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漫畫博覽會
日文手藝書展
中衛品牌月
高絲開架下殺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曬書市集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有著理財外包裝,但內容是心靈雞湯、分析起來像星座的書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187)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Lv.2
依據書評貢獻度、參與度
有著理財外包裝,但內容是心靈雞湯、分析起來像星座的書
9
則書評
9
本書評分
1
位追蹤者
13
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9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
(可複選)
全部
中文書(8)
文學小說(7)
CD(1)
華語(1)
商業理財(1)
展開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評鑑發表
全部
有評鑑內容
只評星等、無評鑑內容
前往
第 1 頁
2.5
金錢性格:找出你的生財天賦
讀者評分
1.0
|
2022/12/13
劇透警告
如果你以為這是一本協助自己,用理性剖析金錢觀的書,那麼你就錯了。
這是一本「有著理財外包裝,但內容是心靈雞湯、分析起來像星座的書」。
本書一開始用18題測驗量表將個性分類為四種金錢類型:工作者、創造者、洞察者、關聯者。
但一直讀到本書一半之後,才開始分析四種類型。前一半都屬於心靈雞湯鼓勵文。重點是在分析四種類型時,充斥許多「巴納姆效應」文句,像是「洞察者在處理他們的財務時,也會出現有時亂花金錢有時又過度節儉的現象」。這類分析在星座類書籍常出現,以模糊、普世性或互為矛盾(如前述)的描述,讓人以為自己符合分析。
一顆星,是給那測驗量表18個問題,是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
展開
5
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
讀者評分
5.0
|
2022/03/31
如果你支持女性主義,你應該看這本書。
如果你厭女,就更應該看這本書。
.
本書幾乎集所有女性悲苦之大成。看完第一個故事,會讓人恍惚到以為這是個悲喜劇,因為故事呈現螺旋式向下的趨勢,當你以為狀況不會更糟時,卻總會疊加上更多悲劇。
心中不免吶喊:「真的有這麼慘嗎?」
但現實世界裡,還真的就是如此。
書中道盡女性在社會上諸多不平等待遇,男性不是不會遭遇到不平等對待,但跟女性相較起來,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
.
原本以為本書會悲到底,但在書末仍舊燃起讀者一點希望,給女性一股奮鬥下去的力量。
.
身為男性的我,100%推薦給所有同性讀者。
展開
1.5
嫁娶:禁忌錄
讀者評分
1.5
|
2022/03/15
書中很多「過度解釋」的贅句,舉例:
「就… 我新人嘛。」阿瑋不喜歡講人壞話,只能簡單一句代表千言萬語。
在場眾人瞬間理解,新人木訥老實就等於是直接被欺負的命,收款這種吃力不討好又惹人厭的事,就丟給不會反抗的新人吧。
前面第一句「我新人嘛」,已經解釋職場新人容易被欺負,完全不需要第二句「新人木訥老實…」。讀者已經看懂的部份,再多加語句解釋,會令人感到拖延且煩躁。如果只有一點還好,但全篇過多看第一句已經懂,還逼著要看第二句的解釋。
讀者喜歡思考、推敲,舉例:
1. 老王走進房間,看到張三、李四,瞄了李四一眼後,開始熱絡的跟張三聊天。
2. 老王走進房間,看到張三、李四,因為他跟李四有過節,瞄了李四一眼後,開始熱絡的跟張三聊天。
3. 老王走進房間,看到張三、李四,瞄了李四一眼後,開始熱絡的跟張三聊天。老王跟李四有過節,這導致他不想與之有交流,所以他只想跟張三聊天。
最好的描述,是第1種,演出來,不說出來,只要讀者看過去,就會知道,明明房間裡面有兩個人,但老王只看李四一眼(冷淡),接著就忽視只跟張三聊天(熱絡)。一冷一熱即可看出對比。
比較弱的是第2種,作者用了一句「因為他跟李四有過節」,去跟讀者解釋老王對兩人的落差原因。
最弱的就是第3種,不只一句去解釋讀者已經了解的部份。
本書就是這個狀況。
展開
3
新寶島
讀者評分
3.0
|
2022/02/09
首先要澄清的是,即便我給本書3顆星,但仍舊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
本書利用台灣與古巴兩國人民交換,試圖帶出兩者在地緣政治上的相似性。書中也多次提及海明威旅居古巴、美國(位於Key West,書中稱西礁島)的故居。
而作者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提及,為了研究古巴而去買了一本《Lonely Planet:古巴》。
(google搜尋:【書與人】 萬川/交換眼睛.讀台灣 - 黃崇凱談《新寶島》)
不巧的是,這些地方我都去過,所以我能看出書中不少敘述錯誤的地方。
舉例:
p.220「眺望另一條平行但不開放的鐵道舊橋」
這是指連接眾多島嶼,終點達Key West的七哩橋(座標:24.702618, -81.155104)。可是,這條橋並非全段不開放,其中很長一部分,仍舊開放,讓遊客能上去參觀。
這些小錯誤就藏在細節裡面,如果不是親身旅行去過,我也不可能看出來。
2017年,環遊世界44個國家,包含古巴、美國(含Key West等地)。
2018年,於烏克蘭留學。
我發現,台灣跟烏克蘭存在的相似性,反而遠高於古巴,以下這些論點,是我在烏克蘭才體會到的(文長)。兩國存在相似處,是相似,並非相同。約略整理比較重要的幾點:
1. 烏克蘭和台灣,同樣面對強大的「前」共產國家(用前的原因是,中國已非100%共產制度),而中國會去學習俄羅斯,這導致許多雷同處。
2. 北約把勢力壓在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導致俄羅斯倍感壓力。美國將勢力壓在太平洋島鏈(臺日韓),這也讓中國同樣反感。
3. 俄羅斯利用小綠人(зелені чоловічки)入侵克里米亞、頓巴斯,中國利用小藍人(Little Blue Men),也就是塗裝成藍色的漁船,但實際為解放軍,來佔領南海。利用拔除國徽的軍隊,都是將戰爭做「模糊化」處理。
4. 普丁對於國內不聽化的寡頭商人,利用訴訟、逮捕、暗殺等,使之落馬並且佔領其資源,中國深怕大企業不聽話,如馬雲,也用政策逼迫聽話。
5. 俄羅斯帝國、蘇聯數百年內遭受多次將近滅國戰爭,如拿破崙東征,打進莫斯科城,希特勒打到莫斯科城;中國也同樣面臨二戰日本侵華、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等,致使這兩國民族意識特別高漲。
俄羅斯和中國如果不將黨、國、民捆綁在一起,當列強侵略時,敵人是不分黨派的。所以不分你我,黨國民全都打包在一起成為一體,也是中共、俄羅斯喜歡操作的方式,用以凝聚國內人心。
6. 沙皇、蘇聯一國統治時期禁用烏克蘭語,壓抑本土文化;國民政府時期的禁用台語,壓抑本土思想、中共對內蒙的語言政策。
7. 史達林利用勞改營除去異己、烏克蘭異議人士、烏克蘭民族主義者;警總的白色恐怖、新疆再教育營。
8. 烏克蘭境內存在各種聲音,親俄派、親歐美派等;台灣存在親中派、親歐美派等。
9. 烏克蘭本土主義者,堅持使用烏克蘭語,即便他也懂俄語;台灣本土派,也有堅持使用台語者。有趣的例子:在烏克蘭求學時,我認識一對情侶,女生講烏克蘭語,男生講俄語,因為女生是本土主義者,兩人聊天用著自己的語言,但是彼此都聽得懂對方。他們其實都會講烏語和俄語。
10. 親俄派有著大一統的概念,他們叫「蘇維埃人」;某些親中派也有類似的「大中國人」概念。
11. 俄羅斯利用網路和媒體,分化烏克蘭社會,讓親俄派與本土派仇視對方;中國也用此法分化台灣社會。俄羅斯對烏克蘭使用「混合戰」(Hybrid warfare),中共對台灣也用此法。
12. 俄羅斯控制了50%左右的烏克蘭媒體(google搜尋標題:Yatsenyuk: Putin controls half of Ukraine’s TV news channels);台灣有很旺的那個XD。所謂的烏克蘭旺中,指的就是維克多·梅德韋楚克,烏克蘭也取消他的電視台放映權。
13. 烏克蘭推行「去俄羅斯化」(Дерусифікація);台灣的「去中國化」。
14. 烏克蘭對俄羅斯貿易依存度高,因為同文同種,貿易容易,俄羅斯利用經濟要脅烏克蘭;台灣亦同。
著重經濟的台灣人,會著迷北上廣深眾多高樓大廈。不少烏克蘭人,也因為俄羅斯經濟優於烏克蘭,加上同文同種,因而移居俄羅斯。
15. 納粹之於烏克蘭,日本之於台灣。
二戰當納粹進入烏克蘭時,有部份烏克蘭人為了反共,轉頭對抗蘇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斯捷潘·班德拉(Степан Бандера)。所以現在俄羅斯對於靠向西方的烏克蘭人,會稱他們為班德拉份子、或是法西斯份子。而台灣在日本統治多年後,也融入大量日本文化,今日也與日本走得較近。對遭受二戰痛苦回憶的俄羅斯、中國來說,烏克蘭、台灣親近德國、日本,會讓他們反感。
有關Степан Бандера褒貶,史學家間也存在歧異。他與納粹存在相互利用的關係,時好時壞,所以部份觀點認為他是納粹同路人,但另一方觀點,覺得即便他反共,也不能與納粹劃上等號。也就是說,我可以反共,但我同樣也可以不認同納粹。
16. 普丁、習近平皆已可持續執政多年,毋需擔心任期。
17. 俄羅斯、中國對言論的箝制。中國利用長城等手法,俄羅斯雖不使用長城,但普丁直接消滅反對者(對納瓦尼下毒),同樣達到對輿論的控制。
18. 2013年的親歐示威(Євромайдан),俄羅斯控制亞努科維奇,使之拒絕跟歐盟簽署貿易協定。這跟太陽花時,親中政府跟中國簽訂貿易協定一樣。俄羅斯和中國很清楚,只要控制一個或一群掌權的人,就等於控制整個國家。這事件早於香港反送中多年,但台灣對香港比較有感,對烏克蘭比較無感。
19. 「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Будапештський меморандум):1994年12月5日,美國、俄羅斯和英國分別與烏克蘭、白羅斯和哈薩克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簽署的文件,用以解決前蘇聯解體後,在烏克蘭、白羅斯、哈薩克遺留下來的核武問題。俄羅斯保證不以武力等方式威脅烏克蘭等國的獨立和主權,英美保證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他們將會做出應對措施。然而,2013年克里米亞被佔領、2014年至今的頓巴斯戰爭,都顯示出俄羅斯已破壞該備忘錄。如同香港的50年不變。
20. 史達林1930年代的大清洗(大整肅),讓親朋好友們彼此舉報,破壞人們間的互信。被誣陷的人不是被丟到西伯利亞古拉格,就是被處死。中國文革也利用相互舉報,同樣破壞人們間的互信。
這就是一種缺乏互信社會的現象。我舉一個蘇聯的笑話作為結尾:
二個在古拉格勞改營的蘇聯人聊天。
A:為何你被抓到古拉格?
B:因為私藏禁書。你呢?
A:因為偷懶。
B:偷懶?為何偷懶會被抓?
A:本來前一天晚上要去檢舉鄰居,但因為我偷懶,隔天鄰居早一步檢舉我了。
展開
5
槍聲
讀者評分
5.0
|
2021/11/25
大推!強推的一本台華文,本土雙語文書籍~
之前在Youtube上看到朱宥勳影片推薦後(影片名:【台灣ip研究院】血債,不是流血就能還的:胡長松的228小說《槍聲》),就想要入手,無奈數量稀少,一直難以入手。為了閱讀只好去圖書館借。近期利用系統到貨通知,一收到訊息馬上購入。
這本書能給臺灣人深切的思考,二二八是所有臺灣人的悲劇。
人是一個從眾的生物,這是心理學上不爭的事實。我們會衡量周遭情況,為了生存下去,就算制度不合理,還是會迎合多數人,這是生物機制。遇害的本省人絕對是受害者,但有些外省人在極權制度下,會變成加害者與被害者的綜合體。該譴責的是制度,是下令的高層。
對二二八的反省是要避免同樣的悲劇再發生。如果我們將反省視為無聊的老調重彈,那麼悲劇只會換個包裝再度重新上架。
展開
5
古茶布安的獵物
讀者評分
2.0
|
2021/07/03
看完第一個想法:喔,結束了?
1. 融入台灣南島語族故事,是值得推崇的點。
以下是缺點分析。
2. 紊亂的場景切換。建議作者參考一下作家朱宥勳在youtube上面針對遊戲「最後生還者2」的分析影片。不論看小說,或是電玩遊戲,都是一種「附身」過程,讀者會根據作家的描述,慢慢融入故事,通常會選定一個、或數個重要人物做附身。主角歷經挫折後反敗為勝,抑或是身不由己而作惡的反派,才會讓讀者感同身受。但是,若附身的過程不順利,就會讓讀者感到痛苦,這正是本書的問題所在。每當順著作者鋪陳慢慢融入劇情時,作者就切換場景,逼得讀者要做抽離。抽離不是不可以,但抽離的頻率太過頻繁,就變成讀者無法融入角色,每個人都蜻蜓點水。作者野心很大,想要處理一個龐大的陰謀體系,所以拉入歷史事件、各方人馬等。但每個分鏡建構篇幅過短,導致附身過程發生障礙,難以對人物產生同理、記憶。解決方式為:加長每個分鏡,對重點人物做更為立體的描述,不重要的配角帶過即可。或是減少分鏡,不要處理龐大數量角色,讓焦點更為集中。
3. 解釋性對白的尷尬。這是很多小說的問題。壞人喜歡自曝其短、通盤托出。好人不管遇到誰,都會解釋案情。解釋不一定要放在對話中,可以在旁白。
4. 第二章之21,李武擎發現蔡承志屍體後,直接跑去質疑費尚峰。除此之外,還直接跟費尚峰透露「我們發現蔡承志的屍體了。他曾和朋友提到近期他會大賺一筆錢,他打算把新晴的研究資料賣出去…你發現這一點所以殺人滅口!」。有哪個警察會跟嫌疑犯透露如此多資訊的(作者想要跟讀者說,但安排在警察對嫌疑者吐露就詭異)?很不符合警察辦案的方式。為了安排衝突點,但卻罔顧現實面,不合辦案常理的劇情令人感到詭異。
展開
4
她們都是我的,前女友
讀者評分
3.0
|
2021/06/23
後勁無力,著實可惜。
前半段足見作者的寫作功力,文筆洗鍊,觸動人心。可惜的是,從中間開始,特別是在「輯四,越南室友」,內容論為寫日記般流水帳,缺少前面所融入的情感,也缺少突然能震撼人心的一句話。然而,在輯四最後一篇名為「荃」中,又拉回滿滿的情感衝擊,卻凸顯與全篇輯四格格不入的窘境。
展開
1
時空犯
讀者評分
1.0
|
2021/06/20
劇透警告
給一顆星的理由是,我自己本身是物理學出身,相對論的確是個令人深感興趣的議題。
我看的是電子書,難以標記頁碼,但是會節錄內容,好顯示有問題之處。( )內表示章節,「」表示小說內文。
1. 全篇大量解釋性對白。作者將大量解釋放入對白當中,閱讀起來非常憋扭。有些解釋可以放入章節註釋之中,不需要全塞入對白裡。撇除專有名詞可放置注釋中,與劇情相關的部分也不需要都在對白中呈現。
2. 對白可以用跳格法。如果我問:吃過晚飯了嗎?對方回:吃過了。一兩句還好,若大量堆疊會非常枯燥。跳格法就是將對話跳下一步回答。我問:吃過晚飯了嗎?對方回:那家餐廳有夠難吃。雖然對方沒有直接回答,但其實已經回答了。本小說裡面充斥缺乏跳格法的對話,閱讀起來頗為僵化。
3. 偵查不公開。為何薛刑警要跟一位物理學家和中文系教授解釋案情,他們並非警政單位請來的專家,即便身為死者葛衛東的友人,根據偵查不公開原則,薛刑警給兩人解釋案情著實詭異。兩人與葛衛東把酒言歡離去後,葛衛東死於飯店房內,兩人嫌疑不小,薛刑警與之解釋案情更是不合理。薛刑警後來與馬知雲解釋案情同樣詭異。在(台北之四)之中,警方後來有提取兩者的指紋去比對,更顯得一開始薛刑警對二人吐露案情的荒謬。如果是要安排主角們協助推理,應該要塞入一個轉折的橋段。
4. 莊大猷和孫元泰的對話像是小孩子鬥嘴,完全不像50~60歲學者(一位物理學家,一位中文系教授)的對話。
5. 小說裡的角色,可以隨意跟另外一個角色坦白案情或自身背景。馬知雲輕易就跟毫無關係的中文教授孫元泰說出許多私人訊息,兩人根本素味平生。就算是想打聽出葛衛東的黑色札記,也不需透露過多私人訊息。
6. 薛刑警對於莫名被丟出的三顆枕頭,居然毫不關心。
7. (台北之一)「阿泰,雖然我和葛教授都是不涉及實作的理論物理學家」。既然是理論物理學家,為何會實作出時光機呢?
8. (南京之一)「田,艾拉培這三個字是我為了給不懂德語的中國人方便,而為他們起的中文姓名。既然你的德語那麼流利,無妨就直接以我的德文姓氏Rabe,來稱呼我吧」。此段究竟是以德語還是中文聊天?前方有提到艾拉培中文不佳,就連你好、冷嗎、吃飯了沒等問候,都力不從心。足見這對話應該是以德語呈現。但若以德語溝通,整段德語中間稱呼艾拉培時,應該順理成章以德語方式稱呼,而不會切換成中文。譬如以英文為例:Johnny, how are you?而不會說成:強尼,how are you?
9. (台北之二)「不會的、不會的,他一定是睡過頭了」。飯店櫃檯人員顧客爭辯葛教授一定在房間睡過頭,一般飯店員工不會有此番言行,超脫現實的對話。
10. (台北之三)「『他』的骨灰罈,已經被我帶回到旅館的房間裡了。話中的『他』,指的當然就是葛衛東教授」。過多解釋,破壞閱讀順暢度。根據上下文,讀者一定知道是誰。
11. (物理學家的札記之三)「不知道我在說什麼的人,不妨去找那部片來看看」。這不是物理學家的私人日記嗎?為何口吻是對讀者講的呢?是為了打破第四面牆嗎?
12. (台北之四)「在台北,要找出從沒去過洛杉磯的成年人,只怕還沒那麼容易呢」。此為非對話的內文,這個偏見從何而來?如果是角色對話,還能歸咎於是人設,可是此句為上帝視角,表示這是作者的補充。
最後補充一點,相對論也並非是首度成為小說題材。作家Mark Albert於2008年發表的驚悚小說「最後理論」(Final Theory),就有將相對論納入小說核心。
展開
5
陶吉吉 / 再見你好嗎
讀者評分
5.0
|
2013/07/01
Godfather Returns !!!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