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7
user-img
YC from Taipei

217則書評

218本書評分

66位追蹤者

484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218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Very Important People: Status and Beauty in the Global Party Circuit
讀者評分
3.5
|
2025/06/18
高顏值作者一開始是為寫博士論文(寫成了前作)而做了時裝模特兒!本書算是續作,但通常會在一個段落中以多種不同的方式說同樣的話。例如「模特兒必須有多高和多瘦的」論點在整本書中不斷逐字重複的。這感覺就像作者真的想把充其量只能說是將一篇期刊文章變成一本書。她用缺乏理論架構地引用受訪者提供大量但無趣的話題,她一遍又一遍地提出同樣的觀點。重複換句話說的寫作表明,作者不相信讀者會第一次理解她想表達的內容,也不相信讀者會記住已經闡述過的主題。當作者讓他們有這樣的感覺時,讀者就會自內心有厭惡感!

其實本書最後兩章就是讀者需要閱讀的全部?取而代之在書末最後才有一堆有趣的資訊和數據,整本書讀起來就像千篇一律地講述同一個故事。但按照這本書的原始形式,說不定是篇很吸睛的博客文章,但是對於出版商來說,篇幅太短了,無法 “出版”。所以他可能會不斷退件,要她回去再補寫字數或章節;我是從本書作者改寫她博論成的一本著作”Pricing beauty”(簡體書譯為「美麗的標價」)跟著看過來的,前作雖有濃重學術味但探討反而比較深入(或許值得四星半?),這本書因為缺乏編輯而可惜了!
展開
Very Important People: Status and Beauty in the Global Party Circuit
讀者評分
3.5
|
2025/06/18
本書通常會在一個段落中以多種不同的方式說同樣的話。例如「模特兒必須有多高和多瘦的」論點在整本書中不斷逐字重複的。這感覺就像作者真的想把充其量只能說是將一篇期刊文章變成一本書。她用缺乏理論架構地引用受訪者提供大量但無趣的話題,她一遍又一遍地提出同樣的觀點。重複換句話說的寫作表明,作者不相信讀者會第一次理解她想表達的內容,也不相信讀者會記住已經闡述過的主題。當作者讓他們有這樣的感覺時,讀者就會自內心有厭惡感!

其實本書最後兩章就是讀者需要閱讀的全部?取而代之在書末最後才有一堆有趣的資訊和數據,整本書讀起來就像千篇一律地講述同一個故事。但按照這本書的原始形式,說不定是篇很吸睛的博客文章,但是對於出版商來說,篇幅太短了,無法 “出版”。所以他可能會不斷退件,要她回去再補寫字數或章節;我是從本書作者改寫她博論成的一本著作”Pricing beauty”(簡體書譯為「美麗的標價」)跟著看過來的,前作雖有濃重學術味但探討反而比較深入(或許值得四星半?),這本書因為缺乏編輯而可惜了!
展開
當女孩成為貨幣:一位社會學家的全球超富階級社交圈臥底報告,揭開以性別、財富與階級不平等打造的派對勞動產業赤裸真相 (電子書)
讀者評分
3.5
|
2025/06/18
|
電子書
本書通常會在一個段落中以多種不同的方式說同樣的話。例如「模特兒必須有多高和多瘦的」論點在整本書中不斷逐字重複的。這感覺就像作者真的想把充其量只能說是將一篇期刊文章變成一本書。她用缺乏理論架構地引用受訪者提供大量但無趣的話題,她一遍又一遍地提出同樣的觀點。重複換句話說的寫作表明,作者不相信讀者會第一次理解她想表達的內容,也不相信讀者會記住已經闡述過的主題。當作者讓他們有這樣的感覺時,讀者就會自內心有厭惡感!

其實本書最後兩章就是讀者需要閱讀的全部?取而代之在書末最後才有一堆有趣的資訊和數據,整本書讀起來就像千篇一律地講述同一個故事。但按照這本書的原始形式,說不定是篇很吸睛的博客文章,但是對於出版商來說,篇幅太短了,無法 “出版”。所以他可能會不斷退件,要她回去再補寫字數或章節;我是從本書作者改寫她博論成的一本著作”Pricing beauty”(簡體書譯為「美麗的標價」)跟著看過來的,前作雖有濃重學術味但探討反而比較深入(或許值得四星半?),這本書因為缺乏編輯而可惜了!
展開
當女孩成為貨幣:一位社會學家的全球超富階級社交圈臥底報告,揭開以性別、財富與階級不平等打造的派對勞動產業赤裸真相
讀者評分
3.5
|
2025/06/18
本書通常會在一個段落中以多種不同的方式說同樣的話。例如「模特兒必須有多高和多瘦的」論點在整本書中不斷逐字重複的。這感覺就像作者真的想把充其量只能說是將一篇期刊文章變成一本書。她用缺乏理論架構地引用受訪者提供大量但無趣的話題,她一遍又一遍地提出同樣的觀點。重複換句話說的寫作表明,作者不相信讀者會第一次理解她想表達的內容,也不相信讀者會記住已經闡述過的主題。當作者讓他們有這樣的感覺時,讀者就會自內心有厭惡感!

其實本書最後兩章就是讀者需要閱讀的全部?取而代之在書末最後才有一堆有趣的資訊和數據,整本書讀起來就像千篇一律地講述同一個故事。但按照這本書的原始形式,說不定是篇很吸睛的博客文章,但是對於出版商來說,篇幅太短了,無法 “出版”。所以他可能會不斷退件,要她回去再補寫字數或章節;我是從本書作者改寫她博論成的一本著作”Pricing beauty”(簡體書譯為「美麗的標價」)跟著看過來的,前作雖有濃重學術味但探討反而比較深入(或許值得四星半?),這本書因為缺乏編輯而可惜了!
展開
The Optimist: Sam Altman, Openai, and the Race to Invent the Future
讀者評分
4.0
|
2025/06/16
我是先看了作者Keach Hagey前作”the king of content”(大陸簡體版譯為「內容之王」,主要是談雷史東這個傳媒奇人,關於他故事,大塊文化早年出版自傳跟最新的財產爭奪戰引發的出版物”Unscripted”「繼承之戰」也都是必看之作),故才想看看她這次如何寫新一代的AI大神,但很明顯地,要寫傳統媒體容易,深入新科技就有難度了!

本書這要歸功於她優秀研究和寫作文筆,但內容確實代表了歐美輿論主力在採用的憤世嫉俗、懷疑、盧德反技術/人工智慧的批判態度,Sam Oltman可能不是一個完美的人,OpenAI也有其價值問題,但是這本書並沒有傳達其個人樂觀情緒的力量(偏偏原文書名直譯叫做「樂觀主義者」);我覺得本書沒有傳達出OpenAI團隊為世界帶來的美麗、力量和喜悅的努力。為此,我也強力推薦天下文化剛出版的”AI霸主”(“ Supremacy”)
展開
奧特曼與OpenAI的誕生:一個樂觀主義者如何引領矽谷創新、打造AI帝國?
讀者評分
4.0
|
2025/06/16
我是先看了作者Keach Hagey前作”the king of content”(大陸簡體版譯為「內容之王」,主要是談雷史東這個傳媒奇人,關於他故事,大塊文化早年出版自傳跟最新的財產爭奪戰引發的出版物”Unscripted”「繼承之戰」也都是必看之作),故才想看看她這次如何寫新一代的AI大神,但很明顯地,要寫傳統媒體容易,深入新科技就有難度了!

本書這要歸功於她優秀研究和寫作文筆,但內容確實代表了歐美輿論主力在採用的憤世嫉俗、懷疑、盧德反技術/人工智慧的批判態度,Sam Oltman可能不是一個完美的人,OpenAI也有其價值問題,但是這本書並沒有傳達其個人樂觀情緒的力量(偏偏原文書名直譯叫做「樂觀主義者」);我覺得本書沒有傳達出OpenAI團隊為世界帶來的美麗、力量和喜悅的努力。為此,我也強力推薦天下文化剛出版的”AI霸主”.
展開
冷戰 2.0:AI如何影響中美俄新戰略 (電子書)
讀者評分
4.0
|
2025/06/10
|
電子書
也許是因為原著已出版將近一年多(也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二年後),而受限於對岸因為議題敏感,大概率是(豆瓣)沒有簡體版,甚至連小紅書書介也封殺(書中強烈抨擊專制政權對人民福祉及創新變革的壓制,更深入探討兩岸戰爭科技較量前景),連亞馬遜也不到十五個全球讀者評分(有可能歐美讀者對東歐跟中東戰局比較有興趣,對遠東歷史糾紛比較不了解),讓我原先在Goodreads書單註記不值得看!

然而在拿到(剛好在俄烏戰爭滿三週年出版的)繁體中文版時,就覺得內容跟架構的確有花時間研讀的必要性(嚴格說起來,大概只有介於三星到三星半之間,但題材值得加分到四星)!其中作者不斷強調人工智慧、先進半導體、量子運算和生物技術等蓬勃發展的加速器技術正在對地緣政治和整個社會產生巨大影響。

從二戰後蘇聯鐵幕拉下的第一場冷戰,蘇東波造成共產陣營解體,福山提倡歷史的終結後,俄羅斯經由普京快三十年的統治,重新跟北約東擴槓上。然而在這場冷戰中,中國(因為經濟規模)是專制國家的領導者,而(偽裝成國家的油田礦坑)俄羅斯則扮演次要夥伴。冷戰2.0已非核武軍備競賽,而是一場統治人工智慧、先進半導體、量子運算和生物技術加速器技術的競賽。這本書讓人大開眼界。
展開
冷戰 2.0:AI如何影響中美俄新戰略
讀者評分
4.0
|
2025/06/10
也許是因為原著已出版將近一年多(也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二年後),而受限於對岸因為議題敏感,大概率是(豆瓣)沒有簡體版,甚至連小紅書書介也封殺(書中強烈抨擊專制政權對人民福祉及創新變革的壓制,更深入探討兩岸戰爭科技較量前景),連亞馬遜也不到十五個全球讀者評分(有可能歐美讀者對東歐跟中東戰局比較有興趣,對遠東歷史糾紛比較不了解),讓我原先在Goodreads書單註記不值得看!

然而在拿到繁體中文版時,就覺得內容跟架構的確有花時間研讀的必要性(嚴格說起來,大概只有介於三星到三星半之間,但題材值得加分到四星)!其中作者不斷強調人工智慧、先進半導體、量子運算和生物技術等蓬勃發展的加速器技術正在對地緣政治和整個社會產生巨大影響。

從二戰後蘇聯鐵幕拉下的第一場冷戰,蘇東波造成共產陣營解體,福山提倡歷史的終結後,俄羅斯經由普京快三十年的統治,重新跟北約東擴槓上。然而在這場冷戰中,中國(因為經濟規模)是專制國家的領導者,而(偽裝成國家的油田礦坑)俄羅斯則扮演次要夥伴。冷戰2.0已非核武軍備競賽,而是一場統治人工智慧、先進半導體、量子運算和生物技術加速器技術的競賽。這本書讓人大開眼界。
展開
Cold War 2.0: The Technology-Driven Battle Between the Democracies and the Autocracies
讀者評分
4.0
|
2025/06/10
也許是因為原著已出版將近一年多(也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滿二年後),而受限於對岸因為議題敏感,大概率是(豆瓣)沒有簡體版,甚至連小紅書書介也封殺(書中強烈抨擊專制政權對人民福祉及創新變革的壓制,更深入探討兩岸戰爭科技較量前景),連亞馬遜也不到十五個全球讀者評分(有可能歐美讀者對東歐跟中東戰局比較有興趣,對遠東歷史糾紛比較不了解),讓我原先在Goodreads書單註記不值得看!

然而在拿到繁體中文版時,就覺得內容跟架構的確有花時間研讀的必要性(嚴格說起來,大概只有介於三星到三星半之間,但題材值得加分到四星)!其中作者不斷強調人工智慧、先進半導體、量子運算和生物技術等蓬勃發展的加速器技術正在對地緣政治和整個社會產生巨大影響。

從二戰後蘇聯鐵幕拉下的第一場冷戰,蘇東波造成共產陣營解體,福山提倡歷史的終結後,俄羅斯經由普京快三十年的統治,重新跟北約東擴槓上。然而在這場冷戰中,中國(因為經濟規模)是專制國家的領導者,而(偽裝成國家的油田礦坑)俄羅斯則扮演次要夥伴。冷戰2.0已非核武軍備競賽,而是一場統治人工智慧、先進半導體、量子運算和生物技術加速器技術的競賽。這本書讓人大開眼界。
展開
Ideaflow: The Only Business Metric That Matters
讀者評分
1.5
|
2025/06/10
本書如果在ChatGPT出現前出版的話,架構看起來似乎對於青少年來說是一本不錯的讀物,但是當AI聊天軟體免費提供給全球讀者時,任何成年人都可以不花任何金錢跟非常便利地輕鬆自個人行動裝置獲得比其中內容更有益處且具建設性的行動步驟(只消問出幾個好問題,並跟雲端情人Samantha互動),買跟看一本書的價值變得很低!而相對成本變得非常貴?
展開
點子流:史丹佛設計學院高效問題解策略,在持續破壞性創新時代,穩定勝出 (電子書)
讀者評分
1.5
|
2025/06/10
|
電子書
這本書如果在ChatGPT出現前出版的話,架構看起來似乎對於青少年來說是一本不錯的讀物,但是當AI聊天軟體免費提供給全球讀者時,任何成年人都可以不花任何金錢跟非常便利地輕鬆自個人行動裝置獲得比其中內容更有益處且具建設性的行動步驟(只消問出幾個好問題,並跟雲端情人Samantha互動),買跟看一本書的價值變得很低!而相對成本變得非常貴?
展開
點子流:史丹佛設計學院高效問題解策略,在持續破壞性創新時代,穩定勝出
讀者評分
1.5
|
2025/06/10
這本書如果在ChatGPT出現前出版的話,架構看起來似乎對於青少年來說是一本不錯的讀物,但是當AI聊天軟體免費提供給全球讀者時,任何成年人都可以不花任何金錢跟非常便利地輕鬆自個人行動裝置獲得比其中內容更有益處且具建設性的行動步驟(只消問出幾個好問題,並跟雲端情人Samantha互動),買跟看一本書的價值變得很低!而相對成本變得非常貴?
展開
區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全兩冊)
讀者評分
2.0
|
2025/06/08
強烈建議如果有興趣的話,應該要找麥田的(邱德良教授)繁體字版本(並且蠻推薦看一下台灣版導論)。本著作在八十年代從法文翻譯成英文後,在英美社科圈掀起熱潮並席捲整個英文學術世界,影響力巨大,也造成後續新世紀白左膠風潮的濫觴!

作者本身在法國農村底層長大,靠著寒門苦讀進入巴黎師範名校,在高大上的社會學和首都文化圈,缺乏文化資本的他被嚴重歧視和排擠,心中產生強烈復仇的意願,於是乎等到他蓄積一定的學術地位後,就著書立作巧妙結合馬克思思想針對各種階級進行嚴厲批判?

他借用的文化資本概念並不稀奇,但帶著從年輕時仇恨眼光認為文化階級歧視就像是種族歧視般的工具;他個人成長背景下,欣賞不來藝術,以致於他認定所謂藝術就是上層人歧視下等人的手段之一,試問遠古人類的壁畫或其他人造塗鴉作品難道不是人性愛美天性延伸創作風格的藝術品嗎?

基本上,缺乏數據收集等實證研究常常是人文科學的致命傷(本書僅有作者讀博士期間前往阿爾及利亞原始部落做人類學實地調查),他把原始部落研究成果直接放到了現代社會尤其是西方資本主義體系下。簡言之,在他的整個理論體系裡,群體間只有對立或衝突,完全沒有合作共存?

被其改造後的修正式馬克思主義的美國社會學學術界變成了熱衷身份政治、無止境撕裂社會團結、不斷追求墮落和貧窮的怪異思想圈子,而這些思想理論特徵都來自本書的理論特徵。作者原先渴望向巴黎文化圈復仇,並消滅西方文化,而本書確實做到了啟蒙。
展開
Everything Is Predictable: How Bayesian Statistics Explain Our World
讀者評分
5.0
|
2025/06/02
Quoted from 共我長風’s bookreview for “Everything is predictable”.

貝氏定理(大陸翻貝葉斯定理)是一個簡單的關於機率的公式:後驗機率=先驗機率✖️新證據調整。現因用於人工智慧模仿大腦內設決斷模式而紅極一時;這個公式的三個要素中,每個都很重要。

後驗機率是我們做決策的基礎,先驗機率是我們的先驗認知/基本認知(在認知心理學/傳播學中叫做「認知基模」),新證據調整是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看到的新證據。

這(因此)可以解釋(世上)很多東西。

老年人思維不容易被改變,是因為老年人的先驗認知太頑固了,也就是某些事上的先驗機率過高。年輕人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是因為先驗認知幾乎沒有,很容易被外界重塑。客觀世界給他的主觀映像是什麼,他就會怎麼看待事物。

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也不一樣。我認為找高薪工作是一件難事,富二代就不會這麼認為。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模型的集合就是所謂的“認知基模”,決定著我們在做決策時,先驗機率到底如何。

每個人的主觀認識都不準確,但總有一些人更接近真實。見的人廣了、接觸的事情多了,再依據貝斯思維隨時更新自己的認知,就能得到越來越準確的先驗機率。

下面說到更新認知。(也就是所謂可教化)

人的思維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人腦其實就是一個天生的“貝斯主義者”,透過不斷反饋的現實情況來更新自己的原有認知。

那麼,如何讓這種更新更準確呢?

新證據強度可以看成一個機率。正如貝氏定理所言,與先驗機率的乘積,就是我們最終的認知。

一個決策的品質高低(請注意,是決策的質量,而非結果的對錯),取決於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了貝氏定理。

真正的決策者,都是貝斯牧師的忠實信徒。
展開
Everything Is Predictable: How Bayesian Statistics Explain Our World
讀者評分
5.0
|
2025/06/02
Quoted from 共我長風’s bookreview for “Everything is predictable”.

貝氏定理(大陸翻貝葉斯定理)是一個簡單的關於機率的公式:後驗機率=先驗機率✖️新證據調整。現因用於人工智慧模仿大腦內設決斷模式而紅極一時;這個公式的三個要素中,每個都很重要。

後驗機率是我們做決策的基礎,先驗機率是我們的先驗認知/基本認知(在認知心理學/傳播學中叫做「認知基模」),新證據調整是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看到的新證據。

這(因此)可以解釋(世上)很多東西。

老年人思維不容易被改變,是因為老年人的先驗認知太頑固了,也就是某些事上的先驗機率過高。年輕人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是因為先驗認知幾乎沒有,很容易被外界重塑。客觀世界給他的主觀映像是什麼,他就會怎麼看待事物。

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也不一樣。我認為找高薪工作是一件難事,富二代就不會這麼認為。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模型的集合就是所謂的“認知基模”,決定著我們在做決策時,先驗機率到底如何。

每個人的主觀認識都不準確,但總有一些人更接近真實。見的人廣了、接觸的事情多了,再依據貝斯思維隨時更新自己的認知,就能得到越來越準確的先驗機率。

下面說到更新認知。(也就是所謂可教化)

人的思維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人腦其實就是一個天生的“貝斯主義者”,透過不斷反饋的現實情況來更新自己的原有認知。

那麼,如何讓這種更新更準確呢?

新證據強度可以看成一個機率。正如貝氏定理所言,與先驗機率的乘積,就是我們最終的認知。

一個決策的品質高低(請注意,是決策的質量,而非結果的對錯),取決於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了貝氏定理。

真正的決策者,都是貝斯牧師的忠實信徒。
展開
Everything Is Predictable: How Bayesian Statistics Explain Our World
讀者評分
5.0
|
2025/06/02
Quoted from 共我長風’s bookreview for “Everything is predictable”.

貝氏定理(大陸翻貝葉斯定理)是一個簡單的關於機率的公式:後驗機率=先驗機率✖️新證據調整。現因用於人工智慧模仿大腦內設決斷模式而紅極一時;這個公式的三個要素中,每個都很重要。

後驗機率是我們做決策的基礎,先驗機率是我們的先驗認知/基本認知(在認知心理學/傳播學中叫做「認知基模」),新證據調整是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看到的新證據。

這(因此)可以解釋(世上)很多東西。

老年人思維不容易被改變,是因為老年人的先驗認知太頑固了,也就是某些事上的先驗機率過高。年輕人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是因為先驗認知幾乎沒有,很容易被外界重塑。客觀世界給他的主觀映像是什麼,他就會怎麼看待事物。

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也不一樣。我認為找高薪工作是一件難事,富二代就不會這麼認為。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模型的集合就是所謂的“認知基模”,決定著我們在做決策時,先驗機率到底如何。

每個人的主觀認識都不準確,但總有一些人更接近真實。見的人廣了、接觸的事情多了,再依據貝斯思維隨時更新自己的認知,就能得到越來越準確的先驗機率。

下面說到更新認知。(也就是所謂可教化)

人的思維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人腦其實就是一個天生的“貝斯主義者”,透過不斷反饋的現實情況來更新自己的原有認知。

那麼,如何讓這種更新更準確呢?

新證據強度可以看成一個機率。正如貝氏定理所言,與先驗機率的乘積,就是我們最終的認知。

一個決策的品質高低(請注意,是決策的質量,而非結果的對錯),取決於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了貝氏定理。

真正的決策者,都是貝斯牧師的忠實信徒。
展開
貝葉斯定理:清晰思考與決策的科學工具
讀者評分
5.0
|
2025/06/02
Quoted from 共我長風’s bookreview for “Everything is predictable”.

貝氏定理(大陸翻貝葉斯定理)是一個簡單的關於機率的公式:後驗機率=先驗機率✖️新證據調整。現因用於人工智慧模仿大腦內設決斷模式而紅極一時;這個公式的三個要素中,每個都很重要。

後驗機率是我們做決策的基礎,先驗機率是我們的先驗認知/基本認知(在認知心理學/傳播學中叫做「認知基模」),新證據調整是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看到的新證據。

這(因此)可以解釋(世上)很多東西。

老年人思維不容易被改變,是因為老年人的先驗認知太頑固了,也就是某些事上的先驗機率過高。年輕人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是因為先驗認知幾乎沒有,很容易被外界重塑。客觀世界給他的主觀映像是什麼,他就會怎麼看待事物。

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也不一樣。我認為找高薪工作是一件難事,富二代就不會這麼認為。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模型的集合就是所謂的“認知基模”,決定著我們在做決策時,先驗機率到底如何。

每個人的主觀認識都不準確,但總有一些人更接近真實。見的人廣了、接觸的事情多了,再依據貝斯思維隨時更新自己的認知,就能得到越來越準確的先驗機率。

下面說到更新認知。(也就是所謂可教化)

人的思維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人腦其實就是一個天生的“貝斯主義者”,透過不斷反饋的現實情況來更新自己的原有認知。

那麼,如何讓這種更新更準確呢?

新證據強度可以看成一個機率。正如貝氏定理所言,與先驗機率的乘積,就是我們最終的認知。

一個決策的品質高低(請注意,是決策的質量,而非結果的對錯),取決於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了貝氏定理。

這就是貝斯主義者的高手進路。

真正的決策者,都是貝斯牧師的忠實信徒。
展開
區判: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 (電子書)
讀者評分
3.0
|
2025/05/29
|
電子書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特別適合對法國社會感興趣的人。然而,它的相關性並不能真正延伸到其他地區,因為各國階級形成體系截然不同(即便兩岸,也因為甲午戰後超過百年的文化隔閡,再加上對岸曾屢次發動階級鬥爭運動,對階級的看法更為敏感);在作者偏向左翼角度觀察入微,法國數百年歷史已造就根深蒂固的階級意識,而多數台灣人自認為自己是 「中產階級」。

法國人正在努力象徵性地表達他們的階級差異,他彙編的統計數據和數據顯示了法國人如何透過消費、教育和品味來塑造自己的階級地位,儘管許多法國人滿足於自己的階級地位、職業和傳統,但其餘地區的大多數中產階級將自己或下一代命運,放在透過教育,努力賺錢,追求更好,擺脫傳統的逆游而上的翻身機會。他的觀察不見得適用於全球其餘具備龐大 「中產階級」的歐美日(含台韓)社會!

作者本人著作等身,且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人,他生前有多本著作比這本書好得多,但這本書在學術研究上具有特殊地位,比較不適合一般人當成休閒讀物!
展開
區判: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
讀者評分
3.5
|
2025/05/29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特別適合對法國社會感興趣的人。然而,它的相關性並不能真正延伸到其他地區,因為各國階級形成體系截然不同(即便兩岸,也因為甲午戰後超過百年的文化隔閡,再加上對岸曾屢次發動階級鬥爭運動,對階級的看法更為敏感);在作者偏向左翼角度觀察入微,法國數百年歷史已造就根深蒂固的階級意識,而多數台灣人自認為自己是 「中產階級」。

法國人正在努力象徵性地表達他們的階級差異,他彙編的統計數據和數據顯示了法國人如何透過消費、教育和品味來塑造自己的階級地位,儘管許多法國人滿足於自己的階級地位、職業和傳統,但其餘地區的大多數中產階級將自己或下一代命運,放在透過教育,努力賺錢,追求更好,擺脫傳統的逆游而上的翻身機會。他的觀察不見得適用於全球其餘具備龐大 「中產階級」的歐美日(含台韓)社會!

作者本人著作等身,且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人,他生前有多本著作比這本書好得多,但這本書在學術研究上具有特殊地位,比較不適合一般人當成休閒讀物!
展開
The Hot Hand
讀者評分
3.0
|
2025/05/24
我看的是簡體版,繁體版應該會翻得更好?如果針對不常讀書的(輕度)讀者們,我明白為什麼這本原文書會在亞馬遜上高達4星以上(但Goodreads評價比較偏重度讀者跌破4星)的書。作者針對hot hand這大家津津樂道的主題,蒐集大量有關歷史、體育、行為經濟學、心理學的參考文獻。

對我這個(印度)讀者,我最多只能給2.5-3星,因為我覺得作者想說的很多話本來可以更簡潔一些。我原本預計討論將完全圍繞熱手展開,但是有很多虛假/背景資訊比資訊更能說明問題。要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整體觀點,你真正需要的是前兩章左右和最後一章—從歷史上看,好運氣被丟掉了,事實證明是錯誤的,但最終研究回歸到機率上。

中間部分對我來說已經枯燥了,每個章節都被不斷切換的多個不相關的故事混淆視聽,真是令人沮喪。因此,如果一章有 6 個部分,那麼第 1,3,5 部分將並列,第 2,4,6 部分也是如此。也許是作者想在這裡發揮創意,但好寫法不見得適合每個作家,對Ben而言,或許採用線性設定會更好。

最後,完全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想提一下,因為作者(自認)是一位體育專家,但在書中,他提到了93英里/小時的快球是如何 “骯髒” 。我猜他專業不涵蓋棒球和籃球,因為沒有一個棒球分析師會說這很dirty!

Btw,他的虎師剛出版的”the revenge of the tipping point”,也再一次由時報出版繁體版「暗黑引爆點」(書名暫訂,由鄭煥昇和黃佳瑜共同翻譯),應該2025/6-7月就會發行.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