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提到文獻參考,是因為我想到另一本小說,書末就真的有附上很多的文獻出處--麥克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的《恐懼之邦 / State of Fear》。當大家都在討論溫室效應之時,小說裡的內容卻在反駁其實沒有溫室效應這類的環保現象發生,因為書末真的有文獻卓證。所以,我們被科學家搞糊塗了!
當中講到濟慈(J.John Keats)的簡略生平,是小說裡創造「造物主的地圖」這份地圖的靈魂人物,他在羅馬的墓碑上刻著:「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 in Water」。白話點說的話是:這裡安息著一個留名於水上的人。而《造物主的地圖》則翻譯為長眠於此的人,名字寫在水上。書前幾頁跟書的最末共兩次出現。個人很欣賞濟慈與約瑟夫‧希文(Joseph Sevren)間不離不棄的友誼,對照書裡兩位男主角內心裡暗濤洶湧的友情,倒是讓人深感人類情感的真情流露與各懷鬼胎間的兩相對立,人與人的珍貴。
《造物主的地圖》裡也提到的「命運骷髏\頭」是在馬亞人的神廟附近發現的一個石英晶體刻成的骷髏\頭。骷髏\頭重約五公斤,一體成形,雕功\完美,細部精緻(顎骨還能動),硬度(莫氏硬度總共十級,它高達七級)之高使它獨一無二、珍貴無比。專家鑑定後證實,只有使用剛玉或鑽石之類的工具才能使它切割或磨光,而且它如果是手工雕刻話(應該最有可能),雕刻匠不管是一個或一個以上也好,應該都要花個三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不止如此,據當地的原住民克奇斯人說,當地的祭司共有十三個一模樣的骷髏\頭。很容易想到電影《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 / 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裡的水晶骷髏\頭。
2007年他又推出《法蘭瓷的秘密》,再度獲得廣大好評;2008年更不負眾望,以《上海的猶太人 / El Judío De Shanghai》榮獲費南多‧勞拉小說獎(Premi Fernando Lara 由西班牙首屈一指的『星球出版集團』所創立的獎項,《風之影》曾入圍2000年決選名單,但未得獎),在在顯示卡德隆已成為當前西班牙文壇最炙手可熱的重量級作家。
《破窗》一書內容有點類似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主演的《全民公敵 Enemy of the State》,不一樣的是,距離這部電影,已經又過了十年。什麼意思?意思是說,人類將越來越多的東西交給電腦處理,包括財產、個人身分資料....等。電腦的確帶給人們方便的後果,但這也表示你銀行帳戶的存金就只有幾位元的價值,從幾百萬到歸零只要一個按鈕就可以憑空消失,而且,人們只相信電腦列印出來的證據。這有多恐怖,當然,只要電腦不當機,只要這些資料不被人竄改,只要這些資料不被利用來殺人就好了。沒錯,《破窗》裡的兇手就是利用電腦的便利性與一貫相信的資訊假象,帶給他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SSD(Stragegic Systems Datacorp策略系統數據公司)是《破窗》裡虛構的一個資訊公司,專門收集個人的全部訊息,尤其是不可告人的秘密更加有興趣,然後將之儲存在電腦,用來提供廠商了解市場,提供警方成為破案工具,提供國安局了解恐部分子....等。而這公司成立的目的也就是小說書名的由來(雖然我覺得作者好像用的有點免強):『破窗』理論關鍵在於,改善社會必須從小地方做起。如果能專心管制小地方----或者改善小缺點----慢慢就能引起較大規模的改變。(P.186)另外,也可以被用來形容林肯萊姆一直以來貫有的調查方式:「我們尋找小之又小的線索,然後讓線索帶我們通往大解答。」(P.219)雖然公司成立的目標美其名是好意,但隨著越多個人隱私的資訊不斷的湧入,卻發現讓人越發沉迷於收集更多資訊,SSD宛如就是兇手「囤積狂」的進階版,累積各種個人情資,縱然犯法也在所不惜,這就是SSD被人詬病的地方,侵犯隱私,而且是神不知鬼不覺。
個人閱\讀傑佛瑞.迪佛的第一本小說是林肯萊姆系列的《冷月》,是系列的第七部,衝著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以及安吉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 )主演的《人骨拼圖 / The Bone Collector 》的印象看了《冷月》。真的是令人看過就上癮,書架上莫名的就多了其他六本林肯系列作。熬了好久,現在終於盼到《破窗》,當然要大力的真心推薦。
在《星際大戰 / Star Wars》(美國導演喬治.盧卡斯 / George Lucas的科幻電影)裡,所謂的絕地武士,信仰一種叫做「原力」(force)的力量,這種原力存在於宇宙之間。一個人是不是有辦法成為絕地武士,或是成為多厲害的絕地大師,可以從體內所含的「迷地原蟲」來了解,迷地原蟲在體內的含量越高,可以和宇宙間原力產生的共鳴就越多,絕地武士的力量就越大。所以簡單的講,絕地武士修行的技藝,就是如何感知及運用這種力量……。
在《夢書之城 / Die Stadt der Traumenden Bucher》(德國作家瓦爾特.莫爾斯 / Walter Moers的奇幻文學)裡,描寫年輕的詩龍堡作家,如何感受到「奧母」的奇幻冒險經歷,這種奧母來自宇宙深處。一個人是不是有辦法成為「金榜」上排名的作家,或是成為「鑽石榜」的作家,可以由「星辰字母」來探究,掌握到越多的星辰字母,就能和宇宙間的創作力溝通,寫出「奧母書齋」最上層書架上的書。所以簡單的講,傳說雕龍戲爾得袞斯特修行的技藝,就是如何感知及運用這種力量……。
當初看電影的時候,對我來說,劇情算是鋪陳的很快,不是說導演將電影剪成快版,而是內容的連貫讓我無法前後理解,看了原著小說《血色童話》,很多不懂的盲點現在豁然開朗,所以不是電影編劇不好,而是,回想起來,這部電影真的要很用心去看。那說回來了,這部電影值得欣賞嗎?非常值得。不過我的建議是,可以的話,不管是先看電影還是小說,最好兩種類型的作品都能一起欣賞,若要給上優先順序,我會先看《血色童話》再欣賞《血色入侵 / Let The Right One In》。
我想《血色童話》以愛情為出發點,利用吸血鬼的元素,以兒童為主角,探討單親、遊民、婚姻、毒品、酗酒、暴力、殺人……最後依萊當然不會死,有著吸血鬼基本長生能力的他,將繼續流浪,現在需要注意的,就是留心社區搬進來四十歲男子帶著年約十二歲的女孩,不過只要不說出「請進」就行了。(Let The Right One In或是Låt den rätte komma in,都可翻作「讓對的人進入」、或是反向翻譯成「生人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