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5
user-img
Four Seasons

64則書評

64本書評分

5位追蹤者

81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64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德意志貴族:從中世紀到現代的千年貴族文化史
讀者評分
5.0
|
2025/04/09
不可否認之所以會閱讀此書,完全是因為作者:陸大鵬(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翻譯家)。

原以為艱澀的書名與難懂的各章節索引;預期將是一本耗時費心地書冊。
撇除(無可避免)前面介紹何謂貴族的描述~
就如同穿越層層疊疊的迷宮后,豁然開朗的世界近在眼前;你以為狹隘的只有“德意志”,殊不知連同周遭的法蘭西、哈布斯堡、英國以及俄帝……都涵蓋在書本內容其中。宏觀、遠見的歐陸視野/知識將令你目不暇給又驚嘆連連。
誠然,“納粹”絕對是書冊裡重中之重的一環!

你以為這世界“有毒”的只是有形的物質與無形的人心;“意識形態”更為駭人。
千萬別被書本(書名)扉頁外表給欺瞞矇騙了;如此千載難逢的一本好書,肯定值得收藏、咀嚼和回味。
展開
大疫之夜(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構思40年 至今最浩瀚的一部史詩巨作)
讀者評分
5.0
|
2025/03/16
這本著作,作者是想藉著“什麼”來指桑骂槐,抑或是含沙射影;可能是自我嘲諷,又或為自圓其說。

作者聰慧地詳述了這段虛實難辨的歷史,更狡黠的大量引證伊斯蘭世界所謂的傳統,讓讀者個個目不轉睛的驚嘆!

所以進步等於桎梏、強辯實為吐真?
能夠將伊斯坦堡光怪陸離的街談巷議,轉化成為真相確鑿的大白 ~
也唯有作者如是妙筆生花的功力,才能達成。
展開
王者歸程:「大博弈」下的阿富汗,與第一次英阿戰爭
讀者評分
5.0
|
2025/02/12
<權利的油燈燒到哪裡,哪裡就有撲火的飛蛾群聚;澎湃的餐桌桌布延展到那裡,哪裡就有蒼蠅鋪天蓋地。> P 65

藉由作者旁徵博引且精闢入理著作的眼界 ~
不但見聞了19世紀“”大博弈“”下帝國你爭我奪的亂局過往,更進階深刻瞭解何以“鳥不語、花不香”(卻如此廣受矚目)的阿富汗斯坦從未被世界任何一個強權“真正擁有”;對近代阿富汗斯坦歷史的來龍去脈更為清楚知曉。

編纂歷史叢書從來都會是一件吃
力不討好的工作;要如何將已知的結局,在不加油添醋、胡謅亂造的框架下,還必須創新突破、引人入勝……實則考驗著作家的文筆火候與功力;
這部 〈王者歸程〉讀來如行雲流水般,不僅醍醐灌頂還令人樂不思蜀,絕屬上乘之作。

細數歷來“接近”阿富汗斯坦的國家;非以客自居,其實還不懷好意。隨著書頁開場來到19世紀初,於作者簡單扼要提及18世紀末這座滄桑艱辛的杜蘭尼帝國的岌岌可危……
后,出於英、法、俄的地緣角力;浩浩蕩蕩地英屬印度斯坦大軍已經越過白沙瓦(普什圖斯坦)惡地 ~
這場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歷史筵席已經擺設就緒,就只等著慧眼獨具的讀者入席就座。
展開
直到沒有戰火的那一天:一名戰地記者的生死見聞
讀者評分
5.0
|
2025/02/02
在得知作者“所屬”的新聞媒體單位為何,還在擔心其會藉著書籍內文來個“意識型態”大內宣,或是歌功頌德一番世界警察的“偉大”行徑……
直至看完第一章節〈以色列、巴勒斯坦〉后;放下多疑、多慮的心飛快地、迫不及待展開第二章節〈阿富汗〉的閱讀。

台灣所謂的有關國際新聞相關報導實在付之闕如,要嘛蜻蜓點水或者複製貼上,還是向特定西方國家偏頗報導購買;非常佩服作者親身走訪書中這幾個烽火連綿的苦難國土,還可以客觀、不帶任何立場的態度撰寫出這本叢書。誠心感謝!

強烈建議不想燒腦去深入研究有關現今(過往)中東、中亞地區何以紛擾不斷的歷史來龍去脈。這本<直到沒有戰火的那一天>會是一個“捷徑”;貼近時事,不會華而不實。重點是身為新聞媒體報導人的作者,“不沾鍋”的公允報導……
就已值得花時間拜讀一覽。

期待作者還有“續集”,能夠帶領台灣讀者一窺其它國家,諸如利比亞、巴基斯坦、伊朗……等相關人文新聞書籍編撰。
展開
如何豢養一隻奴隸:古羅馬管理學聖經
讀者評分
5.0
|
2025/02/02
這部遠超乎你預期想像還要實用的一本著作;敘事的年代儘管久遠、時空背景也已物換星移,卻依然適用於現代文明社會。

管理,是一門無邊無際、永無止境的學問,
然而
人性終究經不起考驗。

倘若將“奴隸”的定義延伸到極為廣泛地現今,那麼問題來了:
所以你是被奴役的、還是奴隸者?
展開
揭開穆斯林世界:伊斯蘭共同體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讀者評分
4.5
|
2025/01/30
作者強詞奪理也好、蠻橫詭辯也罷;歐斯曼(鄂圖曼)帝國早已殞落、至高無上的哈里發也以隱世。闔上此書後你將發現,全世界的人民宛若/依舊行走在地底下的礦坑通道,迷路且不知所措,堪比但丁的地獄;無間輪迴。

包裹著自由主義的糖衣,其內含著資本主義的毒藥;彷彿鏡中一體兩面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
民族主義、帝國主義、殖民/種族主義、宗派主義;造成全世界紛擾爭休不斷地原因。
“”世界和平“”原來只有在選美大賽時,才會“出現”。

當然“最終利益”結果為何將決定上述“主義(挑起事端藉口)”力道輕重;事倍功半抑或是事半功倍。
再算上變動因素:人民,參與其中將會是最具錦上添花的加乘戲劇效果;卻也是上天堂或者下地獄的完結篇。

這本<揭開穆斯林世界>一書,透過作者娓娓道出顯著,更是重要的疑惑:何以在西方世界各國往往會將“宗教”加諸在任何與“穆斯林”有關的衝突事件中?特別是放大、指責伊斯蘭所有信徒們。
然而(西方)偏見始終存在、(東方)穆斯林仍舊不團結;一切未完、待續。
展開
雅爾達:改變世界命運的八日祕會
讀者評分
5.0
|
2024/12/30
這場“雅爾達”密約,說穿了根本就是一群地痞、流氓和黑道,為了地盤、私慾及利益……
相互叫勁且互不相讓、暗通款曲又私相授受;“鬧劇一場”!
賠上的不僅是泰半歐洲人民地福祉,更是全人類接續后萬劫不復的苦果開始。

所謂的“劃清界線”這檔子事,對於英國來說確實如行雲流水般駕輕就熟;中國與印度國界的“馬克麥洪線”、巴基斯坦與阿富汗國界的“杜蘭線”、再算上波蘭與俄國國界的“寇松線”,還有未竟的賽克斯/皮科協議 ~
上述哪條“界線”無不是後遺症不斷且紛擾不休。
儘管(劃清界線)初衷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實則利益導向已昭然若揭。

在這場雅爾達“協議”裡,英、美、俄可謂是機關算盡還各懷鬼胎;後續巴爾幹半島的烽火連綿不就造因於其?
當老奸巨滑的俄國遇上了老謀深算的英國,再加上沽名釣譽的美國 ……
也難怪史達林會如此以為:
“”羅斯福一直被他當做“”善類“”對待,邱吉爾則是<連一分錢也要偷>的小人“”。
不只如此,英國最會欺騙所謂的盟國了!

實在難以
置信/接受這全世界所謂的〈和平〉,竟然都是操之在這些土雞瓦狗、欺世盜名政治人物手裡,無知的民眾還眾星拱月、樂此不疲的繼續擁戴?
正當百姓為了保家衛國而水深火熱之餘,這些雞鳴狗盜的國家元首正忙著算計“”百分比“”和“”帳面損失“”;人民咎由自取抑或情非得已早已成為“最不值得”研究討論的情衷了!
展開
地獄的難題:世界警察為何無法阻止種族滅絕?
讀者評分
5.0
|
2024/12/01
[ 好人其實是壞人;罪人原來是聖人。]
這會是一本令人觸目驚心且頭皮發麻的恐怖人文書籍;而且還是真人真事。

“政治家經常把(國家)世界搞得一團亂,唯有當他們感覺到似乎要淹沒在自己製造的泥濘中時,才會急忙讓自己脫身”。
上述發表著實一語中的;
然而(全世界)何以只靠幾個(政治人物)跳梁小丑就能決定、操控(國家)百姓的生或死?
看看所謂的聯合國組織;說的難聽點就只不過是(世界各國)個拉幫結派、同流合污的營利中心而已(更像是美國宣傳代言的部門)。

希特勒說得對:成吉思汗如龍捲風般橫掃歐、亞並奪走許多民眾的性命;在歷史上卻只被視為“建國者” ~
戰爭最終的目的就是殲滅敵人,以獲取需要的空間。“今天還有誰在談論亞美尼亞人的屠殺事件”?
如此這般蔑倫悖理、禽獸不如的言論實為人人得以誅之;那麼1948年12月經過聯合國投票通過的“禁止種族滅絕”這條律法……除了“咬文嚼字、舞文弄墨”外,迄今又有何建樹?

如今以、巴(再算上伊朗)正打的難分難解,就連烏、俄戰火仍舊方興未艾……“世界警察”(美國)不僅沒能加以制止,還推波助瀾、搧風點火。
<地獄的難題>一書美國作者試著藉由近代史所發生慘絕人寰的種族屠殺事件中,來撻伐美國的不作為又或者解釋其難為的藉口和原因;說到底就是要維護美國自身的利益。
展開
地理的力量:十張地圖揭開世界的未來
讀者評分
3.0
|
2024/11/25
作者將“萬中選十”的國家與其鄰國地緣政治之間,萬縷千絲且錯綜複雜的態勢和危機,用平易近人地敘說手法以文字呈現給讀者 ~淺顯易懂、通俗有趣。

由於“深入淺出”的剖析,遂造成了少許“不嚴謹”的歷史描繪,特別是作者筆下的 伊朗及沙烏地阿拉伯。倘若要“如實中肯”的書寫近代史上述兩國的種種,絕非短短 75 頁篇幅報導可以完整交代。當然,於此並非將<地理的力量>一書作者貼上“標籤”;可惜在論述美國與英國如何直接或間接造成今日中東地理異動的關鍵影響提及上,雖未加油添醋確有避重就輕的嫌疑。然而無獨有偶的是:當作者提及自己國家英國,盡是歌功頌德、自圓其說,甚至將脫歐之事輕描淡寫、雲淡風輕(當購入此書的人都是無知嗎?)。

都說寫歷史書籍的作者最為“吃力不討好”,因為面對一群“鑑古知今”的讀者,要如何將其“歷史”寫得不僅活靈活現,更要條理分明且公正公允;往往是掛萬漏一、知易行難吶!
展開
毒梟烏托邦:解密逃出中情局掌握的亞洲販毒集團
讀者評分
5.0
|
2024/11/24
機關算盡、各懷鬼胎。
因利而聚、利盡則散。

一向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國~
你以為高風亮節、古道熱腸、見義勇為?
自建國以來幹盡許多齷齪骯髒的事;所有的種種只為了“美國利益”……
於世界各地發動‘’代理人戰爭‘’絕對是美國的強項。這樣的“必要之惡”不僅犧牲掉當地許多無辜民眾的一切(包括無價的生命);燎原無情的野火亦順勢延燒到美國本土,無一倖免。

在這本〔毒梟烏托邦〕作者一語道破並完美地闡釋;美國人實在奇怪,如此好戰,甚至飛越全世界來跟自己人對打。 P130
果然是“自己人最是瞭解自己人”/本書作者即為美國人。
當新科 / 回鍋美國總統川普登高一呼“美國優先”;必須剷除萬惡之源:關閉邊境、剔除無證移民、加收商品關稅與“歐盟保護費” …… 殊不知上述種種“苦果”,“起因”皆為美國自己。

〔毒梟烏托邦〕一書寫得儘管是“金三角”毒品何以危害(美國)人民的“前因後果”,卻也帶出(緬甸)貧瘠高地與時空背景、(中國)地緣關係和意識型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錯綜複雜。
撇開道德倫理的檢視,美國人(那些自詡與眾不同的政治人物)道貌岸然的行徑也不是這些年才被發現;想更進一步清楚知曉美國人何以愚蠢到如此無以復加?
這本〔毒梟烏托邦〕可以滿足您一窺究竟。
展開
午夜降臨前抵達:中歐文化漫遊
讀者評分
5.0
|
2024/11/11
自拜讀第一本<失落的衛星>開始、繼之<沿著季風的方向>,到手中這部<午夜降臨前抵達>;
作者的詼諧、風趣以及慧黠、博學……讓讀者不自覺地身歷其境且回味無窮。

閱讀劉子超的大作從未叫人失望;歷史伴隨著地理在每個驛站停留時,故事鮮明對比的陳述總引人遐想、憧憬。

作者認為“旅行中最大的困難不是抵達,而是如何抵達”;其實旅行的“抵達”即是“出發”……直到返鄉。
你說是不呢?
展開
解剖刀劃開的真相:相驗超過兩萬三千具屍體,英國權威法醫的非自然死亡檔案
讀者評分
5.0
|
2024/11/10
“枉”死者無法言語,最終需要倚靠他人來協助發聲。
套一句電影廣告介紹詞:
高潮迭起、本書“全篇”絕無冷場。

這是一本經過作者精心編排、鋪陳的著作,更是一部剖析人體構造的進階入門書。
透過個案死亡事故串起一連續交織、重疊在你、我每天的日常;機率人人都有,除卻無法掌控的“基因變數”,餘剩下地端視自己的選擇、造化。

隨著科學日新月異的演繹、卓越,這世上仍舊有大量未知謎團等待睿智的發現者進一步挖掘、探訪。
儘管“屍體會說話”這樣的概念已深植大眾,然而終究還是會有諸多疑點未能解釋;一但對簿公堂時更加“有理說不清”。

解剖刀劃開的……倒底是真相,抑或是更深的未知;這是一本替受害者伸冤、加害者陳情,又或者只是作者醫學告白的自圓其說?
“答案”永遠不會只有一個,“真相”自始至終自由心證。
展開
殺戮的季節:一九六五至六六年印尼大屠殺史
讀者評分
5.0
|
2024/11/02
表面看似天時、地利、人和,實則黨同伐異、居心叵測;暗潮洶湧、詭譎多變,宛若一齣懸疑推理劇;卻是大規模屠殺和政治刑求。
<殺戮的季節> 一書開宗明義作者就已昭然若揭地明示這場世紀暴力對印尼造成的後果極為深遠,然而“”真相“”至今始終仍未水落石出。
此一重大歷史案件之“起、承、轉、合”都已 彰明較著、表露無遺;只差“臨門一腳”的主謀者及其“實際”意圖為何?

“借刀殺人再借屍還魂”這般的政治戲碼早已數不清,不知輪流在全世界各國重複幾回了;不久前發生在緬甸的羅興亞人事件(可參閱羅興亞人一書/ 馬可孛羅 2021年出版)或多或少間接造成 翁山蘇姬這位全球民主巨星頓時光芒黯淡,甚至惨遭各國媒體非議、撻伐;這部描述1965年 ~ 1966年發生在印尼,其令人髮指的人倫悲劇遂讓建國始祖 蘇卡諾跌落谷底且萬劫不復;是國內(政黨)政變,還是外國勢力(英、美)介入(可能兩者皆為)…… 眾說紛紜、不知所以。

誠然,蒐羅全台坊間有關印尼的歷史書籍~
真可謂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又遑論提及這段陳年往事 ----- <殺戮的季節> 這類“洛陽紙貴”絕世好書。就連印尼國內、國際人權組織,還是其它史學家對其展開全面性地調查、檢視,又或追究、懲處;更是乏人問津。
由於人人噤若寒蟬、三緘其口;讓其“真相”得以大白正是本書作者希冀,又或者拋磚引玉藉此引起他人的公平正義回響,讓這宛若石沉大海的歷史事件可以使逝者含冤昭雪、生者獲得平反而非沉冤莫白。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說的正是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代表西方民主陣營)蘇聯(象徵共產主義鐵幕國家)長達數十年的軍事、政治角力 ~
其震撼力遍及亞洲區諸如南、北韓、南、北越,中國與台灣、柬埔寨及寮國和尼泊爾與印度……等無不深陷囹圄;由於“意識型態”的作祟,全世界各國“被迫”必須選邊而站,當然也包括本書的主角:印尼。
上述“”冷戰“”的因素固然為其(印尼大屠殺)添柴加薪,實則人類的愚蠢才是歷史不斷重蹈覆轍的關鍵主因。
展開
阿拉伯人三千年:從民族、部落、語言、文化、宗教到帝國,綜覽阿拉伯世界的崛起、衰落與再興
讀者評分
4.5
|
2024/10/27
從丹吉爾國際(中立)區到亞丁自由區、由馬什里克東昇上到馬格里布西落下;
有句格言是這麼說的:《無法銘記過去之人註定要重蹈覆轍》。
先知(願祂安息)穆罕默德當初創建伊斯蘭教的宗旨意在團結、和諧,倒頭來竟是紛爭、分歧不斷,何以如此?
又,何謂“阿拉伯人”?
曾經不可一世的鄂圖曼帝國竟會是阿拉伯文明“進步”的絆腳石?
這部雄偉宏觀的<阿拉伯人三千年>將帶領讀者“快速”理解其崛起、衰落與未完、待續;鉅細靡遺且知無不言。

不可諱言地平心而論,這本 700頁餘的<阿拉伯人三千年>不是一本平易近人好咀嚼的書;似乎是寫給學者研究而非一般讀者閱覽。自晦澀不明的西元前開始,來到先知古蘭經的問世中期,
繼而之後的各王國武力紛擾……
最后眾人耳熟能詳晚近的帝國干預和革命奮起~
較市面上探討有關阿拉伯歷史書籍最大的不同處:作者是以“語言”來闡述。

在阿拉伯複雜多變化的語言裡寶座同棺材;同義詞更是多到令人傻眼:[蜂蜜] 有八十個,[獅子] 有五百個,就連 [駱駝] 都有一千個。作者進一步引述古老的諺語在阿拉伯學者間流傳,內容是:每個阿拉伯字詞都意味著三樣東西 ----- 它自身,它的相反,以及一隻駱駝;就連各種不同響度的“屁”,都有其專屬分類的詞彙。(P 94)
不得不讚歎作者博學多聞的見地,能夠藉由(阿拉伯)“語言”來精闢解析阿拉伯三千年,猶如一盤散沙分分合合的過往今昔。

爬梳近代史(二戰後)將會發現,許多國家的“演進”大抵都脫離不了“冷戰”這鬼魅般的糾纏;阿拉伯國家也無法置身事外,“泥東”(中東)就是作者用揶揄嘲諷的筆桿將其冠上的稱為;連同阿拉伯聯邦這個機構也被拿來說項,難逃作者的口誅筆伐。
“” 阿拉至大! 美國去死! 以色列去死! 阿拉詛咒猶太人! 伊斯蘭勝利!“” (摘自書本第 242 頁)
看完上述‘口號;確實令人不覺莞爾,是一則相當有畫面的“吶喊”;卻也令人無限唏噓、傷感。
內憂(宗教派系分裂)外患的阿拉伯何時才能眾志成城,團結一致?
或許只有阿拉能夠清楚知曉;Inshallah。
展開
古巴(普立茲獎):一部追求自由、反抗殖民、與美國交織的史詩
讀者評分
5.0
|
2024/10/14
如果說 15世紀末開啟全世界“地獄窗口”的西班牙與葡萄牙是罪魁禍首,那麼繼而將其完全‘’大門敞開‘’的英國和美國則是青出於藍。

因為經濟、利益及人民福祉(解放被殖民國的民眾),所以全球奴隸貿易正式開始運行……
也因此造就了今日/現今這幅版(地)圖模樣;都說了<地理就是命運、歷史即是宿命>,在改朝換代、政權更迭的輪轉下 ~
當年種下的惡因,卻強迫讓全世界(幾乎)各國吞下這苦果;就是人類的貪婪。

雖說這本〈古巴〉顧名思義探討的對象正如其書名,然背後真正的“主因主軸”卻與美國脫離不了關係 ~
一開始如此,直至美、蘇冷戰時期;糾結纏繞、藕斷絲連。
倘若想要“簡單釐清”古巴與美國何以“難分難捨” ……
即刻打開 Goggle 地圖(觀察兩個地理位置)便可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這世上倒果為因的案例不勝枚舉;所以是古巴“成就”了現在的美國非凡,還是西班牙“締造”了美國如今的自大狂傲?
美國政治人物的“”壞“”自獨立建國后始終一致,未曾改變。
這本<古巴>宛若哈利波特小說中的“儲思盆”,將帶領讀者回到 15世紀末,由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起;古巴辛酸血淚交織史將完整地攤開在世人面前,自書本第一章 天堂和地獄說起。
展開
沒有地圖的旅行
讀者評分
4.5
|
2024/10/06
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要完成一趟旅行除了不便,更多了許多未知的刺激和挑戰。
雇用人力(挑夫/嚮導)便是一例,且至關重要。

何謂旅行?
像小說傳記遠離非洲女主角一般,搭乘火車由蒙巴薩穿越大草原,然後定居在奈洛比;像新聞記者 何偉 於中東茉莉花革命前,長時間居住於埃及以觀察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行為與變化;如旅遊達人 保羅索曼 沿著地中海來一趟跨越邊境(不搭飛機)履歴各國的文化之旅;如瑞典作家 斯文赫定 幾度來回西域然後歷經多次生死存亡關頭,最後完成壯舉;還是俄國文學巨匠 契訶夫 橫越大半個俄羅斯,千山萬水來到天寒地凍、不毛之地的薩哈林島/揭開了西伯利亞不為人知的境密。還是知名戰地記者 Dexter Filkins 為了“真相”,第一時間親臨現場直擊阿富汗及伊拉克戰爭,分別對美國與上述兩地人民所帶來的衝擊、影響做了不媚俗、廉價地深入分析。
或許中國媒體人 劉子超 更“貼近”旅行的定義,在發表並出版的 [ 失落的衛星 ] 一書裡,將中亞地區的滄桑、寂寥完整呈現在讀者面前。

這本 < 沒有地圖的旅行 > 由英國作家 格雷安 • 格林執筆;途徑獅子山,最終深入賴比瑞亞 ~ 而且還是徒步。
作者於 1935 年出發時,非洲仍舊屬於未開發的混沌地域,如同延續著 康拉德 < 黑暗之心 > 所描繪出的剛果。
遊人們常自以為是的“品頭論足”旅行目的地的種種,又覺得凡事“事不關己”因為只是過客。或許“傲慢與偏見”可以一語中的的表達每位旅人真實感想,特別是在“未開化”的暗黑大陸 - 非洲;作者也不忘揶揄了自我一番,在本書發行第二版時,儼然已經成為獅子山居民的他,回顧初來乍到是如何對其尖酸刻薄地評價。
當然,讀者在打開此書的一開始,就會看到作者貼心的附上當時如何一步一腳印的踏上未知旅途的“地圖”;原來沒有地圖的旅行遠比沒有計畫的旅行來得更加迷失、迷惘,儘管有些地圖也只是僅供參考,在有著導航系統的現在。

每個人都有屬於他/她 自己的完美旅行,為了某種原因、理由、創舉,還是藉口……
所以出發;在晨光微熙的龍坡邦醒來、在山光水色的茵萊湖旁享用早膳、在馬什哈德與阿亞圖拉不期而遇、在布哈拉經書院迷失方向、在喀土木找尋躲避正午烈日的樹蔭、在拉合爾茶館享用午后靜謐、在赫拉特迎著微風沉思、在卡爾巴拉領會宗教信仰的衝擊、在丹吉爾港口細數過盡千帆、在特拉布宗感受人文景觀風俗的迥異 ~
最後,在沙那街角某清真寺塔樓所傳來的喚拜聲中沈穩睡去。
< 沒有地圖的旅行 > 作者在“沒有地圖”的當年出發;點開 Goggle 地圖開始計畫下一回完美旅行的你/妳,目的地又會在哪裡,值得期待嗎?
展開
城市六千年史:見證人類最巨大的發明如何帶動文明的發展
讀者評分
4.5
|
2024/10/02
如果你把它當成一本教科書來閱讀,肯定索然無味、無聊至極;因為這是一部有靈魂的千秋寶典,訴說著可歌可泣的過往,娓娓道來曾經盛事王朝的輝煌 -
< 城市六千年史 >。

一座城市究竟可以為人類帶來什麼?
經濟、信仰、文化、知識和美食。
因為一個城市的建置不僅海納百川更招賢納士;流動的不僅是人潮,更是源源不斷地錢潮。
不僅如此,城市亦整合、匯集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訊息。
若言:條條大路通羅馬;“”宇宙十字路口“”則非巴格達莫屬。
除了上述陽光正向的事物;保有了隱私(對比鄉間里鄰)~ 似乎又沒有隱私可言的大都會,猶如一個隨時都有可能引爆的壓力鍋,疾病、邪惡、暴力、戰亂。儘管密集交織的窒息感隨影而行,還承載了所有歷史遺緒,人類照舊前仆後繼、一往無前地如沙漏般匯聚在城市;因為“機會”。

如何用 [沐浴] 來衡量城市活力的標準?
如何用 [美食] 來評斷城市好壞的標準?
作者博學多聞的由巴比倫這座代表城市開始“一路‘’ 繪聲繪色;人類藉由巨大的發明是如何帶動文明的發展。
沿途經過(撰寫出)的城市/都會 有部分早已淹沒在漫漫歷史荒煙蔓草中:三佛齊、梅爾夫、巴爾赫……
有些令人不勝唏噓:巴格達、摩加迪休、布哈拉、亞歷山卓……
有的儘管依舊魅力四射卻也顯露疲憊:巴黎、紐約、倫敦、上海……
原來,
《城市裡的貪婪、忌妒、驕傲就是致命的火花,點燃了所有人的心》/但丁早已警示於先。 (P. 205)

這絕不是一本“傳說中”的歷史故事;可是映照出曾經發生的一切,來成就出今日的延續……好的、壞的通通囊括。
或許書名不甚討喜亦古板冷門;當你進入令人目眩神迷的作者論調鋪陳編排裡 ~
除了驚喜(內容宏觀)更是意外(眼界大開)。
展開
現代菲律賓的誕生:一片片拼圖組成的國家
讀者評分
4.5
|
2024/09/30
必須“嚴正聲明”:
這本<現代菲律賓的誕生>並沒有大量篇幅報導有關 伊美黛其極盡奢華相關事蹟,也未曾提及 2007年馬尼拉因為政變而將坦克車開進半島酒店……等熱搜議題;這是一本講述“菲律賓”而非“她”或“它”的歷史書~ 但也相差無幾、不相上下。

儘管少了上述“八卦軼事”;馬可仕、艾奎諾、柯拉蓉與杜特蒂……等耳熟能詳政治人物鮮明的執政風格,是如何帶領這個“支離破碎”地理 - 菲律賓走過近一世紀的風風雨雨,繼美國殖民手中建國以來。
當然還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約略瞭解西班牙統治、日本佔領及冷戰時期美國~
是以何種意識型態來“領導”菲律賓,又留下任何正德還是禍害?!
作者也利用真實數據來分析、解釋菲律賓何以淪落至如此田地,與其他東協國家相比。

近400頁的篇幅,儘管只有短短兩章節來闡述(讓人誤解)菲律賓“動盪不安”且令人“退避三舍”的南部民答那娥島及蘇祿島;除了瓦哈比主義的滲入和根深柢固各族裔派系間明爭暗鬥,讓外界格外關注這個區域動向外,竟然還牽連出沙巴“應該回歸”菲律賓/還是可能與沙巴“重組”……這般驚爆議題。光是寧靜礁主權議題及中國於南海建置區域性霸權主張~讓鄰近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甚至是台灣熱鬧非凡,就連美國也不甘寂寞的來插角;當然也無可避免地論及道天主教的醜聞和式微,在菲律賓。

除了海外移工的僑匯來豢養國內,如是般的經濟驚奇;奇特的還有總統選舉與明星選秀毫無二致,更是讓人霧裡看花……
卻也因此讓天性樂觀的菲律賓人能夠擺脫國家種種桎梏,在世界各國佔有一席之地。
放眼亞洲區塊除了印尼外,就屬菲律賓是由許多島嶼所組成的國家;交通、人文、宗教、語言、風俗習慣甚至是領導組織都大相逕庭;作者卻斬釘截鐵地斷言菲律賓要“分”不可能,但是要“和”卻是道阻且長。
看來菲律賓想要迎頭趕上落後於曾經貧窮的鄰國,還需要更多的試煉。
展開
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
讀者評分
5.0
|
2024/09/23
一個所謂“真正民主”國家的權力,應該集中在一個獨裁者、一位民選總統、一名世襲制君主、一席政黨下,還是各自為政的獨立部落首領手中?

這本<毛澤東之後的中國>是作者馮客繼“人民三部曲”后;在“文件解密封關”前,依據中國歷史檔案來撰寫匯編而成的又一鉅作。
由開宗明義第一章〈從一個獨裁者到另一個獨裁者〉昭然若揭地勾勒出中國~
繼四千多年歷史洪流以來:政治生態從一而終、未曾更迭……
只不過以往只侷限在皇宮內;現今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多了其它國家的“攪局”。

沒有穩定的政治,就不會有富裕的經濟。作者藉由“晦暗混沌”的官方書面記載來剖析,在共產政權領導下的中國如何在天秤兩端的搖擺下,來平衡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作者也調侃了一下為何中國對專利著作權是如此的不以為意,甚至還“變本加厲”。
當然還描繪出當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的來龍去脈,更對某些國家領導人道貌岸然的行徑熱嘲冷諷。

一切都是“意識型態”在作祟。
倘若“真正民主”國家的權利不是少數服從多數民選而來的,亦非交付予獨裁、政黨或是國王手中……那何以人民要作繭自縛;甚至還親手上繳“保護費”(稅金)?
幅員遼闊的中國一旦脫離一黨專制而真正“民主化” ~
會是四分五裂?眾志成城?;倒底還是兩說吧!
展開
壞胚子:騙子、殺手、叛徒與無賴的真實故事
讀者評分
5.0
|
2024/09/09
書本中 12 篇有關“”指控“”人類罪惡滔天的啟示錄:

第一章
以假亂真、魚目混珠;到底是貨真價實,還是狗尾續貂?

第二章
兄妹鬩牆、大義滅親;這是背叛的最高級,堪比無出其右。

第三章
何謂加害者與受害者?一起震驚全球的洛克比空難,竟開啟了這場萬里追尋真相的緝捕行動。

第四章
內線交易罪行重大嗎?為何某些金融從業人員對其撻伐“嗤之以鼻”。

第五章
販售槍枝的無法保證使用者是何意圖;所以結果是槍枝氾濫抑或是道德、教育出了問題?
事出必有因:善於隱藏的人久了,終究會有顯影的一天。

第六章
繼蓋達組織賓拉登於 2011年身亡后,這位全世界通緝犯隨即登上第一名“首要追拿歸案”的寶座。

第七章
如果沒有電視節目秀/誰是接班人;唐納 • 川普會競選總統嗎?
感謝這齣節目秀的製作人,因為美國人民再也不用看電視節目秀……
因為我們就在一場實境秀裡。

第八章
以金融保密制度聞名的瑞士 vs 毫無道德操守的匯豐銀行;上教堂和去銀行看似兩種截然不同的行徑,卻也息息相關。
原來某些地方/國家 設立空殼公司要比申辦借書證程序上來得更為簡便。

第九章
如果法國的蔚藍海岸是陰暗人物的陽光之地,那麼西班牙南部渡假小鎮馬貝拉則是走私者的避風港。

第十章
一位讓委託人免於淪為死囚的律師 與 奪走無辜者性命且惡行重大/死不足惜的委託人 ~
哪一個最壞?

第十一章
西方世界向來視非洲為自家後院,可以予取予求,無論是橡膠、鑽石又或者是奴隸。
在〈除了貪污外,其它什麼都不知道〉的幾內亞公務員;一樁關於開採鐵礦的特許經營營運權疑雲仍在“上映中”。

第十二章
所謂的“週日早午餐”,其實稱之為“週五和週六剩下的零碎食物垃圾場”。
…… 安東尼 • 波登的忠告!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