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星巴克萬聖節
吉伊卡哇
統藥品牌週
三花品牌週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全站熱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品牌旗艦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Nomi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85)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Lv.3
依據書評貢獻度、參與度
Nomi
11
則書評
11
本書評分
0
位追蹤者
32
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11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
(可複選)
全部
中文書(11)
商業理財(5)
人文社科(2)
心理勵志(2)
自然科普(1)
童書/青少年文學(1)
展開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評鑑發表
全部
有評鑑內容
只評星等、無評鑑內容
前往
第 1 頁
5
普通兄妹的搞笑對決1:綠豬與大牙怪
讀者評分
5.0
|
2024/04/14
小孩超級愛,買了很划算
一開始在書架上看到這系列,從書名看不出來內容是什麼
但看到現場翻書的幾個小朋友一直自顧自傻笑,就好奇買回家
沒想到國小的孩子超、級、喜、歡,出現了以下的行為:
1. 主動去翻,邊翻邊笑,偶爾還會失控地放聲大笑,好像不笑出來會內傷一樣
2. 一翻再翻,讀過一遍不過癮。可以用這系列讓他安安靜靜、服服貼貼
3. 會主動詢問「下一集在哪裡?」,對照他讀其他書的反應,可說是明顯喜歡
4. 讀了會主動分享裡面的情節,樂此不疲
出於好奇,自己也拿來翻,沒想到還真是很有趣(雖然有些無厘頭,但很有創意呀)
而且畫風很可愛,讓大人也忍不住看下去...(不得不說很厲害,裡面也不是有什麼知性的東西,但就是能勾起情感、讓人共鳴)
看到最後,不小心變成妹妹艾咪的粉絲了...
也因為這樣,和孩子多了一個聊天的話題,而且出現一些祕密哏,只要講「就像大元上次ooo的那個表情...」或是「這個就是艾咪那一次...的狀況」,孩子就懂了
如果家裡有國小中、高年級的孩子,相當推薦!
展開
5
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
讀者評分
4.0
|
2024/04/06
如何設計好誘因,避免發出矛盾訊息
個人認為幾個值得一讀的重點如下:
1. 關於誘因,這本書的案例及研究相當豐富,從Uber、維珍集團之類的商業例子,到美國醫療、軍隊或是那不勒斯奇特的石頭房子這種社會制度、文化的內容,通通都有,很適合激發靈感,也像一本指南,幫助人發現感興趣的例子,方便進一步延伸閱讀。
反過來說,由於這本書範圍廣闊,除了Part 6改變東非馬賽人割禮習俗、Part 7房屋買賣的案例之外,其餘案例大多無法講得太細、太深,所以如果你期待非常細節的具體做法,可能就要先試讀看看再決定要不要入手。
2. 明確舉例也說明原理,區別什麼是好的誘因設計,什麼又是不好的誘因設計。而好誘因總是與「人們如何看待、解讀」密不可分,有賴正確傳遞訊號,而非操弄人心。
3. 書中一個又一個的事例,讀起來讓人不知不覺更熟悉從「擬定假設、進行驗證及修正、留意副作用」這一整套科學流程,有一種潛移默化的效果。(讓我有一種兒童英文讀物重複出現相同句型的熟悉感)
4. 清晰描繪出眾多「矛盾訊號」的情境。
例如第2章談到公司要求員工重視團隊,獎金卻根據個人表現頒發,又如強調長期發展,制度卻偏重短期績效等。
我發現這是不少組織高層的盲點(也許當局者迷),像是要同仁勇於提問,好不容易有人舉手發言,又斥責對方問題「不恰當」;或是高喊創新,但是部屬提出新想法時,又用「這個沒看過」、「你保證一定會成功嗎」(如果保證成功,還叫創新嗎?)回應,讓人無所適從。
所以,書中清楚寫出矛盾訊號長什麼樣、會使人怎麼想、造成什麼後果,幫助不小。
5. 有的案例及對策,令人驚嘆。
例如荷蘭的郵遞區號樂透、非營利組織「慈善:水」的募款方式,有趣又精巧。
最後,建議讀這本書時,務必記得誘因是一項好工具,但不是無所不能。
透過教育、宣導、溝通來影響價值觀、理念、習慣等,或是藉由理念、願景、當事人的內在需求來激發內在動機,也相當重要。
展開
4.5
為什麼我們總是選到不適任的男性當領導人?
讀者評分
4.0
|
2024/03/28
內容實用,不只是關於性別,值得一讀
作者查莫洛-普雷謬齊克是人資分析領域的國際權威,有料,文筆又淺顯、幽默,讀起來不太費力,卻又收穫良多。
如果你是老闆、主管或政治人物,可以從中學到如何提升領導能力、強化管理團隊和挑選接班人。
如果你是被領導者,扮演上班族或選民的角色,也可以學到如何分辨領導者的好壞(方便趁早跳船?投下神聖的一票?)
幾個重點:
1. 雖然有方法可以培養領導能力(書中也有提供),但「領導」這件事有很大程度取決於當事人的性格和潛力。
因此,要讓不適任的領導人變得適任,通常很難。
2. 我們常誤以為看起來信心滿滿或具有「領袖魅力」的人就會是好的領導者,但從歷年研究與企業顧問的經驗來看,這樣的標準大錯特錯。
結果就是我們往往挑出不適任的傢伙(甚至常讓自戀者、精神病態者登上大位),不只影響組織的經營發展,也害到了自己。(選民也常常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3. 想改善組織的領導品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開始便選出適合、有潛力的人來擔任各階層的領導者(而非找錯人再想辦法矯正)。
而挑選關鍵在於智慧資本、心理資本、社會資本;此外,不同的組織、不同的環境也需要不同的領導力,需要視情況選擇適合的人選。
4. 目前為止,實證研究支持「增加女性領導者有助於提升領導品質」的結果,但確切原因相對複雜(不是簡單的男女誰優誰劣這樣),若有興趣,書中有更多討論。
最後,作者在第7章對於運用AI技術挑選領導者抱持樂觀態度,像是以網頁抓取、遊戲化性格測試等評估人選的適配程度,但我對於這部分有些保留(因為目前AI的技術仍有頗多漏洞與爭議)。
展開
4.5
活下來,不是你的錯:從韓國天安艦沉船看倖存者與心理創傷
讀者評分
4.0
|
2024/02/14
值得一讀
主軸是關於韓國天安艦被北韓擊沉後,倖存官兵後續的處境,並結合世越號沉船事件和韓國消防員及勞工職災等問題,對於政策制度、社會觀念提出反思。
當初看了《報導者》的書摘,提到世越號罹難學童的父母為了要求真相,絕食抗議,卻有人買披薩到現場,用「暴食抗議」羞辱反制;而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天安艦倖存官兵身上。因此,出於想更了解人為什麼會無視乃至攻擊他人的痛苦,買下了本書。
雖然內容講的是韓國,但仍頗有共鳴,包含政治兩極化、媒體渲染等等,另也有收穫:
首先,文字流露出作者對「人」的關懷、對社會變得更好的期待,不會一面倒地指責、挑起情緒,讀來在哀傷的同時,又會獲得某種動力,對於什麼是人生中重要的事情,感覺更清晰。
再來,內容除了關於PTSD、如何消除偏見的研究之外,還引述了許多當事人的話,讓人如臨現場,感受其中的荒謬與痛苦,像是:
晚上醫院的診間是空著的,只要被叫下去,就會看到他們坐在裡面。接受調查的時候他們會問「這時候你做了什麼?」如果我說「不記得」,他們就會一直要我仔細想一想。我明明想不起來,他們卻一直要我講。(中略)到底還要我寫什麼?我真的不懂。我真的很生氣,就說:「我問一下喔,偵查官,您還記得自己昨晚睡覺時做了些什麼嗎?」結果他們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以下略)
政府用這種方式,把活著的人變成罪人,死人變成英雄。我們在同一艘船上做同樣的事,命運卻因為生死而有所區隔。(中略)在艦首的人也是執行同樣的任務,都在執行國家給的西海警戒任務,卻只因為我們活下來了,就要我們穿著病患的衣服示人,並像罪人一樣接受調查。
(前略)我們58人就是陪襯,每次去參加相關活動,我們都是陪襯。每年都去參加活動,每年都一樣,完全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在那裡。去年的活動有獻花環節,但我們只能坐在角落哭。我們跟這些紀念活動格格不入,但好像又不能沒有我們。邀請我們參加活動嫌麻煩,但沒我們參加又很奇怪。
最後,作者對於如何改善相關問題也提出看法,我覺得對於台灣滿有參考價值的。
展開
5
愛的8法則【《僧人心態》作者愛的力作】:如何找到愛、維繫愛、放下愛
讀者評分
5.0
|
2024/01/24
他的前作僧人心態很好看,頗有啟發
想不到這麼快就能讀到新作,還是談「愛」的,正好是最近一直在思索的問題
推薦!
展開
4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9大財務思維
讀者評分
3.5
|
2023/12/14
如果你對於「一直工作賺錢、存錢」這樣的生活方式感到迷惘,這本書應該能帶來啟發
書中具體說明如何推斷自己的預期壽命、收入高峰,進而善用自己的錢,好讓人生的體驗最大化
以免只是跟著慣性或旁人期待而盲目賣命工作,耗費大量人生精華時段來賺那些自己根本花不到的錢
【對本書常見的兩點誤解】
1.作者最好是有那麼神,能知道每個人活多久?
書中運用機率評估的概念進行預測,作者也明說這只是決策的參考依據,而且總好過完全沒想過卻莫名自以為會健康地長命百歲
此外,作者也有提出因應「死得太早」或「死得太老」的財務建議
2.作者鼓吹自己花錢就好,別把錢留給孩子或公益團體?
書中所謂「自己的錢」是指扣掉「要給孩子、公益團體等等之後剩下的部分」
而這部分在自己過世時盡量越少越好,因為每一分錢都是用青春工作換來的
剩越多,代表自己耗掉越多時光來賺不必要的錢
至於如果有錢要給孩子或公益團體,作者認為早點給比晚點給更有幫助(書中還建議了適當的年紀範圍)
我個人滿贊同這個概念的,想一想,如果孩子七老八十了才給他一筆錢,他要幹嘛?
更糟的是若變成遺產,還可能有爭產的問題(實在是看多了,滿厭煩的)
不過,給孩子之前要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觀,以及如何考量國內稅法,這些部分還需要另外思考
3.作者很有錢,他的觀點只適合有錢人
雖然我自己也還在為了累積資產煩惱,但作者的一些觀點還是頗值得參考的。
【給3.5顆星的原因】
原因在於,書中把「人生就是要讓體驗最大化」當成前提
而且花了滿多篇幅舉例說明這點的重要性(推測作者想說服的對象恐怕很執著於賺更多的錢)
並沒有更深入探討人生的目的,而這是我更好奇的部分,所以稍嫌可惜了(這部分《重啟人生》更值得參考)
展開
5
心理安全感的力量:別讓沉默扼殺了你和團隊的未來!
讀者評分
3.5
|
2023/06/11
之所以給3.5顆星,是因為自己已滿認同「塑造充滿心理安全感的職場環境對企業(或組織)的長久經營大有幫助(讓大家勇於發表意見、提出問題,而不用擔心被視為無知、能力不足或愛找麻煩)」,所以更期待作者說明如何實踐。
雖然第7章有談這部分,也頗有幫助,但覺得講得不夠多。
不過,如果你對心理安全感頗陌生,疑惑「真的有幫助,或只是一種理想?」那麼本書應該頗有幫助,因為1-6章用了許多例子說明「心理安全感有何益處」、「缺乏心理安全感會造成什麼傷害」。
展開
4
逆思維: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的教授,突破人生盲點的全局思考
讀者評分
2.0
|
2023/03/15
劇透警告
給2顆星的原因:
翻譯不OK,但作者的內容很棒
因此,脫手了中文版,改買英文版
以下分成兩部分,part 1談翻譯的狀況,part 2談內容
【part 1 翻譯品質不佳】
※提醒:以下僅止於對「書況」的說明,無意揣測「翻譯不佳」背後的原因。
還有就是,從以下這麼多的書評來看,出版社密切關注讀者的回饋,所以如果可以盡快推出修訂版,覺得會是很棒的事情。
全書有不少錯字和直譯(例如pp.238-239「他對她和她兒子的福利展現了真誠的關注」,這裡把英文的welfare「福祉」直接翻成「福利」)的地方,這些尚可接受,但另外還有許多語意不明之處,讀起來就頗痛苦了。
由於我看不太懂的地方很多(當然,也可能是我的文字理解力不足),以下只挑出一部分,建議有興趣入手的人,先評估是否適合自己。
p.27
對某些人來說,只要提及在國歌響起時跪下便足以結束一段友誼。對其他人來說,在投票所的一張選票便足以結束一段婚姻。鈣化的意識形態正在撕裂美國的文化。甚至我們偉大的執政文件,美國憲法,也容許修正。
>>>突然冒出美國憲法容許修正?
p.46
在心理學至少有兩種偏誤會驅動這種模式。其中一種是確認偏誤:看見我們期待看到的;另一種是期許偏誤:看見我們想要看到的。
>>>看不出來兩種偏誤的差別。
p.82
當我們的冒牌者恐懼突然出現,通常的建議是不予理會,給我們自己懷疑的好處。然而,我們可能會開始擁抱那些恐懼,因為它們會帶給我們三項懷疑的好處。
>>>看不太懂。
p.95
極權自我像是我們的心智保鑣般出手干預,藉著提供安慰人的謊言來保護我們的自我形象。他們只是嫉妒罷了,你真的、真的正翻了。你就要創造出下一個寵物石頭了。
>>>寵物石頭是什麼?
p.177
幾年前,我在我的著作《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中主張,假如我們想對抗團體迷思,「避免堅持保有強烈的看法」會有幫助。在那之後,我改變了心意。現在我相信那是一個錯誤。假如我們並不堅持己見,強烈地表達它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最後一句看沒有
p.211有一天,達洛開車載著某個三K黨地方分會的首領,對方的正式頭銜為高尊獨眼人。
p.214深入了解達洛之後,大巫師不只是離開三K黨,他還關閉了地方分會。>>>p.211和p.214講的不同,高尊獨眼人跟大巫師,是同一個頭銜嗎?
p.262
假如彼得森肯花心思去讀涵蓋將近兩百份工作的研究整合分析,他就會發現結果和他的說法相反,情緒智商是真的,而且很重要。情緒智商測驗預期表現甚至在控制IQ及性格之後。
>>>最後一句也許是要講實驗控制了IQ、性格等變因?
p.264
在心理學,我曾經不經意冒犯了觀念邪教的成員,當時我是在分享證據,說明冥想不是唯一預防壓力或促進正念的唯一方式;還有說到信度與效度時,梅爾斯˙布里格斯(Myers Briggs)的人格工具是介於星座及心臟監測器之間;以及更真實有時會讓我們比較不成功。
>>>最後一句忽然冒出來。
【part 2 內容很有啟發性】
全書的主軸在談「如何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以持續學習,跟上世界的變化,並避免卡在自滿的狹隘思維裡,犯下不必要的錯誤。
全書的案例豐富,文筆也幽默,並分成「對自己」、「對別人」乃至「對團隊、群體」這幾個層次來談重新思考,而且一步一步探討下去,很清楚完整。
好幾次讀著讀著,對於作者剛說完的論點才冒出新的問題時,他接下來的內容正好就對應到我的疑問,說服力很夠。
其中特別被打中的三個論點如下:
1. 作者提到許多人會想要達到「自信心的平衡」,擔心自信心太多,會變得自大;又擔心自信心太少,會變得自卑。
但作者指出,自信與謙虛其實是兩件不同的事情,而理想的狀態就是「謙虛的自信」。
2.辯論或談判勝出的關鍵是「提出較少的論點」,如果提出太多,除了造成重點不明之外,較弱的論點也會削弱較強的論點,降低整套論述的說服力。
3.讓團隊成員樂於重新思考的一大關鍵,在於營造心理安全感,但這裡面又有一些眉角,避免安全感變成安逸感。
總之,很推薦這本的英文版;但如果覺得讀英文不習慣,中文版也算勉強可以傳達主要的重點。
展開
4.5
從俾斯麥到希特勒:回顧德意志國(新版)
讀者評分
3.0
|
2023/01/27
除了對神聖羅馬帝國、馬丁路德、二次世界大戰略知一二以外,我對德國的歷史可說是完全不了解。
出於好奇,逛書店時看到第一版的哈夫納「德意志三部曲」,就一口氣買下了。
這本書寫得簡明淺顯,即使是「德意志境內政治氛圍與群眾心理」、「德意志國的對外關係」這類錯綜複雜的演變經過,也能精煉成軸線清晰的大圖像,讀完之後,可以大致掌握德國近代發展的歷程。
以下是三個我印象最深的內容:
【國際社會的龍頭之爭】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崛起成為軍事、經濟、科技的強國,開始對自身的國際地位感到不滿,並展露擴張野心,使英國備感威脅,種下日後衝突的種子。
對照近年的中美關係來看,頗有意思。
【國際關係真是很複雜】
19世紀末,德國原本與俄國交好,並與奧地利爭奪德意志民族的主導權,甚至不惜開戰。
後來德奧卻變成盟友,在一戰時聯手對抗俄、英、法等國。
一戰後,德國與俄國交換利益,德國引進西方更先進的軍武、科技等給俄國;
俄國則提供場地,讓德國可以規避戰勝國定下的軍備限制,祕密練兵。
然而,當德國再度強盛之後,希特勒對外征服的首要目標卻是蘇聯(俄國)。
【政府唬爛人民會出事】
一戰後期,戰況對德國不利,但德國政府與軍方對內卻避重就輕、報喜不報憂,使生活困苦的人民誤以為勝券在握,只要再撐一下就行。
因此,等到德國真的戰敗投降時,德國人大感錯愕與不甘,無法理解即將到手的勝利為什麼突然飛了,於是陰謀論盛行,人民開始尋找賣國賊與戰犯,也為後來的二戰醞釀了群眾的心理因素。
之所以給三顆星,主要在於自己期待更多的故事性和啟發性。
從這點來看,這本書比較不會讓我產生「想要一口氣看完」的衝動。
話說,個人比較喜歡前一版的紅色書封設計,更有特色(中間還有一個銀色的鐵十字勳章圖案),也更能傳達出德意志的歷史氛圍。改版後的書封,看起來就比較普通了。
展開
4
生命的一百種定義:原來還可以這樣活著,探索生物與非生物的邊界
讀者評分
4.0
|
2023/01/19
劇透警告
當初在書店看到書名和封面的水熊蟲,
深受吸引,馬上入手,讀完也覺得很值得。
作者想探尋:怎麼樣才算是活著的生命?
——這個眾多生物學家都答不出來的問題。
【書中我很喜歡的一段話】
這是得到諾貝爾獎的匈牙利生理學家
聖捷爾吉(Albert Sxent-Gyorgyi)晚年說的:
「我從解剖學轉向組織研究,
然後轉向電子顯微鏡和化學,
最後轉向量子力學。
這種在不同規模裡向下延伸的過程相當具有諷刺意味,
因為在尋找生命的祕密時,
我最終追溯到了原子和電子的世界,
然而原子和電子根本沒有生命。
因此就在這一路上,生命慢慢從我的指間流逝。」
【書中我印象最深的兩個點】
一、每一個「新生命」其實都不是從無到有地誕生出來,
並不像工廠把各種原料組合起來,
再「啟動」這個機關、讓它活過來,
而是說,每個「新生命」都是由從某個「原本就活著」的生命分裂而出。
就像人的卵子,也是從某個細胞分裂出來的。
這樣說來,我們的生命其實可以一路回溯到生命的源起,
就像接龍一樣綿延不斷,想來就有種奇妙的感覺;
而我們跟其他物種在很久很久以前,
也是從同一個生命分裂出來的(真的是手足呀)。
二、科學家不斷試圖了解最初的生命如何形成的,
目前也建立了幾種不同的觀點,
概念大致都是某個巧合發生之後,
接著就會自然而然引發連鎖反應,
不斷聚合各種合適的物質,
終至能夠自我複製、成長等。
【作者從多種不同角度探詢生命的定義】
書裡有法律與道德的觀點,像是墮胎算不算殺人?
也有最新生物科技的角度,假如人為培養的類器官,
形成了類似大腦的東西,甚至能發出腦波,那算是生命嗎?
書中也收錄了近代眾多學者對「何謂生命」的研究,
一則一則看下去,才發現原來有這些故事:
有人一邊暗中抵抗納粹,一邊研究;
有人相信動物都像機器一樣,「痛」不過就是機械反應;
就連大名鼎鼎的赫胥黎,
也曾誤以為海底布滿叫做「巴希比爾斯」的生物,
興奮地大肆對外發表,終至發現是誤會一場。
讀來會有一種「時間累積出來的厚實感」。
當然,書中也少不了各式各樣奇妙的……生物(或說非生物?)
從介於生和死之間的病毒、
可以切割40、50次都再長成新個體的水螅、
沒有大腦卻能走迷宮的黏菌,
再到只有雌性個體卻能繁衍後代的亞馬遜花鱂,
看完真是大開眼界。
【注意】
因為我本身不是生物、化學背景的,
所以第四部分談很多現代的新發現與學說時,
出現一些生物或化學的專有名詞,
讀來會有些吃力,
這部分先作個提醒。
儘管如此,還是相當推薦這本書!
對於看世界的方式,能激發許多思考。
展開
5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
讀者評分
5.0
|
2023/01/12
劇透警告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感到好奇:
人為何而活?
自由是什麼?
人是什麼?
這本書能帶來許多啟發。
書中引用的尼采名言「一個人如果知道為何而活,幾乎就能承受任何痛苦」,
可說是貫穿全書的主軸。
關於「為何而活」,常見的兩大看法是:
1. 追求快樂
2. 自我實現(盡可能發揮自身潛力、用自己的人生去創造出某個成果)」
但作者指出,倘若這些看法就是人生的全部意義,
那麼人一旦進了集中營,人生便再無任何意義,
因為基本生活條件、尊嚴、自由都遭剝奪,
隨時可能死亡,對未來也難抱希望
(雖然最後納粹德國的確戰敗了,但當時在集中營裡根本未可知)
因此,作者經過沉思、觀察與實踐,提出了其他的可能性。
此外,在集中營這樣高度惡劣的環境之下,
作者認為,每個人都還是保有最後的自由,
也就是選擇「如何面對這樣的情境」。
這點我覺得很有意思,甚至有些跟「信仰」、「宗教」相似之處:
說到底就是,你選擇相信什麼?
以前看到「碰到難過與傷痛,你也可以選擇開心、樂觀地面對」,
總會有些質疑,難道只是為了不難過而不難過嗎?
這是不是一種自我安慰、自我催眠?
現在則覺得,這是在體現「掌握自己人生的意志」:
自己扛起責任,決定如何面對生活,
而不是全然受制於外在環境與別人。
例如,有人罵你,你不必然要生氣或難過,
因為在這中間是有選擇的空間的。
倘若沒有選擇空間,那就像是任由自己被操控,
別人做了A這件事,你就產生B反應。
總之,這本書很值得一讀,
看完之後,會讓我想進一步閱讀作者的其他著作。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