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4
user-img
木九

42則書評

42本書評分

28位追蹤者

225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42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從低谷突破:40年精神科權威史塔茲的療癒之道
讀者評分
5.0
|
2025/06/15
曾經我敬愛的師長,跟我說過強大的內力就是
「自信自足,相信自己無欠無餘,不去與人比較,不計較,善意、關心、正面能量……
不遮醜,敢面對失敗或錯誤,不給自己找理由,放下得失……」
經過了好多年,我仍舊似懂非懂的。

在看了這本書後,書裡提到的「自愛」就是接受自己最自卑的一面,這是榮格所說的陰影。
那些陰影是次等的自己,擁有我的弱點和失敗,是年紀小而匱乏的自己,我願意無條件接受自己的陰影,不要再抨擊自己。

突然有所頓悟,隨著時間推移,我的能力也不同於以往,我想要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重養一遍,讓自己擁有更多的平靜。
在這本書裡,獲得了許多新的能量,值得推薦。
展開
大腦喜歡這樣行銷:和潛意識合作,創造多層次好感,成為顧客的直覺首選
讀者評分
5.0
|
2025/05/17
曾經學過行銷學的人不陌生的「品牌生命週期」、「漏斗理論」在這本書裡被迭代了。

這本書的優點在於每個章節都是獨立的,可以先挑選有興趣的主題,例如 : 第八章 引進新客群 裡提到 每年都會有五成的使用者離開,企業光是要讓業績不下滑,就得讓新用戶補足五成的使用者人數;倘若想要成長,更是要增加不只五成。如果每年有五成的顧客離開你,你最好能快速找到大量的新顧客。

這點好像說明了,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有些書可以長銷三至五年的時間,原來是每年都會有新讀者進來購買的關係。

書裡的案例都是熟悉的人物或品牌,經過作者的解說,會發現在行銷的領域中,有更符合當代的操作方式。
在這艱困的消費市場裡,希望身為行銷人都可以從這本書裡得到新的能量,善用腦科學的方式,突破困境。
展開
失去妳以後,我也成為了媽媽
讀者評分
5.0
|
2025/05/14
人生中有很多事,都是第一次成為人的我們,不曾面對過的場景,我的內心一直很害怕有一天必須面對分離的場景,那個恐懼時不時的會突然從腦子中飄出來。
透過這本書的內容,一路邊哭邊笑的理解這個過程,希望我的恐懼可以稍得到安撫及安慰。

書裡也解開了我一個長久的困惑,記得小時候對於一天到晚來家裡串門子的婆婆媽媽們,非常的反感。
大部分的時間,我也都在生媽媽的氣,不理解她幹嘛把我們的事情都告訴別人,這些事情有什麼好講? 甚至連媽媽跟她的親生姊妹說了什麼,我都會感到憤怒。

現在回頭看當時的情景,我忽略了媽媽是位全職媽媽,除了守著這個家,她沒有其他的人際網絡,很自然的生活重心全在家人身上,而那些成天來串門子的婆婆媽媽們,
也是身處同樣的情境。

我反省自己,確實忽略了尊重媽媽的選擇,在那個年代的時空背景,這是她們的日常生活情景。

這題,也許我問媽媽,為什麼這樣?那樣?,她不一定回答的出來,但在這本書裡,我找到可以同理的答案了。
展開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讀者評分
5.0
|
2025/05/11
「認真、負責、完美主義的蠟燭型人格」,
在家庭裡是長女病的代表,在職場上是能者多勞的社畜代表。

這本書對我的提醒在於,不論在家庭或職場上,你的角色為何?
不論哪個年紀,都可以重新思考自己是否有「過度承擔」的問題?
這是你想要的人生嗎?
你還可以有其他的選擇嗎?
最重要的是,我期待自己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跨世代相傳的結果,一定或多或少會有些遺憾。
但透過閱讀的啟發,它讓我學會補足上一代帶給我的匱乏。
讓我可以在成為大人的過程中,用我自己的能力和方式,再把自己重養一遍。
展開
原始碼:成為比爾.蓋茲
讀者評分
5.0
|
2025/02/07
《原始碼》是我目前看過的傳記中最喜歡的一本。
這本傳記意外的流暢和平實,原來曾經在我們的青春歲月裡,都面臨了一樣的煩人的問題。

9歲就進入叛逆期的他,開始跟父母爭執,當時他的父母在束手無策下,去進行了家庭諮商,他跟諮商師說他正在跟父母打仗,但諮商師給了他關鍵的一句「你會贏的!」

這是60年前的事情,而我們在60年後的現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仍是挑戰著彼此之間的關係。

但,他從中啟發了~
「透過我們之間的談話,我發現克雷希博士是對的,在我自己想像的親子戰爭中,我一定會贏得最後的勝利。
隨著我不斷長大,我會變得愈來愈獨立,終有一天,我會獨立生活。在此期間,不論是現在或未來,我父母都會一直愛我。這樣多好啊?贏得這場戰爭,又不會失去父母的愛。」

我很敬佩他的外祖母和父母對他在成長過程中的各方面引導。

沒有人天生下來就什麼都會,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的未來是充滿希望和快樂,那我們得讓他們可以在適合自己的地方發光💡
展開
正是時候讀叔本華:平息內在的風暴,別浪費生命向外炫耀
讀者評分
5.0
|
2025/02/02
中年之路的洗滌,重新聚焦第二次的人生,要往哪去? 

我們會關心自己身體的健康年齡,但似乎很少在意過自己的心智年齡?

從年輕到了中年,你找到了自己的「自尊」寶石了嗎?

幸福、快樂,是大多數人的追求,但到了這個年紀才能體會內心的平靜,才是根源。

透過閱讀的反思,才能迭代自己的認知。

「四十歲以後,應將生命的重心逐漸由外在移往內在。需要更覺察自己的內在,更深度地了解自己。」——《正是時候讀叔本華》
展開
願望加速成真:當3分鐘未來日記,遇見吸引力法則
讀者評分
5.0
|
2025/01/12
第一本用簡單與實用的方式,說服我大腦真得是可以被訓練的。

書裡說「用語言對大腦下指令的方式,和網路搜尋引擎相同。輸入喜歡香蕉和討厭香蕉、不想吃香蕉等三種關鍵字,再搜尋圖片的結果,全都是香蕉的圖片。」

所以需要重新檢視如何使用正確的語言,改變「潛意識」的資料,達成「顯意識」的美好。

書裡有123個練習,可以隨心的進行,願自己在未來能變得富足又幸福!
展開
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讀者評分
5.0
|
2024/12/15
本來還很困惑,手機對孩子們的影響,這不是新鮮事了,其實成人也是重度使用者吧?

我們只能順應世界的進化,不是嗎?

但一打開書,又是一本欲罷不能會一口氣看完的書。

陪伴青春期的孩子成長,真得是步步為營的過程。

我們好像從農夫的角色進化成池塘守護者,希望孩子們可以在池裡自在的探索自己、發展自己、成就自己。

期許未來,我們可以晉升為安心的園丁。

我們都活在一個不可控的世界裡,願我們都能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保持內心的平靜❤️
展開
上位思維:從當上主管到成為領導人,上千位執行長最想告訴你的事
讀者評分
5.0
|
2024/09/22
很喜歡書裡對每一位領導人的提問,看似簡易的梳理,可以發覺不同的成長背景,可能在某個瞬間對於領導力落下了種子。

 不一定要想成為領導人才適合看這本書。

 領導力的最小單位是自己,對於現在的我,我期待自己成為怎樣的人呢?如何推動自己持續進化、持續成長?如何可以不輕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透過這本書裡的每個提問,重新校對自己對自己的期待,希望能夠保持繼續前進的動力。
展開
擺脫情緒消耗:不再被負能量控制,找回身心安在力量【首發限定作者印簽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09/15
體力的消耗(身),往往比情緒的消耗(心)更容易覺察。
活在當代的我們,應該已知身、心健康之間的關聯性很高。
不論在職場、家庭的人際相處上,他人與自己的情緒連結,多少都會有牽連,只是我們要學會如何立下界限,停止內外在帶來的情緒消耗。
書裡的練習法,可以學會自我對情緒的覺察和自我對話,化解衝突的困境。

我們都值得被自己好好關照、好好善待,就從擺脫自己或他人的情緒消耗開始吧!
展開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蔡康永的情商課3【作者親簽蓋印+博客來週年慶獨家‧雙面書籤】
讀者評分
5.0
|
2024/09/08
在快速運轉的工作場域中,幾乎每天都會有需要立刻解決問題的發生,若再遇到訴求不明確問題、往往才是磨心的時刻。

但為什麼老是被迫接球的人要如此高速運轉?
我們不能讓自己有些餘裕空間,把問題分析及思考後,盤點出較全面的解決方法嗎?

與其面對接了球後,又被指責失格,我要學習放慢回答,全盤的思考決策或建議,學會如何為自己負責的一種「願意」。
展開
中年之路: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鍊金之旅
讀者評分
5.0
|
2024/08/16
在陪伴青春期孩子成長的我,也剛好是中年之人。

我和孩子們都遇到了人生的轉折點,當我期望孩子們可以長出屬於他們自己的樣子,同時也在反思我自己,那我呢?
從小到大一路伴隨著他人期望下成長的我,有在這些年歲裡長成理想中的自己嗎?
或者從此刻開始,我要怎麼重新發展成理想的自己?

很喜歡書裡的一句話《心靈中的不變真理是:改變,否則就在怨恨中枯萎;成長,否則內在就走向死亡。》
透過閱讀的梳理和省思,願自己在中年之路上持續改變、持續成長,可以持續陪併孩子們一起併肩走。
展開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終結自我破壞,實現自我控制
讀者評分
5.0
|
2024/08/03
每天早上睜開眼後,一定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伴隨著不同的情緒起伏,往往就會覺得自己快樂不起來,那原因是什麼呢?

如果不知道如何讓這些感覺流掉,試著理解它們、從中學習,日復一日的允許它們堆疊存在,那這些情緒就會變成一座又一座的山,結果我們就在自己創造出來的山林裡迷失方向。

書裡帶著我們去認識不同情緒要帶給人們的正面意義,學習覺察、學習省思,若在生活中觀察到也被自己的情緒山林困住的人們,也能清楚的分辨,自己不需要參觀他人的山林,為自己的身心建立起安全的防護網。
展開
別教出混蛋!終結霸凌、自私、厭女者:孩子犯錯怎麼教?科學大數據當你的教養神隊友
讀者評分
5.0
|
2024/07/25
喜歡作者提供分齡的科學實證妙招,
在書裡看到作者建議父母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們,可以大方地與他們分享我的掙扎和感受,這是讓孩子們轉換觀點和培養同理心的重要關鍵。

自己實驗了多次後,發現孩子們也會主動開始分享他們的日常,揮別我們各自的同溫層,聽聽不同世代的想法,其實蠻新奇有趣的。
希望透過這個方式能讓孩子們體會,家人之間能互相分享、彼此扶持。

雖然是翻譯書,但字字通順,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者也和我一樣在做中學、錯中覺,特別的是作者非常同理現代家長的難處,甚至希望家長不要把這本書當成批判自己的理由,值得推薦給家長們閱讀。
展開
內在恆定:順應天性的完美主義是一種優勢【擴充體驗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07/05
曾經覺得事事要求完美的我,會不會是一種人格缺陷?

當我立下目標,我會希望竭盡所能的達成它,但很多時候其實是需要和不同的人進行協作,推進的過程難免會覺得很挫折。
這時收到的評價大都是勸我要放下完美主義。

作者在書裡教我,完美主義是一種天賦,如果我可以有意識地運用它,讓它可以健康的發揮,把完美主義內化成自己的超能力,
我可以自由發揮努力的強度,為自己心裡最高潛能和最深切的渴望效力。

很感謝出版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完美主義是一種優勢,我應該試著順應天性,我從書裡得到療癒和救贖,也學到如何駕馭完美主義與他人的協作得以順利進行。

祝福自己學會善用完美主義,成為支持自己持續成長的力量。
展開
過曝世代:青少年為什麼更不快樂、更缺乏安全感、自我評價更低落?
讀者評分
5.0
|
2024/06/02
好久沒有痛快的把一本書看完~

▌他們生長在最安全的年代,卻是心理安全感低落的世代 ▌

我覺得不是只有孩子是如此,而是活在當下的每個人都是這樣的處境。
也許大人們的心裡,還一直住著童年的自己?
但隨著身分角色的轉變,成熟並不會自然的成正比的加乘。
但心裡的價值觀卻會呈現在外顯的每個角色上。
思緒碎片化、缺乏深度思考力,進而要建立各個面向的界線是困難的,尤其是還沒有社會化的孩子們。
陪伴孩子長出健康自我認同,這不是容易的挑戰,但好像也無可避免。
願我們都能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找到安身安心的生存空間。
展開
媽媽是房子(法國千頁獎童書大獎)
讀者評分
5.0
|
2024/05/02
當孩子慢慢長大後,幾乎巳經讓我遺忘從知道懷孕那一刻起的喜悅~
這些年,我覺得媽媽是棵大樹,沒有辦法完全遮陽及擋風雨,有時也會因為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完美而自責。

在看了這本書後,給了另一個形容媽媽的角度,原來我曾經是孩子的房子、車子…

我們曾經是24小時那麼緊密的黏在一起,只是後來成為二個不同的個體。希望未來當我覺得疲累時,我可以再回頭看看這本書,幫我和孩子的臍帶再重新接上,
記得當初的喜悅。
展開
正確犯錯:哈佛學者揭開成長心態的關鍵,分辨失敗類型與應對方式,駕馭不確定的未來
讀者評分
5.0
|
2024/04/01
身為父母都會極力避免的讓孩子遇到失敗,但如何讓孩子安心地犯錯、安全地失敗,這是為人母的我,一直不斷在思索的問題。
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似乎也領受到很多事情,都是在做中學、做中覺,慢慢堆疊出自己的人生經驗,但真得面對要如何傳授這個心法給孩子時,發現並不容易。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艾德蒙森(Amy C. Edmondson),在書中分享當她的大兒子高三時,他接受了一份挨家挨戶銷售太陽能板的暑期工作。我立刻擔心起來,因為我知道他會遭遇很多被拒絕的情況。我簡直無法想像傑克——我深思熟慮、內向的兒子、優雅的運動員和成績優秀的學生,要怎麼應對這麼多被拒絕的情況。在擔心之餘,我想到的不僅僅是所有銷售人員常會面臨的被拒絕情況。太陽能是與氣候變化相關的熱門話題,他可能不光是會碰到別人冷淡的「不要,我沒興趣。」

身為父母,想要保護孩子免受失敗是很自然的,儘管這樣做毫無益處,但是我錯了。傑克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暑假。很多客戶都答應了,他很高興能夠改造新英格蘭地區的一些屋頂。是的,大多數人都拒絕了,但傑克早在幾年前就從威爾遜那裡學會了默默地對自己說:「謝謝你的
二十五美元。」當然,也有少數人懷有敵意,但傑克很快就學會了不要放在心上。那年暑假鍛煉了他的失敗肌肉,並激發了他對可再生能源的長期興趣。

《正確犯錯》對我來說,不僅是個人的思維模式重新打造,也讓自己重新用新的觀點來教育孩子。

畢竟世界不斷的在演進中,過去的經驗也不一定完全受用於此時此刻,父母只要誠心的祝福孩子放膽去突破,為孩子建造一個有心理安全感的保壘。
即使受了挫折,轉身仍可以在父母的支持下持續強大自己的內力,重啟往前的動力。
展開
先陪伴,再教養:讀懂孩子不愛念書、手機滑不停背後的困境,校園心理師給青春期父母的27則心法
讀者評分
5.0
|
2023/04/18

書上寫著~
別把孩子做得好的事視為理所當然,孩子的每一份努力,都希望被你「看見」。
換句話說,好像也是大人們的心聲~
別把部屬做得好的事視為理所當然,部屬的每一份努力,都希望被主管「看見」。

不論大人或小孩,內心的感受是一樣的,曾經是小孩們的大人,我們都可以學習同理彼此,讓親子關係越來越好。
展開
恆久卓越的修煉:掌握永續藍圖,厚植營運韌性,在挑戰與變動中躍升
讀者評分
5.0
|
2022/09/19

這本書是柯林斯回到初心的作品,感覺讀起來也特別熱血。
雖然仍是談管理與領導,還有企業如何長青,但很多概念其實也適用於自己生涯規劃、甚至教養,特別是柯林斯穿插在文中的許多「新觀點」,他以很貼近生活的例子讓概念變的很淺顯易懂、很鮮明,像是湯米.考德威爾成功挑戰攀登酋長岩的故事,映證了幸運之神總是眷顧能堅持到底的人。
沒有讀過柯林斯其他作品的人,也可以從這本書中的卓越藍圖,了解他過去很經典的概念,例如:如何成為第五級領導人、轉動飛輪、BHAG膽大包天的目標等等。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