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MUJI9折
愛情小說展
動物控選物
珂莉奧品牌週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曬書市集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異人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440)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Lv.4
依據書評貢獻度、參與度
異人
43
則書評
43
本書評分
1
位追蹤者
28
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43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
(可複選)
全部
中文書(39)
文學小說(32)
心理勵志(8)
中文電子書(4)
輕小說(2)
親子教養(1)
展開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評鑑發表
全部
有評鑑內容
只評星等、無評鑑內容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5
遙遠的布萊梅:直木賞百萬暢銷作家重松清,出道31年,重磅療癒之作!
讀者評分
5.0
|
2025/06/02
劇透警告
被拯救的其實也是自己
繼2018年背景發生在原爆30年後的廣島的《紅帽1975》後,
今年再次看到了重松清台灣翻譯的新作《遙遠的布萊梅》。
看到試閱時,曾經閱讀過他不同題材的作品ㄧ個個跳出來,關於道別的《在那天來臨前》、剪不斷理還亂的《稻草人的暑假》以及他的作品裡少見、帶有特殊能力設定的《流星休旅車》。
《遙遠的布萊梅》述及剛失去阿嬤的高中少女遙香,透過「碰觸」而能看見他人的過去,亦即「走馬燈」,透過這個能力開始接到許多委託,展開一段為人療傷的旅程。
看試閱時勾起了懸念,比起角色被揭露的過去,更想知道的是背後所關於的議題,畢竟過去閱讀重松清作品的經驗,從中接觸許多議題,對於他以教育相關背景出身,將關懷從教育延伸至社會的各個角落,而這次以「委託」為名,實則是涉及不同議題的短篇集的《夢的遊樂園》另一種形式轉化,也就是現今常見的「多線聚集」的作品,角色間彼此都有不同的關係,同時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議題,而碰觸到這些議題的主角的議題也將因此有所改變。
這讓這部作品看似為人療傷,但實際上幫助他人的同時,反而成為自身的救贖。
如同曾苦於口吃的重送清,在念了教育相關的科系後,理解了自己的痛苦的同時也進一步了解教育第一線,更看見每個學生背後的家庭狀態,乃至社會不同的議題。
而這,大概是他成為作家的意義——自我救贖的同時看見他人的傷口。
展開
5
前男友食譜埋葬委員會【親筆簽名版/附贈.戀の滋味卡】
讀者評分
4.0
|
2025/05/11
劇透警告
先好好吃頓飯吧
感情從來是兩個人的事情,以致於一方想離開時,便邁向瓦解。
四年的感情結束於賓館,沒有分手砲,更單純的只是因為沒趕上末班車而不得不共度最後一晚。桃子此前從未想過曾經因著前任的笨拙而愛,卻也因為前任的笨拙而傷,無論交往時或分手時。這些驚醒是在品嚐意外進入的咖啡店雨宿裡,一邊吃著店長煮的咖哩飯,一邊與店長細細回想著四年的感情才發現。發現自己的渴望,以及很深很深的不安全感磨掉了愛,最終變成包袱,然後被拋下。
正因為理解失戀的痛苦以及療傷時間的重要,看似有所經歷的店長接住了狼狽的桃子,並在後來成立「前男友食譜埋葬委員會」,期望可以被接住的桃子能一起接住更多因失戀而碎的心。
川代紗生透過結合料理的方式,讓療傷變得更生活,一頓應該飽和美好回憶的料理因著分開而不再和過往一樣好吃,但回憶可以覆蓋,再創造新的回憶,一樣的料理也能重生為嶄新的回憶。很多事情是這樣的,用不同角度看待,痛苦變有機會轉化成邁向更好的自己的養分,但那當然不是如此絕對,而是需要正視悲傷,承認疼痛,才能結痂。
那麼在此前,先好好的哭一場,好好的吃頓飯,好好的睡覺,重新把自己愛回來。
展開
5
Noland無名之境:狼人、喪屍、AI、複製人……千先蘭的暖科幻宇宙再擴大!
讀者評分
5.0
|
2025/04/13
劇透警告
前往彼方
看似追查電子書結局被竄改原因的事件,實為一段理解的旅程,更是哀悼之路。
剛過雙胞胎妹妹有真的忌日,作為自殺者遺族的有菈,便面臨了工作上客人投訴電子書結局被改的棘手問題,卻也意外地遇見了一位神秘的忠實讀者。事件的進程穿插著對於妹妹有真尋死的追溯,抽絲剝繭的不只是自殺的選擇原因,更是試圖理解著「彼方」為何與妹妹有真對「彼方」的渴望。但荒謬且諷刺的事情是,有菈的無法理解,卻被應該是小說的AI角色阿樂斯輕易跨過。
作者先千蘭不僅將科幻小說的科幻置入了未來設定的小說裡,更漂亮地展示了背後充滿社會關懷的「使用方法」,那不是現今多數人跟風玩宮崎駿畫風生成的程度,而是實踐奇幻類型裡常見的「靈魂交換」來實際解決「問題」。千先蘭透過有菈的反思和AI角色阿樂斯之口,提出了「其實只不過是這個人不適合活在這個世界而已」的想法,來對於「選擇自殺」這個實為哲學「存在主義」思辨的解答。
對啊,為什麼要勉強一個已經意識到自己不適合這個世界的人活著呢? AI角色阿樂斯淡然地面對著自殺者遺族在哀悼中所無法理解的困惑,而它也只不過尊重了自殺者的選擇而已,但對於早已被建構了活著是如何理所當然的多數人所無法接受的。
人能理解身處有毒環境和有毒的關係要離開,但如果有毒的其實是世界本身,何嘗不能選擇離開?以科幻類型包裝的自殺議題,看似未來式,實為現在進行式。即使自殺原因很複雜,但世界並非適合所有人活著也是事實,作者先千蘭透過筆下AI角色阿樂斯擁抱了這樣的絕望,像是說有這樣的想法沒關係,活在這個不適合自己的世界的,你已經盡力了。
展開
4.5
逆轉正義(限量親簽版)
讀者評分
4.5
|
2025/03/09
劇透警告
何謂「正義」?你的正義不是我的正義--《逆轉正義》試讀心得
何謂「正義」?基於普世的「道德」而制定的「法律」,所代表的是集多數人所認為的「正義」,但看似「保護」為名義來保護眾多的「善良公民」,私以為也包含了弱勢族群,但是否在弱勢族群眼中其實是種打壓?
一對年紀差異可以做親子的男女相遇在一場傍晚的雨後,各自背負著不符合社會期待的殘缺的「繭居族」和「上班族」的相遇,意外地填補了兩人各自的內心空缺,但跳脫「年紀」和「工作」差異而被深深吸引的兩人的溫存,在「與未成年性交」的法律下仍被狠狠地搧了巴掌,因為是不符合社會期待的愛,普世的道德嚴厲譴責著「犯罪」的不潔,無論你因著身分如何低賤而遭遇許多的委屈最終被本能淹沒,但都和殺人一樣是不可以的,在道德建立的法律這個正義下,這些都是不正義的,多數暴力即使暴力也是民意,要怪就要怪你投錯胎或是自己太爛爛到不符合社會期待。
試問,正義要保護的是「多數人」還是「弱勢的人」呢?又或者兩者衝突時該如何選擇?「多數人」真的會為了「保護弱勢的人」犧牲自身的權益嗎?而在此下我們所以為的正義真的是正義嗎?
在閱讀了《生還者》而認識了下村敦史,並為之筆下的社會推理所讚嘆,因此在起初閱讀〈保護〉時,本來期待著下村敦史的劇情卻在劇情推進至是獨中後時漸漸,甚至懷疑起自己先前的眼光,試讀的最後竟翻轉了,不僅翻轉,還讓人不禁回頭重新確認細節,本來跌落谷底的信心重新升空,前面的內容所閱讀的感受也變得不一樣,但同時也讓作為讀者的我意識到自身仍被刻板印象束縛,不禁為之慚愧--我自以為的正義是否其實也傷害到了弱勢的人?
下村敦史翻轉的不僅是角色的年紀和立場,還就此探問正義的意義,這讓推理不只是推理,而是達到了社會推理所具有的反思,是否遺漏了那些角落而讓自以為的正義蠻橫地推人入地獄,那些人不善良嗎?但其實是這樣的吧,犯罪者不一定不善良,而未犯罪者也不一定善良,這才是自許「善良公民」者所忽視甚至不願面對的事實。
展開
5
好孩子的哈欠【藝術選獎新人賞得獎作】 (電子書)
讀者評分
5.0
|
2024/12/29
|
電子書
劇透警告
其實好想扯爛乖寶寶的面具喔——《好孩子的哈欠》試讀
當個所謂的「好孩子」是需要努力的,很努力很努力的那種。
必須努力壓下充斥內心但幹得半死的各種實話,抬頭時擠出笑容地說「沒關係唷」,許多的表面之所以和諧是因為河蟹了自己感受,而最終失衡了以後,無法控制的情緒便會透過動作洩漏長年壓抑的不滿,致使明明沒有錯的自己被迫扣上罪名,你的正義終究不是你的正義,而這正是主角直子所面臨的失衡。
但看似失衡的直子所意味的,其實失衡的不只是自己,還包括虛偽才能活下去的社會,為人著想是種必須,但太做自己而傷害他人的人,卻能因為過於替人著想的人掙脫好孩子的束縛而選擇做自己時,自然坐在「受害者」的位置,然後覺得委屈——我被撞了,而不是「因為我低頭用手機撞到別人」。
長年當好孩子的直子各種讓,小則走路不用手機讓路邊給用手機不看路的人,然後是用微笑掩飾對上司的討厭,以及過去忍受家人的暴力。努力當個溫柔、善解人意的人,以為能因此得到真正的愛,未料虛假得來的終究不是真愛,因為好孩子是無趣的,甚至真要追究,便是做自己才能吸引到真正接納你的人,因為對方連同你的缺點都愛你,而不是好到無懈可擊面具。
但戴面具肯定會累的啊,因為壓抑自己真正的心聲是需要耗費極大力氣的,但卸下面具的那刻迎來的反撲卻也巨大,大到壓著自己的頭道歉,為沒有好好戴面具而造成他人困擾道歉。
英文裡沒有「乖」的意思,更為接近的其實是「服從」,乃至於符合他人的期待。只是戴面具最終所得到的也不屬於自己,仍然需要歸還,被迫抽空那些戴面具才得到但虛偽的愛很痛苦,但空了以後,才有空間讓真正的愛注入其中。
你真的很努力,但已經夠了,自己對於許多事情滿心惡言也沒有關係,為滿腹委屈的自己好好地哭泣吧,想這麼地對那麼努力當好孩子的直子說,以及自己說。
展開
5
昨夜的餐桌風景:直木賞名家角田光代喚起每個人最難忘的那張餐桌。
讀者評分
5.0
|
2024/12/02
那個屬於自己的餐桌
不同於探討社會議題的《第八日的蟬》、《森之眠魚》、《三面記事小說》、《寂靜的花園》和《坡道上的家》,也不同女性自我追尋的《對岸的她》,比出道作《尋找幸福的遊戲》更加貼近日常,角田光代這次的新作,是氛圍類似其先前的散文《今天也謝謝招待了》但小說化的《昨夜的餐桌風景》。
試讀六篇短篇中的其中三篇〈明天的家庭〉、〈重要的是基本調味料〉和〈滿足的間隙〉,分別述及不同年齡和身份的女性,在各自餐桌上所面對關於家的日常。
對於社會期待所建構的「家」的模樣,以為結婚生子大家就能永遠都在一起圍爐,但雛鳥的長大離家的必經過程不免讓成鳥失落,但愛被非因著空間所能斬斷的那樣脆弱,那其實不是分崩離析而是型態改變。只是原生家庭影響個人之深,潛移默化至忘記本性其實嚮往著自由,但在脫離原生家庭後卻也慢慢找回自己,更在跳脫原以為的舒適圈後才發現,其實有比原先生活更適合自己的舒適模樣,進而有機會見到那個更適合自己的人。而追夢者勢必在脫離社會期待軌道的時區中掙扎,身邊結婚生子的進程時區不屬於自己,而不免深感「落後他人」,其實那些痛苦都被踏入社會期待的親友看在眼裡,默默地支持著,自己其實比想像中的還要閃耀於他人眼中。
過於熟悉角田過往犀利的筆觸,再次久違見到如此柔和地對日常的觸摸,頓時意識到如果遮住作者名稱,還可能辨識不出而誤指為其他作者;但觸及日常的溫柔,如同多年前初次在某個研討會台上見到的角田光代那樣親切,她的筆鋒其實收放自如,不總是那樣銳利,又或者說在那背後隱藏的,其實都是對社會的關心。
展開
5
我以為大人不會哭:本屋大賞、山本周五郎賞入圍名家,用淚水銘記人生的缺憾與溫柔。
讀者評分
4.5
|
2024/11/16
劇透警告
就算是大人,哭了也沒關係唷
比起哭泣,更多時候表現的情緒是憤怒,社會化後成為大人要在人前哭,實在太羞恥了吧?
事情的起因是偷柚子,時田父親一口咬定小偷是年齡相近、獨居的死對頭田中絹江,一個離婚、一個女兒長年避不見面,彼此都覺得對方有問題才會被家人厭惡。但很多時候會互看不順眼,其實是源自個性的相像,厭惡著對方的同時,也自己厭惡,都沒說出口的,是大概因為我是這樣的人所以才會被家人疏遠,頹喪的同時無意改變,因為改變也沒用,斷掉的感情再親也救不回來。
但兩人忘記了一直默默在身邊的其他家人,例如敘事者「我」時田和絹江的孫女檸檬,分別對自己不健全的家感到無奈,卻仍然默默地在一旁守候,即使對方可能遺忘了自己。
在人前哭泣是羞恥的,以致於憤怒取代了淚水,但背後其實都是滿滿的傷。而也在克制不住的哭泣下,踏出面對失去的事實的第一步。或許因著年輕,檸檬的哭泣相比時田父親更為坦率,也更為積極,忘記了那就重新讓對方記得就好了,失去了再去挽回就好了。
坦率地哭泣也沒關係啊即使成年了,哭本來就不是為了有用所生,而是自我接納,或許哭完就會發現本來看不見的道路,其實就在眼前。
展開
5
小說家與夜晚的界線(首刷限定 印刷留言簽名扉)
讀者評分
5.0
|
2024/10/10
劇透警告
你其實比自己以為的還厲害
和近日上映的電影《驀然回首》和《鬼才之道》一樣,山白朝子的作品《小說家與夜晚的界線》第一篇〈墓園裡的小說家〉也是關於創作者在創作上自我認同的叩問。
雖然看似「為了創作,你能犧牲到什麼程度?」的情節,呈現更多的是「作為一名創作者,『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心魔使得創作本來孤單的路更加艱辛,無止盡的挫敗所習得的無助感,是創作者必須面對的議題。
以小說家「0老師」,作為為敘事者「我」相處過的作家中,第一個所觀察的小說家同行。說是觀察,但身處類似位置的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是「0老師」折射了包含小說家在內的許多創作者的模樣。產生共鳴的同時,也像是抽離到了旁觀者的位置看著那個埋首努力的自己。
或許,正因為自認平庸,甚至對這樣的自認深懷恐懼,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的0老師,透過「實踐」,來讓本來的「想像力」具現化,從起初自我肉體的傷害,漸漸地擴及夫妻關係,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追求「不瘋魔不成活」的境界。
「因為肉體總有一天會滅亡,但靈魂創造出來的作品卻能永久留存」,書中的這句話深切地傳達了許多創作者的心聲,卻同時是一種創作的終極「昇華」,是「我不想要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我想持續寫小說,寫出好作品,得到別人的認同。這是我現在僅有的了」的昇華,被認同其實涉及了「自尊」的被重視,能力的被看見才能讓平庸的自己不再平凡,進而證明自己的有價值,只是這些都意味著將「期待」放在他人身上,因而顯露出創作者巨大的內在匱乏。
矛盾的地方是正因為這個匱乏,乃至於是內心必然存在的黑暗,創作者才會從事創作。或許其實是為了自我療癒的一條路,走著走著卻可能變成歧路。如何在創作中將「期待」從他人身上轉移到「自身」,「他人肯定」變為「自我肯定」,便是創作者重要的功課。這或許也是一種「照顧」,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他人。
另一個身分其實是「乙一」的山白朝子在許多同行眼裡,其實是「天才」般的存在,而這樣的天才寫下觀察著身旁自認平庸的同行的作品,感到有些荒謬的同時,又覺得或許乙一正透過敘事者「我」認為0老師已經很厲害了,來告訴其他的同好說,在我眼裡,你們其實很厲害,比你們所以為的還厲害,所以,可以對自己多點信心嗎?
展開
5
在我們分手以前
讀者評分
4.5
|
2024/09/02
劇透警告
其實是愛著的,但卻不適合
文善的《在我們分手以前》是以斌南和純諭這對大學學長學妹的感情線,在戀愛、料理、謎團交織而成。
以共同好友佑雅的墜樓揭開序幕,在看似充滿推理小說氛圍的開場下,而以為這必定是勾心鬥角的結果,但未料其實比以為的更純粹,那其實是個看似發芽的感情卻邁向枯萎的開始。
《在我們分手以前》的篇名例如「香蕉鮮奶油派和不在場證明」和「燒灼、可可和巧克力」看似以甜點為名,但其實都藏著「分手的原因」,更深入的說是純諭轉身背向斌南的「主因」,而這在一篇結束後的下頁全黑頁上著的白字,都是小說中斌南和純諭所沒有的問答——
「當時,我們為什麼沒有在一起?」
「因為我對於你不能相信我感到很失望。」
「因為,有一個人比你更在乎不要讓我失望。」
純諭的句句都關乎著「失望」,在在意味著斌南即使深愛著純諭,卻未將純諭的感受置於心底。這揭示了或許比起「你愛我能到什麼程度」,更多的是「你多在乎/照顧我的感受」,而這其實也是愛情裡最根本的議題,相互吸引進而愛上是一回事,但同理對方的感受又是另一回事,愛情不是有愛就好,而是能否為對方著想。
實際上純諭的「失望」也涉及了「期待」的議題,她也期待著斌南符合自己的期待,以至於後來的擇偶標準變為期待著某個人愛著自己的同時符合自己的期待,對方的愛是她渴望的愛,甚至被愛或許比愛人輕鬆些,而這樣的愛能讓純諭用盡全力地忽視對方的缺點因為對方的愛是她要的。
斌南和純諭的次次再次見面,都讓他們清楚意識到彼此有多深的吸引力,但愛情的長久終究不是吸引力而已,更多的是彼此能如何磨合來面對未來現實的骨感。
初以為推理必定要沾血或勾心,但文善的《在我們分手以前》回歸日常,僅僅一段戀愛就足以成為推理,除非觀落陰,要不然對於他人的心,都是每一場推理劇,而破除這些日常推理劇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溝通啊。
展開
5
靠太近會受傷,離太遠會寂寞的刺蝟:24個治癒人我關係的「界線人際學」!
讀者評分
4.0
|
2024/08/25
劇透警告
其實都是刺蝟啊
以前以為人分成「是刺蝟」和「不是刺蝟」,但實際上是大家都有著刺,只是數量的多寡,甚至或許會進化成河豚。
在《靠太近會受傷,離太遠會寂寞的刺蝟》中,那些習以為常的日常眉角在疫情席捲下又幻化為不同的模式。以為人怕寂寞而恐懼獨處,卻在人和人長時間的過於靠近下,發現過於黏膩是如何使相愛的人相殺;但要隔絕至幾盡無人島的生活中,卻又感到空氣清新得令人窒息。其實是想被看見卻又感到羞怯,發文不只是刷存在感,而是貪圖著點點讚數,讚著看似獨立實則寂寞的自己是如何的堅強。
網路變成一種看不見的領域,現實中赤裸得無處遮掩的面容在網路中可以設定成自己期望的樣子,那其實都是ㄧ副副的面具,卻同時以為那是最好的社交距離,不會染疫,更不會因為過於靠近而受傷,如此地以為著,隔層紗地清楚著距離終究是美好的。
書中淺白地列舉了日常裡,例如職場上那些讓人感到被有意無意侵犯的隱私範圍是多麼惱人,如何其實尷尬但不失禮貌地展開自身的安全領域,或者等待所謂的日久見人心來面對射來的流言蜚語,使得「禮貌」終究是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惡意的解方之一,至少看似難堪卻能拍拍塵土地不至於太狼狽。
承認自己是刺蝟不是件多可恥的事情,但稍微讓裡頭的一些鋒利變得圓滑些,有界線的同時做到嚇阻而不至於傷人濺血,讓身為刺蝟而滿腹委屈成河豚的自己,可以更加優雅地面對那些越界。
這是很高很高的等級吧,成為究極體的刺蝟這件事。
展開
5
謊言裡的魔術師【博客來獨家覺醒版】:《迷宮裡的魔術師》系列第2彈!系列銷售累計突破70萬冊!
讀者評分
5.0
|
2024/07/25
劇透警告
謊言的意義
謊言的意義因著背後的各種理由而產生,但它們未必都是懷著惡意的虛偽,有時卻是為了某些真實而必須包裝,又或者它其實也是一種魔術。
魔術師雖然是一種魔術的表演者,但一定程度上是將真實的某些事物掩藏成其他模樣,也因此作為魔術師的系列角色神尾武史便因而被賦予了解謎的任務,這正是基於他自身能反向洞察謊言下的真實。
而一開頭,便開始各種心懷鬼胎的各種謊言的交鋒,繼承鉅額的遺孀和遺孀的哥哥便各自在神尾武史面前懷疑著彼此,而對應的神尾武史倒是游刃有餘地笑看說謊的人們,而技術更上層樓地表現真誠地以謊言回應謊言,以此慢慢釣出對方馬腳下的真實。
很多時候是這樣的,人死了以後,為了爭奪遺留之物,那些在戶籍上標示的關係在此前都蕩然無存,撕破臉是真實的,但相互爭奪卻也是需要謊言的。例如其實漠然的關係也要表現得孝順,才夠配遺留的錢財,彷彿感情多真摯才能擁有多少遺產,又或者說,以謊言表演的技巧高低來擁有以此相配的錢財。 看透這些真實的神尾武史泰然地面對著滿口謊言,但開頭看似非常明顯的謊言交鋒,其實反向暗指著謊言背後「真實」的程度。因此比起謊言技巧高低,更吸引人的其實是那些或許包含身不由己的真實,是什麼樣的原因必須演出一場欺騙他人的戲,而在欺騙他人前,首要欺騙的其實是自己。
東野圭吾的作品很常將價值觀中那些看似必然的善惡觀拿出來做討論,例如立場對換,來討論人們眼中的惡是如此罪大惡極、善是真正的良善嗎?那麼謊言是重點嗎?勾起懸念的意義正在於斗大的「謊言」才是最大的謊言,因為它的真身是赤裸的真實,更是真誠。一個人為什麼說謊?或許原因很複雜,但也許也很簡單;說謊是種惡嗎?說謊背後的動機或許才能斷定其善惡的與否,而這,不也是一種魔術嗎?
展開
5
心願麵包店:韓國暢銷突破50萬冊超暖心經典! (電子書)
讀者評分
4.0
|
2024/07/11
|
電子書
劇透警告
該是願望卻無關乎善惡
「心願麵包店」,但實際上內容卻不是我最初見到時所以為的「暖心」,內裏所被包裝未見的,確是現實中一個個赤裸裸的議題,例如家暴、校內的同儕人際問題、網路炎上,甚至家內性騷。
主幹是家庭重組的少年面臨長期的家暴,最終在被污陷爲性騷擾而被迫逃離家中,意外被平常買麵包果腹的麵包店收留,同時在店內看盡了許多光怪陸離的人生。
麵包店好像多啦A夢的百寶袋,只是那些不是道具,而是餅乾麵包,可以實現各種願望,除了善意,更包含了惡意。
總以為心願是美好的,但忘記了那不會只是單純的願望,也包含了為著個人慾望,而最終必須深切意識到,善良是個選擇而不是人性本善。
而在角色設定上,任職應該是「高道德職業」的教師一職的繼母,卻是長期對少年家暴的加害人,衝突不僅僅是角色之間,更是角色本人的性格和職業的鮮明差異,而這意味著衝突的解決不光是人與人之間,在此之前更要解決自身的衝突。而這也是為什麼麵包店店長告訴少年,必須吃下「惡夢」,因為面對了惡夢,面對了自身的創傷,才會清楚意識到那些存於體內的疼痛從來沒有被遺忘,甚至,去重新擁抱那個傷痕累累的內在小孩,重新去愛,才能有力氣去面對現實中未解的衝突。外在衝突不必然解決,但至少,知道如何自我保護。
尾聲給了不同的想像,不同的道路下的少年最終搬離了家,似乎遺忘了麵包店的一切,但懷念的油然而生憶起的,是曾經,小小的自己努力過,很努力很努力。
展開
5
微壓力:小情緒如何累積成大問題?巴布森學院全球領導力教授 ✕ 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 重磅力作! (電子書)
讀者評分
4.0
|
2024/06/30
|
電子書
劇透警告
關於那些每天的微小稻草
很多時候人們都會特別關注「壓力」本身,也就是那些在既有認知下的「大」、「重」的壓力,但卻忽視了在主要壓力下,而後衍生那些看似細微末節的壓力,而這就是本書提及的「微壓力」。微壓力可以是因著主要壓力而出的任何的「行為被迫改變」,乃至於情緒。而諸如「工作」和「家庭」等等這些彼此看似不相關,卻實為環環相扣衍生壓力,不只是衍生,甚至會回頭彼此反噬。例如工作計畫的被迫改變而必須取消原先的家庭出遊,而被迫取消家庭出遊而不悅的家人相互指責,進而又將情緒帶入工作中,為此對工作心懷怨懟下,工作也將因為情緒而增加出錯、延遲的機率。
而這在這裡頭都能感受到「焦慮」。名為「微壓力」,實則是事件引發的各種情緒,其中以「焦慮」為最多,焦慮著工作計畫的改變!焦慮著計畫導致其他安排的延遲、焦慮延遲和改變後身邊也被影響的他人的不悅⋯⋯,種種焦慮慢慢累積,最終一根根微壓力產生的焦慮也衍生成其他的情緒例如憤怒甚至憂鬱,最終因著微壓力的焦慮而產生行為上的改變,透過吃甜食來補足內心的不悅,如此反覆最終成了疾病。
書中針對工作的微壓力有透過表格的方式,來讓人檢視自身那些生活中雜亂的微壓力,分類後進而做出斷捨離,哪些必要、哪些非必要,甚至各自課題的歸還。
如何讓不知不覺侵蝕的微壓力消失,斷捨離的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課題的歸還和負責,則是讓人清楚理解,有些微壓力其實不是你該承擔的,你有你的課題要面對。無需為他人承擔,畢竟彼此都是獨立個體,好好面對自己,好好去卸下一根根可能成為最後一根的稻草,內心會輕盈許多而能更有力量去面對主要壓力,或許你會發現,其實你比自己所以爲的還要有力量。
展開
5
有些事不必在意:不安、憤怒、煩惱都能放下,讓心平靜的106個練習
讀者評分
4.0
|
2024/06/26
放心做自己吧
雖然書名為《有些事不必在意》,但那些「有些」卻深深影響著一個人的價值。而這裡的價值意指的是「被他人定義」的價值,而非「自己」所定義。因此無論是「讓別人失望也無妨」或「在意他人視線之前,先在意自己該做的事」,名取芳彥都在告訴眾人,將「期待」放回自己身上,不去期待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不因未完成他人的期待而沮喪,以及他人未完成自己的期待而失望;因此自我價值應該由自己定義,而非他人,更不是社會。同時也是將各自的課題歸還,我有我的課題,而你也要去面對自己的課題,自己的課題不該寄託在他人身上,期望他人來完成,我們都該為自己的課題負責。
也因此不必在意的,除了是試圖期望所有人的時區一致的社會期待,還有關於放下,放下對他人人生的控制,同時也放下試圖控制他人對自身的評價,那麼後退一步所看見的,便是更加遼闊的景色,屬於你自己的景色。
展開
4.5
歡迎來到奇蹟大飯店
讀者評分
4.0
|
2024/06/04
劇透警告
絕處才能逢生
正因為在現實中挫敗,所以才會邂逅這間名為「奇蹟」的大飯店。
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疼痛,例如年近30的卻沒有符合社會期待的職業、組成複雜的家庭在母親過世後的被迫相依為命,又或者苦疾病幾盡的窮途末路。
當看不見未來時,呼吸變得窘迫,活著變成窒息,進而向下墜落。而這種時候,如果可以接住這些背向陽光的生命,那麼照進的一束光將變為救贖。
如同幼時曾苦於白血病的飯店經理的母親,為了拯救孩子而喝下遺忘彼此的茶,只為了孩子能續命;而被重生的經理則繼承母親的名字,任職奇蹟大飯店的經理,成為所有各自人生被困住的旅客們的一處休息地。
彷彿是作者以經理之身寫給讀者的信,人生累了沒關係,稍微休息一下,籠罩黑暗的路再等一會將被照亮;你需要的不是放棄,而是休息。
展開
5
請待在有光的地方【親筆簽名版】:本屋大賞TOP3.直木賞入圍作(附首刷限定番外篇)
讀者評分
5.0
|
2024/05/27
不只是光的你更是我的救贖——《請待在有光的地方》試讀
本該是「結珠」與「果遠」如幼時般地稱呼著彼此,再次見面的兩人卻已然生疏。
試讀的內容第二篇〈飄雨之處〉,述及多年後邁入青春期的果遠與結珠的再度相遇。都生長自有毒的家庭,清楚著彼此的母親都是毒親,幼時相依的兩人再次見面時,卻成了比起熟悉更多是陌生的關係;更因著幼時知悉雙方的疼痛,使得兩人的關係既秘密也更親密,因此即使以「小瀧同學」與「校倉同學」地呼喚著彼此,卻總是遠遠地偷看著對方,也總在身邊沒有其他人時才搭上話。但幼時總是哭泣而又邋遢的果遠變得勇敢而閃耀,刺眼得被母親賦予的社會期待而壓得喘不過氣的結珠睜不開眼,悄然而生的嫉妒,不再是自己拯救果遠的位置,讓結珠變成了多數青春女孩眼中隱約露出妒意的模樣。
即使母親都有毒,但窮困的單親家庭和小康的家庭依舊天讓之別,不斷想像著的同時也試探地詢問對方,會不會想脫離原生家庭而彼此互換?但最終果遠離開時,不同於幼時的那句「請待在有光的地方」希望是自己人生光芒的結珠可以成為自己的救贖,果遠再次說出了這句話的背後是泫然欲泣的,她真誠地希望結珠永遠都不要理解這樣的痛苦。請繼續待在有光的地方,然後不要轉頭看相身後的黑暗,即使自己深處於其中。
初次認識一穂ミチ,是《風暴中的星屑》,還未翻開書便被書封文案深深吸引。擅於處理複雜關係的一穂ミチ在《請待在有光的地方》中,那看似直白的呼喊,卻也飽含了深厚濃密的情感。女孩間的關係本就複雜,不單單是朋友,又可以在瞬間成為敵人,海底針的千言萬語包含著對對方的羨慕,而此背後更深的或許其實是愛,希望你眼中有我地更勝任何關係。
結珠與果遠的關係不是朋友、閨密可以概括的,幾乎雙生子般地的兩人關係甚至超越了親情,或許彼此是另一個自己。身處光的自己與深處陰影的自己,擁抱對方,其實也是匱乏的自己擁抱另一個羨慕而期望成為的模樣的自己。他們都是自身,不夠完美但能因為這些坑坑疤疤,茁壯成能保護自己更能保護對方的力量。
請待在有光的地方,那是你所身處的地方,更是我的救贖。
展開
5
熱帶夜:韓國金枝跳越時空文學獎、教保文庫徵文獎得主驚艷文壇的「暖驚悚」!【獨家收錄|繁體中文版序】
讀者評分
5.0
|
2024/05/16
劇透警告
活在沒有你的世界裡
趙禮恩的短篇不僅充滿了奇幻,那些在現實中被厭惡、逃避的事物在這奇幻中,卻變成了一種溫柔,更是一種為逝去的哀悼。
名為「惡夢」,恩成卻緊緊地擁抱了它,惡夢吃驚著恩成選擇是化成熊玩偶的自己而不是其他玩偶朋友。惡夢本該是呈現人類最想逃避的事物,但恩成喃喃著「不是我把你丟掉的」所意味著的罪惡感,實為「對不起我沒有保護好你」的愧疚。因此該是惡夢的,對恩成而言卻是久別的重逢,「我好想你,你跑哪去了」的低聲,讓惡夢清楚隔天又將至此造訪。短篇的〈與惡夢同行〉透過想像的預意,揭示比起逃避的事物,逃到夢裡見到想見的人或物不是惡夢,而是美夢;惡夢再怎麼可怕,都沒有活在沒有你的現實中可怕。
短篇〈肉與石榴〉的「石榴」意指的是「那個」異物,而「肉」不僅僅是「那個」異物口中的肉,也意指喪夫又兒子生死不明的老婦玉珠,乃至她體內的癌細胞。肉與石榴的相遇,不只是玉珠與「那個」異物的相遇,更是身處各種失去的玉珠去重新面對失去重要事物後的人生,走在逝去的哀悼之路的同時,也回頭看向自己,看向一直照顧他人的玉珠的內在小孩,也渴望被照顧。
短篇〈莉莉的手〉,不只意味著字面上主角因車禍而失去的手,也意指突如進入的奇幻世界中所見到的手。身處車禍後面臨龐大經濟壓力等生活巨變下,仍無可避免地想念起支離破碎前的軀體,因此突如見到的手意味著主角對失去的手的想念,因而想念具現化,真正地開啟對失去的手的哀悼,在奇幻的世界中好好地與曾經擁有的手好好地道別。
試讀的三篇都共同地觸及了失去與哀悼,重逢是正視在現實中自身被壓抑的悲傷,更是展開新的人生前的斷捨離。好好說再見,你永遠都在我心中。
展開
5
內在陰影療癒日記【1書+1日記本】:透過書寫探究內心最深處,與真正的自己和解
讀者評分
4.0
|
2024/05/04
劇透警告
不再陽光普照,擁抱陰影的你就是太陽本身
關於「陰影」,最初是從許皓宜諮商心理師的《情緒陰影:「心靈整合之父」榮格,帶你認識內在原型,享受情緒自由》得知,而之所以是「陰影」,正是因為它積累了人大大小小的創傷,最終變成那些被觸發的負面情緒。
閱讀《內在陰影療癒日記》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兩者都是觸及創傷的議題,但《內在陰影療癒日記》使用受眾則更加普遍,我認為也能是一種盡可能減少創傷演變成複雜性創傷的先行治癒,畢竟有些複雜性創傷症候群源自於此前累積的創傷,在後面更大的創傷事件壓下後,不只是觸發,更是根本的壓斷了本來就在那些創傷形成的各種微小破洞下,而搖搖欲墜的內心。
凱莉‧布蘭布雷特不只是創傷支持專家,此前更是創傷倖存者,因此她深知忽視創傷將帶給人多大的痛苦。她一步一步的透過認識覺察等方式,搭配個案舉例,來讓人知道,那些以為久到遺忘的痛,其實仍深埋在心底,在未來的不知何時被引爆。忽視創傷是成長過程中被迫習得的技能,但創傷被忽視後不會不見,而是在日常中各種看似毫無關連的事件中被觸發。而我之所以也對觸發因果知悉,也是因為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常常被更深入地問及「你覺得為什麼會有這個情緒」,才知道原來自己被觸發的情緒不一定是眼前的事件,而是觀乎那些從小因為社會期待而被迫壓抑的創傷。
而「陰影」也如同《火影忍者》中,主角鳴人在前往第四次忍界大戰前,在真實瀑布面對黑暗的另一個自己,最終予以擁抱,而擁抱陰影的鳴人因此與內在那個滿是創傷的自己和解,進而得到新的力量。
因此凱莉‧布蘭布雷特的《內在陰影療癒日記》像是一種心理諮商外的自我對話,甚至是一種自己對自己的心理諮商,在無法和心理師諮商時,作為個案我們可以如何與自己共處,在他人也不一定能及時接住自己時,我們可以如何接住自己,當你接住自己時,你才會發現,自己其實比想像中的還要強大。
問題4.
你小時候是否覺得別人有聽你講話?當你表達你的主意、想法、感覺和憂慮時,大人對你有什麼樣的回應?你希望他們可以怎麼樣回應,你希望得到的回應會帶給你什麼樣的感覺?這對長大成人後的你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我小時候覺得大人並太聽我的話,當我表達想法、感覺時,常常得到否定和忽視,認為我大驚小怪或曲解他們的意思,並視我喜怒無常;但其實我希望他們可以嘗試同理我的感受,正視並接住我的情緒,希望這些回讓我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好好看待。而在長年被否定和忽視想法、感覺下,我深深感受到自己和世界的格格不入,以及被遺棄感,而覺得自己之於他人是不重要的,而對這個世界缺乏眷戀。
展開
5
奪命炎上
讀者評分
5.0
|
2024/04/28
劇透警告
其實離真相更遙遠啊,你以為的正義
《奪命炎上》的「奪命」不只意味著命案的發生,更意味著「炎上」現象下的鄉民正義可能逼死人的事實。
淺倉秋成不僅細膩地寫出網友的反應,更透過幾個角色不同視角的穿插,來對應現實和網路的事實落差。同時寫出平時行得正坐得直的嫌疑人山縣泰介,面臨明明沒說謊卻被說是放羊小孩的困境;實際上讀者在現實中的位置更接近網友,卻在閱讀中比起和試圖抓到山縣泰介的網友,更與山縣泰介感受同步,而不斷冒冷汗。但有意思的事情是淺倉秋成讓無助的山縣泰介轉守為攻地成為追查真相的人之一,再加上被死者閨密揪去追查但對事件態度保留的大學生住吉初羽馬,使得追查真相的線變成了警方、網友、山縣泰介和住吉初羽馬,這像是場比賽,誰能在蒐集相對準確的證據下,找到真兇。
閱讀淺倉秋成的《奪命炎上》,腦中浮現曾閱讀過類似的題材。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湊佳苗的《白雪公主殺人事件》,而後是宮部美幸的《理由》與《悲嘆之門》,三本作品的共通點便在於「三人成虎」。
但不同於1990年初還仰賴街坊鄰居的《理由》、2010年期間交錯於現實與網路的《白雪公主殺人事件》,以及網路傳播影響壓過現實的《悲嘆之門》,兼具三本作品特質的《奪命炎上》將2020年後更加倚賴網路傳播,並從網路的社群轉而影響現實世界的現象表現得淋漓盡致,不禁讓人詫異,這不就和現實中被炎上的某某事件相似嗎?
在這網路普及的30年進程中,人們不再只是傾向被問才開口的被動,而是不同於在現實中的被動參與,在社群平台一一主動參與其中,彷彿化身為偵探般地針對各種自以為的觀察做各自的推論和論述,在其實缺乏法律、案發現場證據判別等等的專業下,更肉搜嫌疑人、公開當事人的真實姓名乃至身家,成為鍵盤法官地充滿自信的未審先判,甚至理所當然地說出了和早見和真的《無罪之日》中「她一看就是這樣的人」一樣的話。急於找犯人的輿論擴大下,在對於自己的推論滿滿自信的網友,卻從未思考過「如果這個人根本不是犯人」的可能性,自以為的正義並未真正彰顯正義,其實是讓一個人社會性死亡,更可能因而毀掉一個人的人生,這實實在在的大型網路霸凌現場,嫌疑人或許明明無罪,卻在入獄前先成為受刑人,甚至更生人。
而網友充滿正義感的憤怒真的是正義嗎?他們或許多數都是在現實中面對不公不義甚至霸凌現場時的旁觀者,更多時候是以沈默來明哲保身,你很難在現實中看到一個人以英雄般的姿態獨自跳出來,但一群人團結力量大,躲在人群中丟石頭也不會太張揚。無法在現實中成為從小所期望的英雄的模樣,那麼至少在網路中,躲在螢幕後頭才敢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網友們沒有意識到,裡頭的正義所伴隨的憤怒情緒,實際上夾雜了許多個人在現實中的無力感,在現實中的各種挫敗而只能忍氣吞聲,正義發言成了發洩的最好管道,這不僅達到了個人發洩,更能伸張正義來彰顯自身的好人形象,使得在現實中對各種事情包含自己人生的無法控制,在網路中得以變成掌控他人的人。而淺倉秋成也寫出了現今2020年後更可怕之處莫過於,從網路反過來影響到現實,不僅嫌疑人的親友因輿論而動搖,甚至影響到專業的判斷,連警方和檢調都隱隱地覺得眼前的嫌疑人是犯人。
雖然這本是本格推理結合網路現象與社會命案的推理小說,但對於真相的追查本身,其實不僅像歷史學研究透過蒐集史料來交互對證,也實實在在的是本現行的推理小說,在證據確鑿前都需要以「可能性」來判斷,但人們過於大膽假設卻嚴重忽視小心求證,而拿著不夠嚴謹、過度使用情緒字眼引發人共情的報導,大聲嚷嚷,這就是真相。
淺倉秋成將可能身處其中的讀者拉了出來,透過自身的推理能力,伴隨劇情推展,一步步地讓讀者去靠近真相。但能否,合上書重回網路時,重新成為網友的我們,也能更加謹慎地看待,現實中定罪前被攻擊的人,是活生生的人呢?
展開
5
即使你不在這裡:本屋大賞得主町田苑香寫給大人的極致治癒之作。
讀者評分
5.0
|
2024/04/21
劇透警告
對身處你不在的自己慈悲吧
小心維持不倫關係的美鈴,卻獨吞了上司回家後的每刻孤獨,如同做澀皮煮最麻煩的是初步的剝硬殼,必須不能太用力地用刀子剝除硬殼,以避免傷到內側的澀皮,但煮完後美鈴的手卻也佈上刀傷。
承襲外婆千代栗子澀皮煮手藝,其實也謹記著要將有洞的栗子挑掉,但如同清楚外遇的違背道德,卻仍然沈浸了與上司的不倫中,美鈴將那僅有的一顆有洞栗子,放入了妻子之託才終於來找她的上司的栗子澀皮煮裡。
很會煮菜的上司妻子藉由不擅於栗子澀皮煮,所以委託丈夫的下屬,這樣的舉動使美鈴隱約覺得上司的妻子其實知道兩人的關係,或許因為兩人同為愛著這個男人的女人。而這樣的依稀感覺,最終在得知上司妻子過世後應證,那像是種臨終前的遠端告誡,其實自始自終都知道你們的關係,早在初次吃栗子澀皮煮正是剛不倫的時候就知道了。
荒謬的事情是,吃下那顆投入惡意而給的有洞栗子澀皮煮的,不是上司妻子而是上司,上司妻子說,自己挑的自己吃,上司笑著吃下卻沒有意識到妻子的真正意思——自己的外遇自己承擔。
煮栗子澀皮煮意味著這段不倫關係的無疾而終,町田苑香透過煮栗子澀皮煮的過程,穿插著美鈴一路的外遇心境,完成後送出,或許正是美鈴對上司的最後測試,委託後收到也是上司妻子最後的傳話,其實都是心思細膩的,但這兩個女人直到最後才意識到彼此愛著的男人是多麼膚淺,其實不過是只在乎自己、忽視伴侶的傢伙,兩邊關係的不放棄,不過是害怕沒有溫柔得以溫存。
篇名〈黑洞〉意味著的,不只是栗子澀皮煮的黑洞,更是身處不倫的小三與原配各自內心那深層的黑洞,彼此朝對方投出無聲的惡意,可偏偏吃下的卻是對這一切蠻不在乎的出軌者,最終一個透過離世、一個透過醒悟分手,將重心重回自己身上,重新將那份被浪費的愛拿回到自己身上。
町田苑香的《即使你不在這裡》雖然是收錄五篇的短篇作品,但初次看這本作品卻讓人感受到,因著現實而一點一點被疲憊侵蝕的內心某處的被治癒,或許再回頭多愛自己一點點。
展開
共
3
頁
下一頁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