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投資底線:聰明投資人絕不做的7件事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0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守住7大投資底線,獲利每年多增14%
讓你的投資組合轉虧為盈!
 
  每個投資者都會犯錯,不論是個人的、專業的、業餘的或者是有經驗的,無一例外。其中很多都是相當常見的錯誤。不管投資者們是否願意承認,他們都經歷了很多相同的錯誤。那該如何避免這些錯誤呢?作為投資者,又該如何脫穎而出、提高投資報酬呢?
 
  擁有20年金融市場經驗的研究分析師、前首席投資官喬辛・克萊姆給出了答案。
 
  透過多年的經驗以及蒐羅科學研究,克萊姆總結出7項最困擾投資者的常見錯誤,並概述了他在金融行業多年來開發、完善並且成功實施的個人工具及技巧,以此來幫助投資者們避免或減輕這些常見錯誤的影響。而他的終極目標就是:幫助你自救!
 
  賺錢的方法很多,但賠錢的模式永遠那幾種!
 
  本書將拆解投資人天生內建的完美虧錢模型:
 
  投資前
  *偏好預測:舉凡財經新聞、投資研究、公司報告,到處充斥著精確到小數點的預測數據,以此為基礎的投資只會錯上加錯。
  *所託非人:以為將金錢交給他人管理,看看績效表不是負的就感到安心,殊不知被收了各式各樣的管理費、手續費後,績效還輸大盤。
  *不加思考:對傳統的金融假設深信不疑,而忽略市場的真實動態,沒做好風險管理。
 
  投資中
  *短期貪婪:大腦內建機制讓投資人偏好每一次交易帶來的快感,經常查看投資組合則讓投資人耐不住虧損,最終導致頻繁短期操作而虧損連連。
  *過度執著:長期持有錯誤標的且死不放棄,不僅賺不到錢,更只會長期被套牢。
 *故事狂熱:投資人偏好吸收對自己的決策判斷有利的資訊而忽視反面證據,尤其熱愛公司未來會快速成長的誘人故事。
 
  投資後
  *記性不佳:投資人經常忘記或美化前一次的投資失敗記憶,甚至要經過兩次重大財務危機才能記得,導致無法從中習得教訓。
 
  上述投資人最常犯的7種錯誤,大都來自每個人都具有的認知與行為偏誤,本書不僅將它們指認出來,更提供各種實用的方法幫你擺脫它們,讓你可以減少1錯誤,獲利多2%。
 
名人推薦

  價值投資人 股人阿勳
  智富專欄作家 股魚
  投資達人 股海老牛
  斜槓型YouTuber 柴鼠兄弟
  修正式價值投資版主 陳啟祥
 
專業推薦
 
  「別讓今日的預測錯誤,成為明日的投資負擔。」--投資達人 股海老牛
 
  「股市經常存在各種似是而非的資訊,投資更是個充滿機會與混亂的場域,每件事情總有正反兩面的說法同時出現,媒體與網路的發達加速了這些混亂進入個人思緒的機會。若將投資當成是一門學習的功課,有人會說學習要像個海綿般盡可能地吸收,但關於投資這檔事我則希望加上一點底線,先了解甚麼是該看的什麼是不該碰,才會有助於成長。
 
  本書藉由彙整大量市場錯誤案例、投資偏見分析,投資人可以看看自己目前是否深陷在某個陷阱之中而無法自拔。而書中的眾多案例都有類似的效果,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親身體會才能瞭解的,書本是最便宜有效率的經驗獲取途徑,開卷有益,將本書多看幾遍對於投資肯定有幫助!」--智富專欄作家 股魚
 
  「其實這本書,並非只是教訓式的告訴你投資人會犯什麼樣的錯誤,而是用更科學性的驗證法則,來讓你理解為什麼投資人會傾向錯誤,而又該怎麼去避免它。我相信,認真的讀完本書,我們就不必再讓一連串的痛苦來教會我們投資。」--修正式價值投資版主 陳啟祥 
 
國外推薦
 
  「我們大多數投資錯誤都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即人類很難應對不確定性和複雜的系統。交易員和經濟學家也是人,喬辛沒有忘記這一點。這就是為什麼他的新書相當具有價值。他帶我們經歷了一段基於個人投資經驗的旅程,分析出導致投資失敗的最常見機制。閱讀喬辛的書可以提高我們對金融真正機制的認識。好的投資結果也會隨之而來。」——保羅·西羅尼 作家、投資專家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的投資表現低於市場平均水準?』在本書中,投資經理喬辛・克萊姆告訴了你其中的原因。他解釋了投資者最常見的行為和認知錯誤,讓你可以糾正它們,提高你的表現。這本書既有趣又容易讀——我強烈推薦它!」——勞倫斯·B·西格爾 CFA協會研究基金會研究總監,《更少、更富有、更環保》一書作者
 
  「喬辛・克萊姆是當今市場上最聰明的評論員。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金融書籍之一。它充滿了真知灼見。每個投資者都應該讀一讀。」——布雷特·阿倫茲《市場觀察》
 
  「這是一個寫得很好的書,簡單易懂,非常流暢,同時充滿了洞察力。我喜歡心理學、經濟學、金融學和行為經濟學的個人經驗和實證研究結果的結合。它使我們的錯誤成為一個學習的過程。正如有人曾經說過的,好的決定是基於經驗的,而經驗是基於錯誤的決定的。」——伊夫·朗尚 SEBA研究主管
 
  「對於任何投資者來說,這都是一個有價值的書。其中蘊含的智慧足以證明它的書價是物超所值的。」——傑森·沃斯 《活躍經理的回歸》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喬辛克萊姆(Joachim Klement)
 
  喬辛是一名分析師,曾任公司投資長。在金融界擁有20年經驗的他,主要為富裕的家庭或個人提供投資建議,並協助管理投資組合;另外,他也為銀行或獨立資產管理人管理股票的投資組合。近年來,喬辛在倫敦的一間小型投資銀行擔任投資長,協助退休基金、保險公司等組織的投資人瞭解今日市場混亂的情況,協助他們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喬辛合作過的投資人與組織橫跨美國、歐洲與亞洲。
 
  喬辛於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TH)攻讀數學與物理,並取得數學碩士學位。在這段期間,他親身經歷1990年代末期的科技泡沫化浪潮,因而對投資產生興趣,遂至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與德國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Hagen)攻讀企業管理,取得經濟與金融碩士學位。
 
譯者簡介
 
鍾榕芳
 
  自由譯者。喜歡翻譯,喜歡探索新知,也沈溺音樂創作與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期許自己跟著這本書的提點而迷途知返,守護財富。
 
  譯作賜教:banyanchung@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 避開投資人常犯的七大罪狀,可以走得更遠 陳啟祥
前言:如何讓一連串的痛苦教會我們投資
第一章:投資底線1:別相信(也別當)股市預言家
第二章:投資底線2:克服短期的貪婪
第三章:投資底線3:長期投資很好,但別執著
第四章:投資底線4:改善投資健忘症
第五章:投資底線5:別拚命證明自己是對的
第六章:投資底線6:讓正確的人管理你的錢
第七章:投資底線7:別再迷信傳統的金融假設
第八章:認清底線,是投資旅程的開始
致謝
作者簡介
 

推薦序
 
避開投資人常犯的七大罪狀,可以走得更遠
修正式價值投資版主 陳啟祥
 
  對於犯錯這件事來說,即使是再精明能幹的人,大概也很難避免。我想應該沒有人可以非常有把握的說,自己是個永遠不犯錯的人,當你認知到錯誤這件事就是一種日常時,就像張愛玲所寫過的,「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那麼我們就可以試著來面對與處理。
 
  這是一本和你一起討論如何去面對投資錯誤的書,它沒有糖衣包裹的美麗言詞,讓你覺得看了一本書就能知曉投資的真義,進而縱橫股海,大賺特賺;而是用認真而紮實的文字,讓你明瞭:在投資的這條路上,你會遇到的人性陷阱是什麼。如果你能細讀並且思考,那麼你就能做到作者所說的,「避開錯誤,走得更遠」。
 
  本書列出了投資人會犯的七大罪狀,啊,不是,是七個不該去犯的投資底線。作者加上了許許多多的圖表來向你說明他所觀察到的現象,以及推論的過程,讓你能理解;錯誤的行為對投資的績效造成了怎麼樣的傷害。以下就各章節做點簡單的討論:
 
  一 、預測與不確定性
  作者在這邊提到了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預測數據:有看多有看空,還有各式各樣的成長率數字,甚至精準到小數點,而我們都知道,這樣的數字總是存在著重大偏誤的可能性,所以,其實投資真正要處理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作者也提出,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將投資組合多元化,讓不確定性成為投資的一部分。
 
  二 、克服短期貪婪
  交易追求利潤是一種本能,但過多的資訊讓投資人失去耐心,進而忍不住輕舉妄動,只是操作週期越短的投資人,賠錢的可能性就越高,作者建議應該要遠離盤面,讓大腦有足夠的時間處理訊息,避免做出衝動的決定。
 
  三 、長期投資很好  但別執著
  長期投資的策略很好,但別成為固執的投資者,必須要傾聽數據,穩住自己的情緒。檢視相關資料(如盈餘的變化等),如果看到基本面改變,就不能固執著自己買入的價位,必須勇敢的停損出場。
 
  四 、改善投資健忘症
  人有忘掉痛苦記憶的習性,為了能給自己過往的投資經驗留下足跡,作者建議可以撰寫投資日誌,用以回顧起自己曾犯過的錯誤,而這也是我一直在做的。
 
  五 、別拼命證明自己是對的
  無論是再怎麼認真的投資人,一定會遇到一個狀況,就是你永遠無法掌握一間公司所有的營運狀況,除非你是公司的內部人。因此,即便你對所有的情報都瞭若指掌,總是要留一個「自己認知可能有錯」的心理準備,這個章節對於喜歡成長股的投資人(例如我)來說非常重要!
 
  六 、讓正確的人管理你的錢
  不是所有的投資人都願意花時間管理金錢,但是當你要委託他人時,要特別注意其中的陷阱,例如若是有人提出高於常理的獲利率,那麼就有可能是場騙局。另外,作者也在本章提出對於基金和其經理人的篩選原則,供讀者參考。
 
  七 、別再迷信傳統的金融假設
  作者在本章中提出,現代金融市場中,有三個核心假設都已經被挑戰,因為整體市場是一個動態系統,突如其來的意外常常成為平衡的破壞者。這點在2020年3月出現的流動性風險中可以看到,市場的不理性總是告訴投資人這是一個非線性的思維,因此永遠要將風險管理擺在前面,本章節非常精采,讀完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其實這本書,並非只是教訓式的告訴你投資人會犯什麼樣的錯誤,而是用更科學性的驗證法則,來讓你理解為什麼投資人會傾向錯誤,而又該怎麼去避免它,我相信。認真的讀完本書,我們就不必再讓一連串的痛苦來教會我們投資。
 
前言
 
如何讓一連串的痛苦教會我們投資
 
  我一直都想寫本教人成功的書籍,你知道的,就是那種如果跟著做,就可以變有錢、變聰明、或變美的書。如果是投資的話,這類的書名就會像是《一夕致富》或是《投資首次上市公司就賺錢:找尋下一個亞馬遜的投資心法》。我和朋友都稱這類的書是「投資界的色情片」,能靠這些書一夕致富的,恐怕只有作者而已。
 
  問題是,我一直因所謂的「良知」或「正直」所困。我知道這是上個世紀的東西,在 21 世紀,如果想當政治或商業的領導人物,對討人厭的事實和數據置之不理,似乎成了必備條件。如果想要有大批的追隨者,你必須給出很大的承諾,讓其產生更大的錯覺。但是,告訴你一件事,你可以忽略事實和數據,但你最終將如我朋友的孩子所言:「兄弟,現實會狠狠揍你一頓。」
 
  我的投資人職涯從 90 年代後期開始,也就是網路泡沫化時期。當時,投資人相信網路會席捲全球,帶來一波新的革命。只要跟這個新產業有關的公司,都會引來花不完的資金,估值也一飛沖天。我自己也身陷這波浪潮之中。我在 90 年代末期投資科技股,2000 年代初期泡沫破裂後,我的損失慘重。但另一方面,我也投入這一波新經濟,協助營運我大學裡的一個小型公司,讓人們可以透過網路找工作。
 
  我知道這件事現在聽來有點奇怪,但在 90 年代中期,架一個網路求職網站可是非常具革命性的舉動。我們的生意也很好,小小的網路公司賺了非常多錢,多到來不及花。由於我們都還有其他的正職,做這間公司完全是義務性質,所以我們並沒有多餘的心力壯大這間公司。但這次的經驗如此成功,讓我產生幻覺,以為經營公司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
 
  我們真是錯得離譜。2000 年初,公司收入突如其來的枯竭,我們的自滿也隨之崩毀。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還有其他的工作,這個突發事件也沒有將公司全盛時期賺的錢消耗殆盡。這些存款讓公司持續存活了三年,之後才開始停止虧損。
 
  現在公司仍在,只是如 25 年前一樣,是出於興趣存在,仍是一間由母校畢業生經營的小公司。沒有人因這間公司致富,但無數的畢業生得以在這間公司學習,允許犯錯且不會危及生計。網路泡沫化期間,無論是身為投資人或公司經營者所犯的錯誤,時至今日都仍影響著我。這些經驗對我現在的決策影響重大,也會持續影響下去。
 
  這些是我第一次犯的錯誤,但絕非最後一次,這些錯誤反而是我稱之為「一連串痛苦」的開始。有時我回首身為投資人的過去,發現我似乎是接二連三的犯錯。事實就是,投資並不簡單。無論那些成功書籍怎麼說,成功本無捷徑,犯錯在所難免。
 
  世界上每一個投資人都曾犯錯,無論他們是否承認,而且未來也還是會繼續犯錯。親愛的讀者,我和你都無法倖免,甚至連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常常犯錯。但好投資人和不好的投資人之間的差別,就在於是否願意承認錯誤,接受決策所做的後果,並從中學習。
 
  學習就是讓投資人變得更好的過程,以這個觀點來看,投資人一連串的痛苦,都能教導我們更懂得投資自己。
 
  避開這些錯誤,你可以走得更遠
 
  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讓投資人變得更好,我不會承諾有什麼快速致富的方法,而是讓你看看我在這幾年來,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而嚐盡的酸甜苦辣。希望讀完我犯的錯之後,你能避開這些錯誤,學得比我更快。
 
  問題是我犯過的錯誤太多,多到都可以塞滿一間小圖書館了。然而,以我的經驗看來,其中有些錯誤更為常見。同樣的,有些錯誤以較廣義的投資界眼光來看甚至不是錯誤,反而被視為是好的作為。
 
  在這本書中,我會聚焦於我的錯誤經驗中較常見的那幾個,我發現現今仍有許多個人投資人或專業投資人都還是會犯這些錯。事實上,這本書是以個人投資人為對象撰寫,口吻平易近人,但專業投資人仍可從中獲益,他們可能對其中幾章解說的陷阱有所察覺,但沒發現其他章節中描述的錯誤,而在今日仍持續犯錯。
 
  我不只會在每一章檢視錯誤,還會解釋為什麼某些投資習慣會導致差強人意的投資表現。最重要的是,我還會展示科學數據,來說明為什麼這些行為對投資有害無益。我會在每章的結尾介紹我研發並運用的工具與技巧,藉此來避開錯誤,創造更好的投資表現。這個作法的缺點,在於我們有時會探討較為深入的投資技術,但其他的部分,保證可以讓每一位對此主題有興趣、且已有投資經驗的投資人都能瞭解。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922944
  • 叢書系列:RICH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3.5
5人評分
|
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21/11/03
|
電子書
「無財作力,少有鬬智,既饒爭時,此其大經也」;工作、儲蓄、投資,始能邁向財務自由。古今理財,概略雷同。

投資,循序漸進,耐心守候,必能獲取利潤。然而,資訊氾濫,飆速傳遞,常迫人惶惶不安。作者有鑑於此,乃呼籲投資人必須「克服短期貪婪」(第2章)。

然而,市場變動瞬間,機會剎那。作者也提醒投資人「長期投資很好,但別執著」(第3章)。

書中處處可見類此對蹠與扞格的概念,而作者似乎早已預見讀者的抱怨,因此在第8章提出自己的投資法則,供讀者參考。

或許應該說,本書提供七種投資陷阱的抽象概念,至於具體情況,是否構成陷阱?讀者必須先充實自己,依自己的投資法則判斷,避開陷阱,才能享受投資樂趣。
展開
user-img
3.0
|
2021/10/02
很特別的一本書。
如果單純只看這七件事(七章標題),我認為是完全正確的觀念,
如果再加上每個章節後的重點內容,內容也都是正確的。

但是這七件事藉由作者在各章內容表達出來之後,卻顯的雜亂無章,不知所云,
甚至出現片選及單因等等的引用謬誤,偶爾有奇怪的用詞出現,例如[洞見]一詞,
通常是指對[他人]的見解的一種[褒式表達],怎麼會有人把自己的見解稱為洞見?
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或是作者本身的表達問題。

我認為本書要傳達的投資觀念是正確的,我個人非常認同,完全認同七章,
但對於傳達的過程(作者的敘事能力),實在無法推薦。

這種感覺很特別:首先,我認同七個觀念,但聽完一個相同認知的敘事者說完之後,
我反而會懷疑這七個觀念是不是正確的,或至少懷疑是不是如我剛開始以為的那樣正確...

類比一下:我跟朋友都認同某個風景區很壯闊美麗,我們對於這個景區有相同的認知,
但聽完他對那個景區的敘述之後,我卻忍不住的問他:等等,我們是在討論同一個地方嗎?


以下列舉本書部份章節與我個人淺見,提供各位參考與了解我本則書評的意思。

第一章:別相信(也別當)股市預言家
我認同這個觀念,但我不建議完全不預言,或者[如此定義預言],
不論是價值學或技術學(型態學),都必須依據一些資料,由這些資料去拓展想法,
再由想法支持作法,做出投資行為。

我會說:認真;謹慎;客觀的去看待你相信的那些數據,小心不要落入一廂情願
或缺乏客觀造成確認偏誤的[預測]。
當你做出某個投資行為,循此脈絡回推到起源,必定是有一個[想法],
要認真看待的是這個想法的形成是否客觀謹慎且含有邏輯,而不是[不要有想法],
而且也[不可能不要有想法],因為此時的想法,其實就是一則預測的萌芽期。

我舉例近期火熱上映的航海王,去年(2020年)我以20元以下買入萬海,
因為我[預測]因疫情造成的貿易停滯,必然會有回歸的時候(但是我不知道什麼時候),
而回歸時刻,海運這種產業的特殊性,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填補的供需,
(船不可能幾天幾個月就造出來,船員船長也不是加班就可以讓運量翻倍,這跟新竹貨運或宅急便等等是不一樣的。路運每個司機都可以加班,也可以在市場徵人,馬上彌補運輸所需人力,
市場也有足夠的未使用車輛可以租賃,這些條件都可以緩衝需求,造成價格不會大幅失衡)

以傳統經濟學的供需失衡為基礎,我有了[想法],或者說[預測]海運業會有大幅成長的毛利。
所以我買入了萬海,你一定以為我噱翻了對吧?20倍獲利?
沒有,後來我又因為[其它的預測],又賣掉了,所以我沒賺到什麼錢。
這個例子是我其中一個投資過程,舉例出來是想讓各位了解一個投資行為的發生,
從第一個想法開始到完成,是[不可能不包含預測)的。
其它包含你對本益比,殖利率等等的其它參考條件,都是一種預測。
總結:一個對於未來的想法,就是預測!
我們不是排斥預測,若是如此,那我們什麼事都做不了。
我們應當排斥的是那些沒有根據;一廂情願;缺乏邏輯的預測。
例如A公司過往十年盈配率都是50%,在其它條件都與過往十年相同的情況下,
那你預測它今年會100%,進而以此去估計你的殖利率,
這種預測就是不良品質預測(如同導致我賣掉萬海那個預測一樣不良..)
預測行為本身沒有好壞,也不可避免,我們該重視的是預測的完整性與客觀性,
也就是預測的[品質含量]。

第三章:長期投資很好,但別執著
我也認同這個觀念,但執著與否,不是作者說的[股價]。
而是你買入時的依據是否已經改變?
如果是,那請不要執著,如果沒有,那請緊緊抱牢,甚至加碼!
例如你是依據某種產業優勢或公司殖利率買進,
當股價跌落時反而是你加碼的大好時機。
股價是一種反應指標,反應著平凡無聊的時刻,反應著瘋狂與末日。而不是本質。
只要你根據的條件沒有改變,那你都不應該[賣掉持股來表示自己不執著]。
如果你的持股讓你虧損,那原因只有一個:你的根據條件。
該檢視的是你的條件,而不是你有沒有在股價造成虧損幾%時賣出。
如果你遇上了掏空倒閉的公司,股價跌落20%甚至50%,所以你虧錢了,
你之所以虧錢是因為執著沒有在跌價20%的時候賣出嗎?
不是,是因為你的依據條件裡可能少了檢視會計師報告;或檢視董監持股;或現金流量表
等等相關其它要素,導致你無法即時看到風險,進入風險之中並承受了虧損。
你要改善的是你的依據條件,而不是依照股價(反應指標)賣出持股。
打開台股線圖,試試從台積電,台達電,鴻海等等或其它你想查詢的公司,任一間都可以,
試著任意在某一個年月日,假想自己在那裡買進,以10%或20%的下跌做為賣出依據,
看看你該在哪裡賣出?
然後再以週月線看看,你是否做了正確的決定?

總結:股價是一種反應指標,請認清以下邏輯:
價值成長的公司會帶動股價上漲,所以,股價上漲表示公司價值成長?
反之,套用在下跌情況也是相同。

其它,對於作者所言一年一次檢視持股,我覺得太誇張了,我沒有認識或看過誰是這樣做的,
但我沒有看過不代表這不是正確的做法,所以請各位自己進入思考吧,
這樣的時間才檢視一次持股狀況,會有哪些好與壞呢?
我的建議是一季一查是最基本的次數,如果真的一年一查,我認為風險只會增加,弊大於利。

另外對於基金投資至少給予5年時間(機會)的說法,我認為作者有點角色自利偏誤了。
如果可以,經理人會希望這個年限越長越好,但對於投資人的立場則是完全相反。

礙於篇幅關係(這則書評真的打太多了),其它章節就不多詳述了,請讀者們自行了解。

也許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也有察覺這些矛盾感,所以在第八章的開頭就做了說明,
試圖為敘事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自我矛盾解釋原因,卻呈現了不著邊際的空洞感。
讀者可以從第八章作者試圖解釋預測與長短期的說法中看見套套邏輯的呈現。
作者自提預測與否產生的矛盾,試圖為讀者解釋產生矛盾的原因,
卻是在講其它的事情,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看完這八章某一段之後,請再認真的問自己一次,作者的答案在哪裡?


這本書不適合新手,也不適合老手,
不適合新手的原因是因為雖然七章觀念是正確的,
但我認為作者的敘事方式會造成新手吸收過程的額外負擔而疲累。
對於老手而言這七章又都是屬於老生常談的概念,成長幅度有限(CP)。

建議實體大致翻閱過再考慮是否購買。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2/01
樓下的Sean Cai
若你有本事,請列出您的大作,提供大家批評指教,不要只會用假帳號躲在背後罵人。
要寫譯評,請提出博客來簡介裡沒寫的字句,否則很顯然你是惡意留言。
出版界最不需要你這種留言,不但對書籍沒有改善作用,而且凸顯出你只想發洩情緒。
博客來是賣書場所,不是你發洩情緒的管道。
況且,你不是專家,一本書的好壞也不是光憑你就能認定。難不成你自以為是重量級大師嗎?

你手上真的有這本書嗎?
麻煩請舉例,而且是網頁簡介上沒有寫出的句子,否則你就是在造謠。
網路留言務必謹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展開
user-img
5.0
|
2020/10/08
我有看過這本書,不差。底下的負評是來亂的,我知道是誰在鬧,她把別人的負評轉貼到這裡來,攻擊跟她同一家出版社的譯者,想嫁禍給別人。出版社可以查一下。

這本書值得一讀!
展開
user-img
0.5
|
2020/10/02
很多翻譯不夠精準到位
甚至連專有名詞都錯

出版社常常請沒有足夠專業財商背景的人翻譯財經書籍
又把一本書搞砸了
這本書令人不敢苟同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