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木魚歌

木魚歌

Wooden Fish Songs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0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他是天才,但被從祖譜上除名;
他創造無數奇蹟,帶來龐大商機,卻無人幫他正名出聲。

  劉錦濃一生栽培果樹,培育出許多新品種,美國果樹栽培學會授予他獎章,表揚他培育出「劉橙」的功績。他以果園為舞台,施展魔法創造了好多奇蹟,現在人們稱他為「植物魔術師」。

  這是劉錦濃的傳記,卻沒有他發聲之地,一如他的真實人生。作者巧妙透過他的親生母親心珠、關係曖昧迷離的白人養母芬妮、黑人奴隸同事喜芭,來自不同種族、文化與社會背景的三位女性,側面訴說劉錦濃的人生故事。

  同村人蔑稱劉錦濃「無辮人」,因為他沒有從地大物博的美國帶回財富或新奇的科技,只帶回一堆書籍和不容於家族的想法,最後從祖譜上給除名了;他培育「劉橙」對佛羅里達柑橘產業貢獻了數百萬美元,在數屆世界博覽會上受到推崇,但是在歷史上遭到消音禁聲,為他而立的紀念胸像中文名也是誤譯,無法正名。
   
  劉錦濃的沉默安靜造就一部經典文學,讓我們看見一位孤獨的成功者,如何在歷史的洪流中載浮載沉。

  是啊!劉錦濃不只栽培了更甜的水果,也樹立了中國美好傳統的典範。

  「亞美/華美文學」不容遺忘的一章

  「木魚歌」是十九世紀中國南方女性所吟唱的一種哀歌。她們被迫與前往美國新大陸生活的丈夫、兒子或兄弟分離。這些離家的男性雖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離鄉背井,但他們在異鄉也面臨漫長的契約奴役生活及種族歧視;而他們選擇了默然承受。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劉錦濃是位開拓者,他抓住在美國的機會,在當地培育出耐寒柑橘新品種,至今仍為後人所懷念。《木魚歌》透過三位關心劉錦濃的女性—─他在中國的母親,愛慕他的新英格蘭中年未婚女子,及出生奴隸家庭的同事之口,訴說他如何適應新文化、嘗到成功滋味以及挫敗的故事。

名人推薦

  豐富美麗的敘事,滿載細微的文化差異元素與精雕細琢的故事角色。── 《書選》(Booklist)

  令人敬佩的歷史考察及精緻的刻畫……一則激勵人心的故事。──《舊金山新聞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作者非凡的文學成就在於,她為故事中三個文化背景相異的角色創造出截然不同的聲音。而這三個角色也分別表露自身文化豐富的傳統與價值。──《聖羅沙民主新聞報》(Santa Rosa Press Democrat)

  以優美辭藻寫成的歷史小說……成功地將亞裔移民經驗置放在種族、階級及性別議題的框架之中。──  A.

  一則動人的故事:訴說一個寂寞、專注的生命。──《出版家周刊》 (Publishers Weekly)

  這部小說最出色之處也許是裡頭詳盡、深入且涵蓋面甚廣的考察……劉錦濃的人生似乎太精采而顯得不可思議;但可以確知的是,林露德在故事中貼合現實地創造出一種新的文化和時代。──《克萊特雙周刊》(Kliatt)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露德(Ruthanne Lum McCunn)


  林露德出生於美國,父親是蘇格蘭裔美國人,母親是來自香港的華人。

  1979年,出版第一本介紹華人歷史的著作《在美華人史話》。從此,她以樸素的文筆刻畫了一系列華人女性,她們一改往常文學作品中依附、懦弱的形象,展現了華人婦女在美國文學中的新形象。

  1981年,出版第一本傳記小說《千金》,在美國亞裔文化圈引起巨大反響。隨後,《生還》、《華裔美國人肖像1828—1988年個人履歷》、《木魚歌》等優秀作品相繼問世,無不寄托了林露德希望華人通過努力改變個人命運、實現社會價值的理想。

  林露德的獨特之處在於作品多建立在調研基礎上。她的每部作品幾乎都要花上7到10年時間來創作,這讓她在新人輩出的華裔文壇並不顯眼。直到2007年,林露德獲得美國華人歷史學會頒發的“蘇蕭佩瓊精神獎”,才讓很多人重新發現林露德這顆在華裔文學界並不耀眼,卻始終默默散發光芒的星星。

譯者簡介

馮品佳


  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英美文學博士(1994),現任交通大學外文系暨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合聘研究員,與中華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曾任交通大學教務長,交通大學副教務長,外文系系主任,交大電影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Fulbright訪問學者,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2004-2006, 2006-2008),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2010-2012),以及國科會外文學門召集人。

  曾獲得2007與2010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以及第一屆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2012)。

  主要研究興趣為英美小說,女性書寫,離散文學與文化研究,少數族裔論述以及電影研究。論文發表於《歐美研究》、《中外文學》、《英美文學評論》、Contemporary Women’s Writing、Feminist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MELUS、Tamkang Review等國內外期刊。另著有中外專書數本;譯著有Love以及《木魚歌》兩部小說。

 

譯者序

  雖然研究英美文學已經超過四分之一世紀,《木魚歌》卻只是我第二本小說譯作。七年前第一次投身翻譯就挑戰莫莉生(Toni Morrison)的小說Love,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餘閉關一個月,完成我人生的第一本翻譯小說,也讓我體會到翻譯工作之艱難,因此當時暗自下定決心絕不再涉足譯界。但是在華裔美國文學界的幾位老前輩熱情的召喚之下,我利用教授休假的半年時間,義無反顧地投入另一個翻譯計畫,完成了《木魚歌》的翻譯。

  如果說莫莉生充滿詩意與黑人文化精神的文本對於譯者而言是一大挑戰,《木魚歌》三種不同的女性敘事聲音更加讓人絞盡腦汁。這來自三個不同的種族、文化與社會背景的三位女性,各自擁有不同的「聲音」。對於譯者而言,如何能夠有效呈現她們獨特的個性,難度極高。然而我也意識到這是作者林露德的巧思,在這本歷史小說裡藉由三位原本沉默無聲的女性,共同建構出一個為官方歷史所遺忘的華裔美國男性角色,不僅要為華裔美國發聲,也延續了作者對於女性敘事一貫的關切。

  雖然劉錦濃是個造就了佛羅里達州柑橘產業的傳奇人物,《木魚歌》對我而言不是歌功頌德、而是個創傷故事。小說中三位女性敘事者都遭受到不同的父權文化體制所箝制,再現了不同種族女性的生命創傷:心珠飽受命運折磨的故事代表傳統中國農村女性的勞苦;作為虔誠的教徒,芬妮終身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之下,而她充滿文化優越感與自我欲求的聲音也揭露以基督教立國的白人美國之基本矛盾;作為南方黑奴後裔的喜芭,她坎坷的人生則幫助讀者連結到另一個歷史時空,讓我們意識到滅絕人性的奴隸制度在美國社會是如何留下難以抹滅的傷痕。

  透過她們交替湧現的敘事,我們得以接近另一個受創的男性角色:劉錦濃生前死後都是個沉默的人物,即使在這本以他為主的《木魚歌》中依然沒有第一人稱的聲音。但是,這樣刻意將他消音的敘事策略也格外突顯出劉錦濃所遭遇的不公不義。

  長年研究族裔文學的經驗讓我深刻體認文學蘊含不可磨滅的政治性,最好的文學作品也往往最能夠發出正義之聲。《木魚歌》就是這樣的作品。經由我的努力使得華語世界的讀者也能閱讀到這樣優質的文本,這讓作為譯者的我深感榮幸。雖然在台灣譯作並不列入學術成果,然而我不後悔將我休假的時光貢獻給這個計畫。翻譯這本小說不但讓我認識了另一群險些遭到歷史洪流湮沒的人物,更讓我對於美國歷史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期望《木魚歌》的讀者也能透過我的翻譯分享這些豐富的經驗。

  同時,此次翻譯計畫絕非我個人之力可成。我要感謝林露德與蔡女良女士多次提供各種譯名的協助,也要謝謝我的助理顏佑蓉、鄒惠瑛和劉雅郡小姐,以及鍾政益先生協助校稿。特別要感謝雅郡,不但提供基督教的翻譯名詞,更幫忙翻譯封底文字。她優美的譯筆,讓這本書添色不少。譯稿完成之後塵封多時,在此要謝謝李有成先生的鼓勵與書林在出版、編輯方面的協助,《木魚歌》繁體字版才得以問世。

二○一三年於風城新竹

附記

小說大事記


  1858劉錦濃出生,為學儀與心珠的三子,長子為維灼,次子維燃被迫讓劉家大哥收養。

  1868錦濃隨四叔赴美。

  1870-1876錦濃至麻省北亞當斯擔任鞋廠工人,遇見芬妮,開始學習英文並信奉基督教,之後搬入芬妮家成為長工。學儀與心珠受兄嫂欺凌喪失家產,生活困苦。

  1877 鞋廠華工罷工,錦濃失去收入。維灼赴金山工作,家鄉旱災,維灼次子出生時遭心珠悶死,以免又被大哥及大嫂收養。

  1879 維灼長子小虎餓斃,心珠婆婆上吊變成厲鬼懲罰大哥與大嫂。維灼返鄉,帶回抽水馬達,與父母開設橘子果園。

  1885 芬妮父親去世。錦濃計畫與芬妮赴佛羅里達州迪藍,但行前肺結核發作,瀕臨死亡邊緣。

  1886 錦濃病癒之後決定回中國佈道;芬妮南下迪藍。

  1889 錦濃在家人強迫娶妻之前逃走,故佈疑陣讓家人以為他已身亡,家人也因此失去果園。錦濃為規避排華法案扮成商人回到美國,與芬妮團聚,並且與非裔工頭吉姆與其妻喜芭成為朋友,並研發可抗霜害之新品種柑橘。

  1902芬妮去世,錦濃獲得遺產,繼續研究新柑橘品種。
  1904錦濃寄信回中國給守活寡的妻子愛玲,愛玲離開劉家,錦濃遭劉氏家族除名。
  1914錦濃所培育之柑橘獲獎,聲名大噪,劉氏果園成為觀光勝地。
  1925錦濃去世。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4455775
  • 叢書系列:看小說系列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5 x 21 x 1.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1心珠︱中國,台山  1842~1870

我七歲冬天那一年被鬼魂打上了印記。一個鬼魂。我爺爺的鬼魂。
早在我出生之前,他就因為年紀大與吐血病臥病在床。從我會爬開始,我就成了他的腿。我跟在他的菸草後面,替他填滿長長的竹煙筒上的煙鍋頭,因為覺得自己很重要而洋洋得意。當他抱怨太熱的時候,我替他搧風。

他覺得太冷,我爬到棉被下面替他搓手腳取暖。他咳得面色發紫,暴露、跳動的青筋彷彿要從皮膚裡蹦出來,我握著小拳頭替他搥背。他叫我心珠,心裡的珍珠。

每年秋天,河邊吹來的風越來越冷冽,他就咳得更厲害;他那黃如舊象牙的皮膚因為高燒而漲紅。我娘說那是因為從磚牆透過來的風,偷偷跑到他身體裡去了:一定要逼他發汗,這樣風才會從他的毛孔中排出來。

有三天三夜,她把我們所有的棉被和冬衣堆在他身上。她餵他喝薑蒜熬的湯。慢慢地,他燒退了。他的目光不再散渙無神。等他叫我替他拿煙筒,我聽到煙鍋頭敲在被煙燻黑的牆上發出熟悉的喀喀聲響,我知道我爺爺又回過神來了。

我七歲時,他一過中秋就開始發燒。那年收成特別好,地方上最大的地主雇了個戲班子和特技雜耍來慶祝。大家都去看表演,就連爺爺也去了。因為他走不動,他坐在椅子上去的。大我六歲的哥哥快跟我爹一般高壯,他和我爹合力扛著椅子。鑼聲響起、英雄高高站在台上的時候,我爺爺咧嘴笑了,露出沒牙的牙齦。我最愛的是雜耍,接下來好幾天我在爺爺的棉被上翻來滾去,東倒西歪學他們倒立和翻觔斗。

我年紀太小,不知道爺爺比以前病得更重。即便他眼白變黃,額頭冒著油亮的汗珠,我都不擔心。我們家的水牛,嘴裡滴著成串透明又長又黏的口水,那才病得重咧!整個冬天哞哞哀鳴,吵得全村不得安眠,可是一到春天牠又上田去了,被我娘的湯藥給醫好了。

我娘的草藥向來藥到病除,我也不清楚送終的儀式,因此我娘替爺爺換上新衣服的時候我還為他高興。我爹和我哥拿了六七片木板,安放在正廳的兩個高架上,離爺爺的床不遠,在祖宗供桌和前門之間。然後他們把爺爺放在木板上。雖然他困難地喘息,僅存微弱殘聲,我仍然認為他一定很快就會要他的煙筒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