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尼采與哲學

尼采與哲學

Nietzsche et la philosophie

  • 定價:650
  • 優惠價:79513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法國當代重量級思想大師——德勒茲作品
《尼采與哲學》全新繁體中文譯本面市

  德勒茲:「(尼采)樹立起一幅思想的嶄新形象,將思想從輾壓它的重擔中釋放出來。」

  尼采的思想對於現當代哲學具有深遠影響,其曾提出「權力意志」、「永恆回歸」、「上帝已死」、「超人」、「主人—奴隸道德說」等諸多概念,並對過往的哲學理論提出反思,不僅大大影響了歐陸哲學中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及後結構主義之發展,其影響力也擴及心理學、文學及文化藝術領域,賦予後代的哲思與思想家嶄新形象。

  德勒茲(Gilles Deleuze)作為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思想理論家之一,其著述研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即為他針對左右現代哲學發展的哲學家之詮釋與爬梳,他在《尼采》(Nietzsche)這本小書中為一窺尼采的思想面貌立下基礎,而在1962年針對尼釆哲學所撰寫的《尼采與哲學》(Nietzsche et la philosophie)這本專著中,德勒茲對尼釆哲學進行更深度及全面的探討,除領略尼采哲學的精髓外,更可識見他富含創見的思想切面,亦為了解德勒茲思想、乃至於現代歐陸哲學發展的重要取徑。

  《尼采與哲學》不單是對尼采的思想進行嚴謹系統的闡述,同時還糅入了德勒茲富含創見和想像力的解釋;德勒茲後來的許多創見,包括事件、差異、重複、生成、時間性在內的核心概念,都能在這部作品中找到最初的萌芽。

  面對尼采這樣一位滿懷激情、思想深邃而且最終瘋狂的哲學家,要理解他到底說了什麼,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詮釋尼采,取決於如何閱讀他的作品,德勒茲在《尼采與哲學》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極其精彩的範例。本書不但可以作為窺尼采思想精髓的透鏡,也是深入瞭解德勒茲乃至後現代哲學的橋樑。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1925-1995)


  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思想理論家之一。自六○年代起的一系列哲學著述,對後世的哲學、文學、政治、精神分析、電影及美學等研究領域有深遠的影響,研究範疇擴及文學理論(literary theory)、後結構主義(post-structuralism)及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德勒茲從研究哲學史上的哲學家入手,探討其哲學,並由此發展自己的哲學概念。著有:《尼采與哲學》(Nietzsche et la philosophie, 1962)、《康德的批判哲學》(La philosophie critique de Kant, 1963)、《差異與重複》(Différence et répétition,1968)、《意義的邏輯》(Logique du sens,1969)、《傅柯》(Foucault, 1986)等作品。後來更與精神分析家瓜達希(Félix Guattari)合作著述,計有《反伊底帕斯—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L’Anti-Œdipe – Capitalisme et schizophrénie, 1972)、《千高原—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之二》(Mille Plateaux – Capitalisme et schizophrénie 2, 1980)等。其中《差異與重複》一書被許多學者公認為德勒茲的傑作,並使法國哲學巨擘傅柯(Michel Foucault)宣稱:「未來將是德勒茲的世紀。」

審訂者簡介

李櫻蕊


  法國巴黎索邦大學哲學系博士,現任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美學、藝術哲學、現象學、法國當代哲學。

譯者簡介

王紹中


  人生走了一圈,想簡單活,做簡單事,於是回到思想,開始翻譯。從勿留一句不解之言的高度,面對著無止盡的事,行到所能之處。

  台大社研所理論組畢業,相關譯作包括皮亞傑(Jean Piaget)《結構主義》(Le Structuralisme)、傅柯(Michel Foucault)《臨床的誕生》(Naissance De La Clinique)、《監視與懲罰》(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德勒茲(Gilles Deleuze)《尼釆》(Nietzsche)等。
 
 

目錄

第一章  悲劇
1. 系譜之概念
2. 意義
3. 意志之哲學
4. 反對辯證法
5. 希臘悲劇之問題
6. 尼采之演變
7. 戴奧尼索斯與基督
8. 悲劇之本質
9. 存在之問題
10. 存在與無罪
11. 擲骰子
12. 對永恆回歸的結論
13. 尼采之象徵主義
14. 尼采與馬拉美
15. 悲劇思想
16. 試金石
 
【第二章  主動與反動】
1. 身體
2. 力之區別
3. 量與質
4. 尼采與科學
5. 永恆回歸的第一個面向:作為宇宙學及物理學方面的學理
6. 權力意志是什麼?
7. 尼采的用語
8. 起源與顛倒形象
9. 力的衡量問題
10. 階層
11. 權力意志及權力感受
12. 力之反動—生成
13. 意義與價值之兩面性
14. 永恆回歸之第二面向:作為倫理的及選擇的思想
15. 永恆回歸的問題
 
【第三章  批判】
1. 人的科學之改造
2. 尼采的問句
3. 尼采之方法
4. 反對前輩
5. 反對悲觀主義及反對叔本華
6. 為意志哲學所樹立的原理
7. 「道德系譜學」計畫
8. 尼采與康德:從原理的觀點來看
9. 批判之實現
10. 尼采與康德:從結論的觀點來看
11. 真理之概念
12. 知識、道德及宗教
13. 思想與生命
14. 藝術
15. 思想之新形象
 
【第四章  從怨恨到愧疚】
1. 反動與怨恨
2. 怨恨之原理
3. 怨恨之類型學
4. 怨恨之特性
5. 他好嗎?他壞嗎?
6. 謬誤推論
7. 怨恨之發展:猶太教士
8. 愧疚與內在性
9. 痛苦之問題
10. 愧疚之發展:基督教士
11. 從前歷史的觀點看文化
12. 從後歷史的觀點看文化
13. 從歷史的觀點看文化
14. 愧疚、責任、有罪
15. 禁慾理想及宗教本質
16. 反動力之勝利
 
【第五章  超人:反對辯證法】
1. 虛無主義
2. 憐憫之分析
3. 神死了
4. 反黑格爾主義
5. 辯證法之變貌
6. 尼采與辯證法
7. 高等人的理論
8. 人本質上是「反動的」嗎?
9. 虛無主義與蛻變:焦點
10. 肯定與否定
11. 肯定之意義
12. 雙重肯定:雅莉安
13. 戴奧尼索斯與查拉圖斯特拉
 
【結語】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90284
  • 叢書系列:近代思想圖書館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4.8 x 21 x 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悲劇】

1. 系譜之概念

尼采的計畫究其至廣乃如下述:將意義及價值之概念導入哲學中。確然,在很大的部分上,現代哲學曾經並且仍舊仰賴著尼采的養分。但或許不是以如他所願的方式。對於意義及價值之哲學必須是一種批判這一點,尼采從不諱言。康德並沒有進行真正的批判,因為他並不知曉從價值的角度提出批判問題,而這甚至是尼采著述的主要動機之一。然而,在現代哲學中,價值理論有時也曾造成了新的順從主義(conformisme)及新的服從方式。甚至,透過其機制,現象學也讓一種常常出現在其上的尼采精神為現代的順從主義效勞。然而,當我們要談的是尼采,我們相反地應當以下列事實為基礎:他所建立及構想的價值哲學乃是批判的真正實現,是實現全面批判的唯一方式,也就是說以「鐵錘的敲打」從事哲學的真正實現。實際上,價值的概念意味著一種批判性的顛倒(un renversement critique)。一方面,價值顯現為原理或作為原理被給予:任何的評價活動皆預設了它藉以對現象進行評判的價值。但是,另一方面、並且是更深層的一方面,是價值預設了評價,即種種「欣賞的觀點」(points de vue d’appréciation),而它們的價值正是來自於此。批判的問題是:諸價值之價值(la valeur des valeurs),它們的價值所來自的評價,因此是關於價值之創造的問題。評價被界定為所涉諸價值之差異元素(élément différentiel):既批判又起創造作用的(créateur)元素。作為元素,評價不是價值,而是那些判斷著及評價著的人(ceux qui jugent et évaluent)之存有方式(manières d’être)、存在模式(modes d’existence),此即他們從事判斷時所參照的價值原理。這是為什麼相應於我們的存有方式或生命風格,我們會有所該有的信仰、感受、思想。除非人們「卑劣地」評價、「卑劣地」生活及思考,否則有一些事情他們不會說、感受或構想,有一些價值他們也不會相信。是以,重要的是:高與低、高貴與卑賤並非一些價值,而是代表著價值本身之價值源自於此的差異元素。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1/06/24
就精確度而言,這恐怕是繁體世界目前為止最佳的法國哲學翻譯作品之一。

評價哲學譯作的原則應該只有一個:讀者在多大程度上僅需通過譯文來從事概念性思考?如果讀者仍然必須大量仰賴譯文之外的原文才足以支持文本分析的工作,那一部譯作就是失敗的;成功的譯本應能提供讀者一種由原作而生,卻或多或少有別於原作的概念上的整體性,這種新的整體性允許讀者對譯本本身進行其他的詮釋。然而,譯本的概念整體性首先取決於譯者的詮釋功力,這涉及到的是脈絡的尺度問題:除非一部哲學翻譯作品中的語言是在一種思想中被確定的,否則它永遠不可能提供讀者一片詮釋的沃土。換言之,翻譯哲學作品不應該保持某種詮釋上的中立(譯者宣稱自己盡可能不對文本做詮釋,只是「忠實地」譯出原文最素樸的意義),而是應該盡可能地詮釋;唯有在詮釋的強度接近了「一種思想」的情況下,從該思想(幾乎不可避免地有別於原著的作者)所譯出的語言才有辦法成為新詮釋的來源。

譯者乃是那個藉由一個詮釋敞開新詮釋的人。這使得譯者的工作既與學者相似,亦有別於學者:譯者和學者均詮釋文本,但譯者的目標是開啟新的詮釋,學者的目標則是壟斷詮釋。如果一本譯作具有知識上的價值,那是因為譯者透過某種詮釋所得到的譯文,為尚未謀面的壟斷性詮釋開闢了一片不同於原文曾經見識過的天地。哲學譯本的精確性應以為新詮釋帶來多少可能性來界定,儘管貧瘠的譯本經常充斥著對原文的誤解、誤譯,但它們之所以是一些「錯誤」,並非真的是因為這些譯文與原文無法「對應」(這頂多是劣譯的外觀),而是因為這些譯文往往不來自某種思想;它們在概念上彼此衝突、漏洞百出,因此不可能成為帶來新詮釋的材料。相對地,一部譯作的價值並非真正反映在它「貼切地傳達了原作的每一句話」,這種貼切僅僅是佳譯的外觀(如本譯作),重點在於它為後續的詮釋創造出新的環境,因為它的語言來自於一種從原作中誕生、卻不得不與原作有所差異的思想。

王紹中先生的譯本尤其在兩點上符合「精確性」的要求:第一,對於底線的創新使用。王先生在譯注1說明道:「底線為譯者所加,方便辨識關鍵詞語即提醒」(頁13);譯者使用底線所考慮的,與其說是如何在譯文中保留原文的概念,倒不如說是如何在譯文中保留概念性的思考本身。一般來說,中文在強調概念時會以引號表示,然而,引號不僅容易與它所能表達的其他意涵混淆(如:反諷、引述等),一旦重要概念接二連三的出現,便經常對閱讀形成強烈的干擾,改用底線表示概念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引號可能導致的缺點。第二,涉及詮釋的譯註。繁體譯本的許多譯註,為了顯示譯者恪守本分,經常僅限於標示出原注未標示的來源或說明特定的文化背景。王先生這點也做得十分出色,但除此之外,他更對某些容易造成初步詮釋障礙之處進行了解釋,例如指出文本乍看之下的矛盾及其可能的化解方式、說明某些德勒茲用語上的細緻區別可能具有的意義等,甚至引用了楊凱麟老師的研究。這些繁複而謹慎的工作必定會為中譯本的讀者帶來巨大的幫助。

事實上,王紹中先生的譯文並不可口(尤其這還是德勒茲較為「學究」的時候寫的書,法文原文的障礙對懂法文的讀者來說的確沒那麼大),但並不妨礙該譯文──即使在法文原文的「缺席」下──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然是可詮釋的,因而是可讀的和精確的。如果有任何大專院校的課堂上以德勒茲的《尼采與哲學》為讀本,向大家誠摯地推薦由王紹中先生翻譯、時報出版的《尼采與哲學》。

P.S. 這並不表示我認為譯文沒有任何可議之處,但至少在我所注意到的部分,這些可議之處均不阻止讀者透過本書形成某種詮釋。茲僅指出一處應非誤譯,而是騰打時的失誤。在頁128:「如果生成的一切永遠無法閃避現在,一旦它現在了,它便停止生成,於是它係它過去正在生成著的東西。」原文為:« Si tout ce qui devient, disait Platon, ne peut jamais esquiver le présent, dès qu’il est, il cesse de devenir, et il est alors ce qu’il était en train de devenir. » (PUF, p. 53-4) 引文中的第二個「現在」應為「存在」之誤植。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