫不出來,就不要寫。」某個程度而言,我也是走在同條路上的作文老師。
受不了學生寫那種,我看了就覺得做作的文字,把作文視為一份國語作業,是我想改變卻又力不從心的事。
因為某種心境上的相似,注意到廖瞇;後來這本書的書名一下子火了,讀了幾篇介紹,原來,一個有敏感寫作神經的人確實是受到原生家庭的牽動,我那時只能理解廖瞇有個不正常的弟弟。
在網路書店下單後,被生活瑣事困住,沒有機會讀這本書。今日在火車上慢讀,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讀完了。
廖瞇用真實的生活紀錄寫下她與家庭成員滌爸、滌媽和滌的互動、對話,提到滌媽和滌對於這本書出版的看法,沒有提到滌爸的,可能是下意識漏掉了,或是不這麼重要而跳過。透過書名,會以為滌有多麼不正常,會想像他可能纏身的任何病症,確實滌是有某些條件符合特殊生的情況,例如:記得所有事情的細節、討厭髒、容易被聲音打擾……。從小就有點特殊的弟弟,讓沒學過怎麼應對的姊姊苦惱,在國高中時期沒什麼互動。
滌升上高職後成績都是第一,解決許多家裡原本煩惱他個性的問題。當滌23歲時出現轉折了,把自己的生活空間退到房間,不和人說話,也不外出。是窩在家裡足不出戶的高智商份子,是這種的不正常。
書中精彩的部分有幾個:
一、滌姐和滌媽的相似、滌和滌爸的相似。家人註定是一家人,儘管組合成一個家的氣氛並不如各自期待,但卻在無形之中彼此影響。
二、在找尋所謂的「正常人」的定義。
三、在與滌的互動中,思考是滌面前的選擇條件太少,反省自己遇見不正常選擇的是退縮逃避,而不是去影響去支持,在後退的日子中,滌也更後退了。
四、選擇把對滌的想法直接說明,雖然是寫書的最後階段才做這件事,也沒關係,廖瞇選擇的是直接面對家庭的問題,揭開瘡疤,治療瘡疤,或許這存在家人心中共同的傷,都能被同理。
五、宋先生的角色,凸顯了自學的重要,提醒我們遇到人生的問題要自尋解答。
在同一個家庭下,如果有作風不同,特立獨行的家人,其餘的大家該怎麼看待他?難道他就不是家人了嗎?電影「大河戀」兩兄弟性情不同,導致人生際遇不同,家人選擇包容接納,但如今看來,我覺得其中隱含著的漠視,才是一種深刻的傷。讀完這本書之後,想到這部電影,竟顛覆了自己以前對這家人的印象,現在看來,不吭聲,好殘忍。
展開
5
我是老鼠!
讀者評分
5.0
|
2021/05/29
劇透警告
《我是老鼠》
作者:菲力普﹒普曼
譯者:陳瀅如
出版:繆思/2003
相較於黑暗元素三部曲系列小說,《我是老鼠》的文字顯然較具有親和力;推薦給想讀點輕鬆小品,又想理出故事脈絡與透視人性的讀者閱讀,相信你能從這本淺薄短小的故事書中,獲得一些感動,以及看見多數人類的生活樣態。
閱讀一本書後,我們嘗試著把自己讀完書後的心情,寫下。寫下來,紀錄的文字能呈現書籍重點、所知所感,當時間一久,如重新回顧這些文字,有助於回憶書中內容。
先記錄這本書中,對我產生某些意義的句子。
p.22 「他以前是什麼根本無關緊要,重要的是他現在是什麼!」
p.44 「他們用自己的耐心畫線。」*耐心指的是鉛筆。*他們指的是學校的小孩。
p.111 「對你來說,他也許是鼠仔,是搖錢樹,這我也相信。可是他不屬於這裡,他應該待在能妥善照顧他的家裡。」
p.129 「他曾經想當好孩子,但似乎不管他怎麼做,他都是壞孩子。」
p.175 「你從來沒有好好對待過他,你這騙子!」「他不是怪獸、生物、老鼠或什麼害蟲!他是小男孩!」
p.200 「王妃藉由非凡的愛心與同情心,創造了奇蹟,將邪惡卑劣的下水道怪獸轉化成正常的小男孩。」
p.204 屋外的世界很艱苦,但烤乳酪、親情與好手藝會保護他們。
記得童話故事裡,灰姑娘變身後,有幾隻小老鼠成了侍童;《我是老鼠》的主角羅傑,是忘記回到馬車上的老鼠,和灰姑娘有著相同的命運,變不回去,所以瑪麗﹒珍成為王妃,而小老鼠成為羅傑。除了這個故事的巧合外,還有鞋匠夫婦突然有了孩子,似乎也看得到《小精靈與老鞋匠》這個故事。
雖然是童話,卻很貼近人類的現實生活。對於生命中突然有孩子的老夫婦而言,他們想尋求正常管道好好地養育羅傑,去了市政府、孤兒院、警察局確認羅傑是否是失蹤兒童,確定他不是走失之後,送他到學校去讀書。幾乎沒有人會相信一個外表九歲的兒童沒有經歷社會化,因此孩子也理所當然要配合學校設下的諸多規矩,一旦無法遵守,就要處罰!羅傑被校長打了一下後,決定逃跑,也開始他面對惡意人們的挑戰。
故事中,有善有惡,藉由一隻突然變身的小老鼠化身成的男孩,看見我們如常的世界,是多麼可怕,要求孩子乖乖聽話,如果無法聽話立刻給予處罰;也看見我們如常的世界,是多麼貪婪,要求新鮮把戲,要羅傑吃下任何人類不吃的剩菜剩飯,來證明他是老鼠;也看見我們如常的世界,是多麼沒有天良,深知要處死一個像小男孩的怪獸是不可能的,於是要把小男孩扮成怪獸……。
幸好來到真實世界的,除了這隻小老鼠以外,還有已是王妃的灰姑娘;當人民沉醉在她的善良裡時,接受她釋放羅傑,繼續在她的故事中被餵養過生活。
其實,人們只是欠一個好聽的故事。
展開
4
不理性的力量:掌握工作、生活與愛情的行為經濟學
讀者評分
4.0
|
2021/05/29
推薦閱讀:高中生以上
生活給人的考驗無奇不有,給丹.艾瑞利的考驗是一場爆炸,在燒燙傷病房待了三年。
十八歲是少男少女綻放青春的年紀,可是丹.艾瑞利出了意外,陷入長長的思考。本來還算長得不錯的他,意外之後發現自己無法再用外貌來思考人生的選擇。
幸好,這世界上有許多激勵人心的故事。他們不願意向命運低頭,盡力把事情做到最好,然後,我們得以知道他們怎麼把握人生。
這本書中,我最受益的是第十章<短暫情緒的長遠影響>
其中有一個觀點是人會記憶情緒下的決策,然後遇到相同的情況再做一次相同的決策。
關鍵詞:情緒瀑布、自我因循
建議方式:有情緒時先冷靜下來再做決定。
由於我們遇到同樣的狀況可能會記憶曾經做的決策而重複決策,因此有意識地了解自己是否做了最好的選擇,是需要理性的。
另外在工作上相關的是第二章<工作的意義>,
即使是很小的意義也會讓我們產生極大的工作動力。基本上,企業主管(配偶、老師及父母親們)最重要的任務或許不是費心增加工作的意義,而是避免在不經意間,魯莽地破壞了同仁的工作環境及工作動力。
當同事對這份工作感覺到興趣時,盡可能維持他的興趣吧。
展開
5
快要來不及了(二版)
讀者評分
5.0
|
2021/05/29
劇透警告
快要來不及了
2021/3/28
書名:《快要來不及了》
文·圖:土屋富士夫
出版:小魯文化
只要是小朋友,都免不了做過尿床的噩夢。當小朋友平時沒睡著時,也總是忍到最後一刻,抓著褲子,跑到廁所去了。很多家長想徹頭徹尾解決這個問題,便開始耳提面命:「先去上廁所吧!」大約每個一個小時就主動地提醒小孩這麼做,一開始,小朋友會開心地說:「好。」但次數越來越多之後,小孩會開始不客氣地說:「我不要,我沒有要尿尿。」如果家長很堅持孩子非得去廁所,一場親子戰爭就會開始。
我們都知道小朋友很想上廁所的時候,是很難忍住的,而《快要來不及了》書中的主角阿英就顯得太了不起,在百貨公司跑上跑下,又遇到各種生物推薦的廁所,像是長頸鹿、蝙蝠、骷顱人等等。圖文作家土屋富士夫巧心安排一個孩子的廁所奇遇記,令人大開眼界。
原以為是夢境一場,醒來後依然尿急,終於可以上個正常的廁所了,結果,只是一個比較接近現實場景的夢而已。值得跟孩子們討論的是:阿英,最後到底在哪裡上廁所了啊?畢竟,剛剛孩子們已經看見阿英順利上廁所後,舒暢地說著:「真痛快!」
這本書讓我想起遙遠的小時候,每次夢見自己走到廁所、在游泳池裡玩水,我都會在按下馬桶的那瞬間立刻驚醒,「啊!我尿床了!」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