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8
user-img
射手媽咪婷婷

390則書評

390本書評分

64位追蹤者

888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390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養一隻喜歡的狐狸,或是放她走?
讀者評分
5.0
|
2024/09/19
當我們在逛街的時候看到喜歡的商品,總是忍不住花錢買下來帶回家,因為擁有的感覺是如此美好,也真心感覺到幸福。

然而,若是有生命的動物呢?我們還能不假思索地據為己有,而不顧牠的感受嗎?撇開早已成為人類寵物的貓狗,我們能把野生動物帶回家,用愛豢養或馴服牠嗎?

《養一隻喜歡的狐狸,或是放她走?》講述的便是一個小男孩在森林解救了一隻被荊棘纏住的狐狸,小男孩把狐狸帶回家悉心照料,也逐漸取得狐狸的信任,但即便狐狸不再感到害怕,卻絲毫沒有快樂的感覺。

狐狸不斷聽到森林在召喚牠,但牠卻不知道該如何把如此的心情傳遞給小男孩,被戴上項圈及皮繩的狐狸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離森林越來越遙遠,落寞地跟著小男孩待在家裡。

小男孩與狐狸看似感情親密,但小男孩的內心卻是驕傲地認為自己馴服了狐狸,展現了身為人類的優越感,而始終不被理解的狐狸也最終選擇了脫逃回歸森林,而傷心的小男孩也只能在悲傷的情緒中度過每一天,直到隔年意外在森林又與狐狸重逢,也深深地領悟了真正的愛是給予對方自由,而不是權力依附的關係。

圖畫中的狐狸擁有柔順的毛髮,還帶有靈性的眼神,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被其吸引,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便再怎麼喜歡一個生命,仍然要尊重他們原有的棲息地,而不是以我們的觀點去給予牠們安全的住所及飲食就算是妥善的照顧,那都只是我們自以為是的傲慢,根本稱不上是愛。

這本繪本擁有高超的情緒堆疊能力,就像是在看一部微電影,在最後的結局掀起最高潮,非常震懾人心,也逼出了我的眼淚,更為所有禁錮在人類控制之下的動物感到哀傷。

或許現實與理想之間仍隔著一條鴻溝,但願我們都能更深化尊重生命的正確觀念。
展開
我的不是我的
讀者評分
5.0
|
2024/09/19
近來的日子彷彿像貓頭鷹般,夜晚的腦袋特別清晰,於是不知不覺又熬到夜半時分,換來的就是白天無止盡的疲憊,即便該做的事情一樣也沒有少,還忙碌地在不同場域裡奔走,但內心總是被無力感所籠罩,直至孩子熟睡後才又瞬間活了過來。

翻開作家吳億偉的散文《我的不是我的》,映入眼簾的輯一《我的時間不是我的時間》何嘗不是我的生活寫照?但作者以多重宇宙的概念讓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不同的國度與時光中輕鬆切換與流轉,是回味也似是道別。

作者在《創作者都有一隻大鳥》這篇文中寫道:「寫作者似乎總愛跟現實鬥,找正職是為了寫作,辭正職還是為了寫作,有錢是為了寫作,沒錢也是為了寫作。」這段話完美詮釋了創作者的內在風景,也描繪了創作者戰戰兢兢與現實搏鬥的真實現況,也凸顯了輯二《我的身體不是我的身體》之難以自我掌控的感受。

在輯三《我的空間不是我的空間》也有兩段我很喜歡的文字寫著:「現在的作家,不知不覺,就會書寫政治,就算逃避不寫,也是一種政治行為。」、「作家若放下了筆,不寫政治,似乎也放棄了自己的力量。」所以即便選擇不寫,也都是思考過後的選擇,依舊與政治脫不了關係,令我深感共鳴,也佩服作者細膩的哲學思維。

這是一本橫跨國度與時空的散文,書寫著童年時光,亦描繪在異鄉求學與生活的種種,有一股抑鬱難伸又身不由己的共感,但在細細品味過後能以更寬廣的視角去剖析與省思,並且嚐到由酸甜苦辣萃取出來的獨特養分,又何嘗不是另一番成長與茁壯?
展開
胡蘿蔔妖怪
讀者評分
5.0
|
2024/09/17
相信大家都知道兔子喜歡吃胡蘿蔔,但如果有一天胡蘿蔔竟然跟人一樣會走路,而且還長得非常巨大,到底要如何吃到它呢?

《胡蘿蔔妖怪》的故事描述的便是兩隻兔子不僅一路跟隨胡蘿蔔妖怪,還不斷想出各種方法要抓住胡蘿蔔,沒想到無論用什麼計謀都無法成功,到底該使出什麼方法才能讓胡蘿蔔妖怪上當呢?

故事中的胡蘿蔔妖怪不具有攻擊性,反而有一種神秘又呆萌的感覺,當它每次遭遇各種陷阱的時候總是迎刃而解卻不做任何反擊,我想這也是胡蘿蔔妖怪不僅沒有令人感受到恐懼,反而更加討喜的原因吧?

至於兩隻小兔子則是創意十足,展現出不屈不撓的精神,彷彿可以感覺到那股非吃到胡蘿蔔不可的飢餓感,實在非常逗趣,也讓小朋友對於如此的互動有種超乎想像的驚奇。

到底這一場追逐戰,最後以什麼樣的結局收尾呢?就有待大家一同來閱讀這本有趣的繪本才能知曉了!
展開
奇蹟淚水管理局:當眼淚成為貨幣……【限量珍藏版:PVC透明書衣+淚滴書籤+作者印簽扉頁】
讀者評分
4.5
|
2024/09/15
如果有一天,政府宣布全面廢除現有的貨幣,並且正式實施以「淚水」兌換貨幣,你會有什麼反應呢?

或許愛哭的人會感到開心,但對於多數人而言恐怕是困擾的,因為當現有的物質不具有金錢的價值,那過去所付出的努力難道全部化為烏有了嗎?

《奇蹟淚水管理局》的作者崔昭望透過這部小說想要探討的不只是過去的教育告訴我們必須要壓抑情緒,以至於我們早已遺忘了在適當的場合表達真切的情緒,反而讓麻木不仁的生活成為了我們的日常,更遑論去同理無數在角落裡奮力生存或遭遇人生困境而默默流淚的人們。

小說中的淚水管理局有著許多部門,並且會分析流淚的理由來判斷可以兌換多少淚珠幣,比如切洋蔥所流的淚自然無法兌換太多淚珠幣,若是發自內心因喜悅與幸福而流下的淚水則能兌換較多的淚珠幣,而判斷的標準是相當嚴謹的,絕對不容許為了奪取眼淚而施加暴力或進行違法之情事。

我特別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出為什麼討論勝利與成功時,一個人的品性與真心卻不包含在內?確實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裡,看似有錢才有權,而有錢也與成功畫上等號,而內心善良又具有崇高道德及品行的人卻只能被認為過度理想化而不被人所推崇。我認為作者藉由小說引領讀者去思考這些議題是相當有意義的,也給了我們省思到底汲汲營營生活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呢?

這是一部介於奇幻及現實的小說,在每個人物的生命故事裡或許都能帶給我們一些共鳴,也期待所有人都能勇於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再畏懼他人的眼光及內在的譴責。
展開
今日的孩子.明日的台灣(KIT研究團隊)
讀者評分
5.0
|
2024/09/14
時常聽到有些家長對於教養書籍總是有些排斥,並且認為那都是西方國家的教養法,不符合東方文化的國情,於是繼續沿用傳統的教養方式,殊不知整個大環境早已劇烈變化,而長大成人之後的心理問題也深受童年時期主要照顧者的影響,所以正視早期教育及兒童發展是當務之急。

在拿到《今日的孩子・明日的台灣》這本書之前,我並不知道有KIT這個研究機構,全名為「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Kids in Taiwan: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透過全台的問卷調查及個別查訪而建置的幼兒發展資料庫,除了提供給家長、學校老師、托育人員參考之外,也為政府研擬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台灣零到三歲幼兒的托育時數遠高於歐美國家,也同時反映了女性就業人數的攀升,這顯示出台灣社會對於托育服務有著高度的依賴,但也必須重視與孩子之間互動頻率仍須提升的事實。

比較令我感到遺憾的是台灣的家長每天唸書給孩子聽的比例並不高。根據研究報告指出,每週唸書給孩子聽達七次以上的人數比例在一歲前不到10%,一歲到五歲間各年齡層也都不到兩成,一歲到五歲間,從未或幾乎不唸書給孩子聽的人數比例也還有三成上下。原本我以為家長閱讀比例極低已是常態,但沒想到近年來強調親子共讀重要性的結果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關於體罰的問題,不意外地仍是許多家長慣用的教養方式,或許是過去「不打不成器」的觀念根深蒂固,也可能是父母本身從小就是被打到大的,所以誤把體罰當成關愛,而繼續沿用到下一代身上。事實上,在研究報告顯示,父母給幼兒的溫暖回應越多,孩子的社會與情緒能力越佳,而越常打孩子,孩子越容易生氣和發脾氣。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展現出有禮、聰明、具有勇氣的樣貌,但或許可以從龐大的資料庫中去釐清教養的盲點,比如我們自認為買了許多輔助教材或讓孩子去上才藝班就算是有心教養,但真正有品質且能獲得親子關係良善循環的始終是大量的陪伴且高頻率的回應孩子,不僅能讓孩子擁有安全感依附,在語言能力及情緒表現上都能表現更卓越與穩定。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讓我內心充滿感激,也很高興台灣終於有屬於自己的幼兒發展研究資料庫,希望透過這些研究可以讓我們了解養育孩子需要關注哪些重點,也同時去思考目前的教養方式是否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以我個人而言,研究指出養育過敏兒的家庭特別辛苦,但至少目前來說並沒有顯示過敏兒的各項發展能力有較差的情況,這我稍微放下了心中大石。但書中提到仍需要多多關心過敏兒家庭需要更多人手一同協助,尤其母親的心理壓力更需要被同理。

非常推薦所有養育學齡前孩童的父母閱讀,也希望透過這些研究報告,讓台灣未來的主人翁能生活在更友善的家庭環境,進而更易於適應校園及社會。
展開
小妖怪飄飄
讀者評分
4.5
|
2024/09/13
相信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聽話」,因為面臨孩子各種不合作運動著實令父母感到頭疼,但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代表孩子有個人的主見,也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小妖怪飄飄》系列繪本以充滿幽默又具有想像力的方式描述小妖怪會到處找不聽話的小孩,接著讓他們的腳消失,期望有越多小孩加入小妖怪的行列。

繪本中的小妖怪沒有可怕的模樣,反而像是調皮搗蛋的孩子,讓孩子看了覺得逗趣十足,到底該讓自己變成小妖怪一起玩耍,抑或是成為聽話的孩子跟小妖怪分離呢?

我認為這本書能讓孩子在小妖怪身上得到共鳴,但站在父母的角度還是必須提醒應該用正面思考來看待孩子與我們的歧異,很多時候家長所謂的「聽話」只是為了自己圖方便而沒有真正關注孩子的需求,倘若一個孩子永遠只會順從大人,我認為才是應該要慎重其事,並且深入了解孩子是否長期隱忍而委屈自己?

當大人都想要擁有絕對自主權的同時,接納孩子說「不要」反而是所有父母都應該要學習的,切勿站在權力的制高點禁止孩子說「不要」,而是正面鼓勵孩子有勇於拒絕的勇氣,並且一起討論出彼此都可以接受的相處模式,我認為才更有助於孩子的獨立自主發展與增進親子關係。
展開
每天一點一點改變,就會長大
讀者評分
5.0
|
2024/09/11
近幾年總是時常聽到「跳脫舒適圈」這個詞,但理解是一回事,真的要能跨出那一步又何嘗容易?也因為對於成人而言尚且都有難度,更遑論要小孩離開舒適的安全堡壘,獨自進入校園邁向成長的下一個階段,可說是非常大的一項挑戰。

身為今年小一新生的家長,近來的觀察不只是許多父母們普遍存在的緊張焦慮,也看到少數的孩子哭著不願意進教室,甚至放學的時候還哭著飛奔至校門口,令我心頭一震,感到心酸酸,畢竟對於孩子而言,離開父母豐厚的羽翼獨自展翅是相當需要勇氣的啊!

《每天一點一點改變,就會長大》這本繪本很特別的是以雲朵與小女孩之間的互動來延伸關於「改變」這件事其實不如想像中的可怕,反而是一件如常的事情。

就如同雲朵其實並沒有固定的形狀,當它想維持自己的形體而住進屋裡的時候,便發現無論遇冷遇熱都會讓自己改變,並不因為自己從天空住進了房子裡而改變了自己的本質,反而回到悠遊自在的天空更能揮灑屬於自己的色彩。

我很能理解孩子離開父母的分離焦慮,但也深刻感受到當孩子發現自己有能力充分表達自我,且能為自己負責的時候,是能戰勝暫時離開父母的擔憂而建立心理安全感的。

雲朵在這本書中看似是小女孩的好朋友,其實是作者巧妙地把雲朵比喻成孩子內心的恐懼,當打開窗戶讓雲朵飛出去的那一刻,也代表孩子將有更大的空間去開創自己的可能性,也是邁向獨立自主的第一步。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那位害怕改變的小女孩,但也實際品嚐了改變為我們帶來的許多樂趣與挑戰,都讓我們成為了那個更有勇氣與自信的自己。
展開
日安憂鬱(「永恆的愛神」莎岡傳奇出道作.出版70週年紀念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09/10
或許現在的我們都很難想像,莎岡在18歲提筆寫下的《日安憂鬱》小說處女作,不僅讓她於文壇橫空出世,更拿版稅陸續買了好幾台跑車,喜於活在當下的莎岡,筆下的人物多半反映自己的價值觀,其不畏社會規範與率性而為的作風,雖為莎岡帶來許多批判與風波,但仍無損於讀者對其作品的高度評價。

《日安憂鬱》這部小說描述的是風流倜黨的父親與17歲的女兒平時過著享樂悠閒的生活,卻因為父親的生命中不斷闖入的情婦,而引起女兒內心的嫉妒,最終設下陷阱摧毀父親即將迎來的婚姻,卻也意外地釀成了一場悲劇。

然而,被無以名狀的悲傷及憂鬱環繞的兩人,難道因此重新檢視或思索自己的人生嗎?莎岡筆下的人物總有一種莫名的執著,甚或是強韌不受命運擺佈的性格,即便生命帶給他們無數挑戰,依舊能恢復原有的生活,卻又不減那曾經帶給他們的錐心之痛。

紀律與理性讓人久而生厭,於是狂放不羈成為了嚮往,卻又有多少人能有勇氣真正活得瀟灑自在?莎岡的小說之所以令人著迷,我想是因為她寫出了人性的矛盾與欲求,也在空虛寂寥的坦蕩中令人感受到情感之真摯。
展開
一眼就看穿!渣男圖鑑:覺得怪怪的卻視而不見的女人、抓住這點趁虛而入的男人們
讀者評分
5.0
|
2024/09/09
有些女性總是抱怨自己猶如「渣男磁鐵」,為何每一段感情都遇到負心漢或性格明顯有問題的對象?到底該如何正確判斷及選擇,是一直以來非常被關注的話題,而《渣男圖鑑》這本書為我們從外表、對話、態度、性格等各面向來為我們仔細解析。

以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過度自大、愛抱怨、異常熱情、疑心病重的男性肯定不是適合的對象,更遑論喜歡情緒勒索或貶低他人的行為,都是我認為必須要遠離的特徵,連當普通朋友都沒有任何必要。

作者板垣太朗在書中提到反而正統派帥哥比較不會飢渴地想得到女性的肯定,因為從小受盡吹捧,所以比較不需要做一些太過積極的行動來證明自己的魅力,反之把自己塑造成每段感情的受害者就需要特別注意了,因為經常說別人壞話的男性,不僅讓女性容易感到不安,也很難在他面前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於是長期累積下來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隱忍,是非常不健康的關係,需要特別留意。

書中也同時提到心情好的時候會變得非常溫柔,而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變得冷漠,個性如此陰晴不定的對象也不宜放感情,因為他們只在乎自己,而未曾想過他人的心情感受,勢必在其他方面的相處也會產生問題,不可不慎。

當然,凡事沒有絕對,但若是讓自己感到不對勁,或是察覺對方的心思並沒有在自己身上,對任何人都時常展現出輕浮的態度,肯定都不是長久交往的好對象,當然也有許多外貌看似老實,私底下卻會施展精神暴力的男性,確實都需要實際相處過才能得知,但困難的是要先意識到問題的所在,才能展開慢慢疏遠或斷開的行動,而前提是女性要先懂得肯定自我價值,並且培養足夠的自信心,如此一來在發現渣男的時候,才能有好好愛護自己的心情,而不是擔心少了戀愛的滋潤而不斷落入渣男的陷阱而不可自拔。

這本書不僅有趣又非常實用,以圖文的方式呈現更顯易讀性,推薦給所有在戀愛中受困的女性朋友們。
展開
回憶小心輕放:銀座四寶堂文具店【附限量四寶堂木頭鉛筆】
讀者評分
5.0
|
2024/09/09
翻開這本書,就猶如掉進童年的回憶。

駐足在信紙前仔細挑選、提筆寫下文字時迎來淡淡的紙質香味,以及完成後折成不同樣式的心意,都承載著內心的千言萬語,期盼能如實且安穩地傳達給收件人。
《回憶小心輕放》這部小說描述的是位於銀座的一間四寶堂文具店裡所發生的幾個暖心故事。作者上田健次藉由萬寶龍鋼筆、Filofax萬用手帳、KOKUYO藍色B5校園筆記本、風景明信片、12號RHODIA橘色便條本帶出許多曾經珍視且值得一輩子懷念的回憶。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與他人的緣分終有親疏分離的時刻,但也不代表無力去追憶及等待,只是該用何種方式一解思念或重拾舊情?透過這部小說能讓我們了解「文字」不只能讓我們爬梳過去,更能在千頭萬緒中慢慢地省思自己。

「四寶堂文具店」的二樓獨立空間就如同時光屋,在享受溫熱茶香的過程中,也隨著呼吸讓大腦更加清明,無論內心存有多少愧疚與遺憾,彷彿在提筆寫下的那一刻,化開了鬱積心中已久的煩惱,也讓情緒更能自由傾瀉舒坦。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鋼筆》,描寫的是祖孫之間的親情,正巧我閱讀完此篇的隔日,便動身前往祭拜祖母,讓我瞬間回到過往與祖母共同生活及相互陪伴的點點滴滴,也對於故事中祖孫仍能互訴思念而感到欣羨,實在非常令人動容且賺人熱淚。

你是否也與我一樣總覺得進入文具店就猶如闖進另一個時空,並且希望能沈浸其中呢?歡迎進入這部小說的世界,或許會無意間憶起塵封已久的青春歲月。
展開
冒險之書:在AI時代,打造不被取代的價值
讀者評分
5.0
|
2024/09/07
AI的崛起,讓許多人擔心自己的工作不保,但對於仍在校園求學的孩子而言,到底我們又該如何向他們解釋教育的重要性,抑或是去深思「現在不好好讀書,長大就會後悔」這句話是否合時宜?

明明許多大人都認為學校確實是讓人感到拘束的地方,也自承若是重新回到校園讀書的話可是敬謝不敏,但為何依舊告訴孩子一定要去學校讀書,否則就沒有未來可言,也喪失了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我們都知道許多企業家曾經在校園適應不良,甚至最後輟學離開校園而自學或投入創業,但因為他們在事業上的成就非凡,也創造了劃時代的改變,於是我們對於他們離開校園的選擇視而不見,總認為他們的成功是特例,唯有進入正統的教育體制才能不與社會脫軌,將來也才能有一席之地。

《冒險之書》挑戰的不只是現行教育制度,也直白地表示校園猶如圓形監獄,其實是權力的展現,並且把一群個性皆不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還要求大家必須要和樂融融,難道學校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訓練一批規律又服從的社會機器嗎?

作者孫泰藏認為學習不只是侷限於校園,而「預防重於治療」的思維雖然表面上是為了避免犯錯,但也設下了框架去阻止發展其他的可能,並且把失敗視為是可恥之事,而忽略了每一次的失敗其實都是幫助我們習得經驗,並且開創嶄新的思維與行動。

這本書有80個提案索引,也以穿越時空的方式引用許多思想家及名人們的著作與主張,藉由這些思維帶領我們去反思許多未曾想過可以改變或挑戰的制度,並且找到在AI時代可以立足的觀點與作為,顛覆了我們過去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到底該以何種心態去面對未來的人生,又該以何種目標作為努力的方向?

我非常佩服這本書的作者能獨排眾議地提出許多非主流的主張,讓我讀來非常過癮,也誠摯推薦所有大人小孩都應該閱讀這本書,說不定跳脫傳統思維,能讓我們感到豁然開朗也說不定。
展開
對不起,其實我很在乎你
讀者評分
5.0
|
2024/09/05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如同綿密的網絡,即使看似沒有交集,在無形中卻是深深地牽引著我們。

與他人發生爭執的時候,我們總聚焦於輸贏,但若是我們惦記著彼此的情感是否因此產生變化,就必須拋開面子,在適當的時機展現和解的誠意,才有可能修補那道破裂的傷痕。

在《對不起,其實我很在乎你》這本繪本當中,講述的便是人與人之間因為某些事情產生嫌隙,於是冷漠取代了微笑,若是真的在意這段感情,就勢必要展開行動,所以用行動表達道歉成為了破冰的關鍵。

然而,許多人會說自己並沒有錯,為什麼要道歉呢?先說道歉的人,不就承認自己有錯嗎?其實開口向對方說道歉還有另一層含義是「我很在乎你」,也就是期望能為先前的爭鋒相對說聲抱歉,並且讓對方理解並非故意要讓對方傷心。

勇於承認錯誤很難,願意表達抱歉也同等困難,或許我們先從改變心態出發,把面子暫時拋開,才不至於造成遺憾。

很喜歡這本書以貓咪們為主角,以及用毛線來比喻呈現,讓我們對於人際關係的這條連結能有更具體化的視覺感受,也好好反思自己是否讓這團毛線糾結成一團而難以解開,抑或是走在鋼索上如履薄冰?

真的在乎一個人,就跨出展現誠意的那一步吧!只要心懷謙虛,不要有任何藉口替自己開脫,相信多半都能贏得對方的諒解,而讓彼此的感情重回往昔。
展開
52赫茲的鯨魚們
讀者評分
4.5
|
2024/09/04
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家人與朋友的理解與關愛,但很多時候似乎頻率對不上,成為了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沒有一種可能,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可以讀出我們的內心世界,或是不需要言語就能體會到對方亟欲掩飾的那份孤獨,也因為這份不期而遇的緣分,讓彼此結下不解之緣。

《52赫茲的鯨魚們》這部小說描寫的正是在荒蕪的內心世界裡,嗅到他人身上與自己有相同的氣味,是渴求父母關愛卻不可得的孤獨,在彼此相互依賴的過程中慢慢找回對未來的方向與希望。

這部作品榮獲2021年本屋大賞第一名,書名取材自一隻出沒在太平洋上的鯨魚,由於他發出的頻率高於同類,以致於牠的叫聲無法被同類所聽見,也被稱之為「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被用來形容一個人不被多數人所認同與理解,於是陷入孤獨與無助的狀態。

或許我們都曾經有一段時期感受到那份不被世界所接納的絕望,但透過作者町田苑香在這部小說中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為他人伸出援手,即便自己身陷低谷,而接受他人對自己的幫助也同樣需要勇氣與信任,也因為如此正向的關係連結,讓彼此都能逐漸走出陰暗的黑洞,並且相信自己絕非孤身一人,總會遇到懂得聆聽自己的那個有緣人。
展開
拍拍翅膀回台南:寫給女兒與安平的情書
讀者評分
5.0
|
2024/09/02
小學開學前一日,我們全家三人浩浩蕩蕩地從高雄出發,搭乘了三種交通工具,只為了一訪台南奇美博物館的特展,而當天隨身攜帶的書即是這本由盧建彰導演所著的《拍拍翅膀回台南》,一方面想更深入了解兩週前甫造訪的台南安平,另一方面也覺得即便沒有時間打開閱讀,讓這本書跟著我回到台南都有一種回歸故里的浪漫感。

盧導在書中提到曾經遇過一位台北出身的總經理大肆批評南部人不懂文化、沒有素質,我不禁想起當天從奇美博物館走出來搭乘排班計程車的時候,意外發現小黃司機老早就買票進場觀賞一票難求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的特展,更對下一檔的展期及展覽內容暸若指掌,一聊之下不得了,原來小黃司機原本是廣告人,不僅對藝術文化相當有研究,也真誠地向我們解說台南在地文化的特色,並且在我們下車的時候熱情邀約我們再訪台南,讓我不禁感受到台南在地人對於自身文化的光榮感,也親身體認到台南人其實臥虎藏龍,豐厚的文化底蘊實在不容小覷,而「南部人沒有文化」的刻板印象亦不攻自破。

短時間內連續造訪兩次奇美博物館的我,也是看了盧導的這本書才知道原來在台南學小提琴並不是一項奢侈的決定,而是許文龍先生的奇美企業有補助,讓我感到非常敬佩也感動,也想到許文龍先生曾經說過:「將來如果我走了,不要為我造墓。辦一場音樂會就夠了。」如此不遺餘力推廣藝術文化的企業家又有幾個呢?每每造訪奇美博物館都滿懷敬意,非常感恩許文龍先生對台灣的付出,我想如同盧導在書中所說的在紛亂的此時,應該不是去想如何剝奪別人,而是應該去思考該如何跟別人分享吧!

這本書不只是盧導寫給女兒與安平的情書,也是一本台南安平的私房旅遊指南,而且是特別「健康」及「文青」的那種,讓我們彷彿在盧導後頭跟著跑了好長一段馬拉松式的城市導覽,也在移動的過程中去思考我們該如何在崎嶇蜿蜒的人生考驗中,找到最舒服的節奏與呼吸,並且盡己所能地讓這個世界可以因自己的存在而更加美好,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在每一個人生階段都能感到有趣且充滿意義。

北漂多年的我,在前兩個月終於返鄉定居,尤其能深刻感受到盧導對於故鄉的思念與引以為傲之情,雖然有些景物早已變遷,但那些曾經讓我們悸動的人事物仍能在我們細心挖掘之後又重新拾回。
展開
小怪獸波波利就這樣克服了怒氣:引導孩子處理憤怒的情緒
讀者評分
5.0
|
2024/08/31
關於「憤怒」的情緒,一直被視為是「負面」且應該被極力壓抑且矯正的,因為隨著憤怒而來的是一場令周遭的人都感到不適的風暴,所以很容易被認為若是沒有憤怒的情緒就好了,但這樣的想法難道對身心健康有益嗎?

《小怪獸波波利就這樣克服了怒氣》描述的是小怪獸波波利非常愛生氣,他總是認為他人對自己的言語帶有批評,也容易因為看到其他人聚在一起玩耍而沒有找自己而感到生氣,而每次生氣過後總是非常後悔,到底該如何因應這樣的情況呢?

作者在書中提供了許多緩和情緒的方法,也告訴我們可以找個舒適的地方靜靜地聆聽憤怒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們?我們面對情緒的態度不應該是忽視或逃避,而是真正去釐清自己憤怒的原因,並且找到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讓心情逐漸平復的方法,例如深呼吸、喝杯水、轉移注意力都是不錯的方式。

除了針對「憤怒」來臨時的因應處理,我個人更想分享的是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會同時影響我們的情緒,比如書中提到小怪獸容易負面解讀他人的話語與行為,若是能從根本上扭轉錯誤認知,自然就能避免後續憤怒的情緒產生,否則類似的情況依舊會重複發生,與其每次都要耗費力氣去處理情緒,不如學習不要預設立場去思考別人的言行,我們會發現很多困擾其實都來自於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的負面解讀,許多的臆測與糾結根本無需存在。

關於情緒,或許我們了解的不如我們所想像得多,而藏在憤怒情緒的背後很可能是失落、挫折、傷心⋯⋯等,身為家長的我們可以試著從小教導孩子辨識情緒且清楚指認,或是幫每一種情緒命名,都能幫助我們跟情緒和平共處,也能懂得如何調節與掌控。

或許下一次面對孩子的情緒風暴,我們應該先想到的是孩子急需要我們的幫助,而非制止與責罵,當他們的情緒失控時,內心其實是很沒有安全感的,而此時就需要家長們給予安撫,並且表達願意陪伴協助度過的想法,相信親子之間有足夠的信任與關懷,都能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能妥善處理自己情緒的獨立個體。
展開
Stay True保持真誠(首屆普立茲自傳文學獎得主)
讀者評分
5.0
|
2024/08/29
如果說青春是一首詩,那青春也可以是一場哀悼。

曾經桀驁不馴的個性,隨著歲月的推移把稜角磨得更加圓滑,總是想成就些什麼的雄心壯志,也在更看清現實之後懂得作出妥協。

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壓力與目標,但總是讓人憶起的是那段青澀、莽撞又迷惘的年代。我想是因為那個時期的我們更容易對許多事物抱持著高度好奇與渴望吧!

《Stay True》是首屆普立茲自傳文學獎得獎作品,是作者徐華最真誠的自傳,亦勾勒了父母在戒嚴時期從台灣移民美國的過程,以及身為少數族群尋找自我定位與認同的所思所想。

「我熱衷於熱衷某事,也在他人身上尋求這種特質,無論他是誰,也無論他做什麼。」

這段話說明了渴望理解他人的想法,也展現了寬廣的包容力與對世界的好奇心。

我們總說習慣於待在同溫層,但能與自己迥異的對象真誠交流更實屬難能可貴,而如此欣然接納的胸懷恐怕也多在青春年少時體現,是一種對思想的探索,也像是在對世界宣告自己也亟欲融入這看似格格不入的社會。

這部自傳由政治、哲學、文學、音樂、電影等交織而成,也像是在觀看一條不知道匯聚何處的河流不斷往前奔流,無論這世界帶給我們多少挫折與挑戰,我們都應該盡可能對自己真誠,也對所有在我們生命中留下足跡的人展現真誠。

這不只是作者個人的自傳,也是作者送給雙親及摯友一段值得記錄且感懷的告白。
展開
你的善良不該被壓榨:掏心掏肺,只會換來他們的狼心狗肺,高敏人必備人際清理術
讀者評分
5.0
|
2024/08/27
近年來相信有越來越多人了解自己是「高敏人」或是「低敏人」,也有許多專家告訴我們應該要認知到「高敏人」其實是擁有許多天賦的,但殘忍的事實是「高敏感」的特質確實為生活中帶來許多困擾,不只是環境的噪音,在人際關係上也因為具有同理心而容易淪為「病態型人格」眼中的目標。

《你的善良不該被壓榨》這本書主要描述「自戀型人格」及「反社會人格」者如何以虐待他人當作樂趣,他們在一開始與人相識的時候總是展現高度的熱情與奉承的態度,也是眾人眼中形象良好且易於相處的對象,殊不知這些都是刻意營造來博取他人的信任,實則在相熟之後逐漸露出本性,以「貶低」為起手式讓身旁親近的人開始懷疑自己,甚至喪失理智而成為他控制或虐待的對象。

或許我們會誤以為這樣的人應該是極少數,其實不然。光是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腦中所能對應到的人就有好幾個,典型的具體表現之一是「慣性說謊」,以半真半假的謊言矇騙他人,也善於挑撥離間,如同書中提到的「煤氣燈效應」,即便他們被戳破謊言,也以堅決的態度否認,試圖讓人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與認知,所以被操弄的受害者會變得無法相信自己,嚴重一點的還會罹患身心疾病。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自戀型人格者也善於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連心理專業人士都不一定能識破,而他們慣用的抹黑及騷擾手段尤其容易鎖定在高敏人身上,因為高敏人多半比較在乎他人的想法,也容易對他人有共感,所以容易被他們以謊言編織的故事給吸引,即便發現邪惡的操弄者存在許多問題,也總是在他們帶有心機的示好中敗下陣來。

到底,該如何從這些病態型人格者的身邊逃離呢?本書的作者除了詳盡地剖析他們的習性與伎倆,也教導讀者該如何判讀他們總是前後不一的態度,並且學會如何在他們開始進行人格詆毀的時候轉移話題,最重要的是已經受傷的身心非常需要時間修復,而作者也提供了許多建議及方法。

雖然身為低敏人不太容易被病態型人格者所影響,但我依然非常關注高敏人會在人生這條道路上遭遇多少困難,也希望高敏人不只是專注於認知到自我價值的重要性,也要盡可能避免被身旁的有心人消耗能量,我很認同書中所闡述的一段話:「任何不尊重你的人,都不該出現在你的生活中。」

無論是交情多好,甚至是家人,都要有意識地覺察有毒的人際關係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不要因為對方偶爾展現友好就心軟,盡可能地拉開彼此的距離,才能確保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

千萬別以為這些披著羊皮的狼是少數,其實他們以各種不同的樣貌潛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希望我們能藉由這本書更看清這些人的真面目,並且找到抵禦他們的勇氣與方法。
展開
五歲老奶奶去釣魚(二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08/25
時常聽到許多人會嚷嚷自己老了所以很多事情做不了,雖然年紀漸長或許體力大不如前,但只要我們有心去嘗試,便有可能喚起對許多事物的好奇心及對生活的熱情。

《五歲老奶奶去釣魚》是佐野洋子的繪本作品,故事描述九十八歲的老奶奶總是拒絕貓小弟的釣魚邀請,她認為自己已經老到不能出遠門,平時也甚少起身活動筋骨。雖然老奶奶對於貓小弟總是帶回許多魚而感到好奇,卻始終提不起勁跟著貓小弟一同出門。

直到老奶奶九十九歲的當天,貓奶奶著手準備生日蛋糕的同時,也叮囑貓小弟出門要幫忙帶回九十九根蠟燭,結果卻因為路途上的意外而只剩下五根蠟燭,哭喪著臉的貓小弟非常傷心,但貓奶奶很貼心地安慰貓小弟說既然只有五根蠟燭,那就當成五歲生日好了!

雖然是一句玩笑話,沒想到卻因此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影響,每當老奶奶想要以年齡為藉口不出門或不願意嘗試某件事情的時候,便會忽然想起自己現在應該是五歲的年齡,而這樣的心理暗示也帶領老奶奶踏出了家門,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更是跨越了年齡障礙而嘗試原本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彷彿找回年輕的自己,也深刻感受到原來過去受制於自己的思想,而錯失了探索與挖掘自我的機會。

很多時候,我們總認為自己做不到或辦不到,除了身體有實質上的疾病之外,多半是自我設限,而我們也時常因為某件事情不想做或做不好而安慰自己是年齡漸長所造成,殊不知我們的大腦擁有無限的潛力,只要持續學習,依舊能有長足的進步,也能體會生命所帶給我們的許多驚喜,千萬別讓年齡限制了我們的思想與行動。
展開
談判賽局不敗說服術:哈佛、牛津與柏克萊大學談判學講師、聯合國紛爭調解專家親傳63招交涉絕技,讓對方聽你的,得到你要的
讀者評分
5.0
|
2024/08/24
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談判」不外乎是言詞交鋒的緊張場面,但其實談判需要的不僅是溝通的技巧,還要先有「正確的心態」。

什麼是正確的心態呢?談判絕對不是爭個你死我活,把對方當敵人看,而是把目標設定在「雙贏」的結果,以不帶有偏見及批判的惡意去進行交涉。在談判的過程中,肯定會有許多意見不同的時刻,但不需要去進行詆毀或人身攻擊,而是理性且明確地指出在哪方面同意或不同意即可。

《談判賽局不敗說服術》的作者是島田久仁彥是國際談判專家,他運用自己在工作上的許多談判經驗與讀者分享如何有效溝通,並且共謀雙方的最大利益。作者在書中分享其實談判並非一開始就要高談闊論,而是先保持傾聽的姿態,更需要做充分的資料收集,在不透露我方真正最後期限的情況下,試圖打探對方的最後期限,都可以替自己尋得更大的時間準備。

我認為書中最特別的一點是原來談判時坐在哪個位置也影響談判的氣氛與結果?比如作者就提到要背對窗戶而坐,因為透過窗戶照射進來的陽光,不僅可以讓你看清楚對方的表情,而對方也會因為光線太過明亮而看不清你的表情,也因此取得談判情勢的先機。原來,談判的重點不只是溝通能力本身,連在什麼場合及座位都有其學問。

在交涉的過程中,除了不可以貶低對方的人格,其實我們也不應該允許他人情緒性地批判我們,而在表達反對理由的時候也要保持理性逐一訴說,而不是如同電影及電視劇般連珠砲進行猛烈攻擊,那並不會讓彼此的氣氛和諧,更不會讓對方的心裡舒坦,可想而知也難以達成令雙方滿意的結果。

我認為這本書並不僅限於專業上的運用,也能在我們平時與人溝通的時候派上用場,讓我們學會在歧異的狀況下同理對方,也在平靜穩定的心態下達到某種程度的共識。我始終認為,我們不要把談判或溝通視為一次性的經驗,倘若我們在別人的心中留下不講理的印象,未來也難有機會進行下一次的溝通,或許我們認為在談判氣勢上佔了上風,但以長遠來看,不見得是對自己有利的局面。

這本書非常適合企業談判的主事者閱讀,更有教授調停的眉角,亦有許多實際的範例說明,是相當堅實又專業的內容。
展開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 一位家教老師的見證
讀者評分
5.0
|
2024/08/22
我曾經以為可以挑戰父母的權威、捍衛自己的選擇、替自己的決定負責是理所當然的事,卻在聽過許多人的故事及接觸更多書籍中得知,原來多數的孩子都成長於「生不由己」的家庭環境而感到痛苦不堪。

最令孩子感到難受的事情肯定有「學業」這一項,在日益繁重的課業壓力之下,即便沒有師長及父母的催逼都感到喘不過氣,更遑論要背負父母投射在自身的期待,更是讓親子關係如斷崖式墜落。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作者吳曉樂擔任家教老師的真實見證,揭開了孩子在課業壓力背後所深藏的可能是父母長年以來的傷痛,無論是童年的遺憾或是婚姻的角力,孩子一下子化身為擋箭牌,也一下子成為自我滿足的商品,許多的「以愛之名」都來自於內心的匱乏,進而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而「學業成績」自然成為了最需要重視的一環,遠遠比親子關係來得更加重要,殊不知任何關係的連結都必須建立在彼此感覺良好之上才可能化解。

「我不禁想念起冷戰的時刻,那時,我是自由的。」

這是作者描述與母親因為課業問題而冷戰又和好的真實心聲,很矛盾卻又如此真實。

很多親子關係不只是界限模糊,甚至嚴重越界而讓誤以為緊密的關係成為了羈絆與衝突,或根本在薄弱的信任基礎下去要求小孩符合自己的期待,完全把小孩當成自己的囊中物,卻又義正嚴辭地表示自己在替小孩鋪路及承擔責任。

相信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但「考試」這件事卻猶如緊箍咒般深深地牽引著許多父母的心,擔心孩子的學習狀況影響未來的發展,其實是窄化了理應寬廣的人生想像。

你也是考試制度下的犧牲者嗎?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讓更多人去思考關於愛的本質是有條件的嗎?培養了一個成就非凡的孩子,卻失去了美好的親子關係,當真值得嗎?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