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想像和界限: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

想像和界限: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

  • 定價:400
  • 優惠價:79316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09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好設計】微波一鍋雜菜麵——陳培豐《想像和界限》設計概念

    文/蘇品銓2013年08月29日

    裝幀設計/蘇品銓 想像和界限: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 初夏時分,讀群學編輯志翰傳來的《想像和界限》書稿,兩種感受同時浮上心頭,一是聽講古的趣味,一是愧對歷史的內疚。我與作者陳培豐老師同樣出生在一個以臺語為母語的家庭,但從小就不喜歡聽說臺語,覺得不順耳,覺得不入流,於是還要一再鍛鍊 more
 

內容簡介

  本書由以下各層次的析論組成:(1)整理在東亞區域中被現代政治與傳統文化左右的漢字在臺灣引發的「混成語現象」;(2)分析這種混成的漢字漢文帶給臺灣人的想像;(3)探討這種文體想像的崩壞與重構,以及對這種想像的見解問題;(4)究明眾多文體的分界與生成過程;(5)探究在日本帝國擴張下,新的漢文解釋共同體重組的實際狀況。以上五個主題依序為本書前5章,第6章則為本書的考察與總結;以此篇幅試圖探討日治時期臺語文成立的歷史過程,為現代臺灣人的精神文化史進行點描。

  本書最關心的課題,是以世界殖民史與東亞區域文化史的視角,考察出現在臺灣的漢字漢文諸相各具什麼意涵;這將在第5章及結論探討。

本書特色

  本書將向來被視為既定分析概念的「漢文」當成主要分析對象,考察臺灣語言文體在東亞漢字文化圈與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混成語現象」,以自創的概念「殖民地漢文」當成貫穿整體論述的概念,分析、考證臺灣的各種文體及其背後隱含的政治、文化、社會、階級、思想與歷史意義,試圖探討日治時期臺語文成立的歷史過程,為現代臺灣人的精神文化史進行點描。

  「殖民地漢文」存在於臺灣,與其說是歷史的偶然,不如說是文化發展的必然。

  如今,臺灣社會上的漢文書寫具有高度恣意性和創作性,是種由民間主導、「約定俗成」的文體表記規範,而這種「臺灣國語」的創出及默契規範,將逐漸成為臺灣人內涵的一部分。因此,尊重多元、保持融合,反映臺灣文化的自主性和特色,策略性地利用混雜以達成「同中求異」的理想,應該是臺語文發展最自然且可行的一條路。

作者簡介

陳培豐

  臺灣臺北市人。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語日本文化碩士、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博士。曾任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攻臺灣語言思想史、文化思想史、文學史以及日治時期國語同化政策。著有《「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本.東京:三元社及臺北:麥田出版社)。《日本統治□植民地漢文——台灣□□□□漢文の境界□想像》(日本.東京:三元社)。

 

目錄

序章-漢文「混成語」化的想像和界限
一、日本在臺灣殖民統治的特殊性
二、「同文」下的異民族支配
三、漢字的「混成語現象」
四、折射臺灣人精神與文化面貌的文體
五、以「漢文」為分析概念的局限
六、漢文的混成現象與歷史定位
七、本書構成

第1章-東亞漢文的「大熔爐」
一、前言
二、日本的漢文脈絡與「帝國漢文」
三、《臺教會》雜誌誕生
四、《臺教會》雜誌的影響
五、「殖民地漢文」的誕生與意義
六、小結

第2章-從明治體到「中國白話文」
一、前言
二、異於西方混成語結構的「殖民地漢文」
三、殊途同歸:殊事同指,異路同歸
四、從「中國白話文」出發的臺灣現代文學
五、文體想像與社會現實的落差
六、小結

第3章-「聽歌識字」的鄉土文學∕臺灣話文運動
一、前言
二、開啟文體問題的潘朵拉之盒
三、普羅階級教化主導權的爭奪
四、「聽歌識字」的語言運動
五、浮上檯面的階級、現代化矛盾

第4章-「中國白話文」與臺灣話文的界限
一、前言
二、「一篇多語」的分工式文體與效應
三、翻譯中凸顯的臺灣話文問題
四、難與現代翻譯接軌的臺灣話文
五、「中國白話文」與臺灣話文的異同與論爭意義
六、小結

第5章-受縛的「殖民地漢文」
一、前言
二、「殖民地漢文」詮釋共同體的成熟化
三、臺灣人專屬文體的誕生
四、漢文與日文分際的移動
五、成為國策宣傳工具的中國白話文
六、小結

結論-戰前戰後的「殖民地漢文」與臺語文
一、前言
二、東亞地區的現代化與漢文的重組
三、從「殖民地漢文」看臺灣語文的發展軌跡
四、臺灣漢文的想像與界限
五、多語社會下臺語文的自助重生之道
六、同樣陷入「同文」泥淖的日本帝國
七、戰後的「殖民地漢文」與臺語流行歌曲
八、解嚴後的臺語文發展
九、低俗小眾到摩登大眾的現代版「殖民地漢文」

後記
參考書目
索引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525728
  • 叢書系列:TH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5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九、低俗小眾到摩登大眾的現代版「殖民地漢文」

其實仔細思考就會發現,1920、1930年代一連串有關「殖民地漢文」論爭和戰後的臺語文運動之間,還有一個相當大的差異—前者突破了日本政府的封鎖,不斷透過頻繁的運動/爭論,讓一個以全島為規模的文學詮釋共同體漸趨成熟;而後者在這方面的貢獻卻不突出。

由於「同文同源」的關係,使1930年代臺灣的「中國白話文」與臺灣話文的分際曖昧不明。但這種看似相異卻模糊的界線,反而促成兩個不同主張陣營的對話,透過頻繁的論爭與不斷刊登、閱讀這些論戰文章,雙方都循著「同文」的文體軌跡,找尋相似的文字脈絡進行對話、交流,在殊相中尋找共相進行溝通。換言之,利用論戰在無限個交叉點中找出「異中求同」的可能,是1930年代臺灣話文論爭的特色。

相對於此,戰後除了因臺語文學運動衍生兩場小規模論爭外,再無掀起波瀾,而且因論爭的開放性、知識性與融合性所引起的共鳴與反響也不如戰前。1970年後出版的臺語文刊物,幾乎看不見如戰前《臺灣新民報》、《南音》、《昭和新報》、《臺灣新報》等,遍布「中國白話文」與臺灣話文雙方精彩對話的場景,一些以自己主張的表記方式來書寫的論述,經常集中在「如何實踐臺語文書寫」的論辯議題中。再者,由於不若戰前具有「同文同源」的交集,戰後臺語文運動在轉為漢字與羅馬字的對立後,一些論述在文體發展上自然傾向平行無涉,因而無法強化彼此的「詮釋方案」以讓文體詮釋共同體迅速邁向成熟。

換言之,1930年代「同文同源」所形塑的臺灣語文,是界線不清的獨特身影,而1990年代後臺語文的「漢羅文體」則為自身建立了鮮明的特色,語文與語文間的分際明確,不再曖昧模糊。由於分際的確立,戰前那種兩個對立的語文依循模糊的文體軌跡,找尋相似的文字脈絡進行廣泛對話、交流的「鎔鑄」現象,在1990年代後已不復見。

不過,1990年代後學院或運動的形態轉變,並不意味著戰後「殖民地漢文」完全消失。事實上,當下臺灣民眾口中的「臺灣國語」,也就是跳脫純正中國白話文的規範框架,如實反映現在臺灣人口語習慣的「不標準國語」,某種程度上就是戰後版的「殖民地漢文」。

然而意外的是,利用「同文」之便促使「臺灣國語」(也就是類似戰前的混和文體)在媒體上復甦的,是與學院或運動無涉的年輕人音樂、臺客搖滾及饒舌流行音樂(Rap)。

1992年流行樂團L. A. Boyz崛起後,將嘻哈文化引進臺灣並開始掀起街舞風潮,在唱片公司帶領下,西洋饒舌音樂開始在臺灣上市。1994、1995年這段期間,臺灣也出現了本土的饒舌音樂,除了豬頭皮一系列的《豬頭皮的笑魁唸歌》專輯,MC HotDog等人更在2000年後成為臺灣嘻哈饒舌音樂的代表,並成功將這種原本屬於地下的音樂形態導入臺灣樂壇的主流市場。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1世紀的人生難題,線上解憂價,單本88折,二本8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雁暢銷展
  • 靈性療癒展
  • 防癌抗老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